2019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20《古代诗歌五首》登飞来峰教案新人教版.doc
《2019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20《古代诗歌五首》登飞来峰教案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20《古代诗歌五首》登飞来峰教案新人教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登飞来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学习“夸张”的修辞手法。2、了解“浮云”的典故,理解“浮云”的喻意,初步了解“引用典故”的写作技巧。3、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理解诗中蕴含的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4、能灵活运用关联词“因为 所以 ”“之所以是因为”流畅表达后两句诗句的因果关系。5、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教学重难点】:理解诗中蕴含的“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及“浮云”的喻意。【教学预设】一、学习铺垫1.讲述麦当劳连锁店的故事2 明理: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视野开阔,方能看得高远。眼光放长远,才能有大收益!站得高看得远!理解“高瞻远瞩”的意义。3 思考:如何才能高瞻远
2、瞩呢?(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多读书多思考多实践才能开阔视野,高瞻远瞩。 )过渡句:希望这节课的学习能帮助你们拓宽思路,开阔视野,未来能做一个高瞻远瞩的人。二、学习“夸张”的修辞手法1.诗句横向类比,知晓“危楼高百尺、直下三千尺、深千尺、三千丈”都是夸张的说法,意在突显事物的特点。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李白夜宿山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a.指名读b.找找看这四行诗句有什么共同点?2.学习登飞来峰A读诗,细品“夸张”修辞手法过渡语:古人就是这么善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来突显事物的特点(出示古诗登飞来峰)
3、。这首诗中哪个词也是夸张的说法呢?2请一个同学来读读这首诗,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哪个词是夸张的说法?“千寻塔”是夸张的说法。千寻:极言塔高。古以八尺为一寻,形容高耸。【飞来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唐宋时其上有应天塔,俗称塔山。古代传说此山自 琅琊郡东武县(今山东诸城)飞来,故名。王安石于公元1050 年登上此山,写了这首诗。】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写飞来峰上古塔之高,让我们用一个同样夸张的成语来形容这古塔之高。【联想形容高的词语:高耸入云】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诗中有个词写出了这座“千寻塔”是在整个飞来峰的什么位置?(“最高层” )齐读整首诗。B.悟理【过渡句:王安石不仅是
4、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把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密切地联系起来,主张文道合一。他创作的很多诗歌,长于说理。这首诗就是其中的一。 】自读古诗。1. 想想诗意。【译文参考】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 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2. 诗人站上了飞来峰的制高点,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诗人要借这首诗向读者说什么理呢?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表达登高望远的感受:站得高看得远。用一个成语来说就是“高瞻远瞩” 。 ( 比喻目光远大。 )诗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春七 年级 语文 下册 单元 20 古代 诗歌 五首登 飞来 教案 新人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