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选修3_1.ppt
《版选修3_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选修3_1.ppt(8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第一章 静 电 场 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自主预习】 1.电荷及相互作用: (1)两种电荷: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 玻璃棒带_,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_。 (2)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_,异种电荷相互 _。,正电荷,负电荷,斥,吸引,2.原子的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_和不带电的 _构成,核外有带负电的_,通常正、负电荷的 电量相同,故整个原子对外界较远位置表现为_。,质子,中子,电子,电中性,3.三种起电方式: (1) (2) (3),摩擦,感应,接触,4.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会_,也不会_, 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 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
2、,电荷的 总量_。,创生,消灭,保持不变,5.电荷守恒定律现在的表述: 一个与外界没有_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_ _。 6.元电荷: (1)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作_,在国际单位制 中,电荷量的单位是_,符号是C。,电荷交换,保持,不变,电荷量,库仑,(2)元电荷:最小的电荷量叫作元电荷,所有带电体的 电荷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电荷量是不能_ 的物理量。,连续变化,(3)比荷:_与_之比。 电子的比荷: =_C/kg。,电荷量,质量,1.761011,【预习小测】 1.(多选)如图所示,a、b、c、d为四个带电小球,两球之间的作用分别为a吸引d、b排斥c,c排斥a,d吸引b,则关于它们的带电情况(
3、 ),A.仅有两个小球带同种电荷 B.仅有三个小球带同种电荷 C.c、d两小球带同种电荷 D.c、d两小球带异种电荷,【解析】选B、D。由d吸引a和b可知,a与b带同种电荷,与d带异种电荷;由c排斥a和b可知,c与a、b带同种电荷,故c与d带异种电荷,所以B、D正确。,2.下列关于元电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电荷实质上是指质子和电子本身 B.一个带电体的电荷量为元电荷的303.5倍 C.元电荷是最小的电荷量 D.元电荷有正负之分,【解析】选C。元电荷是最小的电荷量,无正负之分,任何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选项C正确。,主题一 起电方式 【互动探究】 探究点1 摩擦起电现象 用丝
4、绸摩擦玻璃棒,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然后用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橡胶棒分别去接触碎纸屑。,在此情景中,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应怎样解释? 提示: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橡胶棒都能吸引碎纸屑;原因是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都带了电,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故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橡胶棒都能吸引碎纸屑。,探究点2 感应起电现象 如图所示,将带正电荷的球C移近不带电的导体A、B(A、B相互接触)。,进行以下操作步骤,如图所示:,使带电体C(如带正电)靠近相互接触的两导体A、B。 保持C不动,用绝缘工具分开A、B。 移走C。,(1)在此情景中,把带正电的物体C移近导体A,金属箔有什么变化? 提示:电荷间的作用特点
5、: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当带正电的物体C移近A、B时,导体A、B中的自由电荷在电荷作用力的影响下运动并重新分布,导体A、B分别带负电和正电,金属箔由闭合变为张开。,(2)在此情景中,把A和B分开,然后移去C,金属箔又有什么变化? 提示:在带电体C的影响下,分开导体A、B,A仍带负电,B仍带正电。移去带电体C,负电荷在A内重新分布,正电荷在B内也重新分布,所以A、B两端的金属箔仍然张开,但张角稍微变小。,(3)在此情景中,再让A和B接触,又会看到什么现象? 提示:A、B接触,A、B中等量异种电荷发生“中和”,A、B对外表现为“电中性”,因而A、B两端的金属箔都闭合。,(4)由此情景
6、思考,是否只有当带电体与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时,金属箔片才会张开?金属箔片张开的原理是什么? 提示:不是。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电荷转移到验电器上,是接触带电。当带电体靠近金属球时,金属球一端就会聚集与带电体电性相反的电荷,而金属箔片就会聚集与带电体电性相同的电荷,从而张开,此现象实质上属于静电感应现象。,【探究总结】 三种起电方式的比较,【拓展延伸】理解感应起电和摩擦起电的三点注意 (1)感应起电成功的关键在于先分开两物体(或先断开接地线)然后再移去带电体。 (2)感应起电只适用于导体,绝缘体因其无自由移动的电子而不会感应起电。 (3)摩擦起电中对原子核外电子束缚能力差的物体失去电子而带
7、正电,对原子核外电子束缚能力强的物体得到电子而带负电。,【典例示范】 (多选)如图所示,两个不带电的导体A和B,用一对绝缘柱支持使它们彼此接触。把一带正电荷的物体C置于A附近,贴在A、B下部的金属箔都张开( ),A.此时A带正电,B带负电 B.此时A带负电,B带正电 C.移去C,贴在A、B下部的金属箔都闭合 D.先把A和B分开,然后移去C,贴在A、B下部的金属箔都闭合,【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应从以下两点进行分析: (1)感应起电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是将一对用绝缘柱支持的导体A和B(均不带电),彼此接触;把带电的物体C移近导体A;先把A和B分开,然后移去C,则A带上和C异号的电荷,B带上和C同号的电
8、荷,且电荷量相等。 (2)处于电场中的导体,是一个等势体。,【解析】选B、C。把一带正电荷的物体C置于A附近, 由于静电感应靠近C的一端A带负电,远离C的一端B带 正电,A错误,B正确;移去C,由于A、B接触,先前感 应出的等量正、负电荷发生中和,再分开A、B后,A和 B上不带电,所以贴在A、B下部的金属箔都闭合,C正 确;先把A和B分开,然后移去C,A带负电,B带正电, 则贴在A、B下部的金属箔都张开,D错误。故选B、C。,【探究训练】 1.(多选)(2018洛阳高二检测)当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验电器的金属球后,金属箔片张开,此时,金属箔片所带的电荷的带电性质和起电方式分别是( )
9、A.正电荷 B.负电荷 C.感应起电 摩擦起电,【解析】选A、C。玻璃棒没有接触金属球,属于感应起电,和玻璃棒靠近的一端(金属球)带电性质和玻璃球相反,带负电,和玻璃棒相距较远的一端(金属箔片)带电性质和玻璃棒相同,带正电荷,金属箔片的起电方式为感应起电。,2.使带电的金属球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的箔片张开。图中可正确表示验电器上感应电荷的分布情况的是(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应把握以下两点: (1)验电器的金属球与带电球带异种电荷。 (2)验电器的箔片与带电球带同种电荷。,【解析】选B。由于验电器原来不带电,因此带电的金属球靠近后,验电器的金属球和箔片带异号电荷,A、C两项错
10、误;验电器靠近带电金属球的一端感应出与带电金属球异号的电荷,D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补偿训练】 1.如图是伏打起电盘示意图,其起电原理是( ),A.摩擦起电 B.感应起电 C.接触起电 D.以上三种方式都不是,【解析】选B。导电平板靠近带电绝缘板并接地时,发生静电感应,使导电平板带上负电荷,故选项B正确。,2.(多选)关于摩擦起电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使本没有电子和质子的物体中产生了电子和质子 B.两种不同材料的绝缘体互相摩擦后,同时带上等量异种电荷,C.摩擦起电,可能是摩擦中导致质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而形成的 D.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电子从玻璃棒上转移到丝
11、绸上,玻璃棒因质子数多于电子数而显示带正电,【解析】选B、D。摩擦起电实质是由于两个物体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约束能力不相同,因而电子可以在物体间转移。若一个物体失去电子,其质子数比电子数多,我们说它带正电。若一个物体得到电子,其质子数比电子数少,我们说它带负电。使物体带电并不是创造出电荷。,3.(多选)以下判断小球是否带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一个带电体靠近它,如果能够吸引小球,则小球 一定带电 B.用一个带电体靠近它,如果能够排斥小球,则小球 一定带电,C.用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它后,如果验电器的金属箔能改变角度,则小球一定带电 D.如果小球能吸引小纸屑,则小球一定带电,【解析】选B、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选修 _1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