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学生指导)模拟试卷16及答案与解析.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学生指导)模拟试卷16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资格类试卷]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学生指导)模拟试卷16及答案与解析.doc(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学生指导)模拟试卷 16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个体自我意识是( )。(A)生理自我(B)社会自我(C)心理自我(D)群体自我2 “过目成诵 ”反映的是人的记忆有很高的 ( )。(A)敏捷性(B)持久性(C)准备性(D)准确性3 下列哪种学习策略属于元认识策略?( )(A)设置目标(B)列提纲(C)寻求同学帮助(D)做笔记4 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 )。(A)依从(B)接受(C)认同(D)内化5 学生的说谎、偷窃和欺骗等属于( )。(A)情绪冲动(B)性格障碍(C)情绪适应困难(D)行为障碍6 以下对心理健康辅导的描述正确的
2、是( )。(A)心理健康素质和能力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B)心理健康辅导一般都是通过说服教育来实现(C)心理健康可以通过一两个具体的事件解说来提高认识(D)心理健康可以通过一两个案例的分析使人提高认识7 下列选项中,( ) 是指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成果的质量标准。(A)思想教育(B)德育内容(C)道德行为标准(D)德育目标8 在对学习材料理解的基础上,依据学习材料的内在联系,并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的识记是( ) 。(A)有意识记(B)无意识记(C)意义识记(D)机械识记9 笔记有助于引导个人的注意,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策略,它属于学习策略中的( ) 。(A)精细加工
3、策略(B)复述策略(C)组织策略(D)元认知策略10 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产生影响的功能是( )。(A)发展性功能(B)个体性功能(C)教育性功能(D)社会性功能11 “一个学生过分害怕猫,我们可以让他先看猫的照片,谈论猫;再让他远远观看关在笼中的猫,靠近笼中的猫;最后让他摸猫抱猫,消除对猫的惧怕反应”,这是运用了( ) 。(A)全身松弛训练(B)强化法(C)肯定性训练(D)系统脱敏法12 在德育过程中,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一般称为( )。(A)道德情感(B)道德意志(C)道德观念(D)道德行为13 学生害怕在社交场合讲话,担心自己会因发抖、脸红、声音发颤、口吃而暴露
4、自己的焦虑,觉得说话不自然,因而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眼睛,这种心理状况是一种( ) 。(A)抑郁症(B)恐怖症(C)焦虑症(D)强迫症14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学校教学条件下,儿童掌握概念的主要方式是概念形成(B)思维过程的基本操作是分析和综合(C)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比较、抽象和具体化(D)根据思维探索答案方向的不同,思维可分为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15 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玩 MP4,下列较好的教育方式是( )。(A)大声喝止,公开批评(B)毫不留情,罚站上课(C)不闻不问,任其自然(D)先暗示制止,课后再教育16 提出“里仁为美 ”的观点的是 ( )。(A)孔子(B)孟子(C)荀子(
5、D)老子17 下列属于小学儿童骨骼发育特点的是( )。(A)有机物比成人多,可塑性小(B)有机物比成人少,可塑性小(C)有机物比成人多,可塑性大(D)有机物比成人少,可塑性大18 根据对小学思想品德学科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以下描述中,不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是( )。(A)课堂教学要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真实情境,让他们在情境中主动探索、相互交流(B)课堂活动要在各种教学情境中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发掘他们思维的独创性(C)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具有较强的塑造性,应该按照课本对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以引导他们健康成长(D)课堂教学中,在学生学习了一段时间,掌握了某些技能之后,可以让他们通过手工、展览或是表
6、演等看得见、听得见的形式展示自己的能力19 “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 这句话强调的德育方法是 ( )。(A)陶冶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践锻炼法(D)品德评价法20 在学习了新知识之后,遗忘内容的百分率最大的时期是( ),因此复习要及时。(A)两天之内(B)一周(C)两周(D)一个月21 某同学学习某材料,学习 10 次后刚好记住,那么共需学习( )次效果最好。(A)8(B) 10(C) 12(D)1522 “学会关心 ”是下列哪个德育模式所强调的 ?( )(A)认知模式(B)体谅模式(C)价值澄清模式(D)社会模仿模式23 下列哪种属于精神分析法?( )(A)系统脱敏法(B)
7、支持疗法(C)宣泄疗法(D)认知作业法24 从整体看,小学生身体发育处于( )发展阶段。(A)失衡(B)平稳(C)第一高峰期(D)第二高峰期二、简答题25 简述认知策略的种类。26 请列举几种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27 简述我国爱国主义教育中应该注意的问题。28 简述注意的品质。29 简述德育原则。30 简述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31 简述思维的品质。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学生指导)模拟试卷 16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心理自我是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征的意识,是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开始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故本题选 C。【知识模块】 学
8、生指导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记忆的品质包括记忆的准备性、记忆的持久性、记忆的敏捷性和记忆的准确性。(1)记忆的敏捷性。这是记忆的速度和效率特征。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记住较多的东西,就是记忆敏捷性良好的表现。(2)记忆的持久性。这是记忆的保持特征。能够把知识经验长时间地保留在头脑中,甚至终身不忘,这就是记忆持久性良好的表现。(3)记忆的准确性。这是记忆的正确和精确特征。(4)记忆的准备性。这是记忆的提取和应用特征,它使人能及时、迅速、灵活地从记忆信息的储存库中提取所需要的知识经验,以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过目成诵”指的是看过之后马上就能进行背诵。指记忆的速度非常快,主要表现的是记忆的敏
9、捷性。【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学习的元认知策略,是指学生对自己整个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大致分为三种: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计划策略是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一项认知活动之前计划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策略,想出各种解决方法,并预计其有效性的方法。监控策略指在认知活动的实际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评价、反馈自己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根据有效性标准评价各种认知活动、策略的效果。调节策略是指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果发现问题,则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根据对认知策略效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在四个选
10、项中,设置目标是属于元认知策略中的计划策略。列提纲是认知策略中的组织策略,做笔记是属于认知策略中的精细加工策略,寻求他人帮助是资源管理策略。因此都排除。【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要经历依从、认同和内化三个阶段。在依从阶段,儿童的行为还具有盲目性、被动性和不稳定性,会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第二个阶段是认同,这个阶段儿童的行为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儿童虽然对道德行为本身仍缺乏清楚而深刻的认知和体验,但能表现出与榜样相似的行为。内化就是思想观点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与自己的已有观点、信念融为一体,
11、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因此,第二个阶段是认同阶段。【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行为障碍是一种反复的或持续的行为方式,包括对人或动物的攻击行为,对财产的破坏行为,欺骗或偷窃以及严重地违反法规行为。因此本题选 D。【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的是教师根据小学教育特点和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各种教育途径,帮助小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认知,唤起小学生自我认识、自我保健的初步意识,并对已经出现心理偏异或形成障碍的学生提供一些简单有效的心理服务,以促进小学生身心正常发展,提高全体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活动。心理健康素质和能力
12、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不能通过一两个具体的事件解说或一两个案例的分析使人提高认识,故本题选 A。【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亦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它不仅决定了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识记是记忆过程的第一个基本环节,是指个体获得知识经验的过程。根据识记材料的性质和识记方法的不同,可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机械识记是指只根据材料的外部联系或表现形式,以简
13、单、重复的方式进行的识记。意义识记是在理解的基础上,依据材料的内在联系或已有知识之间的联系所进行的识记,它是学生识记的主要形式。题干描述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识记应该是意义识记。考生应当注意意义识记和有意识记的差别。有意识记是与无意识记相对应的,是有目的有计划进行的识记。【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记笔记”属认知策略中的精细加工策略。精细加工策略是补充额外的知识,丰富对知识的理解。包括想象、口述、总结、做笔记、类比和答疑等。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组织策略完成的工作就是帮助学生分
14、析课程或内容的结构,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的材料。元认知策略是关于“如何组织学习和记忆活动”的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等。【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德育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个体性功能,主要包括生存性功能、发展性功能和享用性功能;(2)社会性功能,主要包括德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以及文化功能。所以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产生影响的功能是社会性功能。【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系统脱敏的含义是,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害怕、焦虑、不安)时,我们可以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对本来可引起敏
15、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引起敏感反应。也就是从焦虑或恐惧程度低的事物开始,逐渐让当事人适应,直到焦虑程度较高的事物止。系统脱敏疗法适用于恐惧症和焦虑症的治疗。【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道德意志是指人们在履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觉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做出抉择的顽强毅力和坚持精神,是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1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恐惧症是指接触到特定事物或处境时具有的强烈的恐惧情绪,患者采取回避行为,并有焦虑症状和植物性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类心理学障碍。题干中学生的表现是恐惧症的表现。故选 B。【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
16、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A 选项是错误的,概念形成在心理学中是一个专有的概念,在概念形成过程中,人们以感觉、知觉和表象为基础,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逐步把握一类事物的本质。这个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学习过程,也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活动。一般概念形成过程是个体自己通过分析和综合逐步得到一个概念的本质属性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由他人系统地传授而得到定义概念的过程。故而 A 选项错误。B 选项是正确的,思维的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其中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思维的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所以,C 选项也是错误的。 D 选
17、项错误,因为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不同,思维分为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辐合思维是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是集中的,一个问题只有一个答案,沿着传统的通用道路找到答案即可。而发散思维指思维往往有不同的方向,最后寻找到的答案也千差万别,没有统一的标准。【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1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选出正确答案并不难,A、B 选项是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体现,C 选项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不管不问是教师放任学生的体现,只有 D 项符合德育原则中的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德育原则,在学生出现错误时,以尊重学生为先,课后单独对他进行教育。这样的德育方法对学生品德的提高最为有效。【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16 【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资格 试卷 小学教育 教学 知识 能力 学生 指导 模拟 16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