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二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二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二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二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图表示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 1】对图中省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省以山脉为界 B丙、丁两省以河流为界 C甲、乙两省均位于地势第二阶梯 D丙、丁两省均位于地势第二阶梯 【小题 2】对在丙、丁两省旅行常见地貌景观叙述正确的是( ) A远看成山,近看成川 B地表崎岖、谷深坡陡 C沟壑纵横,支离破碎 D平原为主,丘陵间杂 【小题 3】目前,在丙丁南部地区发展农业的重要措施有( ) 大力改良红壤 扩大棉花种植面积 应用大型农业机械 封山育林保持水土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2、】 C 【小题 2】 D 【小题 3】 B 试题分析: 【小题 1】图示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分别是陕西省、山西省、湖南省、江西省。其中陕西省、山西省是以黄河为界,湖南省、江西省是以山脉为界,陕西省、山西省均位于地势第二阶梯,湖南省、江西省均位于地势第三阶梯。 【小题 2】湖南省、江西省主要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部分地区位于东南丘陵地区。地貌景 观以平原为主,丘陵间杂。 【小题 3】湖南省、江西省南部是东南丘陵地区该地区地形起伏、红壤广布、同时高温多雨加上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该地水土流失严重。目前,在该地区发展农业的重要措施有大力改良红壤、封山育林保持水土。 考点:中国区域地理的自然、人文特征。
3、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学生需全面掌握中国区域地理的自然、人文特征才可轻松作答。 读某地区年均气温分布图 ,回答问题。 【小题 1】图中甲城市西侧的等温线向南弯曲,乙城市所在地区的等温线向西弯曲。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地形 C纬度位置 D大气环流 【小题 2】下列文化景观,位于乙城市所在省区的是( ) A敦煌莫高窟 B云冈石窟 C故宫 D秦兵马俑 【小题 3】图中所示地区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土壤盐碱化 B土地沙化 C水土流失 D酸雨污染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小题 3】 C 试题分析: 【小题 1】图中甲城市西侧为吕梁山,气温低,等温线向南弯曲受
4、地形影响;乙城市所在地区处于渭河谷地,故等温线向西弯曲。 【小题 2】乙地区属陕西省主要文化景观是秦兵马俑,敦煌莫高窟属甘肃省,云冈石窟属山西省,故宫位于北京 市。 【小题 3】图中所示地区地处黄土高原,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结合图示区域气温分布及黄土高原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本题即可作答。另外本题还可考查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原因与治理措施。 下图为 1982年和 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读回答问题。 【小题 1】图中信息反映出( ) A 1982 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 B 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 2
5、009年的低 C 1982年的 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 2009年的高 D 1982年的 20 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 2009年的多 【小题 2】与 1982年相比, 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 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 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 D表明 25 5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由图可知:由于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 1982 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下降趋势;由于 1982年之前出生率高,年轻人口比重大,故 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 2009年的低;图中显示, 2009年的
6、40岁及 以上人口比重比 1982年的高; 1982年的 20 24岁年龄组人口比重比 2009年的多。 【小题 2】与 1982年相比, 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趋于老龄化,这种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考点:本题考查人口年龄统计图的判读。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图,明确地理统计图横坐标、纵坐标代表的含义。对比左右两栏信息可知我国年轻人口比重在降低,出生率呈下降趋势,老年人口比重在增加,另外还需明确人口数量 人口比重,各年龄组人口数量多少还要考虑人口基数。 下图为 “我国城乡 15-64岁各种受教育水平人口比重图。 ”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 1】城乡人口受
7、教育程度差异的特征有( ) 农村人口中文盲人口占一半以上 城市人口以高中及其以上文化程度为主 县镇人口中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比重大于城市 农村人口以初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为主 A B C D 【小题 2】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有( ) 有利于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 有利于农村劳动力数量增加 有利于耕地面积大幅度增加 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A B C D 答案: 【 小题 1】 B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本题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由 “我国城乡 15-64岁各种受教育水平人口比重图。 ”可推知农村平均受教育程度较低,但并未体现出没接受教育的人数。城市人口中高中及其以上
8、文化程度约占百分之四十左右并未占据主导地位。县镇人口中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比重大于城市农村人口以初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为主。 【小题 2】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有利于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从事其他行业。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人口受教育状况。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 的关键是读图。另外本题还可结合城市内容考查我国人口的流动方向。 某游客在日记中写道:北京时间 2时 15分,旭日的霞光就撒满了三江平原的乌苏镇。在这个有我国 “东方第一镇 ”之美誉的边境小镇的市场上,早已集聚了大量的、相邻国家的境外商人进行木材、大豆、小麦等交易。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 1】
9、读上图,我国 “东方第一镇 ” 乌苏镇位于( ) A 图中 B 图中 C 图中 D 图中 【小题 2】依据日记内容判断,当时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小题 3】小镇市场上集聚的境外商人,最可能来自的邻国是( ) A朝鲜 B韩国 C俄罗斯 D蒙古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B 【小题 3】 C 试题分析: 【小题 1】我国 “东方第一镇 ” 乌苏镇接近于中国最东段: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135oE多)。所以在图 中可找到。 【小题 2】 “北京时间 2时 15分,旭日的霞光就撒满了三江平原的乌苏镇。 ”由此可推断出应为夏季。夏季北半球纬度
10、越高昼越长、夜越短、日出时间越早。 【小题 3】我国 “东方第一镇 ” 乌苏镇位于中国与俄罗斯的接壤处,与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毗邻。所以小镇市场上集聚的境外商人,最可能来自的邻国是俄罗斯。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经纬度对区域进行定位,明确三江平原的乌苏镇的位置。 谚语、对联和诗歌形象地反映了各地的地理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小题 1】 “黄河北,阴山南,八百里河套米粮川,渠道交错密如网,阡陌纵横似江南。 ”这是河套平原的真实写照。河套平原成为米粮川的主要原因是( ) A引黄灌溉 B土地肥沃 C降水丰富 D光照充足 【小题 2】上联 “
11、万里长城山海关,龙头为首 ”,下联 “独门绝技少林寺,天下无双 ”反映的人文景观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分别是( ) A四川、福建 B河北、河南 C北京、河南 D山西、安徽 【小题 3】 “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 ”、 “水在地下流,禾在田中枯 ”描述的地理特征对应的地形区分别是( ) A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 B塔里木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C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D云贵高原、黄土高原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B 【小题 3】 C 试题分析: 【小题 1】河套平原地区属灌溉农业,同区域的地方大多是干旱半干旱地区而河套平原成为米粮川的主要原因引黄灌溉,丰富的灌溉水源才使河套平原成为“塞上江南
12、 ”。 【小题 2】山海关在河北省秦皇岛市。少林寺在河南省登封市。 【小题 3】 “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 ”描述的是全年高寒而昼夜温差较大的青藏高原地区。 “水在地下流,禾在田中枯 ”描述的是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的云贵高原地区。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主要地形区的特征。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悉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地理特征。 【知识小结】我国的主要地形: (1)四大高原: 名称 位置和省、区范围 海拔 主 要 特 征 青藏高原 位于西南部,介于昆仑山与喜马拉雅山之间;青海西藏全部、四川省西部 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 世界最高大高原,高寒、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内蒙古高原 位
13、于北部,大兴安岭以西,向西延伸到祁连山麓;内蒙古大部、冀甘宁一部分 1000米左右 我国第二大高原,最平坦的高原,风力作用强烈,西部风蚀地貌典型 黄土高原 西起祁连山东端,东到太行山麓,北邻内蒙古高原,以长城为界,南到秦1000-200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 世界黄土分布最广,流水侵蚀作用强烈,千沟万壑。 岭;山西省全部、陕甘宁一部分 云贵高原 云南省东部、贵州省大部分 1000-2000米 地势西高东低,石灰岩广布,流水溶蚀作用强烈,多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不平,有许多“坝子 ” 补充黄土高原的黄土是地质时期强劲的偏北风从北方干旱地区吹来的,是风力沉积作用的产物。黄土层土质疏松,加上地
14、面植被破坏,长期以来,地表受雨水冲刷,水土流失严重,形成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状态。黄土高原是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水旱灾害频繁,农业落后,许多地方人民生活贫困。但这里 又是我国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煤、铁、有色金属等储量丰富。这里的人民利用黄土的直立性和气候较为干旱的特点,开凿窑洞。窑洞冬暖夏凉,是很好的居住场所。 云贵高原上广泛分布的石灰岩长期受流水的溶解侵蚀,形成峰林,溶洞、石林等奇异的喀斯特地形,云南的路南石林、广西桂林山水等都是著名的喀斯特景观旅游区。但是云贵高原峰岭众多,地面崎岖,土壤瘠簿,不利于农耕。只有一些小的山间盆地,被当地人称为 “坝子 ”,比较平坦,是当地主要的耕
15、作业区。地面有漏斗,地下多溶洞、地下河等,地质条件复杂,地表水易渗漏,并给修建水库,工程建设 增加了很大难度。 (2)四大盆地 名 称 位置与范围 海拔 主 要 特 征 塔里木盆地 昆仑山与天山之间;新疆境内 1000米 我国面积最大盆地,有最大沙漠 塔克拉玛干沙漠(世界最大的流动沙丘区)和最大内流河,封闭严密、干燥 准噶尔盆地 阿尔泰山、天山之间;新疆境内 相关试题 2012-2013学年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二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带)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深峰路 3号启航商务大厦5楼 邮编:518000 2004-2016 21世纪教育网 粤ICP备0918880
16、1号 粤教信息(2013)2号 工作时间 : AM9:00-PM6:00 服务电话 : 4006379991 下图是我国某区域 10 积温等值线(单位: )。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 1】图中东部地区等值线数值的变化大致是( ) A自北向南递减 B自南向北递减 C自高纬向低纬递减 D自西向东递减 【小题 2】图中 处数值比周围低,主要原因是( ) A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B地处盆地 C地势高 D云量大 【小题 3】图中 4500 这条等值线的东段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它是( ) A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C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D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答案: 【
17、小题 1】 B 【小题 2】 C 【小题 3】 A 试题分析: 【小题 1】由图可知东部地区由于太阳辐射的不同导致等值线数值的变化大致是自南向北递减的趋势。 【小题 2】图中 处地处云贵高原,由于海拔高导致气温比周围低。 【小题 3】图中 4500 这条等值线的东段是秦岭 -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秦岭 -淮河一线是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为季风区,其他区域为非季风区。大致界线: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巴颜喀拉山一冈底斯山。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 -太行山 -巫山 -雪峰山。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是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与季风区、非季风区分界线,
18、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位置相似,大致经过大兴安岭南部、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考点:本题借助区域示意图考查等值线的判读。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我国的几条地理分界线,如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内流区 与外流区的分界线等。另外学生还要明确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月份 0 等温线; (2)800 mm年等降水量线; (3)湿润与半湿润地区的界线; (4)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5)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分界线; (6)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 (7)水稻主产区与小麦主产区的分界线 右图为我国某区域沿不同纬度所做的地形剖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山西省 运城市 中学 第三次 月考 地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