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40及答案与解析.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40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40及答案与解析.doc(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40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设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N A 个 SO3 分子的体积约为 224 L(B)常温常压下,2 mol 氦气所具有的原子数目为 2NA(C) 1 L 02 molL -1 的 Na2S 溶液中,S 2-的数目为 02N A(D)1 mol Cl 2 与足量的 Fe 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3NA2 某无色溶液中加入铝粉会产生氢气,则下列离子组一定可以在该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K +、Mg 2+、NN 4+、NO 3-(B) Na+、K +、Cl
2、-、SO 42-(C) Fe3+、I -、H +、Cl -(D)K +、MnO 4-、AlO 2-、Ca 2+3 已知 Ksp(BaCO3)=2610 -9,K sp(BaSO4)=1110 -10,K sp(CaCO3)=4910 -9,下列化合物中按在水中溶解度由小变大的顺序是( )。(A)BaCO 3 BaSO4 CaCO3(B) BaSO4 CaCO3 BaCO3(C) CaCO3 BaCO3 BaSO4(D)BaSO 4 BaCO3 CaCO34 下列溶液中有关物质的量浓度关系不正确的是( )。(A)在醋酸钠溶液中加入适量醋酸,所得酸性溶液中 c(Na+)c(CH 3COO-)c(H
3、 +)c(OH -)(B) pH=3 的 HX 酸与 pH=11 的 NaOH 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 c(Na+)+c(H+)=c(X-)+c(OH-)(C) 01 molL -1Na2S 溶液中存在:c(OH -)=c(H+)+c(HS-)+2c(H2S)(D)01 mol.L -1 的 Na2CO3 溶液中:c(Na +)c(CO 32-)c(OH -)c(HCO 3-)c(H +)5 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甲所示装置制取干燥的氨气(B)用乙所示装置除去碳酸氢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C)用丙所示装置将溶液定容到 100 mL(D)用丁所示装置分离出溴苯6
4、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甲、乙、丙均含有相同的某种元素,它们之间具有如下转化关系: 下列有关物质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A)若甲为 Fe,则丁可能是 Cl2(B)若甲为焦炭,则丁可能是 O2(C)若甲为 SO2,则丁可能是 NaOH 溶液(D)若甲为 AlCl3 溶液,则丁可能是 NaOH 溶液7 下列关于离子检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向某溶液中加入 AgNO3 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Cl-(B)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CO32-(C)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 BaCl2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SO42-(D)向某
5、溶液中加入 2 滴 KSCN 溶液,溶液不显红色,再向溶液中加几滴新制的氯水,溶液变为红色,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Fe2+8 茫茫黑夜中,航标灯为航海员指明了方向。航标灯的电源必须长效、稳定。我国科技工作者研制出铝合金、PtFe 合金网为电极材料的海水电池。在这种电池中( )。铝合金是阳极;铝合金是负极;海水是电解质溶液;铝合金电极发生还原反应。(A)(B) (C) (D)9 将 2 mol A 与 2 mol B 混合于 2 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A(g)+3B(g)2C(g)+zD(g),若 2 分钟后达到平衡,A 的转化率为 50,测得:V(D)=025 molL-1min-1,
6、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V(C)=02 molL -1min-1(B) z=3(C) B 的转化率为 25(D)C 的体积分数约为 28610 绿原酸亦称咖啡鞣酸,是重要的中药成分之一。其结构式如图 2 所示: 则关于绿原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其分子结构中有酯键、不饱和双键及多元酚三个不稳定部分(B)与苯环直接连接的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C) 1 mol 绿原酸水解时最多可以消耗 6 mol NaOH(D)与浓溴水既能发生取代反应又能发生加成反应11 高中化学课程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分为必修和选修,以下不属于高中化学选修的是( ) 。(A)化学与生活(B)物质结构基础(C)化
7、学与技本(D)有机化学基础12 下列有关化学课程标准对教科书编写的建议,不正确的是( )。(A)化学教科书应充分体现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趋势(B)化学教科书要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C)习题类型要多样化,要增加重点知识的练习题目(D)教科书的编写要有助于发挥教师的创造性13 研究者按照研究的目的,以一定的理论假设做指导,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地影响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之间因果的化学教学研究方法是( ) 。(A)调查法(B)实验法(C)行动研究法(D)文献检索法14 下列关于“ 硫酸” 这一教学内容设计的教学目标合理的是( )。(A)知识与技能目标:利用实验的手段,
8、学会硫酸的强氧化性(B)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硫酸的酸性、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等性质(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究硫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提高动手、动脑和运用知识的能力(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浓硫酸与稀硫酸的对比,学习 “量变质变”规律和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原则15 在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出现疲劳,无精打采的现象,老师所采取的解决措施应当是( ) 。(A)对个别学生典型进行批评警示(B)让全体学生休息一会在进行授课(C)积极变换学习活动方式(D)设计精炼的习题让学生上台演练16 下列属于化学课程标准中技能性目标行为动词的是( )。(A)识别(B)认同(C)发展(D
9、)模仿17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实验法和( )。(A)演示法(B)练习法(C)启发法(D)讲授法18 王老师在“ 物质的分类 ”一节课中,首先让学生对自己之前所学过的化学物质进行分类,让学生在分类过程中,自己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之后再对问题进行讲解,以便学生清楚地认识自己的问题所在。最后通过树状图的形式,将所学知识点进行展示,以便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最后让学生自己将课堂开始的分类进行更正,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在这节课的设置中,体现了以下哪个过程?( )(A)发现问题一理解问题一新课学习一解决问题(B)发现问题一研究问题一新课学习一解决问题(C)发现问题一新课学习一理
10、解问题一解决问题(D)研究问题一发现问题一新课学习一解决问题19 下列教学目标中属于“过程与方法” 类目标的是 ( )。(A)能举例说明 Fe、Fe 2+、Fe 3+间的转化,写出主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B)运用列表比较的方法,归纳总结各类金属化合物的性质(C)掌握乙醇这种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主要性质和主要应用(D)了解温度、浓度、压强等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20 ( )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内省、教学体验、教学监控等方式,辩证地否定主体的教学观念、教学经验、教学行为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加工过程。(A)他人听评课(B)教学反思(C)校本教研活动(D)批改学生作业二、简答题20 新课改提出每一个
11、学生都要以愉快的心情去学习生动有趣的化学,激励学生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他们都能具备社会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并且从已有的经验出发,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还要主动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教师要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既要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又要注意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更要重视考查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问题:21 从实验方面着手,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22 提问是师生互动的最佳方式,应用时需遵循哪些原则?23 简述探究教学中,应当注意哪些片面认识?23 下面是银
12、镜反应实验的改进方案。 (1)实验用品:试管、2的 AgNO3 溶液、2的稀氨水、乙醛、玻璃棒、玻璃杯、酒精灯、铁架台和石棉网 (2)实验步骤及现象 首先在一支洁净的试管里加入 1 mL 2的 AgNO3 溶液,然后边振荡试管边逐滴滴入 2的稀氨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再滴入 3 滴乙醛,振荡后把试管放在热水浴中加热(如图 1 所示)。 再另取一支洁净的试管,在试管里同样加入 1 mL 2的 AgNO3 溶液,然后边振荡试管逐滴滴入 2的稀氨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再滴入 3 滴乙醛,振荡后向试管内插入一根玻璃棒再把插有玻璃棒的试管一起放在热水浴中加热(如图 2 所示)。 根
13、据以上实验设计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当试管在热水浴中加热了一段时间以后,我们观察到了这样的现象:在图1 实验中,试管内壁产生了银镜;在图 2 实验中,除了在试管内壁产生了银镜外,在玻璃棒外壁也产生了银镜。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4 该实验的化学反应原理是什么?25 与教材上的实验相比,该实验设计的优点有哪些?三、诊断题25 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面试题,并对学生的解题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试题】现有室温下的四种溶液,其 pH 如表 1 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中分别加入适量醋酸钠晶体,两溶液 pH 均增大 B 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H +
14、)c(OH -) C分别加水稀释 10 倍,溶液的pH: D V 1L和 V2L溶液混合后,若 pH=7,则 V1V 2 答题情况:选择 A 的 10,选择 B 的占 20,选择 C 的占 34,选择 D 的占36。 试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26 本题的正确答案是什么?27 如果你讲解这道题,请写出你的正确思路。28 请对学生答题错误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诊断。四、案例分析题28 案例:某教师在讲解甲烷的取代反应时,基本上按下列几步讲述:第一步,导入:刚才我们学习了甲烷的物理性质和燃烧反应,下面我们来学习甲烷的一种特殊反应取代反应。第二步,实验:教师按照课本上的实验过程,自己做了一遍实验,然
15、后让学生大概看了一下实验结果,教师根据实验现象写出反应方程式。第三步,讲解:教师照着教材上口述一遍取代反应的概念。紧接着按照教案中准备的例题,解题步骤口述、照抄给学生,完成例题教学。第四步,练习:让全部学生做一道与例题相似的练习题。第五步,小结:教师把本节内容重复性地做了一个小结。问题:29 请你用新课程理念对本节课的课堂实施过程进行分析评价。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实施,你有什么好的建议。30 针对现行化学教学方式及学生学习方式主要存在的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改变?五、教学设计题30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关于摩尔的内容标准是: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
16、,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材料二某版本教材化学 1(必修) 第 1 章“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部分内容 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人们常常根据不同需要使用不同的计量单位。例如,用米、厘米等来计量长度;用千克、毫克等来计量质量;等等。同样,人们用摩尔作为计量原子、离子和分子等微观粒子的“物质的量” 的单位。 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它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符号 n。物质的量的单位为摩尔,简称摩,符号为 mol。国际上规定,1 mol 粒子集体所含的粒子数与0012 kg 12C 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约为 6
17、0210 23。把 1 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 NA,通常用 60210 23 mol-1 表示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粒子数(N) 之间存在着下述关系: 作为物质的量的单位,mol可以计量所有微观粒子(包括原子、分子、离子、原予团、电子、质子、中子等),如 1 mol Fe、1 mol O 2、1mol Na +、1 mo SO 42-等。 1 mol 不同物质中所含的粒子数是相同的,但由于不同粒子的质量不同,1 mol 不同物质的质量不同。例如,1 mol H2O 和 1 mol Al 所含的粒子数都是 60210 23,但它们的质量不同(如图 4)。 材料三
18、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仅仅学习了化学 1“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等知识。学校条件和学生发展现状符合国家一般要求。 要求:31 确定教学目标。32 确定教学重难点。33 完成教学过程简案(不少于 300 字)。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40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标准状况下,SO 3 是固体,不能用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A 项错误;因为氦气为单原子分子,所以 2 mol 氦气含有的原子数为2NA,B 项正确;S 2-一在溶液中发生水解,所以 1 L 02 molL 的 Na2S 溶液中S2-的数目小于 02N A,
19、C 项错误;氯气单质是强氧化剂,能将变价金属氧化到高价态,铁与氯气反应,2Fe+3Cl 2 2FeCl3,铁从 0 价变为+3 价,1 mol 铁失去 3 mol 电子,转移电子数为 N=nNA=3NA=3NA,但需 15 mol 氯气,所以 1 mol Cl2 与足量的铁反应,电子转移依据氯气计算,转移电子数为 2 mol,电子数为N=nNA=2NA=2NA,D 项错误。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加入铝粉会产生氢气的无色溶液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Mg2+、 NH4+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共存,A 项错误;B 项中的离子在该溶液中离子能共存,B 项正确;Fe 3+、I -可以发生氧化还原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资格 试卷 中学教师 资格考试 高级 化学 学科 知识 教学 能力 模拟 40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