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模拟试卷7及答案与解析.doc
《[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模拟试卷7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模拟试卷7及答案与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国家司法考试卷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模拟试卷 7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部分 1-50 题,每题 1 分,共 50 分。1 2007 年 12 月 26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提出“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 的重要观点。有关 “三个至上”中“宪法法律至上 ”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宪法法律至上 ”是指宪法和法律在效力上地位相同,都具有最高效力(B) “宪法法律至上” 仅仅强调实现法律效果,是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的价值指引(C)肯定 “宪法法律至上”是执政党在思想认识上的一个重大转变(D)“宪法法律至上 ”是我国宪法明
2、确规定的原则,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2 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 )(A)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主权思想(B)马克思主义有关法的本质和作用的思想(C)研究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方法论(D)新中国成立 60 年来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3 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有本质区别,它与后者之间不存在继承关系(B)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主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C)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价值指引(D)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本身属于社会主义法治的制度体系4 根据社
3、会主义法治理念本质属性的相关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B)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是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法治理念的根本和灵魂(C)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是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必然要求(D)“三者统一 ”既是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经验教训的总结,也是历史和现实的必然要求5 下列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践基础的说法,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建立于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深刻把握(B)建立于对我国所处的国际地位及国际环境的认知(C)建立于对西方法治思想
4、的借鉴(D)建立于对我国法治建设经验教训的系统总结6 下列理论或观点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是哪一项?( )(A)人民民主专政理论(B)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的理论(C)健全法制和依法办事的思想(D)党的领导与法律权威的思想7 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主要理论源脉。下列有关马克思主义的法律思想,哪一项构成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依法治国、服务大局理念的理论渊源?( )(A)人民主权和人民民主思想(B)无产阶级专政与社会主义法治的思想(C)法作为上层建筑必须服务于经济基础的思想(D)实现“每个人全面而自由发展” 的思想8 关于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成果,下列说法哪项是错误的?(
5、 )(A)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和民主建国的重大方针, 1954年制定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制度(B)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十六字方针,特别是 1982 年宪法的制定与实施,在根本大法中确立了法治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的地位(C)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把依法治国确定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并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载入宪法(D)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9 充分发挥依法治国方略在全面推
6、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作用,是依法治国理念的基本要求之一。下列哪一说法不属于该项要求的基本内容?( )(A)充分运用法律手段,保障我国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B)充分运用法律手段,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C)充分运用法律手段,推动我国社会建设事业的进一步完善(D)充分运用法律手段,不断创新社会管理10 我国宪法第 2 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执法为民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必然要求和实际体现,关于执法为民的要求,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着眼于保障和改善民生(B)倡导和注重理性文明执法(C)切实做到便民利民(D)以符合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为唯一标准
7、11 关于执法为民理念的基本要求,下列说法哪一项是错误的?( )(A)执法为民应当坚持以人为本,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评判执法工作的唯一标准(B)执法为民应当着眼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倡导和注重理性文明执法(C)执法为民应当切实做到便民利民(D)执法为民应当坚持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个人利益的高度统一,坚决摒弃个人权利至上的观念12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是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和特征,下列对公平正义的理解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 )(A)公平正义是法律的灵魂,更是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的信仰(B)在社会组织和个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给予平等的救济(C)只要程序公正,实体则必然公正(D)实现公平
8、正义,必须同时兼顾公正与效率13 关于公平正义理念的基本要求,下列说法哪一项是错误的?( )(A)注重法理与情理的相互统一,用情理为法理提供正当性支持,以法理强化情理施行的社会效果(B)公正与效率是社会主义法治实践活动所追求的共同目标。实现公平正义,必须同时兼顾公正与效率(C)在法律制定及其适用中,对特殊地域以及特殊群体或个体作出必要的区别化对待,特别是为不发达地区、困难群体或个体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给予更为完善的法律保护(D)在社会矛盾和纠纷的解决中,恰当地发挥司法的功能,克服过度依赖司法、过多依靠裁判的偏向,把有限的司法资源运用于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的关键环节14 关于服务大局,下列哪一项说
9、法是不正确的?( )(A)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明确地把追求执政党和国家根本利益的实现,服从和服务于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工作,作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使命(B)服务大局要求警惕各种利益集团对于立法、执法和司法活动的影响,消除法律实施中的“ 禁区” ,用法制的统一性体现和实现大局的统领性(C)为了践行服务大局的重要使命,法治机关在法律适用时应当优先考虑党和国家的政策(D)在处理各种案件时,要善于把社会发展和社会治理的总体要求导入到案件的处理之中,通过能动的执法和司法,有效践行社会主义法治服务大局的重要使命15 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党对法治事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
10、主义法治的主要特色。关于党的领导的基本内涵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B)深刻认识坚持党对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领导的客观必然性(C)准确把握党对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领导作用(D)注重突出和维护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与权威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本部分 51-90 题,每题 2 分,共 80 分。16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法治理论,以下说法正确的有哪些?( )(A)法治是当前人类治理国家的最合理模式(B)法治理念是推动法治发展的巨大动力,影响着一国法治事业的兴衰成败(C)
1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反映了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是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精髓和灵魂(D)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于西方资产阶级的文化成果予以排斥17 下列哪些选项属于公平正义的基本内涵?( )(A)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B)公平正义是一个历史性范畴(C)公平正义是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价值基础(D)正确处理公正与效率的关系18 下列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社会主义法治同样需要权力的制约,而权力制约的最好形式是三权分立,因此,社会主义法治也同样要求建立三权分立制度(B)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要求执法者依法执法,律师不是执法者,因此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没有重要作用(C)
12、某法院正在对某案件进行一审,尚未作出裁判,而此时该法院的上一级法院副院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开认为,该案的责任在于被告,被告应承担主要责任。副院长的做法违反了社会主义法治原则(D)社会主义法治同西方国家的法治存在诸多不同,社会主义法治的特点在于社会主义,具体概括为“ 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正公平、服务大局、党的领导”19 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B)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在总结我国法治建设实践经验、借鉴世界法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C)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真正符合人民利益和需要的法治理念(D)通过社
13、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切实提高法律职业人员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的能力国家司法考试卷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模拟试卷 7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部分 1-50 题,每题 1 分,共 50 分。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选项 A 错误。宪法法律至上并不否认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选项B 错误。坚持“三个至上”,必须体现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各个方面,必须贯穿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各个领域,必须落实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各个环节和全部工作之中。所以,说“仅仅强调实现法律效果”是不准确的,法律效果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另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社会
14、法律意识的价值指引。选项 C 正确。“三个至上”的提出,标志着党在思想认识上完成了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选项 D 错误。我国宪法没有明确规定该原则。【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选项 D 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实践基础,不属于理论渊源。【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选项 A 错误。中国传统法律思想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来源,是存在继承关系的。选项 B 错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是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而不是经济思想。选项 C 正确。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社会法律意识的价值指引。选项 D 错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司法 试卷 国家 考试卷 社会主义 法治 理念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