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37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37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37及答案与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237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置身大千世界,仰望浩瀚星空,人们不禁会思考和追问“世界是什么”“世界从哪里来”“世界与人是什么关系 ”等问题。这些问题其实就是(A)世界观问题(B)人生观问题(C)价值观问题(D)方法论问题2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在回答(A)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上对立的两种观点(B)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上对立的两种观点(C)世界是如何被改造的问题上对立的两种观点(D)世界能否被认识的问题上对立的两种观点3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
2、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性” 是指(A)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B)不能被人们所认识(C)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物质的具体形状和结构4 “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 这种观点属于(A)否认精神性存在的唯心主义观点(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C)否认静止的诡辩论观点(D)把人的意识理解成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 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5 “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这一说法属于(A)辩证法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诡辩论的观点(D)唯心主义的观点6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的命题是指(A)意识的形式和内容是客观的(B)意识是主观精神的主观映象(C)意识的内容是客
3、观的、形式是主观的(D)意识是主体和客体连接和转化的中介7 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A)普遍性和特殊性(B)绝对性和相对性(C)主要性和次要性(D)同一性和斗争性8 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以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到大风,就会出现沙尘暴,给人们带来巨大灾难。这些挖甘草的人们(A)只看到事物的客观性,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B)只看到事物的绝对运动,没有看到事物的相对静止(C)只看到眼前的直接联系,没有看到长远的间接联系(D)只看到物与物之间的联系,没有看到人与人之间的联系9 谬误与真理的关系存在于对立统一的矛盾体中,真理或谬误向前迈一小步,哪怕是微
4、小的一步,事物的性质都会发生变化。因此谬误(A)永远也不能变为真理(B)包含在相对真理之中(C)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D)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变为真理10 牛顿说:“ 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这句话肯定了(A)直接经验的作用(B)间接经验的作用(C)感性认识的作用(D)理性认识的作用11 只看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精神动因而没有看到隐藏其后的物质动因,并且从根本上否定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这句话指出了(A)唯意志论历史观的两个主要缺陷(B)人本主义历史观的两个主要缺陷(C)进化论历史观的两个主要缺陷(D)唯心史观的两个主要缺陷12 “发展着自己的物
5、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这句话说明社会意识是(A)人们思维发展的产物(B)人类精神需要的产物(C)人类精神活动的产物(D)人们社会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产物13 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价值量是由生产者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这说明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是由(A)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B)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的(C)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D)转移到商品中的劳动量决定的14 资本的技术构成是指在一定技术水平下(A)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之间的比例(B)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比例(C)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6、之间的比例(D)厂房、设备和原材料之间的比例15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 iE,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因此,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的尺度是(A)具体劳动(B)简单劳动(C)复杂劳动(D)个别劳动16 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A)金融资本(B)银行资本(C)工业资本(D)商业资本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7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英
7、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18 有人说,我们现在的状况是“哲学贫困,经济繁荣” 。黑格尔在 19 世纪初感叹哲学在德国衰落时,曾作了一个形象而又深刻的比喻:“一个有文化的民族,如果没有哲学,就像一座庙,其他各方面都装饰得富丽堂皇,却没有至圣的神一样。”这是因为(A)哲学是囊括万物的综合性科学(B)哲学可以被认为是科学中的科学(C)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领域发展规律的学说(D)哲学能够为人们的实践活动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19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需要用(A)人类自身的发展来证明(B)具体科学的长期和持续发展来证明(C)世界的联系和发展来证明(D)哲学的长期和持续发展来证明20 恩格斯指出:“
8、应用到物质上的运动,就是一般的变化。” 这句话说明(A)运动和变化都离不开物质(B)物质是运动的形式(C)运动仅仅是物体位置的变化(D)运动是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的变化21 意识和物质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其对立便是相对的。这是因为(A)意识根源于物质(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意识是物质的固有属性(D)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22 “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摆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与这段话表述
9、一致的歌词包括(A)时光一逝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B)往事不要再提,人生已多风雨(C)人生中最美的珍藏,还是那些往日时光(D)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你眼睛就花了23 下列体现量变质变规律的有(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水滴石穿,绳锯木断24 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中说:“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盖沿隐以至显,因内而符外者也。” 意思是说,人的感情如果被触动,就形成语言,道理如果要表达,便体现为文章。这是把隐藏在心中的情和理发表为明显的语言文字,表里应该是一致的。这段话告诉我们(A)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总和,形式是指把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
10、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B)内容决定形式,形式的选择、勾画为内容服务(C)要重视内容,反对形式主义(D)内容和形式总是基本适合的25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A)感性认识对于认识事物的本质没有任何帮助(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C)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26 下列属于观念上层建筑的是(A)政治法律思想(B)道德(C)艺术(D)政党27 下列关于剩余价值的说法正确的是(A)雇佣工人创造的(B)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C)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11、D)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的剥削关系28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看,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原因是(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B)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将成为社会主义的前奏(D)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29 社会主义建设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这是因为(A)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C)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D)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是一个长期的艰苦过程30 马克思、恩格斯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观点和
12、方法主要体现为(A)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B)在剖析资本主义旧世界的过程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C)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D)不但指出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原则和基本特征,而且指出了具体情形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237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人活在世界上,需要对世界有一个总体看法和把握,这就是世界观问题,对世界观问题的解答,决定性地影响着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B
13、,C,D 选项都是干扰选项。因此,选项 A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在回答世界存在状态或世界怎样存在问题上对立的两种观点。A 选项,对世界本原问题的回答形成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C 选项属于干扰选项;D 选项,对世界能否被认识问题的回答形成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两种对立的观点。因此,选项B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客观实在性是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既包括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自然事物,也包括可以从感觉上
14、感知的人的感性活动即实践活动。它独立于我们的精神而存在,即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列宁将物质的根本属性定义为“客观实在性”,这就把物质的根本属性与物质的具体形态、具体结构、具体属性区分开,把哲学的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区分开。因此,选项 C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列宁提出:“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而运动着的物质只有在空间和时间之内才能运动。”这句话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包括意识现象,归根到底都是物质的表现形态;世界上的一切变化和发展,其原因都在于物质世界自身,即世界是多样性的物质统一。A
15、选项表述错误,否认精神性存在不属于唯心主义观点,唯心主义夸大意识的作用,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C 选项属于过度推理,列宁的这个观点是从世界的本原问题(第一性问题) 上进行归纳和总结的,并没有否认静止的存在。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静止也是一种运动,是不显著的运动。D 选项和题干无关。因此,选项 B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动者恒动、静者恒静”这句话是把运动和静止割裂开来的形而上学的观点。因此,选项 B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
16、义基本原理概论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意识的本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但意识不是物质本身,是物质经过人脑抽象加工后,在人脑中形成的反映。因此,意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是客观的,是对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体现了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的对立统一。因此,选项 C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即对立统一。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选项 A,B,矛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概论 模拟 237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