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福建省漳州市七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福建省漳州市七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福建省漳州市七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福建省漳州市七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欣赏的精神自由 朱以撒 苏东坡在孙莘老求墨妙亭诗中有句: “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 ”除了反映每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有其个性之外,还有一个欣赏者审美趣味的差异。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不会有全然相同的欣赏。抱朴子说得好: “观听殊好,爱憎难同。 ”可是,具有独到的审美眼力却是不易的。在许多场合上,欣赏如此陈陈相因,甚至把前人的欣赏定论移过来,代替自己的赏评。如此,欣赏之前要 “去蔽 ”则不是庸人自扰。 千百年来,一些名作历经欣赏,结论充栋宇而汗牛马,给后人形成定势,
2、无形中成不二法门,影响和约束着不同见解的展开,以至欣赏循旧辙而无新意。其次,名流效应也给人以消极的影响。每每欣赏作品,先关注书者名姓:啊,名流所书,笔下绝对精品。有人就对我说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的书法是最好的 ,理由是: “如果不是最好为何让他当主席?为何不让你当? ”这类欣赏观的失误,在于它针对一个人的职务,而忘记了应该针对他的作品 只有面对作品才是可靠的。应当坚决粉碎这种名流观、职务观。当我们欣赏秦简、汉简时,那些寻常巷陌人家、守境戍边兵士、无名百姓留下的作品,营造了一个个美妙的空间,并不逊色于同时期名家的小篆和隶书。对欣赏者而言,寻常心态,有助于欣赏本真的韵致,摒去那些虚幻的、浮夸的表相。
3、 狭隘的欣赏也是需要抵御的。欣赏过程形成的积弊、陋习,使欣赏受到局限,格局狭小,浮薄相扇。譬如地域审美的局限,南朝偏安江南 ,高谈玄理,品第风流,登山临水,流连诗酒,耳闻丝竹管弦雅乐艳歌,目遇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对北朝苍茫刚硬棱角毕露的书风未免不适。而北朝人在朔漠苍凉胡马嘶风中,感受够了劳作艰辛悲笳动月的粗犷浑厚,也认为南朝书风软媚轻滑。欣赏缺乏兼容的胸襟与视野,走入极端,就成了畸形欣赏、难以转捩的不健康欣赏观。如果持这种欣赏观的人同时又拥有评判权柄,则害莫大焉。 “专己守残,党同门,妒道真 ”,这是古人早已批评过的。 只有作品对欣赏产生作用,而不是名气、职务这些附加的方面。从作品欣赏出发,不同
4、的见解都是正常的。或者说,优秀的书法作品 都是多义的,可资不同角度、层面的欣赏。晋人卫铄认为 “多力丰筋者圣 ”,杜甫则认为 “书贵瘦硬方通神 ”。萧衍称王羲之书 “如龙跃天门,虎卧凤阙 ”,韩愈则认为 “羲之俗书趁姿媚 ”,都显示了不同的审美见解,也给后人营造了一个思考的空间。而那种把书法欣赏从审美范畴拖曳出来,纳入道德伦理空间,所谓 “人品高,书品亦高;人品低,书品亦低 ”的欣赏,既简单又粗暴,更达不到欣赏真谛。 生存论的本体把审美视为人的精神生存方式之一。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欣赏者自身精神的自由。 (选自 2005年 7月 22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小题 1】下列表 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
5、一项是( 3分) A欣赏之前要 “去蔽 ”是指事前不应接触相关的欣赏定论,以免影响自己独立的欣赏趣味。 B让具有地域审美局限的人拥有评判权柄,对艺术欣赏来说害莫大焉。 C所谓 “作品对欣赏产生作用 ”是说欣赏者从作品本身出发,获得个性的审美体验。 D要得欣赏真谛,就不应把书法纳入道德范畴,以人品论书品。 【小题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 “欣赏同样的书法艺术作品产生差异 ”的原因的一项是( 3分) A优秀的书法作品是多义的,可资不同角度,层面欣赏。 B对作品的欣赏长期以来形成了诸多的流 派。 C欣赏者审美趣味有差异。 D一些名作历经欣赏,结论卷帙浩繁,已成不二法门。 【小题 3】本文提及的 “精
6、神自由 ”的含义是什么?( 3分)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D 【小题 3】 对自身的审美趣味、审美眼力有自信。(不受前人定论、狭隘欣赏观束缚。) 欣赏活动只从审美对象出发(或:欣赏活动只针对审美对象)。(不受名流效应、作者职务、非审美因素的干预。)(答对一点给 2分,两点给 3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A项反对 “陈陈相因,甚至把前人的欣赏定论移过来,代替自己的赏评 ”,不等于 “不应接触相关的欣赏定论 ”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 D项说的是 “欣赏循旧辙而无新意 ”的原因,而并不是 “欣赏同样的书法艺术作品
7、产生差异 ”的原因。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3】 试题分析: 从文中可知,作者反对两种艺术欣赏观:一、已形成的一些欣赏结论,影响着后人的欣赏角度,使后人缺乏欣赏的新意,给后人的欣赏形成一个定式。二、形成狭隘的欣赏,让名气、职务这些附加的方面 影响到欣赏者的欣赏。作者提出来的 “精神自由 ”即从这两个方面对立面来欣赏。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5题。 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中国女人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句诗出自诗经,其中的“苹 ”指的是蒿类植物。这就是科学家屠呦呦的名字的由来。或许是巧合,在诗经产生近三
8、千年后,这位叫 “呦呦 ”的女科学家和她的研究团队,从青蒿中发现了专门治疗疟疾的药物 “青蒿素 ”,这种药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作为一名生药学专业的学生,屠呦呦考入北大医学院时就和植物等天然药物的研发应用结下不解之缘,她 1955年进入卫生部中医研究院 (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 )时,正值中医研究院初创期,条件艰苦,设备奇缺,实验室连基本的通风设施都没有,屠呦呦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除了在实验室内 “摇瓶子 ”外,她还常常 “一头汗两腿泥 ”地去野外采集样本,先后解决了中药半边莲及银柴胡的品种混乱问题,为防治血吸虫病作出了贡献。 1967年 5月 2
9、3日,我国紧急启动 “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 ”项目,代号为“523”屠呦呦被任命 为 “523”项目中医研究院科研组长。项目背后是残酷的现实:由于恶性疟原虫对氯喹为代表的老一代抗疟药产生抗药性,如何发明新药成为世界性的棘手问题。要在设施简陋和信息渠道不畅通的条件下,短时间内对几千种中草药进行筛选,其难度无异于大海捞针。但这些看似难以逾越的阻碍反而激发了她的斗志,通过翻阅历代本草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甚至连群众来信都不放过,屠呦呦终于在 2 000多种中草药中整理出一张舍有 640多种草药、包括青蒿在内的抗疟单验访集。可在最初的动物实验中,青蒿的效果并不出彩,屠呦呦的寻找也一度陷入僵局。,
10、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 在查阅了大量文献后,屠呦呦在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发现了对青蒿治疗方法的描述: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为何古人将青蒿 “绞取汁 ”,而不用传统的水煎熬煮中药之法呢 ,屠呦呦意识到可能是煮沸和高温提取破坏了青蒿中的活性成分,于是她改变原来的提取方法。 1971年,屠呦呦课题组终于在第 19l次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以低沸点溶剂乙醚来提取有效成分,明显提高了青蒿防治疟疾的效果,也大大降低了其毒性。这种编号为 19l的青蒿萃取液,在治疗被 P berghei疟原虫感染的小鼠和被 P cynomolgi疟原虫感染的猴子时,有效率达到了 100。 青蒿萃取液作
11、用于人类身上是否安全有效呢 为了尽快确定这一点,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勇敢地充当了首批志愿者 在自己身上进行实验。在当时没有关于药物安全性和临床效果评估程序的情况下,这是他们获得信心的唯一办法。在自己身上实验获得成功之后,屠呦呦和她的课题组深入到海南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在 2l位感染了 Plasmodium vivax和 P falciparum这两种疟原虫的患者身上试用之后,发现青蒿萃取液治疗疟疾的临床效果出奇之好,使用青蒿萃取液治疗的病人 很快退烧,血液中的疟原虫也很快消失。 屠呦呦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提取青蒿中的有效成分,确定这种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 1972年,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在青蒿中提取到
12、了一种分子式为 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一种熔点为 156 一 157 的活性成分,他们将这种无色的结晶体物质命名为青蒿素。 他们终于找到了一种抗疟疾的有效药物。屠呦呦说: “青蒿素能够在疟原虫生命周期中任何一个阶段将其杀灭。 ”屠呦呦研究小组最初进行临床测试的药物形式是片剂,但结果并不太理想,后来改成一种新的形式 青蒿素提纯物的胶囊,由此开辟了发明一种抗疟 疾新药的道路。 1973 年,屠呦呦合成出了双氢青蒿素,但当时她却不知道自己合成出来的这种化学物质以后被证明比天然青蒿素的效果还要好得多。 生物学家和医学家、诺贝尔医学奖得主约瑟夫 戈尔斯坦曾说,生物医学的发展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
13、发现,二是发明创造。而屠呦呦作为一位植物化学家,特别是在 20世纪 60年代至 80年代期间,却有幸同时通过这两种途径发现了青蒿素及其抗疟功效,开创了人类抗疟之路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2011年 9月,青蒿素研究成果获得被看做诺贝尔奖 “风向标 ”、有 “美国的诺贝尔奖 ”之称的大奖 拉斯克临床医学 奖,这是中国生物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的世界级大奖。 青蒿,南北方都很常见的一种植物,郁郁葱葱地长在山野,外表朴实无华,却内蕴治病救人的魔力。屠呦呦说,她只是一个普通的植物化学研究人员,但作为一个在中国医药学宝库中有所发现,并为国际科学界所认可的中国科学家,她为获奖感到自豪。 【小题 1】下列对文
14、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错误的两项是( ) (5分 ) A “氯喹 ”是青蒿素药物出现之前的老一代抗疟药的代表,它的 “抗疟 ”效果远不如青蒿素药物显著。 B肘后备急方中对青蒿治疗方法的描述给了屠呦呦启发,使她意识 到可能是煮沸和高温提取破坏了青蒿中的活性成分 ,于是她开始进行低沸点提取实验。 C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为了得到用青蒿萃取液治疗疟疾的信心,在自己身上进行实验,不仅表现了他们献身医学事业的决心,也反映出当时我国医学研究的条件之差。 D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将在青蒿中提取的一种分子式为 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后经进一步提纯研制出一种强抗疟药物 “双氢青蒿素 ”。 E文章
15、以诗经开篇,以描写青蒿作结,不仅增强了传记的文学色彩和可读性,而且也暗示了屠呦呦的思想品质。 【小题 2】屠呦呦身上具有哪 些可贵的品质 请分点概括。 (4分 ) 【小题 3】从屠呦呦的 “抗疟 ”之路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请谈谈你的看法。 (6分 )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追求真理、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勤勉尽责、造福人类的高度责任感; 朴实无华、吃苦耐劳的务实态度。 (4分。答出两点即给 4分 ) 【小题 3】示例:成功需要坚持不懈、团结合作、继承发展。 在 “抗疟 ”这漫长的攻关岁月中,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无怨无悔,锲而不舍。经过 190多次失败,才提取出青蒿素,这表明要
16、想成功,需要经得住挫折和失败,要不惧艰难,坚持不懈,刻苦努力。 在 “抗 疟 ”之路上,屠呦呦并不是孤军奋战,这漫长浩大的工程是 “523”团队以及无数科研人员团结合作完成的。这表明现代科学研究需要团队精神、合作意识。 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并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证明了中医中药是个巨大的医药宝库,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中医研究,可以取得成功,造福于人类。(观点 2分,每一点 2分,言之有理即可。) 【小题 1】 试题分析: A 说 “氯喹 ”的 “抗疟 ”效果 “远不如青蒿素药物显著 ”于文无据。D “双氢青蒿素 ”不是从天然青蒿素中提纯而来,而是人工合成药物。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
17、层级为 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概括传主的性格品质,可从分析人物的相关事件入手,从中提炼出其性格品质。文中记叙了屠呦呦在从事青蒿素研究中面对的困难,以及她为此所做出的努力和获得的成就,表现了其吃苦耐劳、锲而不舍、有高度的责任感等可贵品质。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作答此类题,既要联系文本内容,又要表明自己的观点。根据文本中对屠呦呦的事迹的介绍,分析其对现实生活的意义即可。 考点:探究文本中 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 F。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后面的问题。 悔 过 美 瑞恩 金赛拉 从窗子射进来的阳光把我照醒。我起床穿好衣服,走进厨房,吃了点冷燕麦片作为早餐。过去三年来,我一直这样打发自己。该是工作的时间了。我走出家门,迈着悠闲的脚步,朝麦迪逊大街走去。此时正是一年中干我这一行最好的季节:夏天,大批游客纷纷涌入纽约。我来到城市广场。照常,广场已有很多游客,而且为数众多。 “看来今天是个好日子! ”我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想。就在这时,我看到一个 30多岁的白人,估计他迷路了。 “太好了, ”我自忖着。 “该对他动手了! ”我沉着自信地靠近那人。 “你好,先生!需要帮助吗? ” “是的,我想去麦迪逊旅馆,能告诉我怎么走吗? ” “哦,哦
19、过三个街区,右拐,靠你左边就是。 ” “谢谢你。 ” “不用客气。祝你快乐,先生。 ” 我从他身边走开,脸上不禁带着微笑,因为我的兜里装着那人的钱包。我打开钱包,发现里面有 48美元,两张信用卡。几个小时我便得到 4个钱包,我决定去吃午饭。此刻,我已得到几张信用卡, 726美元现金和几个手工制作的意大利漆皮钱包。我决定去我喜欢去的一个名叫达文西的小餐馆吃午饭。该餐馆做的皮萨最好。但就在这时,又一个人闯入我的视线。此人身高六英尺之多,深咖啡色的肤色,只见他正在四下走动,不用问他一定是迷路了。 我小心翼翼地接近他,就像狮子悄悄靠近猎物。 “你好,先生!我可以帮助你吗? ” “是的,你知不知道电影院
20、怎么走? ” “哦,知道。沿着第 52大道走下去,左拐,右边就是,你肯定会看到的。 ” “太谢谢你了。 ” “不用谢,先生。很高兴能帮助你。 ” 当我打开那人的钱包时,我几乎在街上跳了起来。我发现里面有 300美元现金和 3 张信用卡。我看了看其中一张信用卡上的名字:约翰逊先生。 “非常感谢你,约翰逊 先生。 ”我自言自语地说。我来到餐馆,感觉好极了。 4道意大利美餐上来之后,我情不自禁地默默为约翰逊先生敬了一杯酒。 “祝他像我一样快乐不断。 ”我认为我今天干得不错,决定上路回家。我没有想到,将要发生的事情将永远改变我的命运。 在回家的路上,我路过一条小巷。当我走到小巷尽头时,我看到了他,看到
21、了刚刚被我偷了钱包的约翰逊先生。一个白人小姑娘摔倒,约翰逊先生正在热心地扶她起来。可小姑娘的妈妈看到后,以为约翰逊先生图谋不轨,开始哭叫着救人。那位妈妈一边哭喊,一边用包击打约翰逊先生。约翰逊先生极力向她解释,他是在帮助扶起 小姑娘。可她就是不信。几个男人听到喊叫声后,手拿球棒,从一家店里飞奔而出。三个身高五到六英尺的高大白人男子,开始朝约翰逊先生喊叫,其中一个白人还朝约翰逊先生的脸打去。接着,他们都开始用球棒击打约翰逊先生。我想厉声说: “住手!住手!不要打,他是好人! ”可我不能,我只是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什么话都说不出来。他只是在极力帮助一个小女孩啊! 就在这时,一个白人抽出一把刀来,走
22、近约翰逊先生,举刀向他砍去。后来,三个白人丢下球棒跑了。留下约翰逊先生独自一人躺在黑暗小巷里自己的血泊中。正是这样一位好人,我却偷了他的钱包! 偷一个向我寻求帮助的人是多么地不地道呀!我的良心受到谴责:是我杀害了他。当他被杀时,或许他正在找我。我对此负有责任。听到警笛声,我赶紧跑掉。我只能跑掉。我认识到我不仅偷了他的钱包,而且也偷了他的生命。我一边跑,眼泪一边往下流。上帝给了我认识自己过错的机会,可这一切都晚了。 (选自 2012年第 6期读者 ) 【小题 1】下列对作品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 A开头段的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天气特征,为下文 “我 ”趁着
23、的机会实施偷窃并得手的情节作铺垫。 B小说通过略写 “我 ”偷窃 的过给游客指路程以及详写每一次偷窃成功后忘乎所以的动作和极度兴奋的心理,意在表明 “我 ”偷窃手法的高明。 C “我认识到我不仅偷了他的钱包,而且也偷了他的生命。 ”写出了 “我 ”对约翰逊先生造成的伤害不仅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上的。 D小说写约翰逊先生扶起跌倒的白人小姑娘,却被其母亲认为图谋不轨,既写出了种族间的歧视,也道出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 E小说采用对比烘托的手法,先写 “我 ”的偷窃行为及得手后沾沾自喜的可耻,再写 “我 ”看到约翰逊先生被杀后悔过自新的可贵。 【小题 2】小说中 “小女孩摔倒 ”这一情节在文中有何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福建省 漳州市 七校高三上 学期 第一次 联考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