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福建省福州八中高三毕业班第一次质检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福建省福州八中高三毕业班第一次质检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福建省福州八中高三毕业班第一次质检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福建省福州八中高三毕业班第一次质检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来九中街欣赏树洞画的市民不绝如缕,看着这些美丽的树洞画,观者无不啧啧赞叹,为王月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创造击掌叫绝。 B调查显示, 70%的网友对二手房个税增至 20%的新政觉得差强人意,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这一政策对于需要改善住房条件的中低收入者不公。 C清乾隆一朝六十年,是清代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瓷器生产取得了空前的繁荣,青花瓷工艺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D iPhone5最令人不齿的就是 “掉漆门 ”,为了应对这一情况,几乎每一家配件厂商都处心积虑,寻找对
2、策。 答案: C 试题分析: C登峰造极:比喻学问、成就等达到了最高的境地,也比喻干坏事猖狂到了极点。 A不绝如缕:形容形势十分危急,或指声音微弱而悠长。这里是 “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应该用络绎不绝; B差强人意:大致令人满意。 D处心积虑:蓄谋很久;指存心已久,费尽心机,也指千方百计地谋算。此处不合语境,应为 “绞尽脑汁 ”。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是( )( 3分) A歼 -15在我国首艘航母 “辽宁舰 ”上成功起降后,起飞指挥员的动作被命名为“航母 style”,在网络上掀起了一阵模仿热潮。 B “2013北川
3、文化旅游推广活动 ”现场特别设立了民俗文化体验区 ,展出宪雕、羌绣和极具地方色彩的民间艺术作品,来宾在活动中零距离感受了羌族文化。 C有关专家表示,将 “重庆一成都城市群 ”建设成为引领西部地区发展的国家级城市群,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目标、确保国家安全和生态安全具有战略意义。 D过劳为什么会引起健康透支?有关专家认为,最严重的问题不是加班,而是巨大的压力导致休息时间也无法彻底放松心情所致。 答案: A 试题分析: B项不合逻辑。应为 “展出羌雕、羌绣等极具地方色彩的民间艺术作品 ”; C项 “建成 ”和 “目标 ”搭配不当; D项句式杂糅,去掉 “所致 ”。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
4、用 E。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 (4分 ) A周瑜请诸葛亮为孙权看病,诸葛亮索纸笔密书十六字: “欲破周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 B刘姥姥夸大观园比画儿还强十倍,贾母 随口说叫惜春画一张。黛玉戏称刘姥姥为 “母蝗虫 ”,还给画取名叫 “携蝗大嚼图 ”。 C觉民和觉慧到姑妈家来辞岁,正好碰上了也在张家的梅表姐,他们简直认不出这位饱经痛苦折磨的表姐了。 D克洛德把弟弟若望送到了朵尔西神学院 ,弟弟在医院的表现很糟糕 ,这很让克洛德头疼 E有一次 ,拿侬拿酒下楼 ,差点摔跤葛朗台让她喝了一小杯酒压惊前一天欧也妮也差点儿崴了脚脖子 ,于是拿侬说 :“我宁可摔
5、碎瓶子,也不能摔断脖子。 ” 答案: AC 试题分析: A是鲁肃请诸葛给周瑜看病。 C是一眼就认出了梅表姐。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 层级为识记 A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陈寅恪的精神与思想 刘斌 清华大学王观堂(王国维)纪念碑铭: “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固得以发扬。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今仁圣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先生一以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表哲人之奇节,诉真宰之茫茫。来世不可知者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世,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
6、陈寅恪 ” 碑文表现出陈寅恪对王国维辞世 的痛惜和对其精神思想的推重。 陈寅恪作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中的杰出代表,其思想是独特的、自由的;其人格是伟大的、极富个性的。他对中国历史所进行的整体性思考,他对中国学术所进行的深刻探究,他对中国文化的与众不同的审视,都是高标独立、卓尔不群的。他的博大深邃的学术研究,他的特立独行的学术精神,都是当前的中国学术界所缺乏因之也是所特需的。 可以说,陈寅恪的一生经历了 20世纪中国数不清的风浪,但他从不为形势所左右,始终坚持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 “五四 ”以后, “全盘西化 ”论独尊一时,而他却以自己的勇气坚称 “思想囿于咸丰、同治之世,议论近乎湘乡
7、、南皮之间 ”。面对喧嚣一时的政治思潮,陈寅恪做到不卑不亢,我行我素。虽然他有时迫于时势,噤不得发,但却无所畏惧,依然 “论学论治,迥异时流 ”。并随着岁月的流逝,愈加坚定了自己逆流而动的信念,所以在暮年的时候,他能欣慰地对世人宣称: “默念平生固未尝侮食自矜,曲学阿世,似可告慰友朋。 ” 陈寅恪学术文化随笔一书的封底上写着: “在 20世纪的学术追问中,学者们以其超迈的胸襟为这个骚动的世界留下了一座座学术思想的纪念碑,它赫然镌刻着:重建文化,再铸国魂。 ”陈寅恪所提倡的 “独立之 精神,自由之思想 ”,说到底与民族精神和文化精神实际是一致的。 1913年,陈寅恪在吾国学术之现状及清华之职责一
8、文中写道,求中国学术之独立 “实吾民族生死一大事 ”。对于当时学术不能独立的状况,陈寅恪十分悲愤,认为 “吾国大学之职责,在求本国学术之独立 ”。 1929年,他在北大史学系毕业生赠言中写道: “群趋东邻受国史,神州士夫羞欲死。 ”这同时说明陈寅恪十分重视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陈寅恪游学各国,广泛接触西方文化。但在中西关系上,他坚持 “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 ”。 1932年,陈寅恪在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册)审查 报告中郑重指出,吸收外来文化, “其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收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 ”他维护民族文化地位的态度,同样反映出所坚持的民族独立精神。
9、 陈寅恪对中华民族学术文化的真情,和他的家庭分不开。他的祖父陈宝箴、父亲陈立三在戊戌变法时,在湖南实行新政,对教育、文化、经济等方面进行改革,卓有成效。 1937年 7月,日本侵华军队进占北平,陈立三忧愤至极,绝食而亡。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目睹父祖的行为,加之平时所受熏陶,自然培育了他高尚的情操和独立的人格。陈寅恪自 1929年为王国维撰写碑文,到1964年完成柳如是别传,一生尊崇道义和气节,并以自己的残病之身,教书育人,笔耕不辍,这些都是在爱国、爱中华民族、爱学术文化的思想情感支配下完成的。为此,他清醒地认识到,只有献身学术,寻找重建学术文化的途径,才是他所能选择的正确的人生道路,也是唯
10、一的选择。 作为独具人格魅力的现代知识分子,陈寅恪还有着强烈的使命意识。 1927年,王国维的逝世给陈寅恪以巨大的震动,而他在遗书中的 “文化托命 ”,对陈寅恪的影响之大更是贯穿终生。陈寅恪在王国维的挽联序中也写道: “十七年家国久销魂,犹余剩水残山,留与累臣供一死;五千卷牙签新手触,待检玄文奇字,谬承遗命伤身。 ”至此陈寅恪意识到自己的使命,即如何以自己的科研成果,如何以自己的学术研究,重新唤起国人对学术文化的信心,从而振奋民族精神,拯救中华民族。 基于这样的使命,陈寅恪首先把自己的目光转向中古史的研究,因为在他看来,中古时期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起着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既有国家的大分裂,又有民
11、族的大融合,同时,外有佛教思想的输入,内有汉族与少数民族文化的移植与交流,并且在以后数百年的分裂与动荡之中迎来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于是从 1927年开始之后的 50多年间,他始终洋溢着 “表彰我民族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的生命热情,并以弘扬中华民族学术文化为使命,怀着其“终必振复 ”的信念,致力于学术研究。历大半个世纪岁月的消磨,陈寅恪百折不挠,矢志不渝,在近、现代的中国学者中无人能出其右。这种难能可贵的使命意识,使他不仅仅作为一个历史学大师而存在,更作为一种文化的象征而存在。 作为一代大师,陈寅恪为海 内外学人树立了一个高峻的标格,使人们觉悟一种严肃的学术追求,一种理性的文化心态。
12、陈一生守持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为的是凭自己的睿智和胆识 ,实践一条现代知识分子终将会走通的 “续命河汾 ”之路,意欲建构自成一体的知识分子价值体系。虽然历史造成了先生之不幸,但其超迈的胸襟和独造的胆识在现代文化史上铸造了一个鲜活的灵魂,先生的风骨为后世学者所景仰,先生的思想也必将为后世学者所宏扬。(节选自陈寅恪传有删改) 【小题 1】下列关于文章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两项是( )( )( 4分) A “思想囿于咸丰、同治之世,议论近乎湘乡、南皮之间 ”一句可见陈寅恪对于自己的思想被旧文化所局限和禁锢是有着清醒的认识的。 B “ 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世,与天壤而同久,共三
13、光而永光 ”,从王国维的纪念碑铭可见,在陈寅恪看来,王国维的独立与自由精神是伟大而永恒的。 C把 “碑铭 ”和 “挽联序 ”联系起来理解,可以看出,陈寅恪认为:王国维有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这样一种中华文化的精神;这种精神可以历经千年万载,与天地同久,与日月星争辉。 D 1929年,陈寅恪在北大史学系毕业生赠言中写道: “群趋东邻受国史,神州士夫羞欲死。 ”这说明他认为应该坚守民族文化,抵制对外国文化的输入和汲取。 E陈寅恪一生尊崇道义和气节,在爱国、爱中华民族、爱学术文化的思想情感支配下以自己的残病之身,教书育人,笔耕不辍,探其根源,与他自幼的家庭环境分不开。 【小题 2】请用一句话
14、概括陈寅恪先生的精神与思想的核心内涵。然后再结合文本简要概括,他的这种精神与思想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5分) 答: 【小题 3】结合文本,具体阐释陈寅恪先生对中华民族的学术文化进行研究的动因是什么。( 4分) 答: 【小题 4】文章结尾说 “这种难能可贵 的使命意识,使他不仅仅作为一个历史学大师而存在,更作为一种文化的象征而存在 ”。结合全文,具体阐释,陈寅恪对于中国文化的意义。( 4分) 答: 答案: 【小题 1】 AD 【小题 2】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1分) 他对中国历史所进行的整体性思考,他对中国学术所进行的深刻探究,他对中国文化的与众不同的审视,以及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4分
15、,每点一分) 【小题 3】 家庭环境的影响培育了他高尚的情操和独立的人格。他清醒地认识到,只有献身学术,寻找重建学术文化的途径,才是他所能选择的正确的人生道路,也是唯一的选择。( 2分 ) 1927年,王国维逝世 ,遗书中的 “文化托命 ”,对陈寅恪的影响之大贯穿终生。至此陈寅恪意识到自己的使命,即如何以自己的科研成果,如何以自己的学术研究,重新唤起国人对学术文化的信心,从而振奋民族精神,拯救中华民族。 (2分 ) 【小题 4】陈寅恪作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中的杰出代表,他在中国历史学术、文化方面所进行的深刻探究,都是卓尔不群的。( 1分)同时,他在学术研究中表现出来的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16、”,( 1分)以及拯救民族文化的强烈的使命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1分)作为一代大师,陈寅恪为海内外学人树立 了一个高峻的标格,使人们觉悟一种严肃的学术追求,一种理性的文化心态。( 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A项 “思想囿于咸丰、同治之世 ”之中, “囿 ”并非 “局限和禁锢 ”之意。从前文 “五四 以后, 全盘西化 论独尊一时,而他却以自己的勇气坚称 思想囿于咸丰、同治之世,议论近乎湘乡、南皮之间 ”等语句可见, “囿 ”在此有 “坚守 ”之意。故 A项错误。 D“群趋东邻受国史,神州士夫羞欲死。 ”一句,说明陈寅格重视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从本段整体来看,他认为吸收外来文化
17、, “其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收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 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 ”故题中 “他认为应该坚守民族文化,抵制对外国文化的输入和汲取 ”理解错误。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着眼于对整个选文内容要点、中心意思的概括。这就要求在整体把握的指导下,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的基础上,梳理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情理辨清主要信息、次要信息,从而明确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主旨。不仅要对原文的基本内容进行归纳概括,还要对文章的内容作较深层次的剖析。这就要求我们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并对文章的所述事件或所 说道理进
18、行分析与判断,进而归纳和概括。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并对文章的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分析与判断,要体现基本的信息要点。注意字数要求。评价实习生的做法,要注意分析,注意时代特点,言之成理,基本符合社会价值标准。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 F。 【小题 4】 试题分析:从文本的观点出发,联系社会历史事实,要有独立的思考和判断,注意分析,基本符合社会价值标准。尽量多写几点,要言之成理。 考点: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 F。 阅读下面文
19、字,完成下面各题。 有容之大 剑武 回顾近 30年中国美术发展历程,真有隔世之感。从那个人人自危、噤若寒蝉、色调单一的年代到如今这个艺术家们四体畅达、神采飞扬、几近为所欲为的年代,其间的距离有如天壤。 人们说,当代中国是一个没有艺术大师的时代,虽然大师的桂冠四处飞扬。面对河南安阳的殷墟刻辞甲骨,面对四川广汉三星堆的青铜人像,面对甘肃敦煌的石窟壁画 甚至面对 20世纪 30年代的木刻与漫画,还有齐白石的红花墨叶、黄宾虹的郁勃山川、 徐悲鸿的行空天马与傅抱石的散锋皴法等,当代造型艺术家难免汗颜。但是,当代中国造型艺术的发展又是空前的,这就是其在主题、体裁、题材、风格、语言、材料、程序诸方面的多元进
20、发态势。虽然有过反复和挫折,当代造型艺术家还是真正地拥有了表现一切的权利,也有了这种精神与物质的可能,主流与非主流艺术不仅和平共处,而且在许多情况下是共享互生、相携而进的。造型艺术各门类各有各的天地,各有各的目标,也各有各的造化与成就。传统的与现代的、激进的与沉稳的、写实的与写意的、磅礴的与精微的、狂放的与收敛的,或者是兼工带写的、中西融合的、 标新立异的 中国造型艺术的深刻性虽然差强人意,其丰富性却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 这样的自由欢快,这样的摇曳多姿,这样的色彩纷呈。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当代造型艺术创作存在着重大主题表现不够、历史进程描述不力的缺陷,而大题小作、无病呻吟的情况并不少见。如何在
21、读书的时候进一步提高境界,如何在写生的时候进一步开掘生活,如何在创作的时候进一步推敲斟酌,如何在艺术之内多花一点工夫、在艺术之外少用一点力气,是值得当代造型艺术家重视的。 在任何一个民族中,艺术家都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或者说他们都是一群难以管束的孩子。所以, 在中国历史上,不乏艺术家特立独行的故事,也不乏统治者铲除异端的故事。新中国成立前十几年的历史教训就是在思想领域、也包括艺术领域的天地越来越小,道路越走越窄。 “文革 ”十年,更是取消了大家思想的权利,取消了艺术家创作的权利,给中华民族造成了灭顶之灾。正是对历史的反思,也是艺术创作自身的需要,近 30年来,经过 “拨乱反正 ”,冲破了 “阶级
22、斗争工具论 ”、 “为政治服务论 ”、 “主题先行论 ”等艺术思想领域的诸多樊篱。经过解构重组,当代艺术界重新获得了思想的自由与表达的自由,重新获得了创作的自由与展示的自由,重新获得了出售作品 的自由与自享其成的自由。而这种自由的获得并非政治运动所致或行政命令的强制所为,而是在艺术领域通过讨论获得的。这些年,关于艺术形式与形式主义、 “85新潮 ”与西方现代派艺术的引进、当代艺术 “与国际接轨 ”等涉及艺术思想、艺术创作、艺术管理与艺术家修养方面的纷争有的已经平息,有的还在进行,有的还会有反复,但是,没有一个艺术家因言获罪,没有一个理论家因噎废食,中国当代造型艺术界因此获益匪浅。当然,我们在珍
23、惜蓝天辽阔、清风徐来的同时,也应当看到,面对难以理出头绪的艺术界、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艺术品,特别是面对众多艺术学子 的饥渴茫然的眼神,人们看到了批评的失语与批评家的缺席。这不能不说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 尚书 君陈有言: “有容,德乃大。 ”先哲林则徐曾书一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有容之大,容得下天,容得下地,自然也应该容得下那些个日夜不宁于创造的艺术灵魂。正如这 30年的艺术成就是千舟竞发、波澜不息所成,未来中国造型艺术的发展也应当是思想激荡、多元不一、各尽天才的态势。 (选自 2008年 12月 14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 【小题 1】下列选项,不属于当代中国造型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福建省 福州 中高 毕业班 第一次 质检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