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114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114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114及答案与解析.doc(2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 114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1904 年至 1905 年,在中国大地上发生了一场被清政府宣称“局外中立” 的两个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这两个帝国主义国家是( )(A)日本和俄国(B)英国和德国(C)英国和法国(D)日本和英国2 以下对清末“ 新政” 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陆续推行了一些改革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B)政治制度改革滞后,丝毫没有触动从朝廷到地方体现封建专制的整套统治机构(C)不少 “新政” 流于一纸空文(D)财政的困难也限制着“新政” 的推
2、行,甚至借机摊派加重人民的负担3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由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发动的,其骨干力量是( )(A)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知识分子(B)民族资产阶级(C)工人阶级(D)农民阶级4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 )(A)兴中会(B)华兴会(C)光复会(D)中国同盟会5 号召人民推翻“ 洋人的朝廷 ”的革命人物是( )(A)章炳麟(B)陈天华(C)邹容(D)孙中山6 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平均地权7 1906 年秋,中国同
3、盟会之军政府宣言指出:“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这些内容主要指革命派主张的 (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主主义8 孙中山所说的“ 社会革命 “是指( )(A)民粹主义(B)民族主义(C)民权主义(D)民生主义9 在孙中山的思想中,“ 平均地权 ”“节制资本”属于 (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主主义10 有鉴于欧美资本主义发展中诸多社会问题之积重难返,孙中山提出(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主主义11 1905
4、 年至 1907 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展开论战的主要舆论阵地分别是( )(A)苏报和时务报(B) 民报和国闻报(C) 国闻报和新民丛报(D)民报和新民丛报12 1905 年至 1907 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的焦点是( )(A)要不要社会革命(B)要不要废科举和兴西学(C)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D)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13 同盟会成立后先后发动了一系列反清武装起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 )(A)萍、浏、醴起义(B)潮州黄冈起义(C)广州新军起义(D)广州黄花岗起义14 1911 年 5 月,清政府宣布“铁路干线收归国有”,借“国有”名义把铁路利权出卖给帝国主义,“ 劫夺”
5、 商股。这激起了多省的保路风潮,其中最激烈的省份是( )(A)湖北(B)湖南(C)广东(D)四川15 在中国近代史上,共和政体确立的标志是( )(A)湖北军政府成立(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C)清帝宣布退位(D)国民政府成立16 1914 年,孙中山在日本成立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国民党(B)中华革命党(C)中国国民党(D)中国同盟会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7 维新运动时期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A)康有为(B)梁启超(C)谭嗣同(D)郑观应18 以下问题中,主要围绕
6、19 世纪 90 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守旧派论战展开的有( )(A)要不要变法(B)要不要实行民主共和(C)要不要实行君主立宪(D)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学堂19 认为“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 ,“民权之说一倡,愚民必喜,乱民必作,纪纲不行。大乱四起” 的晚清政治派别应是 ( )(A)封建守旧派(B)洋务派(C)维新派(D)革命派20 维新派与守旧派之间论战的作用有( )(A)开阔了新型知识分子的眼界,解放了人们长期受到束缚的思想(B)使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在中国得到进一步的传播(C)为维新变法运动作了思想舆论的准备(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21 以下属于百日维新举措的有( )(
7、A)改革行政机构,设立议院(B)提倡开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C)采用西洋兵制,练洋操、习洋枪等(D)提倡西学,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经济特科22 戊戌维新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意义有( )(A)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B)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在政治、经济等领域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C)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D)在改革社会风气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23 在中国近代史上资产阶级维新派自身的弱点和局限性主要有( )(A)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基础相当狭窄,维新派的势力更是非常弱小(B)不敢否定封建主义(C)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D)惧怕人民群众24 戊戌
8、变法的进步意义,主要表现在维新派( )(A)把救亡图存作为首要目标(B)提出变封建专制制度为君主立宪制度(C)提倡新学,猛烈抨击封建的思想文化(D)以日俄为师,推行戊戌新政25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有( )(A)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民族危机加深(B)社会矛盾激化,各阶层人民的斗争风起云涌,遍及全国(C)清末 “新政” 破产(D)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形成26 以下对清政府宣布的预备立宪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没有能够挽救清王朝,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重了危机(B)巩固了皇权,延续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C)满足了立宪派的改革要求(D)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27 1894 年
9、。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改革主张。同年 11 月,他在组建革命团体兴中会时立誓“ 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孙中山曾尝试采取和平的手段来推进中国的变革与进步(B)随着对清朝腐败状况认识的深入,孙中山确信和平改革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决心以革命的方法推翻清朝的统治(C)孙中山原来属于立宪派,算不上一个真正坚定的革命者(D)近代中国的革命是被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逼迫出来的28 以下关于同盟会政治纲领中民族主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A)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追求独立,建立 “民族独立的国家”(B) “驱除
10、鞑虏” 即是要实行驱逐满人的民族革命(C)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D)没有明确地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对象三、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28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红军长征的那个年代,中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境地,社会危机四伏,日寇野蛮侵略,国民党反动派置民族危亡于不顾,向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大规模“围剿”,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到了危急关头,中国革命到了危急关头,中华民族到了危急关头。面对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从 1934 年 10 月至 1936 年 10 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进行了
11、伟大的长征。我们党领导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着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新的伟大进军。摘自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8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 年 10 月 21日)材料 2江西于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墙上,80 双草鞋组成一幅中国地图。那一支脚踏草鞋的队伍,从这里开始跋山涉水、历经九死一生,将足印刻写在两万五千
12、里的漫漫征途。贵州遵义,遵义会议旧址。二楼的会议室里,桌下的火盆似乎还炭火熊熊。那一次生死攸关的会议,在这里挽救危亡局势、开启关键转折,让革命的种子星火燎原。宁夏固原,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三尊英姿勃发的红军头像,雄踞碑顶眺望远方。那一场气吞山河的行军,在这里开始新的进发、找到新的希望,把这个国家带向新的航程。1934 年 10 月到 1 936 年 10 月,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征服皑皑雪山,穿越茫茫草地两轮寒暑,纵横十余省,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完成了一次“无与伦比的史诗般远征” 。地图上标识行军方向的纤纤一脉,蜿蜒西去北上,在广袤的中
13、国大地上,激荡成改变历史的滚滚洪流,标注为一个民族的精神坐标。这个伟大壮举,已经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的史册。“红军长征胜利,充分展现了革命理想的伟大精神力量”,“ 我们要铭记红军丰功伟绩,弘扬伟大长征精神”。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前默然肃立,在“ 英雄史诗不朽丰碑“主题展览前驻足凝视,这是“长征永远在路上”的自警,这是“ 要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的决心。摘自人民日报(201 6 年 10 月 1 9 日)29 为什么说红军长征的那个年代,中国处在“黑暗境地”?30 如何理解长征是“ 伟大壮举 ”?长征精神是什么?30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在那场艰
14、苦卓绝的反侵略战争中,在中华民族危亡的时刻,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像火山一样进发出来。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中国人民以血肉之躯筑起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的钢铁长城,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抵御外侮的伟大篇章。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在这场与日本侵略者展开的殊死搏斗中,中国人民之所以创造了弱国战胜强国的伟大奇迹,关键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始终浴血奋战在抗日前线,用正确的政治主张指导和推动抗日战争,用广泛的政治动员组织起巨大的抗日力量,创建广阔的敌后战场并对正面战场给予有力的支持和配合,成为抗战
15、的中流砥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69 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摘自人民日报(2015 年 9 月 4 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 5 年 7 月 22日)材料 29 月 18 日 9 时 18 分,庄严时刻来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等领导同志和群众代表神情凝重地推动钟槌击响“警世钟” 。14 响钟声寓意着中华民族 14 年抗日战争的艰辛历程,声声入耳,声声入心。沈阳全城拉响防空警报,同时,辽宁其他 13 个城市也拉响防空警报,火车、轮船、汽车鸣笛 3 分钟,提醒着人们勿
16、忘国耻、居安思危。上午 10 时,南京拉响防空警报,警报声凄厉。正在纪念馆参访的海内外和平人士也停下脚步,哀悼战争死难者。今年适逢“ 九一八” 事变爆发 85 周年,对于这个从抗战硝烟中走过的民族而言,“九一八”始终敲响着振聋发聩的警钟,留下了永远不能忘却的血的教训。近年来,习近平在国内国际一系列场合发表重要讲话,回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进程,展现中国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和国际公平正义的坚定决心,发出铭记历史、以史为鉴、珍爱和平的“ 中国声音” 。摘自人民网(2016 年 9 月 18 日)、人民日报(201 6 年 9 月 19 日)31 为什么说“ 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17、胜利的关键”?32 结合近代以来的历史,谈谈中国近年来就抗日战争历史发出“中国声音” 的意义。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 114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1904 年至 1 905 年,日俄两国为了争夺在华利益竟然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清政府却宣称“局外中立”。经过一年多的厮杀,日本战胜俄国,俄国将所攫得的中国东北南部所有一切侵略特权“转让”给日本。此事件既反映了清政府统治的无能,也体现了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了在中国的侵略。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了。【知识模块】 中国近
18、现代史纲要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为摆脱辛丑条约签订后的国内外困局,清政府于 1901 年 4 月成立督办政务处,宣布实行“新政”,陆续推行了一些包括建立新军、鼓励留学、废除科举考试等在内的改革措施。“新政”虽然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政治制度改革滞后,种种弊端无从消除。不少“新政”流于一纸空文。而财政困难也限制着“新政”的推行,甚至借机摊派加重人民的负担。【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题干要求回答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力量而不是阶级基础。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及与它相联系的社会力量也有
19、了明显的发展。这正是资产阶级革命形成的阶级基础。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派没有发动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参与,它的社会基础相当狭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是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个知识分子群的出现与戊戌维新运动及 20 世纪初清政府兴学堂、派留学生的措施有关。这些青年学生接触到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对世界大势与国内民族危机有了更敏锐的认识。其中不少人在民族危难加深、群众自发斗争高涨形势的推动下,开始摸索救国救民的新道路,成为了辛亥革命的中坚力量。【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题干要求回答的是“革命团体”,所以应该选 A。1894 年 11 月,孙中
20、山在檀香山组建了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立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华兴会、光复会成立的时间晚于兴中会。1905 年 8 月 20 日,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的中国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知识模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1 903 年,章炳麟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反对康有为的保皇观点,歌颂革命为“启迪民智,除旧布新“的良药,强调中国人民完全有能力建立民主共和制度。邹容写了革命军,讴歌革命,阐述在中国进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和正义性,号召人民推翻清朝统治,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中国 近现代史 纲要 模拟 114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