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风格)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风格)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风格)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风格)模拟试卷 1 及答案与解析1 文学风格2 创作个性3 日常个性4 风格构成5 风格的简分法6 文学风格的繁分法7 规范语体8 自由语体9 刚柔并济10 文学的时代风格11 文学的民族风格12 风格的地域性13 流派风格14 韵昧15 创作个性。(南开大学 2000 年)16 如何正确理解“ 文如其人 ”与“风格即人”的观点?17 试述文学风格与创作个性的关系。18 试述创作个性与日常个性的关系。19 风格的基本内涵是什么?20 为什么说“ 风格是文体的最高范畴和体现 ”?21 文学风格的特征是什么?22 如何理解风格的审美价值?23 如何理解文学的地域风格?2
2、4 影响风格的外部因素有哪些?25 如何理解文学的流派风格?26 如何理解文学的时代风格?27 如何理解文学的民族风格?28 风格存在的基本条件是什么?29 风格呈现的外部特征是什么?30 日常个性、创作个性、文学风格这三者是如何相互转化的?31 试述风格与话语情境的关系。32 语词运用如何体现风格?试举例说明。33 体裁选择如何体现风格?试举例说明。34 结合具体的例证,简论文学风格的形成。(四川大学 1997 年)35 创作方法与文艺思潮。(四川大学 1998 年)36 简述文艺流派。文艺思潮与风格之间的关系。(北京师范大学 1999 年)37 文学流派和文学思潮。(华中师范大学 2000
3、 年)38 风格与话语情境的关系。(北京师范大学 2001 年)39 “风格就是人 ”。但为什么文学风格和人格存在着不一致?(首都师范大学 2001 年)40 试析作家创作风格与创作个性、话语情境的关系。(厦门大学 2001 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风格)模拟试卷 1 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和言语结构中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的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知识模块】 文学风格2 【正确答案】 是在日常个性的基础上经过审美创造的升华而形成的独特的艺术品格,属于文学风格的主观方面,在与客观方面结合之前,它只是潜在于作家的内心,表现为独特的个性气质、
4、人格精神、艺术情趣、审美追求和文学才能,同时它也是风格形成的内在依据。【知识模块】 文学风格3 【正确答案】 日常个性人皆有之,是人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人格构成方面的独特性,部分来自先天的遗传基因,部分来自后天环境中的习得,具体如心理性格、气质情性、禀赋才能、处世态度、思维习惯、表达方式等。在文学创作中它是作家在世俗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习性,是创作风格形成的基础。【知识模块】 文学风格4 【正确答案】 风格的构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创作个性是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2)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是风格存在的基本条件;(3)文体和言语组织是风格呈现的外部特征。主体和客体、内容和形式以及话语格调
5、、形象层表达体系、存在意蕴的表现形态等方面共同构成了文学的风格。【知识模块】 文学风格5 【正确答案】 中国的简分法是将风格分为“刚” 和 “柔“两类,也有“虚” 和“实”、“奇”和“正”等二分法。这与中国古代“一阴一阳为之道”所蕴涵的阴与阳、刚与柔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一脉相承。其中以刚柔两字分类影响最大,并且源远流长。许多文论家在此基础上,阐释了文学艺术中阳刚与阴柔的不同性质和内涵,如后来的“豪放”与“婉约“、“ 沉着痛快”与“优游不迫” 等,可见中国美学对刚柔相济风格的强调和重视。【知识模块】 文学风格6 【正确答案】 繁分法和简分法是相对的概念,因为将文学风格分为较多、较繁复的类型而得名。
6、因为风格形成因素是多重合力作用的结果,每个作家个体的创作个性又截然不同,风格的具体形态呈现出纷纭复杂的状况,所以,更多的理论家注重细致的划分,划分的种类也有很大的不同。我国古代的文学理论家,在风格的划分方面,也有许多人作过细致的工作,其中贡献最大的是刘勰和司空图。【知识模块】 文学风格7 【正确答案】 文学创作中每一种体裁都由具体的语言形式来体现,因此便都有了自己的语言体式,构成了一种带有规定性、规范性的语体,这样的语言形式就可以成为规范语体,体现了一定体裁的风格。规范语体在具体文本中可以表现为抒情语体、叙述语体和对话语体这样三种基本的语言形式。【知识模块】 文学风格8 【正确答案】 自由语体
7、的概念与规范语体相对应,它是指在规范语体的基础之上加以自由创造的语体,它体现了在不同的体裁和规范语体的基础上,作家如何灵活运用和自由创造的问题。自由语体使作家的个性得到充分外化,是创作个性发展为风格的唯一途径。自由语体本身就是风格的有机组成部分,真正体现了作家的艺术人格。【知识模块】 文学风格9 【正确答案】 在文学的创作中,刚强的风格和柔和的风格互相补充,两者皆不可偏废。阳刚和阴柔都是美的,但是二者应该相济互补,融合得恰到好处,否则便会发生偏执,走向极端。【知识模块】 文学风格10 【正确答案】 就是作家作品在总体特色上所具有的特定时代的特征,它是该时代的精神特点、审美要求和审美理想在作家作
8、品中的表现。时代风格主要是指从历史和社会高度把握的、只属于这个时代而不属于其他时代的文学的总体特征。【知识模块】 文学风格11 【正确答案】 指作家作品在总体特色上所具有的特定民族的特征,是该民族的精神特点,审美要求和审美理想在作家作品中的表现。【知识模块】 文学风格12 【正确答案】 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文化,作家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地域中,不能不感受到地域文化的气息,而地域文化对作家创作必然产生很大影响,所以作家的文学风格中必然渗入地域文化的因素,表现出鲜明的地域性。【知识模块】 文学风格13 【正确答案】 是指一些在思想感情、文学观念、审美趣味、创作主张、取材范围、表现方法、语言格调方面相近的作
9、家在创作上所形成的共同特色,是一种群体文化的表现。【知识模块】 文学风格14 【正确答案】 指作品言语结构所产生的情趣和意味,具有含蓄美。【知识模块】 文学风格15 【正确答案】 创作个性是在日常个性的基础上经过审美创造的升华而形成的独特的艺术品格,属于文学风格的主观方面,在与客观方面结合之前,它只是潜在于作家的内心,表现为独特的个性气质、人格精神、艺术情趣、审美追求和文学才能,同时它也是风格形成的内在依据。【知识模块】 文学风格16 【正确答案】 扬雄认为,言为心声,书为心画,从诗文中可以看出人格的高低,这是最早的“ 文如其人” 的思想。钱钟书认为,人格与文格不是一回事,不能一味地以文观人,
10、因为文学可以饰伪,生活中既有言行一致、文如其人的现象,也有言不符行、文不符人的情况。他认为文如其人的“文” ,不是指 “所言之物”,而是指作品中的格调。格调是作者性格“本相” 的自然流露,并非有意为之,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到其人的创作个性和风度。布封说的“风格即人“,也是指的作家的创作个性。他们重视生成风格的内在主观方面的因素,找到了探索风格本质的关键,但是忽视了风格与客观内容的联系。歌德看到了这一点,认为风格必须“奠基于最深刻的知识原则上面,奠基在事物的本性上面”。马克思说得更加明白而深刻。他也引用布封“ 风格就是人“的话,并作了辩证的解释,他说:“真理占有我,而不是我占有真理。我只有构成我的精
11、神个体性的形式。“他认为写作还必须“用事物本身的语言说话,来表达这种事物的本质特征”。他一方面把“ 用自己的风格去写 ”,来表露自己的精神面貌,看作是作家的权利。另一方面他又明确要求作家在发挥自己“精神个体性” 的时候还须遵循客观规律。这才是对“文如其人” ,与 “风格即人”的较全面的理解。【知识模块】 文学风格17 【正确答案】 差异:(1)文学风格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和言语结构中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的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而创作个性是在日常个性的基础上经过审美创造的升华而形成的独特的艺术品格,属于文学风格的主观方面,在与客观方面结合之前,它只是潜在于作家的内心,表现
12、为独特的个性气质、人格精神、艺术情趣、审美追求和文学才能,同时它也是风格形成的内在依据。(2)它们二者的差异是明显的,创作个性不能单方面决定和构成风格,风格的形成也同样离不开题材、主题、体裁等形式因素的影响。比如,悲剧题材要求表现崇高壮美的风格,喜剧题材长于表现幽默滑稽的风格,正剧题材宜于表现严肃庄重的风格等。作家创作个性不同,对生活的感受、体验、分析、评价不同,其创作构思、创作方法、艺术技巧以及语言的运用也就各不相同,从而形成了风格的多样化。一定时代的社会心理和审美趋向,对作家的个性和风格也有影响。风格是作家创作个性的体现,时代则是培植创作个性的气候和土壤。联系:(1)虽然创作个性不是文学风
13、格形成的唯一因素,但是,它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两者能够转化。艺术的独创性便是艺术人格形式化的结果,风格是作家创作个性与话语情境结合的产物。个性是形成风格的内在动因,特定的话语情境则便是它的外在表现。创作个性的外化形式便是文学风格了,可以说创作个性连接了日常个性和文学风格,成为这个转化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作家的人格、修养、生活个性要在审美中得到升华之后才能够化入作品的风格之中。因此,作家的人格修养、生活个性并不能直接转化成为风格,这种人格修养、生活个性必须在与作家的审美素质有了内在的适应性,并接受审美素质的改造、转换后,才能成为创作个性的有机构成因素,然后通过创作个性的作用,才能转化为风
14、格。(2)成熟的作家独特的审美个性能够在写作的过程中整合题材、体裁、写作技巧等客观因素,从而促进风格的形成。可以说,风格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经创作个性的有机整合后所显现的独特的艺术风貌和格调,创作个性是风格的灵魂。事实上,对于成熟的作家而言,创作个性确实已为作家的世界观和审美理想所渗透,同时又凝结了作家的艺术修养和情趣,因此它是作为艺术家的个人,而不再是日常生活中的个人。成熟的创作个性决定了对世界的审美把握,从而自然地而非刻意地转化为风格。【知识模块】 文学风格18 【正确答案】 (1)创作个性是在日常个性的基础上经过审美创造的升华而形成的独特的艺术品格,属于文学风格的主观方面,在与客观方面结合
15、之前,它只是潜在于作家的内心,表现为独特的个性气质、人格精神、艺术情趣、审美追求和文学才能。而日常个性是人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人格构成方面的独特性,具体如心理性格、气质情性、禀赋才能、处世态度、思维习惯、表达方式等。(2)两者之间的差异是明显的,日常个性是人皆有之的,而创作个性却并非人所尽有,它是在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日常个性是作家在世俗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习性;而创作个性是作家在精神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习性,精神的想象活动往往具有审美的超功利性。日常个性部分来自先天的遗传基因,部分来自后天环境中的习得;而创作个性是在日常个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创作实践中养成并体现在作品中的个性特征。(3
16、)但是二者又是有联系,并且可以转化的。日常个性是人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结合方面的独特性;而创作个性是作家综合性的行为方式,而这种行为方式正是在日常个性的基础上经过审美创造的升华而形成的独特的艺术品格。所以我们可以说,日常个性是创作风格形成的基础,而创作个性正是风格形成的内在依据,支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和显现。【知识模块】 文学风格19 【正确答案】 要准确理解风格的基本内涵,应该从以下的两个方面来考虑:(1)主体与对象的关系。一切文学作品的诞生,都是作家主体与表现对象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主体与对象相结合的产物。尽管并非每一个作品都是具有独特风格的,但也应该是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的特定的融合
17、。风格要求作家对所描写的对象不仅要有深刻的理解,而且要用适当的语言写出事物的本性。诚如布封所说“风格即人” ,是就人的独特的精神个性而言。正是这与众不同的精神个性才是造成风格差异的最后根源,而精神个性的差异正是文学风格形成的重要方面。文学风格就是作家在用客观事物本身的语言表达和突出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同时,通过对象表现自己精神个性的形式和方式,所以我们说主体与对象的和谐统一是风格存在的基本条件。(2)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创作个性作为作家潜在的心理构成,有待于外化、形式化到具体的作品中,才能形成风格。独特的文体结构和语言组织是风格呈现的外部特征,只有在具体的作品中,在特定的文体或言语组织中,风格才得
18、以展现。在这个意义上说,文体和言语组织是风格的载体。文学的风格是从作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中表现出来的,但这并不等于说内容与形式在作品中的特点和比例是千篇一律的,更不意味着人们对风格的领会和品评不能有所侧重。实际上,风格既表现于内容,也表现于形式,要具体分析。总之,风格的内涵是丰富的,表现是多样的,但风格并不是任何作家、作品都具有的。风格既是一个作家创作成熟的标志,也是一部作品达到较高的艺术造诣的标志。如歌德所说的:风格是“用来表明艺术已经达到和能够达到的最高境界” 。【知识模块】 文学风格20 【正确答案】 风格必须落实到具体的体制、样式和类型中,只有在具体的文学作品中,以恰当的文体,才能呈现出
19、作家的创作个性和独到风格。(1)恰当的体裁是风格得以生成的基础。一方面,不同的体裁有不同的风格要求,选择特定的体裁也就要求相应的风格。另一方面,同样的体裁、风格又因人而异,因时而异。不过,在文学史的发展过程中,文章的体式是固定的,而文辞风格却是无定的。在固定体制的基础上进行文体和风格的创造,正是由于有了文辞风格不断的推陈出新、吸纳新声,文学才会不断地发展,具有永恒的生命。(2)富有个性的语体是风格的有机组成部分。语体有规范语体和自由语体之分,规范语体是指文学创作中带有规定性、规范性,用来体现每一种体裁都有具体的语言形式的语体,体现了一定体裁风格。而自由语体是指在规范语体的基础之上加以自由创造的
20、语体,它体现了在不同的体裁和规范语体的基础上,作家如何灵活运用和自由创造的问题。自由语体是作家对规范语体的改造和进一步的独创,这种独创绝不是偶然的,它必然地与作家的个性密切相关,是创作个性在语言格调上的自然流露。它使作家的个性得到充分外化,使创作个性发展为风格的唯一途径,自由语体本身就是风格的有机组成部分,真正体现了作家的艺术人格。(3)风格是文体的最高范畴和最高体现。只有作家在规范语体的基础上创造出适合自己的自由语体,才有可能形成文学风格。风格不等同于语体,也不等同于体裁,它使文体焕发出作家个性的光彩,以其独创性使读者感到亲切和惊异;它给某一问题的僵硬躯体里灌注进盎然生机,获得了艺术生命。风
21、格是作家长期匠心独运的结晶,而非模仿可成。读者也可以通过作品的语言特色分辨出作者是谁,把握不同作家作品的风格特色。比如杜甫的沉郁、李白的潇洒。所以,文学风格是文体的最高范畴和最高体现。【知识模块】 文学风格21 【正确答案】 (1)风格具有独创性。个性鲜明、有独创性、艺术上已经成熟的作家,才能具有独树一帜的风格,模仿重复别人的风格就等于没有风格。文学贵在独创,没有独特风格的艺术,就不能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最终就会消亡。读者正是通过作品的这种独创性,面对哪怕略去作者姓名的作品,也可以读出是哪个时代哪个作家的作品。(2)稳定性是作家风格的另一特征。作家个性一旦形成,不会轻易改变,这是造成风格稳定性
22、的主要原因。但这不排斥某些作家由于生活状况和艺术实践的发展,风格可能变化的情形。这种变化了的风格同样也有相对的稳定性。正像作家的创作个性不是在一朝一夕中形成的一样,作家的风格也是经过较长时间艰苦的创作实践凝聚而成的。当一个作家一旦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独创性的风格,就会长期地贯穿于他的作品。即便有风格上的变化,我们也可以看出内在的血脉联系。(3)风格具有多样性的特点。这是由作家创作的个性和才能,描写对象的不同品格,读者的不同需求决定的。不仅不同作家有不同风格,同一作家在不同情势下也会创造出不同风格的作品,当然这不同之中仍有其主导方面。从文学创作的实践来看,作家的风格还具有多样化的特性。因为就接受角度
23、来说,只有不同的文学风格才能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就创作角度说,在同一时期,正是各个作家的风格迥异,才推动了其时文学创作的繁荣局面。【知识模块】 文学风格22 【正确答案】 不同的文学风格有不同的审美价值,给人以不同的审美享受。由于人们的审美心理基础不同,也有特定的语境或心境,于是便有了对风格美不同的偏好和选择。有人喜欢阳刚之美,有人喜欢柔和之美,甚至还有人对新奇、怪诞的风格情有独钟。风格欣赏中的偏好,归根结底是因为读者与作者通过风格的纽带达到了个性间的互相吸引,灵魂与灵魂的相通相合,这是一种精神上的审美享受和心灵陶冶。(1)真正独特的风格美是可以超越时代、地域和阶层的限制,留住永恒的美感的。过
24、去时代形成的风格类型,其审美价值并不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消逝。古今中外凡有独特风格的作家作品,都以其不可重复的艺术独创性,不仅在文学史上取得应有的地位,而且在审美天地里得到千万读者的回响。在这个意义上,历史和未来都属于拥有独特风格的作家。(2)风格的审美价值虽然可以超越时代,但是它在很大程度上又受到时代价值取向的影响和制约。它不取决于少数人的选择,而取决于时代、民族、阶级的选择。比如一个苦难的民族在艰难的时代,可能更加欣赏慷慨悲壮的风格。虽然每一种作品都有其自身的审美价值,但是在一个特殊的年代有可能被忽视掉,只有等到时过境迁,它也许才会开始大放异彩。比如沈从文,当现在的人们以一种宽容的心态重读他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研究生 入学考试 文学理论 文学 风格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