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抗日战争)模拟试卷7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抗日战争)模拟试卷7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抗日战争)模拟试卷7及答案与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历史学基础(抗日战争)模拟试卷 7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抗战初期,国共两个战场的相同之处是( )。(A)采用了相同的抗战路线(B)进行了积极抵抗(C)建立抗日民主政权(D)积极动员、组织民众抗战2 以下是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的作战方针:“国军一部集中华北持久抵抗,特别注意确保山西之天然壁垒;国军主力集中山东。攻击上海之敌,力保淞沪要地。巩固首都,另外,以最少兵力防守华南各港口。”对这一作战方针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国民政府武装自卫的决心(B)体现了片面抗战的路线(C)体现了
2、战略防御的特点(D)体现了国民政府消极抵抗的态度3 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蒋介石的政治态度表现出两面性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B)日本改变侵华方针的影响(C)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相互作用(D)世界反法西斯战场战局的变化4 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是( )。(A)豫湘桂战役(B)百团大战(C)台儿庄战役(D)淞沪会战5 中共中央提出“ 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三大口号,主要是针对( ) 。(A)近卫声明(B)汪精卫公开叛国成立伪政权(C)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后的政策转变(D)国民党顽固派
3、制造皖南事变6 抗日战争相持阶段,蒋介石集团投降反共倾向增长,但又不放弃抗日、不与共产党彻底分裂。造成这种态度的因素包括( )。(1)日本对国民党的诱降政策(2)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壮大(3)美英与日本在亚太地区的矛盾(4)中共坚持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A)(1)(2)(B) (3)(4)(C) (1)(2)(4)(D)(1)(2)(3)(4)7 1943 年,毛泽东说:“我们的军队既不要国民党政府发饷,也不要边区政府发饷,也不要老百姓发饷,完全由自己供给”这主要是得力于( )。(A)缴获敌人的物资较多(B)人民群众主动支援抗日军队(C)大生产运动取得成功(D)土地改革赢得农民支持8 第二次国共合作
4、得以长期维持的主要经验是( )。(A)以民族大义为重,对国民党反共摩擦予以理解(B)始终保持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的绝对领导地位(C)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以斗争求团结(D)始终维护国民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地位9 揭开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序幕的是( )。(A)“一二. 九” 运动(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C)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成立(D)皖南事变10 西安事变中,蒋介石最终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其主要原因是( )。(A)为了保住自己的政治地位和权力(B)宋美龄等力劝蒋介石妥协(C)中共的帮助和教育(D)认识到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11 1936 年,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的
5、西安事变( )。是一次具有爱国意义的兵变民族矛盾激化的结果检验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抗日态度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A)(B) (C) (D)12 西安事变后,经中共的努力和斗争,蒋介石被迫接受的条件是( )。(A)停止内战,实行抗战(B)停止内战,联共抗日(C)停止内战,一致对外(D)停止内战,共同抗日13 提出建立日、“ 满” 、华 “三国”合作的东亚“新秩序”是在( )中。(A)田中奏折(B) 国策基准(C)第二次近卫声明(D)第三次近卫声明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4 “一二.九”运动15 瓦窑堡会议16 卢沟桥事变17 八一三事变18 国民参
6、政会19 忻口会战20 太原会战21 淞沪会战22 徐州会战23 南京大屠杀24 台儿庄战役25 武汉会战26 近卫声明27 艳电28 皖南事变29 随枣会战三、论述题30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比较。31 简述 1938 年 10 月前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三次会战。32 简述中共七大的背景、内容和意义。33 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历史学基础(抗日战争)模拟试卷 7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2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3 【
7、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4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5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6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7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8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9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10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11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12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13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4 【正确答案】 1935 年 12 月 9 日,北平学生举行的反蒋抗日
8、爱国运动。1935 年下半年,由于日本侵略者的步步紧逼,国民政府的步步退让,华北地区危机加深。在这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北平爱国学生数千人,于 12 月 9 日举行请愿示威游行,高喊“ 反对华北自治运动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16 日,学生和市民 1 万余人,再次集会游行,学生的游行队伍又遭到军警的镇压。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迅速影响全国各地,扩大成了全国各阶层人民声势浩大的爱国反日浪潮。“一二.九”运动对进一步唤起民众,推动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及实现全面抗战,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作用。【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15 【正确答案】 1935 年 12 月红军长征到达
9、陕北,在子长县瓦窑堡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是讨论华北事变后的政治形势和党的策略路线。会议通过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决议对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作了精辟的论述。党的策略路线,就是发动、团结与组织全民族一切爱国的革命力量去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会议批评了“ 左” 倾关门主义的错误思想,决定用 “人民共和国”口号代替“ 工农共和国”。瓦窑堡会议继遵义会议解决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之后,解决了全党迫切要求解决的政治路线问题,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迎接抗日战争奠定了政治基础。【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16 【正确答案】 也称“ 七七事变
10、 ”,是日本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而策划的武装挑衅事件。1937 年 7 月 7 日夜,日军在距北平十余公里的卢沟桥附近进行军事演习,向中国驻军挑衅。日军诡称有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桥边的宛平县城搜查,遭到拒绝后,就向宛平县城和卢沟桥开枪开炮。7 月 8 日早晨,日军包围了宛平县城,并向卢沟桥中国驻军发起进攻。二十九军奋起抗战,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的打击。卢沟桥事变揭开了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的序幕,中国人民进行的八年抗日战争从此开始。【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17 【正确答案】 虹桥机场事件之后,中国拒绝了日本提出的撤退上海保安队、拆除所有防御工事、向日本道歉和处罚当事者等无理要求。1937 年 8 月 1
11、3 日,驻上海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长官大川内少将下令向中国军队发动全线进攻,京沪警备司令官张治中下令中国军队立即坚决还击。这就是“八一三” 事变。南京国民政府在日本重兵压境和全国抗日浪潮的推动下,于 8 月 4 日发表了自卫抗战声明书,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18 【正确答案】 中国抗日战争开始后国民政府成立的一个咨询性质的机关。1938年 7 月正式成立。4 月 12 日,国民政府公布了国民参政会组织条例,规定国民参政会为咨询机关,有听取国民政府施政报告、询问、建议之权。但所通过的决议案对国民政府并无强制执行的权力。遴选的参政员大多是国民党员,只有极少数是中国共产党和其他党派
12、的代表。7 月,第一届参政会在汉口召开,156 名参政员出席了会议。通过了拥护抗战建国纲领案等决议案,发表了国民参政会首次大会宣言,并选举了驻会委员。初期,由于国共两党和其他党派与无党派人士的努力,国民参政会对于团结全国人民,发扬抗日民主,推动全面抗战,起了积极作用;后来,由于国民党推行消极抗战政策,逐步丧失了其进步作用。抗战胜利后,国民参政会成为国民党的御用工具,终于于 1948 年 3 月宣告结束。【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19 【正确答案】 1937 年 10 月初,日军奔袭太原。为了确保太原,军委会组织 16万兵力,由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任前敌总指挥,组织忻口会战,在忻口及其外围与日军
13、进行了激烈作战。由于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日军始终未能突破忻口守军阵地。为此,日军调集部队攻陷娘子关,太原东面暴露在日军面前,同时对忻口中国守军侧翼构成重大威胁。为此,忻口守军主动撤守,忻口作战结束。忻口会战是抗初期华北战场最壮烈的一战,坚持了近一个月,使日军不能迅速逼近太原,使中国军队能够比较顺利地向晋南撤退,为战略相持创造了一定的条件。【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20 【正确答案】 忻口会战结束后,日军进攻太原,中国军队进行了太原保卫战。守军激烈奋战,仍不能阻止优势敌军,太原陷落。这次会战中,八路军积极地配合友军作战,给敌以重大牵制。忻口、太原会战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它打乱了日本妄图速战速决灭亡中国
14、的阴谋,支援了其他地区的作战,极大地鼓舞了抗日军民同日寇进行殊死战斗的勇气和信心。【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21 【正确答案】 卢沟桥事变后,1937 年 8 月 13 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八一三事变)。驻上海的第九集团军,在张治中率领下奋起抵抗。国民党政府陆续调集 6 个集团军 70 余万人抗击,初战获胜。9 月下旬至 10 月初,日军增援部队陆续在上海登陆。日军向中国军队发起猛攻,中国守备部队陷于苦战,伤亡惨重。11 月,日军一部从杭州湾登陆,合围上海。守军被迫撤退,上海陷落。淞沪会战粉碎了日本侵略者“三个月灭亡中国 ”的狂妄计划,是我国局部抗战转向全面抗战的历史转折点,在国际反法西斯斗争中
15、占有重要的地位。淞沪守军浴血奋战,使日军被迫转移战略主攻方向,为沿海工业的内迁赢得了时间。但由于中国军队统帅部战略指挥的失策和中国军队装备的落后,使中国军队的力量受到了严重的损失。【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22 【正确答案】 1937 年 12 月日军占领南京、济南以后,企图沿津浦线对进,南北夹击,会攻徐州,以便沟通南北战场,夺取郑州,武汉等地。第 5 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我军同日本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域上,展开了一场大会战。会战共有 3 个阶段。第 1 阶段是津浦路沿线的初期保卫战。这一阶段,日军沿津浦线向徐州推进。我军等奋勇作战,阻敌于淮河南岸,使日军南北不能配合。第 2 阶段即台儿庄大战
16、。1938 年 3 月,日军进犯台儿庄。此役,我军歼灭日军 1 万余人,缴获了大批武器和装备,这是我国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重大的胜利。第 3 阶段是我军主动突围。1938 年 4 月,日本调集 30 万兵力对徐州进行四面合围。我军为了避免被优势之敌围攻,保存有生力量以利持久战,放弃了徐州,使日军聚歼我军主力的企图未能得逞。台儿庄会战,是中国军队继八路军平型关大捷后取得的又一次重大胜利。这一胜利,鼓舞了抗战士气,振奋了民族精神,也使日本的狂妄迷梦又一次破碎。【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23 【正确答案】 抗战时期日本屠杀中国人民的暴行之一。1937 至 1945 年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历史学 基础 抗日战争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