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抗日战争、共和国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区域发展)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抗日战争、共和国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区域发展)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抗日战争、共和国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区域发展)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历史学基础(抗日战争、共和国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区域发展)模拟试卷 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日本关东军认为( ) 事件是军事干涉东北的最好借 El。日本驻沈阳总领事林久治郎向辽宁省政府提出正式抗议(A)“九一八 ”事变(B)中村事件(C)宝山事件(D)“七七”事变2 促使日本发动“ 九一八 ”事变,大举侵华的因素有 ( )日本国内爆发了经济危机,阶级矛盾尖锐欧美列强怂恿和支持日本侵华国民党政府竭力围剿红军,提供了可乘之机德日结成同盟,助长了日本的侵略气焰(A)(B) (C) (D)3 “
2、九一八 ”事变时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的最根本原因是( )(A)持“枪不如人,炮不如人” 等亡国论调(B)期待国联公正解决(C)让出东北以希望日本不再侵略其他地方(D)集中力量“ 围剿” 红军4 日本占领下列城市的先后顺序是( )上海北京天津南京武汉广州(A)(B) (C) (D)5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将沦陷区矿业、钢铁业和交通运输业等交由日本公司专营,打出的名义是( )(A)“军管理 ”(B) “委托经营”(C) “中日亲善”(D)“中日合办 ”6 以下对 1938 年 10 月以前国民政府抗战的评价,正确的是( )(A)消极避战导致大片国土丢失(B)积极反共导致对日作战不力(C)迟滞了
3、日本军队的侵略进程(D)努力奋战保住西部大片国土7 ( )的签订,默认了长城一线为伪满洲国国界,为日军重人长城各口埋下了伏笔(A)塘沽协定(B) 秦土协定(C) 何梅协定(D)淞沪停战协定8 “和平未到完全绝望之时,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亦决不轻言牺牲。”“否则即当听命党国下最后之决心。 ”这是国民党哪次会议时蒋介石提出的?( )(A)国民党五大(B)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C)国民党临时代表大会(D)制宪国大9 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通过( )决议,国共合作初步形成(A)确定救国救党决议案(B) 召集国民大会及宣布宪法草案(C) 关于根绝赤祸之决议案(D)关于积极推行本党政策案10 国共合
4、作之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其中原是红四方面军的是( )(A)第一一五师(B)第一二零师(C)第一二九师(D)新四军11 1938 年 5 月,毛泽东针对当时的论调、情绪发表的两部军事论著是( )(A)论持久战和论联合政府(B) 论持久战和抗日游击战争中的战略问题(C) 新民主主义论和抗日游击战争中的战略问题(D)共产党人和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2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一直没有放弃适当条件的对日妥协,于是,中日之间开始秘密接触,日本称之为( )(A)桐工作(B)中日友好(C)大东亚共荣(D)共荣共建13 随着战争的开展,日本逐渐形成了“以华治华”的政策,它的原则是( )(A)大东亚共荣(B)共荣共
5、建(C)分治合作(D)以战养战14 “七七”事变后,中共中央将减租减息写进 ( )(A)兴国土地大法(B) 抗日救国十大纲领(C) 井冈山土地法(D)共产党人15 从 1939 年春天起,国共双方军队在驻防结合部的摩擦冲突不断升级,不是这一时期惨案的是( )(A)确山惨案(B)十二月事变(C)皖南事变(D)“一二一 ”血案16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 )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A)各民族聚居(B)各少数民族聚居(C)各民族居住(D)各少数民族居住17 1947 年,中共共产党根据内蒙古地区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建立了我国第一个
6、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开创了内蒙古历史的新纪元。内蒙古地区之所以能够建立民族自治区,主要是因为( )蒙古族对国家统一有强烈的政治认同蒙古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内蒙古地区的民族人口构成单一蒙古族在我国民族人口分布上有自己的特点(A)(B) (C) (D)18 新中国成立以来,根据我国民族状况自身特点,民族自治地方人民代表大会依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有关法律,先后制定了若干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全国依法建立了 155 个民族自治地方,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同时,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大支持力度,促进了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材料表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符合我国
7、国情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体现了各少数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A)(B) (C) (D)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9 “一二九 ”运动20 台儿庄战役21 新四军22 国民参政会23 福建事变24 皖南事变25 延安整风26 三线建设三、史料分析题29-30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60 分。26 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 年 7 月 15 日)亲爱的同胞们: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谨以极大的热忱向我全国父老兄弟诸姑姊妹宣言,当此国难极端严重民族生命存亡绝续之时
8、,我们为着挽救祖国的危亡,在和平统一团结御侮的基础上,已经与中国国民党获得了谅解,而共赴国难了。中国共产党愿当此时机,向全国同胞提出我们奋斗之总的目标,这就是:(一)争取中华民族之独立自由与解放。首先须切实地迅速地准备与发动民族革命抗战,以收复失地和恢复领土主权之完整。(二)实现民权政治,召开国民大会,以制定宪法与规定救国方针。(三)实现中国人民之幸福与愉快的生活。首先须切实救济灾荒,安定民生,发展国防经济,解除人民痛苦与改善人民生活。中共中央再郑重向全国宣言: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
9、主土地的政策。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请回答:27 该通电反映了共产党的什么样的态度?28 在这之后,国共两党的关系发生了哪些变化?29 宣言的公开发表,标志着什么的形成?它的特点是什么?四、简答题31-34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120 分。30 谈谈你对日本的“ 大陆政策 ”及其侵华战略的理解。31 简述中国发起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依据。32 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及历史经验。33 简述中共七大召开的背景、经过及其意义
10、。历史学基础(抗日战争、共和国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区域发展)模拟试卷 1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1931 年 6 月 26 日晚,日军参谋部上尉中村震太郎等奉命到兴安岭索伦山一带进行非法军事地理调查。返回途中,被中国屯垦军查获,遂下令秘密处死中村一行。7 月底,中村等人被杀为日本特务侦知。关东军认为这是军事干涉东北的最好借口,此即所谓“中村事件”。选项 B 符合题意,故选。【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日本大举侵华的原因有很多,这四项均
11、属于,另有许多,考生可以尽量总结。【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于蒋介石政府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掌握。【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基本情况的掌握,要求考生必须对于每次重大事件、重要史实有一个全面的掌握。北京、天津是在“七七”事变后沦陷的;上海、南京的沦陷是“八一三”事变后;武汉、广州是在全面侵华战争后沦陷的。【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对于日本在华经济侵略方式的考查。在工矿业方面,在华北采用“军管理”,在华中采用委托经营,以战养战的政策提出后,改用中日合作的
12、方式,实际上企业经营权归日本,大部分利润也归日本所有。【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6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于抗战时期重要的历史史实的认知能力。1933年 5 月 30 日,中日双方签订塘沽协定,根据协定,日军暂时退到了长城以外,但协定承认了日军对热河的实际强占,默认了长城线即为伪满洲国国界,为日军重入长城各口埋下了伏笔,日本进一步实施以武力为后盾,选项 A 符合题意,故选。【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这句话是蒋介石在 1935 年 11 月 12 日至 23 日,国民党在南京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时提出
13、的。另外考生应掌握这次会议的重要决议以及其产生的重大影响。【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1937 年 2 月,国民党在南京召开五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根绝赤祸之决议案,基本接受了中共主张,承认内战的原则。就此,国共合作初步形成。【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1936 年 10 月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红一方面军会师。抗日战争爆发后,红四方面军编为八路军一二九师。【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全面考查毛泽东在抗日时期的主要著作。在抗战初期,国内“抗战必败”的悲观论调与台儿庄战役后产生的盲目
14、乐观情绪,都严重干扰着人们对战争的残酷性、持久性和必胜性的认识。为此,1938 年 5 月,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和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选项 D 符合题意,故选。【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12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对于日本侵华政策的考查。日本以华治华的原则是“分治合作”,即通过在占领区建立亲日政权,为其对华战略服务。【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对于抗战时期的中共政治改革的考查。“七七”事变后,中共中央将减租减息写进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晋察冀边区率先实施减租减息政策,提出“二五减租”和“一分利息”的口号,它提高了农民
15、生产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促进了各根据地内部的阶级团结,有力地支援了敌后游击战争。选项 B 符合题意,故选。【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1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选项 D 属于解放战争时期的事件,故选。【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16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共和国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区域发展17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共和国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区域发展18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共和国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区域发展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9 【正确答案】 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华,民族危机严重关头,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救亡的
16、旗帜下,以极大的民族义愤投入了抗日救亡运动。1935 年 8 月1 日,中共中央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中共继续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对日作战,挽救民族危机。中共的抗日救国主张,有力地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而 1935 年12 月在北平爆发的“ 一二九 ”爱国运动,坚持校内罢课;成立平津学生南下扩大宣传团,沿铁路下农村,进行抗日宣传;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蓬勃发展,标志着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试题解析】 “一二九”运动是中国青年运动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开创了青年运动与工农和民族解放战争结合的道路。这是
17、国内人民抗日情绪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知识点,考生应牢固掌握。【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20 【正确答案】 1938 年初,侵华日军华北派遣军板垣第五师团和矶谷第十师团,约九个联队,侵入山东南部,企图与南京、镇江、芜湖渡江北上的华中日军南北夹击徐州。其中北线日军板垣师团和矶谷师团计划分两路南下,以台儿庄为会师目标。板垣师团 3 月中旬被打败,退守莒县待援。从 3 月下旬起,矶谷师团猛攻台儿庄。3 月底 4 月初,中国军队与攻入台儿庄寨内之日军反复巷战,大大消耗了矶谷师团的实力。到 4 月 6 日,取得了歼灭日军一万余人的重大胜利。台儿庄战役是中国军队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此次战役沉重地打击了日
18、本侵略者的凶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斗志。【试题解析】 台儿庄战役是抗战时期非常著名的战役之一,也是考查的热点之一,台儿庄战役毙敌 1 万余人,捷报传遍全国。此役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热忱,振奋了民族精神。【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21 【正确答案】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坚持华中抗战的人民军队。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谈判达成协议,于 10 月将在湘、赣、闽、粤、浙、鄂、豫、皖 8 省边界地区的中国工农红军游击队和红军第二十八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张云逸、周子昆分任正、副参谋长,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历史学 基础 抗日战争 共和国 时期 民族 关系 区域 发展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