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抗日战争练习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抗日战争练习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抗日战争练习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2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抗日战争练习试卷 2及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20小题,每小题 2分,共 4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第二次国共合作得以长期维持的主要经验是 ( )。 ( A)以民族大义为重,对国民党反共摩擦予以理解 ( B)始终保持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的绝对领导地位 ( C)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以斗争求团结 ( D)始终维护国民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地位 2 揭开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序幕的是 ( )。 ( A) “一二 .九 ”运动 ( B)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 C)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成 ( D)皖南事变 3 西安事变中,蒋介石最终接
2、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其主要原因是 ( )。 ( A)为了保住自己的政治地位和权力 ( B)宋美龄等力劝蒋介石妥协 ( C)中共的帮助和教育 ( D)认识到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4 1936年,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 ( )。 是一次具有爱国意义的兵变 民族矛盾激化的结果 检验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抗日态度 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 A) ( B) ( C) ( D) 5 西安事变后,经中共的努力和斗争,蒋介石被迫接受的条件是 ( )。 ( A)停止内战,实行抗战 ( B)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 C)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 D)停止内战,共同抗日 6 提出建立日、 “满 ”
3、、华 “三国 ”合作的东亚 “新秩序 ”是在 ( )中。 ( A)田中奏折 ( B)国策基准 ( C)第二次近卫声明 ( D)第三次近卫声明 7 在八路军总部统一指挥下发动百团大战的军区和师部包括 ( )。 ( A)第二一九师 ( B)晋 察冀军区 ( C)第一二九师 ( D)第一二 师 8 “地道战 ”、 “地雷战 ”、 “鸡毛信 ”、 “小兵张嘎 ”是哪个时期的象征 ( )。 ( A)北伐战争 ( B)解放战争 ( C)抗日战争 ( D)十年内战 9 国民政府同日本签订的中国军队撤出上海、日军留驻上海的丧权辱国协定是( )。 ( A)塘沽协定 ( B)何梅协定 ( C)淞沪停战协定 ( D
4、)中日友好协定 10 “九一八 ”事变后,日本打开入侵华北门户的协定是 ( )。 ( A)塘沽协定 ( B)何梅协定 ( C)淞沪停战协定 ( D)中日友好协定 11 1935年,中国共产党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宣言是 ( )。 ( A)国共合作宣言 ( B)八一宣言 ( C)开罗宣言 ( D)共产党宣言 12 全国的抗日战争开始于 ( )。 ( A)华北事变 ( B) “一 .二八 ”事变 ( C)卢沟桥事变 ( D) “八一三 ”事变 13 掀起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的运动是 ( )。 ( A) “五卅 ”运动 ( B) “一二 .九 ”运动 ( C) “五 .四 ”运动 ( D)整风
5、运动 14 抗日战争进人相持阶段的标志是 ( )。 ( A)上海、南京的陷落 ( B)华南广州、广西桂林的陷落 ( C)太原和徐州的陷落 ( D)武汉和广州的陷落 15 日本欲打通交通线而发动的中日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进攻战是 ( )。 ( A)淞沪会战 ( B)枣宜会战 ( C)台儿庄战役 ( D)豫湘桂战役 16 1939年,国民政府政策重心发生转变的直接原因是 ( )。 ( A)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接连失利 ( B)汪精卫集团叛国导致国民党分裂 ( C)日本实行以政治诱降为主的政策 ( D)美英的注意力集中于欧洲战场 17 “七七 ”事变是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对此理解最确切的是 ( )。
6、( A)中国军队开始抵抗 ( B)国民政府正式宣战 ( C)日本旨在侵略全中国 ( D)引起全国人民的广泛抵抗 18 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大会是 ( )。 ( A)遵义会议 ( B)中共六大 ( C)中共七大 ( D)七届二中全会 二、名词解释 21-28小题,每小题 10分,共 80分。 19 淞沪会战 20 徐州会战 21 南京大屠杀 22 台儿庄战役 23 武汉会战 24 近卫声明 25 艳电 26 皖南事变 27 随枣会战 28 仁安羌战役 29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30 洛川会议 31 论持久战 32 平型关大捷 33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34 百团大战 35 新民主主义论 3
7、6 整风运动 37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议上的讲话 38 大生产运动 39 “三光 ”政策 40 “三三制 ”原则 41 全国战时教育协会 三、简答题 31-34小题,每小题 30分,共 120分。 42 简述 中共七大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43 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44 评述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45 论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46 评述抗战的三个阶段。 47 概括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各个阶段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表现形式的演变,说明中共根据上述变化对政策的调整及其结果。 抗日战争练习试卷 2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20小题,每小题 2分,共 40分。下列每题给出
8、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正确答案】 C 【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 2 【正确答案】 B 【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 3 【正确答案】 A 【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 4 【正确答案】 A 【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 5 【正确答案】 B 【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 6 【正确答案】 C 【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 7 【正确答案】 A 【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 8 【正确答案】 C 【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 9 【正确答案】 C 【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 10 【正确答案】 A 【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 11 【正确答案】 B 【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 12 【正确答案】 C 【知识模块】 抗日战
9、争 13 【正确答案】 B 【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 14 【正确答案】 D 【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 15 【正确答案】 D 【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 16 【正确答案】 C 【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 17 【正确答案】 D 【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 18 【正确答案】 C 【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 二、名词解释 21-28小题,每小题 10分,共 80分 。 19 【正确答案】 卢沟桥事变后, 1937年 8月 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 (八一三事变 )。驻上海的第九集团军,在张治中率领下奋起抵抗。国民党政府陆续调集 6个集团军 70余万人抗击,初战获胜。 9月下旬至 10月初, 日,军增援部队陆续在
10、上海登陆。 日军向中国军队发起猛攻,中国守备部队陷于苦战,伤亡惨重。 11月, 日军一部从杭州湾登陆,合围上海。守军被迫撤退,上海陷落。淞沪会战粉碎了日本侵略者 “三个月灭亡中国 ”的狂妄计划,是我国局部抗战转向全面抗战的历史转折点,在国际反法西斯斗争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淞沪 守军浴血奋战,使日军被迫转移战略主攻方向,为沿海工业的内迁赢得了时间。但由于中国军队统帅部战略指挥的失策和中国军队装备的落后,使中国军队的力量受到了严重的损失。 【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 20 【正确答案】 1937年 12月日军占领南京、济南以后,企图沿津浦线对进,南北夹击,会攻徐州,以便沟通南北战场,夺取郑州,武汉等地。
11、第 5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我军同日本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域上,展开了一场大会战。会战共有 3个阶段。第 1阶段是津浦路沿线的初期保卫战。这一阶段, 日军沿津浦线向徐州推进。我军等奋 勇作战,阻敌于淮河南岸,使日军南北不能配合。第 2阶段即台儿庄大战。 1938年 3月,日军进犯台儿庄。此役,我军歼灭日军 1万余人,缴获了大批武器和装备,这是我国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重大的胜利。第 3阶段是我军主动突围。 1938年 4月,日本调集 30万兵力对徐州进行四面合围。我军为了避免被优势之敌围攻,保存有生力量以利持久战,放弃了徐州,使日军聚歼我军主力的企图未能得逞。台儿庄会战,是中国军队继八路军
12、平型关大捷后取得的文一次重大胜利。这一胜利,鼓舞了抗战士气,振奋了民族精神,也使日本的狂妄迷梦又一次破碎。 【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 21 【正确答案】 抗战时期日本屠杀中国人民的暴行之一。 1937至 1945年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 1937年 12月沦陷后,日军在华中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和第 6师团长谷寿夫的指挥下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数月的大规模屠杀。其中,日军战争罪行包括抢掠、强奸,对大量平民及战俘进行屠杀等。据统计,南京被害人数达 30万以上。南京大屠杀充分暴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的极端疯狂性和野蛮性。抗战胜利后,松井石根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处以绞刑,谷
13、寿夫被引渡给中国政府处死。南 京大屠杀是日军侵华的重要罪行之一,是日本侵华史上的重要事件,时至今日,仍然是影响中日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 【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 22 【正确答案】 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保卫徐州的一次外围战役。 1938年3月,日军主力沿津浦线南进,企图占领台儿庄,进而迂回攻打徐州。国民党军队在李宗仁的指挥下,在台儿庄附近集中了约 25万人的优势兵力,准备阻击歼灭敌人。从 3月 23日起,中日双方军队在台儿庄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中国军队英勇抗击,至死不退。日军未能全部占领台儿庄,为国民党的外线完成对日军的反包围争取 了时间。 4月初,国民党军在切断敌人退路后,并击退了由临沂
14、增援的日军。4月 7日, 日军被迫突围,中国军队乘胜追歼。共歼敌 11984人,缴获了大量的战利品。台儿庄战役是中国抗战史上的一次著名战役,是中国军队在抗战初期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次胜利。台儿庄战役是我国军队把阵地战、运动战和游击战结合起来进行战役的典范,标志着国民党的军事已由消极防御向积极防御的某些转变。 【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 23 【正确答案】 是抗日战争初期发生在武汉外围的一次大规模战役。会战从 1938年 6月 11日日军进攻安庆起,至 10月 25日中国军队主动撤出武汉止,历时约 4个半月。这场以 “保卫大武汉 ”为口号的大规模战役主要在武汉外围展开,日军前后投入武汉作战的兵力达
15、 35万余众,中国参战的部队则更达 130个师,约 100万人。整个战事从长江沿线展开,扩及大别山麓,赣北南浔铁路以及武汉近郊,纵横数千里。会战时间之长、参战兵力之多、规模之大,是八年抗战期间的任何一次战役所不能比的,也是中国近代军事史上最大规模的战役之一。中国军队英勇抗击,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迟滞了日军行动。 日军虽然攻占了武汉,但其速战速决,逼迫国民政府屈服以结束战争的战略 企图并未达到。抗日战争逐渐进入了相持阶段。 【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 24 【正确答案】 抗战初期日本以近卫内阁名义发表的关于侵华政策的三次声明。1937年 11月,日本近卫文麿政府向蒋介石提出 “和平 ”条件:要求承
16、认伪满、内蒙独立;扩大何梅协定规定的华北不驻兵区域;扩大淞沪停战协定非武装区;中日经济合作;中日共同防共;根绝反日运动。 1938年 1月,南京沦陷后,近卫内阁发表第一次对华声明,胁迫蒋介石接受上述条件。 1928年 11月,武汉沦陷后, 日本发表第二次近卫声明,提出建立口、 “满 ”、华 “三 国 ”合作的东亚 “新秩序 ”。 1938年 12月,发表第三次近卫声明,提出 “善邻友好、共同防共和经济提携 ”三原则,对国民党政府进行诱降。近卫三声明是日本在侵华战争不同情况下的三次策略改变,是为其侵华目的服务的。随着第三次近卫声明的发表,国民党内部也发生了分裂,出现了汪精卫集团投敌卖国建立伪国民
17、政府的事件。 【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 25 【正确答案】 1938年 12月 29日,汪精卫在河内发表的响应近卫声明 “致中央党部蒋总裁暨中央执监委员诸同志 ”的电文。电文声称: “兆铭经熟虑之后,以为国民政府即以此为根据, 与日本政府交换诚意,以期恢复和平。 ”“艳电 ”是汪精卫集团公开叛国投敌的宣言。 1940年 3月 30日,在日本的扶持下,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了伪政权。 【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 26 【正确答案】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蒋介石破坏抗战,袭击新四军的事件。 1940年 10月,蒋介石指使何应钦、白崇禧向朱德、彭德怀、叶挺发出代电 (即 “皓电 ”),强令黄河以南的八路军、新四军于
18、 1个月内开赴黄河以北。为顾全大局,中共答应将皖南新四军开赴长江以北。 1941年 1月 4日,叶挺、项英率皖南新四军军部及直属部队等 9000多人向北转移。 6日,到达泾县茂林地区时,遭到国民党军 8万兵力的突然袭击。新四军被迫抗击,血战 7昼夜,弹尽粮绝,除 2000多人分散突围外,大部壮烈牺牲,一部被俘。军长叶挺与国民军在阵前谈判时被扣押,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昆突围后遇害。此即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事变发生后,共产党进行了坚决的斗争,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 27 【正确答案】 为拱卫武汉, 1939年 5月,日军三个多师团在空军配合下,发动随枣会战,企图捕捉和歼
19、灭中国第五战区主力。第五战区部队在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下,实施攻势防御,与 日军展开激战, 日军先后占领了枣阳、新野、唐河、南阳等地。五月中旬,中国军队开始反攻,予敌重创。至 5月下旬,毙敌 1.3万余人,基本恢复了已失阵地,达到了牵制和消耗敌军的目的。 【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 28 【正确答案】 是近代史上中国军队第一次和盟军并肩作战所得的荣誉,是盟军在第一次缅战中唯一的大胜仗,同时更是一个奇迹。因为新三十八师在劣势情况下,以不满一千的兵力,击败了十倍于我的敌人,救出了十倍于我军的英军,表现出了中国军人作战精神的英勇与顽强。 【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 29 【正确 答案】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抗日
20、战争时期组建于昆明的一所著名综合性大学。由南迁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合组而成。精英荟萃,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被誉为战时大后方的 “民主堡垒 ”。抗战胜利后解散,原三校分别回迁复校。 【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 30 【正确答案】 1937年 8月,中共在陕北洛川县冯家村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等决议。会议正确地分析了全国抗战开始以后的形势,制定了全面抗日的路线,阐明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独立自主原则问题。会议认为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在抗战中的领 导权;在敌人后方,放手发动游击战,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在国民党统治区放手发动抗日的群众运动;在有利于动员全国人民抗战的前提下
21、,争取人民所应有的政治、经济利益;以减租减息作为共产党在抗战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会议决定成立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毛泽东任书记。洛川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战全面爆发时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它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规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基本任务和各项具体政策,为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抗战的正确方向,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政治思想基础。 【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 31 【正确答案】 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内亲日派鼓吹 “亡国论 ”,亲英美派则宣扬“速胜论 ”。党内外都有人轻视游击战争,寄抗战的希望于国民党的正规军队上。为了驳斥 “亡国论 ”和 “速胜论 ”,澄清混乱思想, 1938年 5
22、月,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他指出,在这场战争中,中日双方存在着互相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即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失道寡助我得道多助。其中,第一个特点决定了中国抗战不可能速胜,后三个特点决定了中国不会亡国,而且胜利一定会属于中国。毛泽东预言到,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 。明确指出,通过这三个阶段,在双方的力量对比上,中国必将由劣势到平衡到优势,而日本则必将由优势到平衡到劣势。其中,相持阶段是最艰苦的,时间也最长,然而,它是持久抗战转到最后胜利的 “枢纽 ”。最后,论持久战还指出: “兵民是胜利之本 ”,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争取抗
23、战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实行人民战争。论持久战不仅指明了必须持久抗战才能取得胜利的前景,并且提出了一套夺取胜利的切实可行的办法,在思想上武装了全党、全军和广大人民,极大地鼓舞和坚定了广大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和决心。 【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 32 【正确答案】 是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在山西东北部平型关伏击日军的战斗。 1937年 9月中旬,日寇向平型关、雁门关等地进犯。为配合国民党军作战,八路军一一五师出五台、灵丘地区,向平型关地区集结, 9月中旬赶到平型关以西地区。 9月 25日,敌精锐部队板垣第五师团第二十一旅团的主力进入我伏击圈内,我军突然发起猛攻,迅速将敌包围分割,展开白刃战。经过一天
24、的激战,歼敌一千多人,缴获大量的军用的物资。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大胜利,打破了 “日军不可战胜 ”的神话,有力地批驳 了当时国内亲日派散布的“亡国论 ”,也使华北的抗战局势得以初步稳定,鼓舞了全国的民心和军队的士气,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威。 【知识模块】 抗日战争 33 【正确答案】 是抗日战争时期建立的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平型关战役后,八路军一一五师主力于 1937年 10月南下,聂荣臻率该师 3000余人,深入到恒山山脉南部的晋察冀三省边界开展游击战争,开辟了以五台山为中心的晋察冀根据地。 11月 7日,成立了晋察冀军区。为加强对边区的统一领导, 1938年 1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抗日战争 练习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