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及答案与解析.doc(2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2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明代在城乡广泛设立了一种对儿童进行教育的机构,它在招生择师、学习内容和教学活动等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制度,这种教育机构是( )。(2017 年)(A)书馆(B)精舍(C)社学(D)私塾2 清朝地方官学实施严格的“六等黜陟法” ,其基本特点是对生员进行 ( )。(2017年)(A)思想控制(B)动态管理(C)分类教学(D)身份限制3 书院教学的基本精神是( )。(2007 年)(A)分斋教学(B)自由讲学(C)注重考试(D)藏书读书4 朱熹把教育分为“
2、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其中 “小学”以( )。(2007 年)(A)识字为主(B)读书为主(C)学事为主(D)穷理为主5 下列传统蒙学教材中,重在培养儿童道德行为习惯的是( )。(2008 年)(A)蒙求(B) 名物蒙求(C) 童蒙须知(D)三字经6 明代教育家王守仁认为读书求学的目的在于( )。(2008 年)(A)去除人欲(B)获取天理(C)博通百家(D)求得功名7 “熙宁兴学 ”之后,宋代太学中曾经普遍实施的一种将学生平时品行、学业表现与考试成绩结合考查的教学评价和管理制度,称为( )。(2009 年)(A)“苏湖教法 ”(B) “三舍法”(C) “积分法”(D)“六等黜陟法 ”8
3、王守仁的修养方法强调“事上磨炼” ,其所谓“事”是指( )。(2009 年)(A)家事(B)农事(C)人事(D)心事9 随着书院发展而出现的教学方式是( )。(2010 年)(A)大都授(B)下帷讲学(C)讲论讲会(D)转相授受10 王守仁“致良知 ”这个命题创造性地综合自 ( )。 (2010 年)(A)论语和孟子(B) 论语和中庸(C) 孟子和中庸(D)孟子和大学11 在道德修养方法上,认为无须外求,只须明内在良知的古代教育家有( )。(2015 年 )(A)孟轲、王守仁(B)孟轲、朱熹(C)荀况、王守仁(D)荀况、朱熹12 明朝各地设立数量最多、范围最广的学校是( )。(2015 年)(
4、A)武学(B)医学(C)阴阳学(D)社学13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是我国古代较为流行的蒙学教材。这类教材在编写上除了文字简练、通俗易懂外,还有一个重要特点是( )。(2015 年)(A)联系儿童生活(B)采用韵语形式(C)图文并茂(D)内容生动有趣14 北宋“熙宁兴学 ”强调实用人才的培养,在教学内容方面的改革是编写和颁布三经新义,所谓三经,包含诗书和( )。(2016 年)(A)礼仪(B) 周礼(C) 礼记(D)大戴礼记15 “物理不外于心 ”,“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的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持这种观点的教育家是( ) 。(2017 年)(A)孟轲(B)荀况(C)朱熹(D)王守
5、仁16 “虚心涵泳 ”是朱熹的读书法。此处的 “涵泳”是指读书时应 ( )。(2017 年)(A)细心玩味(B)融会贯通(C)敬守此意(D)收敛此心17 在人性与教育作用关系的问题上,王夫之提出“性日生日成” 和“习与性成”的观点,旨在强调( ) 。(2010 年)(A)人性如素丝(B)人性无善无恶(C)人性具有生成变化性(D)人性具有稳定性18 颜元主持的漳南书院性质上属于( )。(2011 年)(A)理学书院(B)实学书院(C)制艺书院(D)考据书院19 颜元特别强调学校应该培养( )。(2017 年)(A)“实才实德之士 ”(B) “读书明理之人”(C) “博学笃行之士”(D)“明体达用
6、之才 ”20 近代中国第一所实施班级授课制的官办新式学堂是( )。(2007 年)(A)京师同文馆(B)湖南时务学堂(C)福建船政学堂(D)上海广方言馆21 中国近代最早设立于企业中旨在培养技术人才的教育机构是( )。(2008 年)(A)江南制造局操炮学堂(B)福建船政学堂(C)湖北矿务局工程学堂(D)福州电报学堂22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近代洋务学堂特点的是( )。(2011 年)(A)以造就专业人才为唯一培养目标(B)以 “西文”“西艺”为唯一教学内容(C)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基本教学原则(D)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23 我国近代最早制定分年课程计划,采用班级授课制进行教学的新式学
7、堂是( )。(2012 年 )(A)京师同文馆(B)京师大学堂(C)上海广方言馆(D)湖北自强学堂24 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次专门讨论师范教育问题的著述是( )。(2014 年)(A)张之洞的劝学篇(B)康有为的大同书(C)梁启超的变法通议(D)严复的救亡决论25 在教育宗旨问题上,梁启超主张通过教育培养( )。(2007 年)(A)政治家(B)学术人才(C)新国民(D)实业人才26 近代中国政府颁布的第一个法定学制是( )。(2007 年)(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27 下列选项中,属于清末新政时期教育变革的重要举措是( )。(2008 年)(A)颁布壬子癸
8、丑学制(B)确立男女同校制度(C)设立学部(D)创设京师大学堂28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清末“百日维新” 中的教育改革措施是 ( )。(2009 年)(A)废除八股考试(B)颁布近代学制(C)设立京师大学堂(D)书院改学堂29 严复在教育作用问题上,受斯宾塞“三育论” 的影响,主张鼓民力、开民智和 ( )。(2012 年)(A)新民德(B)移民风(C)增民财(D)强民体30 我国最早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学制是( )。(2012 年)(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31 20 世纪 20 年代,从以输入西方资本主义文明为指导思想,以教育和实业救国为追求,以工读结合为手段的
9、教育运动,转变为寻求革命救国道路的运动是( )。(2014 年 )(A)平民教育运动(B)勤工俭学运动(C)工读互助运动(D)劳工教育运动32 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政府通令国民学校废止文言文教材,代之以现代语体文是在( )。(2015 年)(A)清末新政时期(B)南京临时政府时期(C)北洋政府时期(D)国民政府时期33 中国近代科举考试改革过程中,清政府正式提出设立“经济特科” 是在( )。(2016 年 )(A)太平天国(B)洋务运动(C)百日维新(D)清末新政34 1911 年成立的清华学堂其经费主要来源于( )。(2016 年)(A)英国退回的部分赔偿(B)美国退回的部分赔偿(C)德国退回
10、的部分赔偿(D)法国退回的部分赔偿必答题35 试从指导思想和改革措施两方面比较中国洋务教育与日本明治维新教育改革。(2010 年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2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社学是元、明、清三代的地方小学,创立于元二十三年。元制 50家为一社,每社设学校一所,择通晓经书者为教师,施引教化,农闲时令子弟入学,读孝经小学大学论语孟子,并以教劝农桑为主要任务。明承元制,各府、州、县皆立社学,以教化为主要任务,教育 15 岁以下之幼童;教育内容更包括御制大诰、本朝律令及冠、
11、婚、丧、祭等礼节,以及经史历算之类。因此,本题目正确答案是 C。【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六等黜陟法”,其基本特点是对生员进行动态管理,生员的等级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学业成绩或升或降。把生员的等级与学业成绩管理挂钩,有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六等黜陟法”是在明朝“六等试诸生优劣”方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它比明朝的方法更为周密、成熟,也更为有效,可以说,这是清朝在地方官学管理方面的一个重要创新。因此,本题目正确答案是 B。【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书院”这一考点历来是考试的重点,考生应该认真掌握。本题
12、主要考查书院的精神,考生同时要注意掌握书院的特点、历史影响等考点。【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朱熹关于“小学”和“大学”的划分,考生应该从划分阶段、教学内容、教育目标等层次掌握。【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与“蒙学教材的发展、种类和特点”有关的知识。童蒙须知为南宋学者、理学家朱熹写的一篇启蒙读物,收录在东听雨堂刊书.儒先训要十四种。童蒙须知分衣服冠履、言语不趋、洒扫涓洁、读书楔子、杂细事宜等目。对儿童生活起居、学习、道德行为礼节等均作详细规定。如“凡为人子弟,当洒扫居处之地,拂拭几案,当令洁净”;“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
13、正”;“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仅仅诵读,决不能记”;“凡为人子弟,须是低声下气,语言详缓,不可高声喧哄,浮言戏笑”。因此,本题选 C。【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王守仁的教育思想,着重考查其教育作用的思想。王守仁十分重视教育对人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学以去其昏蔽”的思想。他又继承和发展了孟轲的“良知”学说,认为“良知即是天理”,即是“心之本体”。王守仁认为良知具有以下这些特点:首先,它与生俱来,不学自能,不教自会。其次,它为人人所具有,不分圣愚。再次,它不会泯灭。不过,“良知”也有致命的弱点,即在
14、与外物接触中,由于受物欲的引诱,会受昏蔽。所以,王守仁认为,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去除物欲对于“良知”的昏蔽。他说得很明确,“良知”“不能不昏蔽于物欲,故须学以去其昏蔽。”“学以去其昏蔽”的目的是激发本心所具有的“良知”。无论是“学以去其昏蔽”,还是“明其心”,其实质是相同的,即在王守仁看来,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实现“存天理、灭人欲”的根本任务。基于此,他认为用功求学受教育,并不是为了增加什么新内容,而是为了日减“人欲“。他说:“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份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因此,本题选 A。【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的综合性较强,主要考查的是宋朝的教
15、育制度改革情况。“苏湖教法”又名“分斋教学法”,是北宋教育家胡瑗在苏州、湖州二地办学时使用的一种新的教法。“三舍法”是北宋王安石变法的重要科目之一,即用学校教育取代科举考试,其具体做法是:把太学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等,采取依次升舍的考选方法,“三舍法”是在太学内部建立起严格的升舍考试制度,对学生的考查和选拔力求做到将平时的行艺与考试成绩相结合,故在“熙宁兴学”之后使用普遍。“积分法”是累积计算学生全年学业成绩的方法,它始于宋朝太学,至元朝国子学趋于完善,明清继承和发展了该方法,在宋朝没有普遍实施。“六等黜陟法”是在明朝“六等试诸生优劣”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它比明朝的方法更为周密、成熟,
16、也更为有效,这是清朝在地方官学管理方面的一个重要创新。因此,本题选 B。【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内容。王守仁的主导教育思想是“知行合一”,“致良知”“事上磨炼”是他重行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所谓“事上磨炼”,即“就学者本心日用事为问,体究践履,实地用功”,通过“声色货利”这些日常事务,去体认“良知”,故他反对离开事物去谈“致良知”,主张道德修养要紧密同日常生活联系,“在事上磨炼”,才能落实“知行合一”的理念。王守仁论述的“事上磨炼”思想主要属于道德教育范畴,故主要强调的是人事。因此,本题选 C。【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9 【正确答案】
17、 C【试题解析】 讲会是我国书院举行的学术研讨会,始于南宋、盛行于明代,并逐渐演变形成一种比较完备的制度,其突出特点是:教育教学与学术研究紧密结合,重视读书自学,强调论辩问难。书院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就是“讲会”(亦称“会井”)制度。书院的“讲会”制度产生于南宋,大盛于明中叶,一直延续到清初。南宋淳熙二年(1715 年) 吕祖谦在江西信州主持“鹅湖之会”,朱熹和陆九渊等讲论为学之道,争辩甚烈,首开“讲会”之先河。朱熹复兴白鹿洞书院之后,遂将不同学派的论争方式运用于书院的教学之中,于淳熙八年特邀陆九渊至白鹿洞书院讲学。不久,又有吕祖谦参加杨简等人的讲会,黄震参加杜洲的讲会,书院的“讲会”制度初步形
18、成。明朝中叶,由于王守仁、湛若水等人及其门人的倡导,书院“讲会”大盛,成为书院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不同学派各标其宗旨,各讲其主张,书院林立,“讲会”并兴。这时的“讲会”逐渐把书院的讲学扩展成地区性的学术活动。【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王守仁十分重视教育对于人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提出来“学以去其昏蔽”的思想。他又继承和发展了孟轲的“良知”学说,认为“良知即是天理”,即是“心之本体”。“致良知”语出自孟子.尽心上:“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大学有“致知在格物”语。王守仁认为,“致知”就是致吾心内在的良知。这里所说的“良知”,既是道德
19、意识,也指最高本体。王守仁认为,良知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致良知”就是将良知推广扩充到事事物物。“致”本身即是兼知兼行的过程,因而也就是自觉之知与推致知行合一的过程,“致良知”也就是知行合一。“良知”是“知是知非”的“知”,“致”是在事上磨炼,见诸客观实际。因此,本题选 D。【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1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荀况、朱熹为外铄论的代表,王守仁认为人天生具有良知,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元、明、清三代的地方小学。社学创立于元二十三年。元制 50 家为一社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教育学 专业 基础 综合 中国 教育史 历年 汇编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