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及答案与解析.doc(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2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一些事例显示,对“ 兽孩 ”进行的补救教育都不是很成功。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 )。(2008 年)(A)顺序性(B)可逆性(C)模仿期(D)关键期2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认为,人的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2008 年)(A)环境影响(B)教育作用(C)内在因素(D)实践活动3 历史上有各种关于人的发展动因的理论和假设。下列学说中,支持“外铄论” 观点的是( )。(2010 年)(A)成熟论(B)性善论(C)人本主义心理学(D)行为主义心理学4 把教育
2、隐喻为“ 园艺” ,把学生比作 “祖国的花朵”,称教师为“ 园丁”。持这种观点的人在人的身心发展影响因素问题上倾向于( )。(2012 年)(A)遗传决定论(B)成熟论(C)环境决定论(D)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5 有人把教育隐喻为“ 塑造 ”,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种观点在人的发展影响因素问题上倾向于( )。(2016 年)(A)遗传决定论(B)成熟论(C)外铄论(D)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6 教师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会身份认同和角色定位,使其自觉按照角色要求为人处世。这体现了教育的( ) 。(2013 年)(A)个体社会化功能(B)个体个性化功能(C)个体谋生性功能(D)个体享用功能7
3、教育之所以能促进儿童发展,根本在于儿童发展具有( )。(2013 年)(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可塑性8 把教育方针规定为“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文献是( )。(2011 年)(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B)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C)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D)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9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含义是( )。(2009 年)(A)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B)德智体全面发展(C)人的独立个性全面发展(D)人的身心全面发展10 马克思主
4、义经典著作认为,实现人的社会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是( )。(2013 年)(A)发展生产力(B)消灭社会分工(C)普及教育(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1 20 世纪 50 年代末我国的教育方针强调( )。(2016 年)(A)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教育必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C)教育必须为人民服务(D)教育必须为现代化服务12 “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个人能够继续他们的教育,或者说,学习的目的和报酬,是继续不断的生长能力。” 持这种观点的人,在教育目的上主张( )。(2010 年)(A)教育准备生活说(B)教育适应生活说(C)教育超越生活说(D)教育改造生活说13 人的发展总是受到社会的制约,这
5、意味着( )。(2009 年)(A)教育要坚持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B)教育要充分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C)教育目的的确定不应从个人出发(D)教育要为社会生活做准备14 在课程内容选择上,斯宾塞认为科学知识最有价值,其判断依据是他的( )。(2012 年 )(A)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B)外在教育目的论(C)教育准备生活说(D)教育适应生活说15 美国教育家帕克认为:“一切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人,即人的身体、思想和灵魂的和谐发展。” 这种教育目的观属于 ( )。(2014 年)(A)个体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文化本位论(D)生活本位论16 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2017 年)
6、(A)社会本位论(B)个人本位论(C)国家本位论(D)人的全面发展理论17 我国 1958 年确立的教育方针强调( )。(2017 年)(A)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全面实施素质教育(C)坚持立德树人(D)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8 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 )。(2008 年)(A)教育管理制度(B)国民教育制度(C)义务教育制度(D)学校教育制度19 我国现行学制是( ) 。(2014 年)(A)单轨制(B)双轨制(C)三轨制(D)分支型学制20 双规学制形成于 18、19 世纪的西欧,其中一轨是“学术性” ,另一轨是“职业性”,以下关于这种学制形成方式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7、2016 年)(A)两条轨道发端于高等教育,是自上而下形成的(B)均发端于初等教育,是自下而上形成的(C)学术型轨道是自上而下形成的,职业型轨道是自下而上形成的(D)学术型轨道是自下而上形成的,职业型轨道是自上而下形成的21 下列文件中,最早提出“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有步骤地实行九年义务教育”的是 ( )。(2007 年)(A)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B)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C)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D)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 年),我国学校教育制度包括( )。(2010年)(A)
8、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成人教育(B)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C)普通教育、特殊教育、专业教育、职业教育(D)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终生教育23 为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1985 年中共中央颁发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下放教育管理权,其中高等教育实行三级办学体制。这三级是指( )。(2010 年)(A)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B)中央、中心城市、市县(C)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心城市(D)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心城市、市县24 某山区小学,每个年级数学、语文等科的教学均由一名教师担任。这些教师属于( )。(2011 年)(A)
9、兼任教师(B)主任教师(C)级任教师(D)科任教师25 下列选项中,能够体现教师劳动具有专业性的是( )。(2010 年)I教师工作是基于专门知识和技能的智力劳动教师在工作中必须遵循一套独特的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劳动的成效具有滞后性教师的工作时间和业余时间没有明显的界线(A)I、(B) 、(C) 、(D)I、26 教师在长期压力的体验下,会出现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消极应对工作。这种问题属于( ) 。(2015 年)(A)职业倦怠(B)职业迷茫(C)职业逃避(D)职业道德失范27 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规定的教师专业权利的是( )。(2009 年)(A)指导学生学习与发展的
10、权利(B)对学校进行管理与领导的权利(C)选择教材教法开展教学工作的权利(D)检查与评价学生品行、学业、身体的权利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28 人是教育的产物。(2009 年)29 教育应与人的天性合作。(2015 年)30 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2007 年)三、简答题31 简述教育的个体个性化功能。(2009 年)32 列举三种利用个体身心发展的差异性特点的教育措施。(2016 年)33 简述杜威的教育目的论。(2012 年)34 简述德育、智育、体育的相互联系。(2014 年)35 简述道德教育体谅模式。(2008 年)36 简述学科德育的内涵、特点及其实施方式。
11、(2017 年)必答题37 评述下述案例中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师生关系。(2009 年)某班有个名叫张亮的 9 岁小男孩,患有轻度小儿麻痹症,是全班捉弄的对象。他松不开夹克衫拉链,课间休息,在操场上做游戏动作不协调,诸如此类的事情常使他遭到同学的取笑,每当张亮遭到嘲笑和捉弄时,他就会非常伤心,甚至上课时也会哭泣。有一天,张亮没来上学,班主任华老师抓住这个机会,要求全班学生讨论一下班级里存在的这个严重问题。学生们听到老师说这是一个“问题” 时,都感到十分惊讶,但他们还是围在一起展开了讨论。华老师解释说:“ 有的人得过某些病后,就不能像正常人那样行动自如。我不知道,如果你们自己做不了一些事情,还
12、被其他小朋友取笑,你们会是什么样子?”教室里一片安静,华老师说话的语气不温不火,充满了关爱。有个女孩开始说话了:“小明和小刚取笑张亮的时候,我感到非常难过。”小明马上应道:“ 我不是想伤害他呀。 ”讨论继续进行着,几乎每个学生都发了言。有些学生站在张亮的立场上看问题。冬冬说:“如果有人那样取笑我,我会很生气,很难过。” 丽丽提出了“公平”:“ 那不公平就像我们做游戏时那样,故意跑得那。陕,而张亮没有办法跑快,我们是在作弊。”这是一场充满感情的讨论,但华老师没有作任何总结就结束了。第二天,张亮回到学校,有好几个学生主动上前帮他拉夹克拉链。课间休息时,张亮和大家玩游戏,竟然赢了三回。日子一天天过去
13、,取笑人的现象再没有发生。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2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身心发展特征对于个体发展的影响。个体在发展的关键期,某些心理品质与行为习得特别容易,发展特别迅速。但这时如果缺乏适宜的环境影响,也可引起病态反应,甚至阻碍日后的正常发展。因此,本题选 D。【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的掌握情况,具体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此种观点认为,人的发展的主要动力来自个体的
14、实践活动。因此,本题选 D。【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与上一题考查的是同一个知识点,考查考生对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各种观点的掌握程度,本题具体考查的是“外铄论”的代表性观点。根据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是源于内还是源于外,可以将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分为“内发论”和“外铄论”。主张性善论者(如孟子、卢梭)、遗传决定论者(如高尔顿)、成熟论者(如格赛尔) ,强调内在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被称为个体发展动因的“内发论”。相反,主张人的发展主要是由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学校教育与行为训练等决定的,被称为“外铄论”,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刺激一反应”的联结、强化
15、理论都带有强烈的“外铄论”色彩,华生、桑代克和斯金纳都是其代表人物。因此,本题选 D。【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4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本题同样考查的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各种观点。本题的题干中给出了三个和教育有关的隐喻,将教育比作“园艺”,教师比作“园丁”,学生比作“花朵”,强调的是外在力量对“花朵”的“改造”和“培育”,是一种环境决定论的观点。因此,本题选 C。【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同样考查的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各种观点。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环境、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这里用“工程师”作为一种外在因素,强调的是其对
16、人的“塑造”,具有明显的“外铄论”色彩,A 、B属于“内发论”。D 选项“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认为,人的发展的主要动力来自实践,与本题无关。因此,本题选 C。【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之个体社会化功能。教师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会身份认同和角色定位,使其自觉按照角色要求为人处世,这反映的是教师帮助学生实现社会化的过程,体现了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因此,本题选 A。【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具体来讲,本题考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特点。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
17、,正是由于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所以才能通过教育的外部影响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因此,本题选D。【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于重要文献的掌握情况。题干中的表述出现在 1985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因此,本题选 C。【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经典语句的掌握情况。B、C 、D 三项都是在 A 项的基础上演绎而成的。类似的情况要引起考生的注意。因此,本题选 A。【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掌握情况。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教育学 专业 基础 综合 原理 历年 汇编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