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章节练习试卷8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章节练习试卷8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章节练习试卷8及答案与解析.doc(2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章节练习试卷 8及答案与解析 一、分析题 每小题 10分,共 4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 1 在一定的社会中,人们结合起来进行生产,就形成了社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也称经济关系,就是人们在物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它是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政治经济学不仅考察直接生产过程,而且考察社会再生产过程。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 (直接生产过程 )、分配、交换、消费四个互相联系的环节,从而也使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形成了上述诸方 面的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就是指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体系。
2、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建立的诸方面的经济关系的总和。 联系材料,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之间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理顺分配关系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促进社会公平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2 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导致煤、电、油和建材等主要生产资料供给紧张和价格上涨。同时,肉类和主要副食品价格也出现过快上涨。据国 家统计局 2007年 9月 12日发布的月底形势报告, 8月底,居民消费价值 (CPI)总水平同比上涨 6.5%,创下 10年来的新高。为此, 2007年 12月3 5日召开
3、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 “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进入 2008年以来,生活资料和主要生产资料价格仍持续走高。 结合材料,运用马克思的货币和货币流通理论,分析论述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的严重危害以及国家自觉调节货币流通量,稳定物价的必要性。 3 下面是一组建设节约型 社会的材料 材料 1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特别是人均 GDP超过 1000美元之后,结构性的变化是非常显著的。这种变化既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也包括消费结构的变化。从经济结构变化看,近几年我国呈现出重化工业加速发展的特征。重化工业占工业
4、增加值的比重去年已达 67.6%。重化工业往往是高能源消耗、高资源消耗的产业,它的加速发展是造成近几年资源、能源紧张的最主要原因。从消费结构的变化看,特别是一些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正在实现从传统的 “吃、穿、用 ”到 “住,行 ”的升级。消费结构的变化和升级导致了资源消费强度的增强、使用方 向的变化。 另一个新情况是,我国出现了快速城市化现象,城镇化水平以人平均一个多百分点的速度增长,相当于每年从农村转移 1400万 1500万人到城镇。目前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是 41%,到 2020年估计达到 60%左右。一般来讲,城镇人,人均能源消费是农村人均量的 3.5倍。大规模农村人口转移既是必然趋势,这必
5、然会相应增加能源和资源的消费。 我国的资源总储量居世界第 3位,但人均占有量居第 53位,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 1/2。大量不可贸易的资源如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 1/4,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的矿产资源国内 供应能力、保障能力也不足。在 45种重要战略性资源当中,据估计到 2020年时我们将有 9种严重短缺,有 10种短缺。所谓短缺是指某种资源的外贸依存度在 40% 70%之间,外贸依存度超过 70%以上为严重短缺。 摘自半月谈 2005年 14期 材料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经济增长主要 “依赖资源的高投入 ”来实现的,为此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上世
6、纪最后 20年,我们以能源消费翻一番为支撑,实现了 GDP翻两番的目标。本世纪前 20年是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可以预见,随着经济增速加快, 能源、水、土地、矿产等资源的消耗将不断增加,资源紧缺的问题将日益凸显。但在现实生活中, “粗放型 ”的经济增长方式仍较突出。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综合能源利用效率约为 33%,比发达国家低 10个百分点;单位户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外先进水平高 40%。而电力、钢铁、有色、石化、建材、化工、轻工、纺织 8个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出 40%。机动车油耗水平比欧洲高 25%,比日本高 20%。工
7、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5 25个百分点,矿产资源总回收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 20个百分点。不久前,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公布了最新的 “环境可持续指数 ”评价:在全球 144个国家和地区的排序中,中国位居第 133位。报告指出,低产值、高污染的生产模式将造成国家丰富资源、环境先衰。这些数字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国资源对于支撑 “粗放型 ”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到了难以承受的地步。 摘自半月谈 2005第 14期 材料 3 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
8、、资源、环境相 协调。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十一五 ”时期,要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二 一 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二 年翻一番;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 “十五 ”期末降低 20%左右。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请回答: (1)结合材料 1,说明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 (2)结合材料 2,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有关原理分析说明建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3)结合材料 3,当前为
9、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 4 下面是一组关于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失业的材料 材料 1 当代资本主义虽然把充分就业作为其调节经济的政策目标,但其劳动人口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据 1999年统计,美国的失业率虽然为近年来最低水平,但仍达到百分之四点二,日本为百分之四点九,加拿大为百分之七点八,欧盟十五国的平均失业率则高达百分之十点一。 材料 2 当前日本经济的 “弱需求 ”相当顽固,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根本的改变。例 如,对人们的消费心理影响最大的失业问题不仅难以在短期内改善,而且可能进一步恶化。其原因是结构性失业人数迅速增加,在 4.3%的完全失业率中,因
10、为经济萧条引起的失业仅占 1.3%,结构性失业占 3.0%;进入 1998年以来非自愿性失业人数迅速增加,反映了越来越多的人是因为企业经营恶化而被迫失业的。 请回答: (1)结合以上材料,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失业的特点。 (2)试论在资本主义国家导致工人失业的根本原因。 5 从 1997年到 2003年,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是经济过剩,总供给大于总需求 ,通货紧缩。但是,从 2003年后期开始,我国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导致煤、电、油、运和建材等主要生产资料供给紧张和价格上涨。货币发行量和贷款规模增长过快,通货膨胀压力增大。同时,由于粮食总产量连
11、续几年下降,导致粮食,肉类和主要副食品价格过快上涨。 2004年第一季度,投资增长、信贷增长和通货膨胀出现 “三高 ”趋势,我国进入了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据国家统计局 2007年 9月 12日发布的月底形势报告, 8月底,居民消费价格 (CPI)总水平同比上涨 6.5%,创下 10年来的新高。 运用马克思关 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的有关原理,分析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的主要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供给不足对社会再生产的影响及应采取的政策。 6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
12、坚实基础。 ” 运用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阐述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国民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7 下面是一组关于我国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材料 材料 1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的国有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到 2001年,全 国国有资产总计 109316.4亿元,比 1995年增长 91.4%,年均增长 11%多。经营性国有资产总计 73149.3亿元,其中国有企业中国有资产总量为 59827.2亿元,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摘自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 材料 2 从 1989年到 2001年,虽然国有企业户数从 10.23万户减少到 4.6日万户,但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
13、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从 3895亿元增加到 14652亿元,年均增长11.67%,比 GDP年均增长 9.3%高出 2.37个百分点;实现利润从 743亿元提高到2389亿 元,年均增长 10.22%;平均每户实现税金从 100万元提高到 782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从每人每年 9115元提高到 54772元;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净值由 7033亿元提高到 39588亿元。 摘自人民日报 2002年 12月 2日 材料 3 截至 2002年 7月,国有经济在一些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按销售收入计算所占的比重分别为:石化 69.3%,石油 92.1%,电力 90.6%,汽车 72.0%,冶金 64.4%,铁
14、路 83.1%,兵器 99.5%,船舶与航空航天 84.5%。 摘自人民日报 2002年 12月 2日 材料 4 这几年国 有企业进一步加大产业整合力度,推动了国有经济实力继续向大型企业集聚,一批具有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在国民经济中的骨干作用显著增强。 2001年我国 0.9万户国有大型和特大型企业资产总额为109643.8亿元,户均资产规模 12.2亿元,占全部国有企业资产总额的 97.1%。 2001年国有大型企业前 50家的资产总额、利润总额、销售收入和上缴税金占全部国有企业的比重分别为 37%、 73.6%、 34.4%和 44.7%。 摘自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
15、国有企。业无论怎么改,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 用是不会改的。到 2002年底,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上缴税收占工业企业上缴税收的三分之二; 196家中央企业实现的利润占全国 15.9万家国有企业利润的 64%。在今后的改革中,尽管国企数量会减少,但大的企业会变得更大更强。 摘自中国青年报 2003年 7月 9日 材料 5 集体经济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占到整个国民经济的 1/3,占公有制经济的 1/2,集体企业就业人数为 14377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 19.7%,其中,城镇集体单位从业人员 1291万人,乡镇集体企业从业人员 13086万人。 摘自十六大报告辅导读 本 材料 6
1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个私经济年增长速度达到 20%以上,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大。个体工商户由 1978年的 14万户、 15万人发展到 2001年底的 2433万户、 4760万人,注册资金 3436亿元。私营企业从上个世纪 80年代末开始起步,1992年以后一直以 15%以上的速度增长,到 2001年底已达到 203万户,从业人员2714万人,注册资本 18212亿元。 2000年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共纳税 1177亿元,占全国工商税收的 9.3%。个体、私营经济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已占全部国内生产总值的 30%,东部沿 海省市更高达 60%以上。 1992年到 2001年,个体、私营经
17、济新增就业人员 4774万人, 2000年全国 360万再就业的下岗职工中,有 250万人在个体、私营企业就业。 摘自人民日报 2002年 12月 2日请回答: (1)结合所给材料,说明如何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2)根据材料 1 5,说明如何理解和怎样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3)根据材料 6,说明如何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8 下面是一组关于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材料 材料 1 股份制是现代企业 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是公有制经济的一种具
18、体实现形式。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摘自十五大报告 适应经济市场化不断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各种非公有资本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摘自十六届三中全会 报告 材料 2 从 1997年至 2001年底,我国股份制企业就从 7.2万家发展到近 30万家;从业人员从 643.7万人增加到 2746.6万人;全年实现营业收入从 8311亿元增加到 56733亿元。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
19、4371家重点企业的跟踪统计调查,截止到 2001年底,已有 3322家实行了股份制改造。这些改制企业注册资本金合计 11437亿元,其中国有资本 7383亿元,占 64.55%;包括集体资本、法人资本、个人资本、外商资本在内的其他各类资本 4054亿元,占 35.45%。股份制企业在实践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摘 自理论热点 18题 国有资本通过股份制可以吸引和组织更多的社会资本,放大国有资本的功能,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劳动力。国有大中型企业尤其是优势企业,宜于实行股份制的,要通过规范上市、中外合资和企业互相参股等形式,改为股份制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重要的企业由国家控股。 摘
20、自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请回答: 1结合材料 1,说明如何理解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2结合材料 2,分析大力发展股份制,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主要实现形式的作用。 9 2007年 月 日, 大学的学生小王和小李上完政治理论课在教室外相遇。 小王:今天,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讲,现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各国在经济体制的选择上具有明显的趋附同倾向,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成为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共有的经济现象。 小李:尽管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共同经济现象,但是,社会主义实行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1、中按劳分配是主体;资本主义实行生产资料资本家私有制,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中按资分配是主体。 小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按劳分 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显然有利于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 小李: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决定一个社会分配制度的客观依据是什么 ?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有什么本质区别 ? (3)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 10 下面是一组关于效率与公平及其关系的材料 材料 1 价格机制具有双
22、重功能。一种商品或者一种生产要素的价格,既决定着 这种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使用状况,也决定着这种商品或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出售该商品或生产要素能够得到多少实际收入。这分别称为价格机制的 “效率 ”方面和 “分配 ”方面。 相对价格有助于指导经济系统 “有效 ”地利用社会资源。所谓有效,也就是说,让资源的使用达到这样一种状态:任何一个人要使自己处境更佳,必须以使其他人处境更差为前提。 但是,这样一种有效的体制必然会导致实际财富的分配非常令人失望。 用于达到这种效率的价格,将会导致收入和财富的分配很不公平。 摘自 英 詹姆斯 E米德效率、公平与产权 市场并不必然能够带 来公平的收入分配。市场经济可能会产生
23、令人难以接受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妁巨大差距。 19世纪,古典经济学家认为,不公平是普遍永恒的,不能为公共政策所改变。大约一个世纪以前,西方许多被称为 “福利国家 ”的政府制定了各种各样的转移支付计划,在工业化之后的欧洲和北美,各国政府普遍提供了退休金、老年人医疗保健、穷人住房补贴、失业伤残收入补偿、穷人工资补贴等计划,这些计划旨在拔掉 “赤贫 ”这根社会的芒刺,然而,减少贫困并非没有代价和并非没有充满争议。很大一部分政府预算已被用于收入支持计划,且这部分预算还在越来越大。 在采取 各种步骤将收入从富人向穷人那里进行再分配的过程中,政府可能损害经济效率并减少可以用来进行分配的国民收入的数量,但在
24、另一方面,如果公平是一种社会商品的话,那么它是值得购买的。 摘自保罗 萨缪尔森经济学 材料 2 据资料显示,中国的收入不平等和地区差距日益扩大,世界银行 2000 2001年世界发展报告估计,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收入差距较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也表明,中国收入不平等性在迅速增加。中国城乡之间,各地区之间以及城乡内部都存在收入差距,并呈不断扩大趋势。 2004年我国基尼系数达到了0.465,并将在 2005年逼近 0.47。 摘自王东京经济学二十八期 材料 3 鉴于当前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矛盾比较突出。建议高度重视合理调节收入分配的问题。明确提出了逐步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原则和政策,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原理 章节 练习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