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练习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练习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练习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练习试卷 1及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20小题,每小题 2分,共 4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1947年,苏联一些农村的干部和群众,为了调动广大群众生产积极性,在管理制度方面进行改革,其主要措施是 ( )。 ( A)农庄独立经济核算 ( B)包产到组 ( C)包产到户 ( D)劳动日制 2 二战后初期,苏联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继续遭到破坏,主要原因是 ( )。 ( A)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需要 ( B)阶级斗争越来越尖锐 ( C)学术界批判运动的后果 ( D)对斯大林个人崇拜有增无减 3 1948年,苏联开展了遗传学的
2、争论和批判,其中被斥责 “为帝国主义效劳 ”的 “唯心主义伪科学 ”的是 ( )。 ( A)米丘林学说 ( B)李森科学派 ( C)摩尔根学说 ( D)达尔文进化遗传学 4 斯大林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著作是 ( )。 ( A)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 ( B)列宁主义基础 ( C)新的环境和新的经济建设任务 ( D)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5 1954年,苏联文艺界出现了所谓 “解冻文学 ”,其 代表作解冻的作者是 ( )。 ( A)爱伦堡 ( B)西蒙诺夫 ( C)左琴科 ( D)肖洛霍夫 6 斯大林逝世后,首先获得平反的冤假错案是 ( )。 ( A)列宁格勒案件 ( B)布哈林一李可夫案件 (
3、C)医生间谍案件 ( D)图哈切夫斯基案件 7 1957年 6月,撤去赫鲁晓夫党中央第一书记的行动遭到失败后,被打成反党集团的主要成员是 ( )。 ( A)莫洛托夫、卡岗诺维奇、伏罗希洛夫 ( B)马林科夫、莫洛托夫、卡岗诺维奇 ( C)布尔加宁、卡岗诺维奇、伏罗希洛夫 ( D)谢皮 洛夫、卡岗诺维奇、莫洛托夫 8 1958年 3月,布尔加宁因参加 1957年反党集团而被撤去部长会议主席的职务,继任者是 ( )。 ( A)勃列日涅夫 ( B)柯西金 ( C)赫鲁晓夫 ( D)葛罗米柯 9 赫鲁晓大执政时期,为了解决粮食问题,除了开展垦荒运动以外,在农村还开展了 ( )。 ( A)种植土豆运动
4、( B)种植高粱运动 ( C)种植小麦运动 ( D)种植玉米运动 10 1961年 4月 12日,苏联成功地进行 r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载人的空间飞行,其标志是 ( )。 ( A)发射第一 枚洲际导弹 ( B)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 C)发射 “东方一号 ”宇宙飞船 ( D)发射第一架航天飞机 11 1961年 6月,赫鲁晓夫与肯尼迪举行首脑会晤的地点是 ( )。 ( A)华盛顿 ( B)莫斯科 ( C)维也纳 ( D)日内瓦 12 古巴导弹危机发生在 ( )。 ( A) 1961年 8月 ( B) 1962年 10月 ( C) 1958年 11月 ( D) 1961年 4月 13 1961年
5、 10月,在苏共二十二大上,赫鲁晓夫宣布苏联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的时间是 ( )。 ( A) 30年 ( B) 20年 ( C) 40年 ( D) 50年 14 1948年,南斯拉夫对从苏联照搬来的 “行政命令式的国家集权式 ”体制进行改革逐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其核心是 ( )。 ( A)社会主义自治制度 ( B)社会主义工人自治制 ( C)人民自治制 ( D)人民代表大会制 15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最早进行改革,并实行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的是 ( )。 ( A)南斯拉夫 ( B)波兰 ( C)匈牙利 ( D)捷克 16 社会主义阵营形成时,南斯拉夫被排斥在外的主要原因是 ( )
6、。 ( A)政权性质发生了变化 ( B)与美国建立友好合作关系 ( C)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 D)奉行不结盟的外交路线 17 欧亚社会主义阵营形成时,其中各国都 ( )。 ( A)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 ( B)已建立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 ( C)面临恢复和发展经济的任务 ( D)已完成农村中的社会主义改造 18 1956年,苏共二十大后,匈牙利大党员和群众强烈要求克服个人崇拜,扩大民主,实行经济改革,一些由知识分子、大学生和十部组成的社团组织纷纷成立,其中最有影响者是 ( )。 ( A)裴多 菲俱乐部 ( B)民主改革俱乐部 ( C)民主促进联盟 ( D)匈牙利民主俱乐部 19 在东欧社会主义国
7、家中,其改革因苏联的干涉而中断的是 ( )。 ( A)波兰 ( B)匈牙利 ( C)捷克斯洛伐克 ( D)南斯拉夫 20 1968年 8月 22日深夜,苏联纠集东欧四国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压制捷的改革运动。这 4个国家是 ( )。 ( A)波兰、南斯拉夫、保加利亚、阿尔岜尼亚 ( B)波兰、匈牙利、南斯拉夫、罗马尼亚 ( C)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民主德国 ( D)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 匈牙利 21 1967年,勃列日涅夫在纪念十月革命 50周年的报告中批评了赫鲁晓夫关于苏联处于全面开展共产主义建设阶段的观点,提出苏联社会所处发展阶段是 ( )。 ( A)向共产主义过渡阶段 ( B)
8、发达社会主义阶段 ( C)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 D)发展中社会主义阶段 22 1971年 9月美苏英法四国签署 ( ),肯定了西柏林的占领制度,柏林问题得以解决。 ( A)柏林协议 ( B)柏林协定 ( C)柏林决定 ( D)柏林合约 23 波兹南事件后, ( )出任波党第一 书记。 ( A)拉科西 ( B)纳吉 ( C)哥穆尔卡 ( D)铁托 24 勃列日涅夫曾宣称他最关心的两件事是 ( )。 ( A)军事和经济 ( B)科技和教育 ( C)安全与粮食 ( D)军事和民族问题 25 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重视农业的发展,不断增加农业投资。农业投资在国民经济投资总额中所占比例: “八五 ”计
9、划期间为 2.3%, “十五 ”计划期间的比例为 ( )。 ( A) 27% ( B) 10% ( C) 15% ( D) 20% 26 苏联一跃成为与美国相匹敌的超级大国是在 ( )。 ( A)斯大林时期 ( B)马林科夫时期 ( C)赫鲁晓夫时期 ( D)勃列日涅夫时期 二、名词解释 21-28小题,每小题 10分,共 80分。 27 列宁格勒案件 28 贝利亚事伺 29 “三和路线 ” 30 秘密报告 31 利别尔曼建议 32 苏南冲突 33 波兹南事件 三、史料分析题 29-30小题,每小题 30分,共 60分。 3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改革的目的 “就是要深刻革新国家生活的各个
10、方面,使社会主义具有最现代化的社会组织形式,最充分地揭示我们制度 在其各个决定性方面,即经济方面、社会主义政治方面和道德方面的人道主义性质 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更多的社会主义、更多的民主。 ” 新思维的核心是承认全人类的价值高于一切。更确切地说,是承认人类的生存高于一切。 摘自戈尔巴乔夫改革与新思维 材料二:苏共党内的 “强硬派 ”认为:改革应在苏共领导下进行,不能超越社会主义自我完善的范畴, 改革是创造,不是否定, 不能把苏联的历史描写成充满错误。反对全盘否定苏联历史和已取得的成就,在策略上主张稳健、渐进地推行改革。 摘自孙卫东等从联盟到独联体 请回答: (1)戈尔巴乔夫的 “新思维 ”强
11、调改革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如何认识它的本质 ? (2)针对 “新思维 ”,强硬派采取了什么斗争措施 ?结果如何 ? 四、简答题 31-34小题,每小题 30分,共 120分。 35 简评斯大林苏联社会土义经济问题。 36 试对赫鲁晓夫改革进行评价。 37 分析南斯拉夫走上自治道路的原因。 38 简述 1956 1957年波兰哥穆尔卡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39 评述 1968年匈牙利 “新经济体制 ”改革。 40 简单评述四月行动纲领。 41 分析东欧国家选择斯大林政治经济体制的主要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练习试卷 1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20小题,每小题 2分,共 4
12、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正确答案】 B 【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 2 【正确答案】 D 【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 3 【正确答案】 C 【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 4 【正确答案】 D 【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 5 【正确答案】 A 【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 6 【正确答案】 C 【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 7 【正确答案】 B 【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 后的苏联与东欧 8 【正确答案】 C 【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 9 【
13、正确答案】 D 【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 10 【正确答案】 C 【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 11 【正确答案】 C 【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 12 【正确答案】 B 【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 13 【正确答案】 B 【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 14 【正确答案】 A 【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 15 【正确答案】 A 【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 16 【正确答案】 C 【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 17 【正确答案】 C 【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
14、欧 18 【正确答案】 A 【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 19 【正确答案】 C 【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 20 【正确答案】 C 【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 21 【正确答案】 B 【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 22 【正确答案】 B 【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 23 【正确答案】 C 【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 24 【正确答案】 C 【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 25 【正确答案】 A 【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 26 【正确答案】 D 【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
15、后的苏联与东欧 二、名词解释 21-28小题,每小题 10分,共 80分。 27 【正确答案】 1949 1950年间苏联发生的一起重大政治冤案。 1949年列宁格勒党组织的一大批负责干部和著名人士突然被捕。此案牵连到联共中央领导人、政治局委员、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兼国家计委主席沃兹涅先斯基,党中央书记处书记库兹涅佐夫以及俄罗斯联邦共和国部长会议主席罗吉奥诺夫。 1950年 9月,最高法院军事法庭确定以上三人等犯有 “叛国罪 ”,判处死刑。 1956年 2月,苏共二十大宣布这是贝利亚等人策划的冤案,宣布为受害者和列宁格勒党委会恢复名誉。1957年 2月,苏共中央监委会决定恢复沃兹 涅先斯基等人的
16、党籍。 【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 28 【正确答案】 1953年苏联发生的重要政治案件。贝利亚从 1938年起任苏联内务人民委员, 1946 1953年 3月,任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斯大林逝世后,任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兼内务部部长。 1953年 6月 26日,赫鲁晓夫等中央委员主席团成员在朱可夫元帅等高级将领的支持下,逮捕了贝利亚。 7月初,苏共中央全会宣称贝利亚犯有 “反党叛国罪 ”,决定将其开除出党,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 12月 23日,最高法院特别法庭判决贝利亚等 7人犯叛国罪,予 以枪决。贝利亚事件反映了斯大林逝世后,苏联广大干部和群众要求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的愿望。
17、 【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 29 【正确答案】 赫鲁晓夫在苏共 “二十大 ”党中央工作报告中提出了 “和平共处 ”、“和平竞赛 ”和 “和平过渡 ”的 “三和路线 ”。 “三和路线 ”是对斯大林 “资本主义总危机 ”理论的修正,奠定了苏联对外政策新的理论基础。赫鲁晓夫的 “三和路线 ”较准确地把握了国际形势发展的脉搏,提出世界战争可以避免,对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起了一定作用,也为苏联和平建设提供了条件。尽管这一路线还缺乏严密的理 论根据,却是对列宁和平共处思想的继承与推进。 【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 30 【正确答案】 苏共 “二十大 ”闭幕前夕,赫鲁晓夫向与会
18、代表作了长达 4小时的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报告,西方称之为 “秘密报告 ”。赫鲁晓夫在报告中揭露斯大林制造个人崇拜、违背集体领导、滥用权力、破坏法制、镇压无辜、造成卫国战争初期苏军失利等严重罪行,并把产生个人崇拜的根源归结于斯大林的个人不良品质。 “秘密报告 ”敢于揭露和反对个人崇拜,冲破教条主义的禁锢,解放思想,表现出赫鲁晓夫的非凡勇气与胆略,顺应了时代要 求。但是,赫鲁晓夫受思想水平所限,对个人崇拜的揭露和批判较为肤浅,未从制度上究其根源。此外,在东西方冷战的格局下,过度否定斯大林在客观上也加剧了西方反苏反共的恶浪。 【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 31 【正确答案】 1961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第二次世界大战 苏联 东欧 练习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