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的移动》教学设计.doc
《《化学平衡的移动》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平衡的移动》教学设计.doc(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涵义; 理解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掌握用图像表示化学平衡移动的方法,并会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探究 “浓度对化学平衡影响 ”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重视化学实验,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密切联系实际,理解理论的指导作用;正确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掌握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进行信息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 “问题讨论 ”、 “交流思考 ”、 “实验探究 ”等
2、栏目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使学习变为知识的获取,文化的欣赏。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学、勤于思考的态度,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认识观点; 二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难点:平衡移动的原理分析及应用 三 .教学过程设计 【情景引入】在 19 世纪后期,人们发现炼铁高炉所排出的高炉气中含有相当量的 CO。工程师认为这是由于 CO 和铁矿石的接触时间不够长所造成的,于是在英国建造了一个高大 的炼铁高炉,以增加 CO 和铁矿石的接触时间。经检测,用这个高炉炼铁,高炉气中 CO 含量还是不变。 【情景提问】 1、对于一个可逆反应而言, CO
3、的含量保持不变,这是达到了什么状态,该状态具备什么样的特点 ?(提示:高炉炼铁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复习上节课内容) 2、如果你作为一名工程师,会尝试改变哪些条件来减少 CO 的含量 ? 【过渡】这个问题也正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探讨的内容: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掌握这个知识后,大家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轻易的解决这个问题。 【板书】二、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讲解】通过前面的回忆 ,我们已经知道化学平衡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当这个条件被改变时,平衡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分析】 【结论】像以上这样,当化学反应条件改变时,原有的平衡被破坏,平衡时混合物里各组分的含量也就随着改变而在新的条件下达
4、到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我们就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 【板书】(一)化学平衡移动的定义 化学反应条件改变,原有的平衡被破坏,平衡混合物里各组分的含量也就随着改变而在新的条件下达到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 【投影填表】 2 反应速率的变化 V(正) V(逆) V(正) V(逆) V(正) V(逆) 移动方向 【设问】由此可知,化学平衡之所以会移动是应为改变了反应条件,其实质则是条件改变时反应速率发生了变化使得 V 正 V 逆,既然如此,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可能有哪些?它们的改变又会对平衡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学生讨论回答】浓度,温度,压强等 【实验 1】课本实验,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 【学生分析实验现
5、象】 【结论】增大平衡混合物中任何一种反应物的浓度,都促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设问】为什么增加任一反应物的浓度都能促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提示:请从正,逆反应速率的改变来考虑) 【图像分析】浓度对平衡影 响的 v-t( 1)分析图 【思考 1】如果增大生成物的浓度,化学平衡向什么方向移动?并画出相应 v-t( 2)分析图 【追问】如果减少反应物浓度或减少生成物浓度呢? 【总结并板书】(二)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1、 浓度: (其他条件不变时 )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均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均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注意:此规律不适用于
6、固体和纯液体 【提问】既然增大反应物浓度能使平衡正移,那么对于可逆反应 Fe3+3SCN- Fe(SCN)3而言增大 KSCN 浓度达到新的平衡后, 新平衡的反应速率和原平衡相比怎样? KSCN 浓度与原平衡相比是大还是小? FeCl3 的转化率如何变化? KSCN 的转化率呢? 【练习】 1、 2.SO2 氧化成 SO3 时为何要通入过量空气? 2、在下列平衡体系 3NO2+H2O 2HNO3+NO 中通入 O2,则化学平衡 A、向正向移动 B、向左移动 C、不移动 3、既然改变浓度会使平衡移动,那么在 Fe2O3+3CO 2Fe+3CO2 反应中,能否通过改变浓度来减小 CO 含量呢 ?
7、【过渡】以上我们了解了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那么压强的影响会怎样呢?下面有一组数据,请大家根据数据 判断,压强对于化学平衡的移动有没有影响,有怎样的影响? 【投影】 450 时 N2 与 H2 反应生成 NH3 的实验数据 N2 + 3H2 2NH3 压强 /MPa 1 5 10 30 60 100 NH3% 2.0 9.2 16.4 35.5 53.6 69.4 【学生分析】增大压强,氨气含量增加,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结论】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 【追问】这个结论对于所有气体参与的反应都适用吗? 【投影】 6000C, 反应 2SO3(g) 2SO2(g)+O2(g)的实验数据 压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化学平衡 移动 教学 设计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