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2 T 645-2016 高速公路通信技术要求.pdf
《DB12 T 645-2016 高速公路通信技术要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12 T 645-2016 高速公路通信技术要求.pdf(3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35.240.60 R 85 DB12 天津市 地 方 标 准 DB12/T 645 2016 高速公路通信技术要求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mmunication of expressway network 2016 - 09 - 27 发布 2016 - 11 - 01 实施 天津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 发布 DB12/T 645-2016 I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2 4 总体要求 2 5 总体构成 2 6 通信传输系统 3 7 业务应用系统 7 8 同步网 . 10 9 信令网 . 11
2、 10 网管网 11 11 通信光缆与电缆 11 12 通信电源 12 13 通信管道 13 14 配线架 15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高速公路通信机房要求 . 17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高速公路通信系统界面 . 21 附录 C(规范性附录) 机房设备布置、安装和缆线布设技术要求 . 23 附录 D(规范性附录) 通信防雷与接地要求 . 26 DB12/T 645-2016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天津市高速公路管理处、交通运输部公路科 学研究院 、天津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 。 本标
3、准 主要起草人: 薛文、李友良、杨西福、岳向武、张利、何铁强、张纪升、苏勇、周海川、王欣、翟泽、陈鑫瑞、钟磊、左权、石雅庚、张若愚、孙晓亮、赵丽、吴辰、张亮、周晓亮、张浩、弟孟隆、张烁、张佳、王文超、石伟、张金金 。 本部分为首次发布。 DB12/T 645-2016 1 高速公路 通信 技术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 规定了天津市高速公路 通信系统 的术语和定义、 总体要求、总体构成、通信传输系统、业务应用系统、同步网、信令网、网管网、通信光缆与电缆、通信电源、通信管道、配线架等内容 。 本标准 适用于天津市新建、改(扩)建高 速公路通信系统的实施、管理及维护。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
4、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2269 射频电缆总规范 GB 20815 视频安防监控数字录像设备 GB 5017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GB 50311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43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 50373 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 YD/T 769 核心网用光缆 -中心管式通信用室外光缆 YD/T 901 层绞式通信用室外光缆 YD/T 926.1 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 第 1部分:总规范 YD
5、/T 926.2 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 第 2部分:电缆、光缆技术要求 YD/T 926.3 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 第 3部分:连接硬件和接插软线技术要求 YD/T 1022 SDH设备功能要求 YD/T 1051 通信局 (站)电源系统总技术要求 YD/T 1192.2 SDH光发送 /光接收模块技术要求 YD/T 1380.2 V5接口 技术要求 第 2部分: V5.2接口 YD/T 1712 中小型电信机房环境要求 YD/T 1821 通信中心机房环境条件要求 YD/T 2057 通信机房安全管理总体要求 YD/T 5003 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 YD/T 5024 SDH本地网光缆传输
6、工程设计规范 YD/T 5040 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范 YD/T 5076 固定电话交换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范 YD 5079 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 YD 5098 通信局 (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 YD 5121 长途通 信光缆线路工程验收规范 YD 5137 本地通 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 YD/T 5138 本地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 DB12/T 646-2016 高速公路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DB12/T 645-2016 2 交通运输部 2012年 3号公告 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暂行技术要求 交通运输部 2012年 3号公告 高速公路通信技术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
7、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骨干通信网 backbone network 市通信中心至区域通信中心之间的传输网络为骨干通信网,是全市传输网络的核心部分;为骨干层业务的传输提供高效可靠的传输平台,并提 供完善的业务保护功能。 3.2 区域通信网 area communication network 区域通信中心至路段通信中心之间的传输网络为区域通信网,是各高速公路公司传输网络的核心部分 , 为各高速公路公司业务的传输提供高效可靠的传输平台,并提供完善的业务保护功能。 3.3 路段接入网 road access network 配置在区域通信网下面一层的各高速公路内部通信传输平台, 用于高速公路路
8、段内将语音、数据、图像等各种管理业务信息传输的实体。 3.4 一级骨干通信站 primary backbone communication station 区域通信网接入骨干通信网的接口 , 设置在骨干通信网上的通信站(节)点,一般设在市高速公路通信中心及区域通信中心。 3.5 二级骨干通信站 secondary backbone communication station 区域通信网的支持节点 ,完成区域通信网信息的汇聚、中继和传输 ,根据区域通信网的架构统筹部署。 3.6 基层通信站 basic communication station 即无人站,设置在高速公路沿线收费站、服务区、养护工
9、区等基层管理单位,由高速公路管理单位根据实际需要配置区域通信网的用户 端设备,能以无人职守的方式完成路段内基础信息的传输和接入。 4 总体要求 4.1 高速公路在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过程中,高速公路通信系统应统一考虑。 4.2 系统建设应 合理选用 成熟、先进的技术标准和设计方案,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4.3 各级通信系统在遵循全市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可根据自身实际选择通信设备和技术,但应保证通信协议、地址、接口方面的一致性和系统的互联互通,并兼顾通信系统统一性、系统性和先进性。 4.4 同一路段机电系统采用分期或分合同段实施的,通信系统所采用技术标准应统一。 DB12/T 645-
10、2016 3 4.5 各高速公路开通运行时,其通信系统须纳入全市高 速公路联网运行通信系统的范围。 5 总体构成 5.1 高速公路通信系统总体上由 骨干通信网系统、区域通信网系统 和路段接入网系统三个层次构成,区域通信网通过一级骨干通信站接入 骨干通信网,路段接入网通过二级骨干通信站接入区域通信网 或直接接入骨干通信网。 网络架构 如 图 1 所示 。 骨 干 通 信 网市 通 信 中 心区 域 通 信 网路 段 接 入 网基 层通 信 站基 层通 信 站基 层通 信 站一 级 骨 干 通 信 站 一 级 骨 干 通 信 站路 段 接 入 网基 层通 信 站基 层通 信 站基 层通 信 站路
11、段 接 入 网基 层通 信 站基 层通 信 站基 层通 信 站二 级 骨 干 通 信 站图 1 网络架构如图 5.2 骨干通信网 应由 大容量、高速率的数字传输、存储、转发、交换以及网管设备等组成, 具备 承担全市统 一联网运行收费、路网运行管理 、应急处置 等 系统需要的各种通信业务的汇接、转接 、 信息交换功 能。 5.3 区域通信 网 应 由高速公路通信网的局端设备,以及网管终端设备等 组成 , 具备承担 所辖区域内通信业务的汇集和转接,保证所辖路段的通信畅通 的功能 。 5.4 路段 接入网 延伸或补充区域通信 网 系统的功能 ,由高速公路管理单位在所辖路段较多的情况下设置 。 6 通
12、信传输系统 6.1 骨干通信传输系统 6.1.1 骨干通信网宜采用 SDH/MSTP 或基于 SDH 的智能光网络组建。 根据传输技术发展水平,当骨干网形成网格型网络并向智能化方向演进时,可采用基于 ASON 的智能光网络或 OTN 骨干传输网络。 6.1.2 骨干通信网应采用环型结构。 6.1.3 骨干通信网应采用双向复用段保护环,提 供自动保护倒换和恢复功能。 DB12/T 645-2016 4 6.1.4 骨干节点应采用 10G 设备, 可 具备平滑升级到 40G 的能力,核心骨干节点交叉能力不低于160G。 6.1.5 骨干通信网应采用 1550nm 工作波长。 两骨干节点之间大于 8
13、0 公里,应增加中继设备。 6.1.6 骨干通信网业务带宽需求及接口类型配置见表 1。 表 1 骨干通信网典型业务带宽需求及接口类型配置参考表 序号 业务类型 接口类型 带宽 最低 需求 区域 通信 网 至 骨干 通信 网 1 SPC 数字中继 G.703 2Mbit/s 10Mbit/s 2 收费数据 10/100M 以太网 20Mbit/s 3 交通流量监控 数据 10/100M 以太网 10Mbit/s 4 视频图像 10/100M 以太网 8Mbit/s/路 5 会议电视系统 10/100M 以太网 20Mbit/s 6 办公自动化 10/100M 以太网 10Mbit/s 7 呼叫中
14、心 10/100M 以太网 10Mbit/s 8 SPC 网管通道 10/100M 以太网 10Mbit/s 9 其他业务预留 (含交通信息化、养护信息、 路政信息、交通政务信息等) 10/100M 以太网 100Mbit/s 6.1.7 骨干 通信 网网络管理系统和网元管理系统 提 供如下的管理功能: a) 配置管理:包括网元参数设置、单板参数设置、网元交叉连接设置等 ; b) 维护功能:包括复用段保护、单板维护、时钟保护子网设置、设备软件信息查询、异常配置时间浏览、网元维护、网元工作状态在拓扑图中的直观显示等 ; c) 故障管理:包括告警查询浏览、设置告警参数、声光提示和实时打印、告警状态
15、在拓扑图中的直观显示等 ; d) 性能管理:包括性能监视时间管理、选择性能监视事件、性能门限管理等 ; e) 安全管理:包括用户登录和退出管理、系统锁定、用户管理、登录网元等 ; f) 拓扑管理:包括网络拓扑单元的创建、修改和删除、定义子网、网 络导航、网元状态监视、拓扑自动生成等 ; g) 保护管理:提供系统自动倒换保护功能的实现,包括:复用段保护环的配置、子网连接保护的配置、线路 1+1、复用保护配置、设备保护配置等 ; h) 端到端电路配置:包括可控的电路自动配置、电路的检索和过滤、电路告警标识、电路客户管理等 ; i) 除此之外,网络管理还可提供日志管理、报表管理、联机功能,以及网管系
16、统自身属性和资源管理等功能。 6.1.8 主要技术要求包括以下内容: a) 以太网透传功能应满足以下要求: 1) 传输链路带宽可配置 ; 2) 应保证以太网业务的透明性,包括以太网 MAC 帧、 VLAN 标记等的透明传送 ; 3) 以太网数据帧的封装可采用 GFP 协议,或者 LAPS 协议,或者 PPP 协议,但至少支持 GFP协议 ; 4) 数据帧应采用 VC 通道的连续级联 /虚级联映射来保证数据帧在传输工程中的完整性。 b) 传送节点设备应能提供下列类型的接口: DB12/T 645-2016 5 1) STM-64 光接口; 2) STM-16 光接口; 3) STM-4 光接口;
17、 4) GE、 10GE 以太网接口。 c) 传送节点设备应能直接提供或通过下挂低速率设备的方式提供下列类型的接口: 1) 139264 kbit/s 电接口; 2) 44736 kbit/s 电接口; 3) 34368 kbit/s 电接口; 4) 2048 kbit/s 电接口; 5) 10/100 Mbit/s 以太网接口。 d) 传送节点设备的交叉连接矩阵 应 是无阻塞的,并有冗余备份 ; 节点设备满配置时的交叉能力应根据节点设备位置、业务需求和网络规模等因素来选取 ; e) 传送节点设备的交叉连接矩阵、电源、时钟发生和分配、控制板应具有冗余保护,以保护系统的可靠性 ; 交叉连接矩阵的
18、倒换不应产生误码,所有单元盘的保护倒换均不得影响正常的业务 ; f) 当干线网形成网格型网络并向智能化方向演进时,应逐步实现下列功能: 1) 呼叫和连接管理功能; 2) 路由功能; 3) 自动发现功能; 4) 链路资源管理功能。 g) 呼叫和连接管理应具有竞争处理功能和 异常处理功能 ; 路由功能应支持基于约束条件的通道选择,并支持最短路径路由,支持工作通道、保护通道和恢复通道的路由计算,满足产生无环路路由的要求 ; h) 传输设备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MTBF)应大于 100000 小时。 6.2 区域通信传输系统 6.2.1 区域通信网应采用 SDH/MSTP 系统 或基于 SDH 的智
19、能光网络组建 。 6.2.2 区域通信网应采用环型结构,边缘部分可采用链型结构。 6.2.3 区域通信网成环的路段,宜采用双向复用段保护环,提供自动保护倒换和恢复功能。尚不能成环及各分支链路采用 1+1 线性复用段保护方式。 6.2.4 区域通信网 通信节点 宜采用 10G 设备, 接入骨干通信网的通信节点 交叉能力不低于 160G。 6.2.5 区域通信网业务带宽需求及接口类型配置见表 2。 DB12/T 645-2016 6 表 2 区域通信网典型业务带宽需求及接口类型配置参考表 序号 业务类型 接口类型 带宽 最低需求 路段 接入网 至区域通信 网 1 SPC 数字中继 G.703 2M
20、bit/s 10Mbit/s 2 收费数据 10/100M 以太网 20Mbit/s 3 交通流量监控数据 10/100M 以太网 10Mbit/s 4 视频图像 10/100M 以太网 8Mbit/s/路 5 会议电视系统 10/100M 以太网 20Mbit/s 6 办公自动化 10/100M 以太网 10Mbit/s 7 呼叫中心 10/100M 以太网 10Mbit/s 8 SPC 网管通道 10/100M 以太网 10Mbit/s 9 其他业务预留 (含交通信息化、养护信息、路政信息、交 通政务信息等) 10/100M 以太网 100Mbit/s 6.2.6 网络管理系统应按 6.1
21、.7 执行。 6.2.7 主要技术要求应按 6.1.8 执行。 6.3 路段接入传输系统 6.3.1 路段接入网应与 区域通信网 的技术体制相适应 , 宜采用 SDH/MSTP 系统组建 。 6.3.2 路段接入网由数字光纤分插复用设备 ( ADM)、光纤线路终端 (OLT) 设备、基层通信站光纤网络单元 (ONU) 设备以及相应的维护管理设备组成。 6.3.3 路段接入网可根据站址的分布情况组成自愈环网、相切环及环带链网络结构。 6.3.4 路段接入网成环的路段,宜采用双向复用段保护环,提供自动保护倒换和恢复功能。尚不能成环及各分支链路采用 1+1 线性复用段保护方式。 6.3.5 路段接入
22、网传输速率根据区域通信网网络结构、站点数量及业务容量需求宜采用 STM-16 等级。 6.3.6 路段接入网承载业务的带宽需求及 OLT、基层通信站 ONU 设备的接口配置见表 3。 表 3 路段接入网 (OLT ONU)典型业务带宽 需求及接口类型配置参考表 业务类型 带宽需求 接口类型 备注 收费数据 2*2Mbit/s/站 10/100M 以太网 或 E1(2M) ONU 至 OLT的 10/100M接口可采用 1:1 配置,也可利用 OLT 的汇聚功能实现 n:1配置。 监控数据 2*2Mbit/s/站 10/100M 以太网或低速率 (RS232、 VF2/4W) 业务电话 64kb
23、it/s/路 FXS/FXO 压缩视频 (H.264) 8Mbit/s/路 10/100M 以太网 办公 自动化 10Mbit/s/站 10/100M 以太网 V5 信令 用户线按 1:2 或 1:4 配置 V5.2/OLT 其他业务预留 (含交通信息化、养护信息、路政信息、交通政务信息、路段广播等) 100Mbit/s/站 10/100M 以太网 6.3.7 网络管理系统应 参照 6.1.7 执行。 6.3.8 主要技术要求应 参照 6.1.8 执行。 DB12/T 645-2016 7 7 业务应用系统 7.1 电话交换系统 7.1.1 业务电话和指令电话系统,宜使用语音网关和数字化 IP
24、 电话组成的软交换系统提供语音服务。 7.1.2 电话交换系统应包括 以下功能: a) 通信专网内业务电话( BT)、指令电话、传真机( FAX)的承载业务; b) 提供市话、国内长途自动接续业 务; c) 局(中心)间中继汇接、选择路由和号线连选; d) 市高速公路通信中心设置总调度坐席,各路段中心设置分调度坐席; e) 会议电话功能; f) 指令电话功能; g) 数字电话功能; h) 自动测试功能; i) 话务量统计功能。 7.1.3 接口要求及信令方式包括以下内容: a) 局间信令 : 数字程控交换机均应采用 2Mbit/s 数字中继接口,局间信令采用中国 No.7 信令方式 ; b)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12 645-2016 高速公路通信技术要求 645 2016 高速公路 通信 技术 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