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甘肃省甘谷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甘肃省甘谷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甘肃省甘谷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2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甘肃省甘谷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图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 a、 b、 c三个种群数量变化的相互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 ( ) A a肯定是生产者, b肯定是初级消费者 B abc 构成一条食物链 C a与 b、 b与 c为捕食关系 D a与 c为竞争关系 答案: C 试题分析 : 生产者减少直接导致消费者减少的,就上面的关系不能确定生产者,A错误。 因为不能确定生产者是谁,或有没有生产者,就无法确定食物链, B错。通过描述可以确定 a与 b、 b与 c为捕食关系, C正确,但不能确定 a与 c之间的关系, D错。 考点:种间关系 点评:本
2、题分析要对 a、 b; a、 c分别分析,否则会陷入矛盾之中。 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 a、 b)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 ( ) A a种群与 b种群为捕食关系 ,a种群依赖于 b种群 B a种群与 b种群为竞争关系 ,竞争程度由强到弱 C a为 S型增长 ,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 D b为 J型增长 ,始终受到 a种群的制约 答案: C 试题分析 :图示曲线中,在 b种群达到最大点之前,是由于环境条件充裕,两个种群都可以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空间和食物。随后由于二者竞争的加剧,适应性较差的 b 生物在竞争中逐渐被淘汰, A 错, B错。 a 种群由于其种群密度的增加,生存压力增
3、大,在达到 K 值时就不再继续增加, C正确。 b生物在增长阶段,不受 a制约,之后与 a竞争中失败而被淘汰, D错。 考点:种群数量变化 种间关系 点评:种间关系曲线结合种群数量变化曲线是高频考点,对于竞争曲线和捕食曲线学习时要注意辨析。 下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 K 值提高 B BC 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 B到 C变化过程中,其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增加 D曲线 Y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实现最大增长率 答案: B 试题分析 :J 型曲线是在理想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变化,而在实际环境中生物生存的资源是有限的,还有天敌的存在,都
4、限制了种群数量的增长,即呈现 S型增长, D正确。改善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生物有了更丰富的生存条件, K 就会提高, A正确。 BC 段种群数量呈现增长趋势,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B错误。随着被被捕食者种群数量的增多,天敌就可以更方便地获取到食物, C正确。答案: B。 考点:种群数量变化 点评:本题是关于 J型和 S型曲线的考查,其中两种曲线的形成原因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在决定鲸的捕捞量时,研究了右图,该图表示了鲸的出生率,死亡率与种群大小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曲线 1代表死亡率, P代表该种群的最大数量 曲线 2代表死亡率, P代表该种群的最大数量 曲线 1代表出生率, P代表环境
5、允许的最大数量 曲线 2代表出生率, P代表环境允许的最大数量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曲线 1如果代表死亡率,曲线 2代表出生率,则种群将出现负增长;因为图中 P一定代表环境允许的最大数量,所以 0P表示种群是增长的,可见,曲线 1应该是出生率,曲线 2是死亡率。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增长,达到环境允许的最大数量, B正确。 考点:种群数量变化 点评:本题 P点含义是突破点,同时曲线 1与 2之间的差值表示存活率。 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 4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相 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1和 2包含着所有种群构成的群落 B 3代表的是自养生物 C 代表光合作用, 代表呼吸
6、作用 D 4中包含了大气中的 CO2库 答案: D 试题分析 :生态系统包括无机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4种成分,能够直接与无机环境进行物质交流的是生产者,所以其中的 4是无机环境, D正确; 1是生产者, B错; 2是消费者, 3是分解者。 是光合作用, 是呼吸作用, 表示碳以有机物形式流向消费者, C错。 1、 2、 3共同组成了生物群落, A错。 考点: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点评:本类题目属于课本中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式图的变形,认识清楚各成分在碳循环中的作用是准确迅速解答的关键。 如图是某一个湖的能量金字塔,下列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a、 b、 c、 d分别表示不同的 营养级 B
7、 a、 b、 c、 d之间形成一条 a到 d的食物链 C a、 b、 c、 d的大小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 D a、 b、 c、 d的大小变化体现了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特点 答案: B 试题分析 :能量金字塔就是依据在单位时间不同营养级生物获得能量绘制而成,A、 B正确,由于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营养级越高的生物获取的能量越少,D正确。其中的营养级是指食物网中处于同一营养级的所有生物,而不是食物链中不同营养级的的生物, B错。 考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 点评:处于不同营养级的生物不一定位于一条食物链上,这一点是 解答本题的关键。 调查某生态系统两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关系如下图所示。字母代
8、表能量数值,若能量传递效率是 15%,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C 0.15B B C 0.15D C C 0.15( A B D E) D B A D E 答案: A 试题分析 :能量传递效率是指输入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即被下一营养级生物所同化的能量 C占其同化量 B的百分比。从图中可以看出,生产者的总同化量 B=A C D E, C/B=15%,即 C=0.15B。 A正确。 考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 点评:能量传递效率属于高频考点。这类题目常常因为对能量传递效率的理解不到位而出现错误。所以一定要认真领会传递效率的含义。 右图表示不同概念之间的类别关系。下列不符合这种关系的是 ( ) A I
9、生态系统稳定性、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B I生态系统、 生物群落、 无机环境 C I生态系统的信息、 行为信息、 物理信息 D I生态系统、 种群、 群落 答案: D 试题分析 :从图示信息可以看出, 不仅包含并列关系的 、 ,含有其它部分。生态系统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两个方面, A错。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生物生存的无机环境组成, B错。生态系统的信息除行为信息、物理信息还包括化学信息, C错。多个种群构成群落,群落及其无机环境构成生态系统, D正确。 考点:生态系统相关概念 点评:解答这类概念图,首先要认真观察图示信息,弄清楚各概念之间的包含关系。 不同类型的生态系
10、统其抵抗力稳定性不同。下列生态系统中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 ) A北极苔原 B温带草原 C高山草甸 D热带雨林 答案: D 试题分析 :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比较各选项的食 物网复杂程度,可以看出,热带雨林最复杂,北极苔原最简单,所以其中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热带雨林, D正确。 考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点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取决于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的复杂程度,所以分析本类试题要从分析食物网复杂程度入手。 我国海关对入境的进口货物都要进行严格检疫,严禁境外有害生物 (包括虫卵和微生物 )进入境内,若有害生物一旦进入境内适宜的环境中,结果是 (
11、) 某些有害生物的种群数量在一段时间内呈 “J”型增长 其天敌数量较多 境内生物多样性可能受到威胁 很快被淘汰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生物在适宜的环境中,由于生存空间和食物充足,没有天敌的限制,其种群数量在一段时间内会呈 “J”型增长。如是有害生物入侵,就会因为侵占大量空间而使当地生物生存受到很大威胁, 正确,答案: C。 考点:种群的数量变化 点评:生物的生存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只要条件适宜种群数量就会出现明显增加的趋势。外来物种通常会由于缺少天敌的限制而过度繁殖,对本地物种多样性产生不利影响。如美国白蛾的入侵,导致我国北方林木受到极大危害,成为目前我国林木害虫的首选。 “
12、猪 沼 茶 ”是华南山地丘陵地区常见的生态农业模式,由种植(茶树)、养殖(猪)、农户(人)和沼气生产(微生物)四个子系统构成。该生态农业模式( ) A是由茶树、猪、人和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 B实现了物质和能量在系统中的多级循环利用 C使整个生产过程进入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 D注重系统内部的自身调节作用,不需要外部投入 答案: C 试题分析 :生态系统包括这一区域内的所有生物及其生物生存的无机环境, A 错。能量是不能循环利用的, B错。通过生态农业模式的建立,植物的秸秆、动物的粪便都得到了充分的 利用,实现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 C正确。因为人们还要不断从这一农业生态系统中输出有机产品,所
13、以要保证其长期存在下去,只靠系统内部调节是不够的,还要有不断的外部投入,如追施肥料, D错。 考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 点评:生态农业目前绿色农业的重要生产模式,可以有效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这类内容的考查试题不仅在选择题,在综合题中也经常出现,要引起足够重视。 我国北方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森林生态系统,其碳素循环如右图所示,箭头和字母分别表示碳素传递方向和转移量。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 A夏季, ab+c+e B秋季, e+fc+f 答案: A 试题分析 :图示为碳循环示意图, a为光合作用过程,储存的能量可用于自身呼吸、生长发育,还有一部分( c)流向下一营养级,一部分( e)流向分解者,还有
14、相当一部分留在植物体内, A 正确。秋季,温度降低,分解者活跃性降低,e+fg, B错。 C中 b是植物的呼吸作用, g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等式本身不成立, C错。 c是动物获取的食物, cd+f, D错。 考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 点评:解答本题要从 “能量流经某一营养级时的去路 ”去分析。 右图为一个生态系统示意图,有关的选项正确的是 ( ) A从生态学观点看,图中各种生物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B图中仅有 5条食物链 C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D绿色植物固定的能量是流入蛇的能量的 1000倍 答案: C 试题分析 :图示表示生态系统成分,图中各种生物组成群落, A错;图中有一条食物链,绿色植
15、物 蝉 螳螂 黄雀 蛇,细菌不属于食物链的成分, B错;细菌属于分解者, C正确;能量流动传递效率是 10% 20%,所以绿色植物固定的能量蛇获取能量的 625 10000倍, D错。 考点:生态系统成分 点评:解答本题需要注意细菌不属于食物链的成分。 某种群死亡率如右图中 ,出生率如图中 ,则在哪一时期此种群的个体总数达到其生活环境负荷量的顶点 ( ) A a B b C c D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在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c点)时,种群数量达到生活环境负荷量的顶点即 K 值, C正确, a、 b都表示种群数量在不断增长, c点之后种群数量在持续减少。 考点:种群数量变化 点评:解答本
16、题需要认识到 S 型曲线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明确了这一点,本题就可以顺利解决。 右图为南极某海域的食物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 A此食物网共有 6条食物链 B硅藻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 C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都属于同一营养级 D严禁过度捕杀蓝鲸是由于其对该食物网影响最大 答案: C 试题分析 :此食物网有 9 条食物链, A 错。硅藻是光合自养型生物,属于生产者,B错。磷虾在整个食物网中属于第二营养级, C正确。对此食物网影响最大的消费者是虎鲸, D错。 考点:食物链 食物网 点评:分析食物链要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一级消费者结束。对食物网影响较大的生物是最高一级消费者,它们通过食物链、食物
17、网的能量流动调节着食物网中其它生物的数量。 下图表示处于平衡状态的某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两种情形,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 若图甲所示为某发酵罐中菌种数量,则 a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增加营养供应。 图乙曲线可用于指导海洋捕捞。 A只有 说法正确 B只有 说法正确 C两种说法均正确 D两种说法均不正确 答案: C 试题分析 :甲乙两曲线均表示 S型种群增长,所以当生存环境改善时种群数量会增加, 正确;分析 S型曲线可以用于指导渔业生产, 正确。 考点:种群数量变化 点评:认识 S型曲线成因和应用是解答本类题目的关键。 下面甲、乙两图
18、分别表示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单独培养 (甲 )和混合培养(乙 )时的种群增长速度。从两图所示的结果可以推断 ( ) A双小核草履虫比大草履虫个体大 B双小核草履虫是大草履虫的捕食者 C双小核草履虫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强 D大草履虫比双小核草履虫个体大 答案: C 试题分析 :图示结果显示,放到一起混合培养的变化曲线表示二者是竞争关系,其中双小核草履虫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强,在竞争中获得充足的食物和空间, C正确。 考点:种间关系 点评:解答本题要利用种间关系曲线进行分析,不要从字面上 “大 ”、 “小 ”上去人为确定哪一个适应性更强。 如图为鱼塘中鱼的数量增长曲线,为了使鱼塘的总产量达到最大值,应该
19、做到适时捕捞。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 A超过 T4时捕捞,使剩余量保持在 K B超过 T3时捕捞,使剩余量保持在 3K/4 C超过 T2时捕捞,使剩余量保持在 K/2 D超过 T1时捕捞,使剩余量保持在 K/4 答案: C 试题分析 :为了使鱼塘的总产量达到最大值,应该使其数量维持在 K/2, C 正确;超过 T3、 T4 时捕捞,由于自然死亡率增加,会造成资源浪费, A、 B错;超过T1 时捕捞,使剩余量保持在 K/4,这样由于个体数量太少,使得产量减少, D错。 考点:种群数量变化 点评:学习种群变化曲线的目的就是用于指导生产,所以学习时要注意领会 S型曲线各个阶段的生物学含义。 假设
20、如图所示食物网中水稻固定的太阳能为 N,能量传递效率为 10%,则人类获得的能量 ( ) 等于 10-2N 大于 10-2N 小于 10-1N 大于 10-1N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人在此食物网中占有两个营养级,作为第二营养级,最多可获能量0.1N;作为第三营养级最多可以获得 0.01N,所以应该在 10-2N 与 10-1N 之间,答案: B。 考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 点评:解答本题( 1)传递效率 10%,( 2)人占有两个营养级,抓住这两点信息,就可以顺利解答本题。 生态系统中含有各种各样的信息,这些信息的传递对生物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的说法,错
21、误的是 ( ) A蝙蝠的 “回声定位 ”这一物理信息使得蝙蝠能够捕食猎物,躲避敌害 B菊花接受的日照长短这一化学信息使得菊花能够 适时开放 C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植物间也存在信息的传递 答案: B 试题分析 :蝙蝠的 “回声定位 ”和日照长短都是物理信息, A正确, B错。信息传递的功能之一就是在生态系统中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C正确。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不仅在动物个体之间,在植物个体之间也存在信息传递,如植物激素乙烯,不仅会影响自身果实的成熟,还会影响周围植株上果实的成熟, D正确。答案: B。 考点:生态系统信息传递
22、点评: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对于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几年的各类试题中出现频率很高,学习时要认真领会。 “率 ”是指两个相关的数在一定条件下的比值,下列生物学中几个 “率 ”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对种群的大小和种群密度起决定作用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B种群数量变化的 “J”型曲线中,能保持稳定的是种群增长率 C生态农业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适当降低温度可以降低绿色植物的细胞呼吸速率 答案: C 试题分析 :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的大小和种群密度具有决定作用, A正确。当种群增长 率保持稳定时,种群呈现 “J”型增长, B正确。生态农业的建立,是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并
23、没有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C 错。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所以适当降低温度会降低绿色植物的细胞呼吸速率, D正确,答案: C。 考点:种群特征 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能量流动 细胞呼吸 点评:本题为综合性试题,学习时注意准确理解各部分知识。 关于右图中种群数量变化说法错误的是( ) A种群 J型曲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 B种群呈 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 K 值之前就是 J型增长 C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 600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 0 D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 K 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 :J 型曲线是在理想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变化, A正确;在实际环境中生物生存的资源是有限的,还有
24、天敌的存在,在 J型曲线与 S型曲线之间的范围表示被不断淘汰的个体, B错;从 K/2开始出生率在逐渐降低,达到 600即 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率为 0, C正确;限制种群数量的增长的因素就是由于环境条件的有限性,所以当环境条件有所改善时 ,K 值会增加,环境变恶劣时, K 值降低, D正确。答案: B。 考点:生态系统种群数量变化 点评: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从 J型、 S型曲线形成原因上去分析。 某自然生态系统中有四种生物构成的一条食物链,甲 乙 丙 丁,其中甲是自养型生物。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所含的有机物总量分别为 a、 b、c、 d。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从无机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甘肃省 甘谷 中高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生物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