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山东省新泰市汶城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山东省新泰市汶城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山东省新泰市汶城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山东省新泰市汶城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区域通常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 B区域是按单一指标划分的 C区域具有明确的界线 D区域之间的相似性大于差异性 答案: A 试题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的定义和基本特征。区域是指一定的地域范围,可按单一的指标划分,而可按综合性指标划分;区域之间有一定的界线,但界线有明确的也有不明确的;区域之间表现为一定的差异性。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属于基础性试题,解题关键是掌握区域的基本特征,需要对课本基础内容加强记忆。 下列粮食作物属于黑龙江垦区的有( ) A冬小麦和高粱 B
2、春小麦和玉米 C菜籽和甜菜 D水稻和花生 答案: B 试题分析:黑龙江位于我国东北中温带地区,故主要的粮食作物为春小麦和玉米;冬小麦主要布局于我国华北地区,水稻主要分布于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而不适宜种植于东北地区,而甜菜、花生不属于粮食作物。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农业生产。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我国的区域地理自然环境特征,并结合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注意审题。 关于东北地区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 B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是东北地区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C东北地区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南北差异不大 D东北地区的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分布
3、差异也不大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自然区域地理而言,东北地区一般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的东部地区, A 错误。东北地区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C错误。东北地 区受海陆位置和地形影响,降水量基本呈东南向西北递减,东西差异较大,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区域地理的基本概况,并能结合选项逐一分析,注意选项的完整性。 关于东北地区土地资源开发错误的是( ) A东北地区广泛分布着黑土、黑钙土,这些土壤富含有机质,土层深厚,生产力高 B东北地区的黑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的中西部和三江平原的西部 C松嫩平原的中西部是黑钙土的主要分布区 D
4、黑土和黑钙土是我国最肥沃的土壤之一 答案: B 试题分析:东北地区的黑土主要分布于 松嫩平原 的东部和北部、三江平原的西部等地区,而松嫩平原的中西部为黑钙土的主要分布区,故 B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区域地理的基本概况,并能结合选项逐一分析,注意比较分析,本题还可与上题形成题组设计。 下图为 “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 ”。对比分析回答题。 【小题 1】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 A过度开垦 B过度放牧 C过度围垦 D过度养殖 【小题 2】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 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B
5、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 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直接根据图示对比地形结构图和农业用地结构图,可反映该地种植业比重远远大于平原的比重,说明该地存在着严重的过度开垦现象。 【小题 2】一个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江南丘陵地区水热资源丰富,但水土流失严重,故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可以扬长避短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可持续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能抓住图示的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差异,注意比较分析,结合区域主要是生态环境问题,因地制宜有
6、针对性的可判断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读我国两个三角洲略图,回答题。 【小题 1】下列工业基地与其所在三角洲的组合中,正确的是 ( ) A京津唐工业基地 甲三角洲 B沪宁杭工业基地 乙三角洲 C珠江三角洲轻工业基地 乙三角洲 D辽中南重工业基地 甲三角洲 【小题 2】二十世纪 90年代以来,为了缓解甲、乙三角洲地区的能源供应紧张问题,两地都很重视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是( ) A水能 B太阳能 C核能 D天然气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示的海陆位置和重要地理事物的分布判断,甲图表示我国长三角地区;乙图表示我国珠三角地区。 【小题 2】结合上题分析,我
7、国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由于经济发达,能源的需求量大,但常规能源不足,故十分重视核能的开发。选项中的水能不属于新能源,上述两地区没有天然气资源的优势,而太阳能资源也并不很丰富,且开发的成本高,故选 C项。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和能源问题。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能根据图示的海陆轮廓、东海、南海的分布等信息,即可准确定位,并结合我国的区域地理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概况分析即可。注意比较选项内容逐一分析。 双转移 ”(右上图 8)是广东省创造性提出的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统称。具体是指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图中箭头 );而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的劳动力,一方面向当地二、
8、三产业转移(图中箭头 ),另一方面向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转移(图中箭头 )。读图完成题。 【小题 1】目前,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向外转移,主要原因是珠三角地区 ( ) A劳动力成本下降 B高素质劳动力数量不足 C对外交通条件改善 D优化产业结构的需要 【小题 2】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向外转移过程中,遇到的阻力主要是 A转入地产业发展的配套设施不全 B转出地的产业集聚效应较弱 C转入地的环境污染严重 D转出地的产业协作能力较弱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结合材料,影响劳动力密集型的主导因素是劳动力的工资水平,由于珠三角地区劳动力的工资水平上升,地价上升
9、,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经济效益低,故处于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的需要而出现大量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外迁。 【小题 2】,珠江三角洲的产业在向粤北山区转移过程中,通常会因移入地的基础设施不全或其协作产业转移速度跟不上而影响转移的成效。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产业转移。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影响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的推拉理论,并结合我国区域产业转移的现状分析即可。 右图为 “东北地区河流封冻等日数线分布图 ”, 读 图完成题。 【小题 1】造成 M、 P两地河流封冻日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海拔高低 冬季风的影响强度 水流速度 纬度位置 A B C D 【小题 2】国家在 P平原兴建了许多大规模机械
10、化农场,从事商品粮生产。但在这里生产粮食不利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 A热量条件 B土壤条件 C降水条件 D光照条件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图中 M、 P位于同一纬度,所以纬度位置不是两地河流封冻日数差异的原因; M地位于嫩江支流, P地位于松花江沿岸, M地比 P地海拔高,气温低,封冻日数应该长,但实际情况是 P地封冻日数更长,故海拔高低也不是影响两地封冻日数差异的原因; M地位于大兴安岭东侧冬季风的背风坡,水流速度快不易结冰,而 P地位于松花江沿岸平原,水流速度缓,且易受冬季风影响,结冰期较长,故 正确。 【小题 2】结合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判断,该
11、地区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由于所处纬度高,故热量不足是限制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不利条件。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和等值线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图示的地理位置和影响河流冰冻条件的主要因素分析,并结合经纬 度定位和区域自然环境的特征分析即可,注意比较分析。 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南北差异较大,目前相对发达的苏南将部分产业向苏中、苏北转移。结合 “苏南某市与苏北某市投资要素对比表 ”,完成题。 投资地区 招商门槛 土地价格 平均工资水平 环保门槛 苏南某市 5 000万元 100万元左右 3 000元左右 要求高 苏北某市 1 000万元 20万元左右 1 000元左右 要求
12、较低 【小题 1】苏南地区开始 “腾笼换鸟 ”,被 “逼走 ”的产业所具有的特点是 ( ) A劳动力需求量大 B生产规模小 C技术含量高 D环境污染较轻 【小题 2】江苏省出现的这种产业转移,对苏北地区的有利影响是 ( ) 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市场繁荣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带动环境质量提高 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 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扩大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直接根据表格资料分析,经济发达地区因为经济发达,劳动力的工资水平较高,劳动密集型工业失去了成本优势,被迫向外转移。 【小题 2】经济较落后地区在产业转移中接收一定的劳动
13、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企业,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工业化进程;但因资源型工业有一定的污染,可能对环境质量和农业用地有一定的损害,故 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产业转移。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根据表格资料比较分析,并结合产业转移的原因和影响等基本内容,注意调用课本基础知识,学会知识的迁移应用即可。 江苏大力推进产业转移,苏南腾笼,苏北引凤。 【小题 1】苏北地区承接苏南产业转移的最大优势是 ( ) A交通便利 B市场广阔 C科技水平高 D劳动力、土地价格低 【小题 2】产业转移对苏南、苏北地区的影响是 ( ) A不会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 B促进了区域产业的分工与合作 C不会对苏南、苏北
14、地理环境产生影响 D促进苏北地区的城市化发展,降低了苏南的城市化水平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目前由苏南向苏北地区转移的主要产业类型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故劳动力工资和地价水平是影响该类产业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 【小题 2】经济较落后地区在产业转移中接收一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企业,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工业化进程;但因资源型工业有一定的污染,可能对环境质量和农业用地有一定的损害,故 B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产业转移。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调用课本关于产业转移的原因和影响等基本内容,学会知识的迁移应用即可。 读我国三大自然区
15、图,回答 【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区域可以为乙区域提供资金 ,技术和 信息服务 B丙区域的特征 “高 ”和 “寒 ” C三个区域的划分标准是地形和植被 D乙 区与丙区自然景观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丙区深居内陆、降水量少 【小题 2】关于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与丙区域是以自然的山脉和河流为界 B三个区域内部的某些特征相对一致 C乙 ,丙区域之间有明确的界线 D区域是人为划分的,因而区域之间的差异不大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示的区域分布判断,甲为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而乙表示我国东部季风区,经济发展水平较
16、高,故 A错误;丙地区为我国青藏高寒区,地势高,气候寒冷是该区域的自然环境基本特征, B 正确;我国三大自然区域的划分是以气候和地形为基本依据, C错误。乙区域与丙区域的自然景观的差异主要是由于丙区域地势高, D错误。 【小题 2】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与青藏高寒区以山脉为界, A错误;区域内部的特征具有相对一致性,区域之间的特征具有差异性, B正确。自然区域的划分没有明确的界线, C错误。区域之间有较明显的差异性,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差异。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区域地理的基本概况、我国三大自然区域环境的基本依据和区域的基本特征等内容。注意比较分析。 根据右
17、图回答题。 【小题 1】下列关于 “西气东输 “工程主干管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 自西向东沿途的热量带都在北温带 自西向东年降水量分布为多 -少 -多 自西向东沿途植被类型依次为寒带 -温带 -热带 自西向东依次穿越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 A B C D 【小题 2】影响 “西气东输 ”主干管道线路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 ) A地形因素 B城市分布 C河流状态 D人口分布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示主干线经过地区始终位于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故 正确;西气东输的西端位于塔里木盆地,降水量最少, 错误;自西向东沿途的植被类型应体现经度地带
18、性,从荒漠 草原 森林, 错误;主干线经过地区美国穿越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 错误。 【小题 2】注意 “经济因素 ”的要求,地形和河流不属于经济因素,而由于 “西气东输 ”主干管道线路向沿线的城市供气,故城市分布是其主要考虑的社会经济因素。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概况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我国的区域地理概况,并结合影响交通线建设 的主要区位因素分析即可。注意审题。 图为 “世界甲、乙两区域简图 ”,读图完成题。 【小题 1】有关甲、乙两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地区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 B乙地区典型植被为热带雨林 C两地区河湖众多,河流
19、径流季节变化都较小 D甲地区矿产资源贫乏,乙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小题 2】甲、乙两区域社会经济特征的共同点是 A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是热量不足 B加工制造业都接近原料、燃料产地 C水陆交通便利,交通通达度高 D能源资源丰富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示的海陆轮廓和重要的城市分布判断:甲表示我国长三角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地区,故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 A错误;乙地区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受温带大陆性气候影响,自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B错误。甲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大,故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较大, C错误。我国长三角地区主要的限制性
20、条件即资源和能源不足;而乙地区附近有丰富的煤炭、铁矿资源, D正确。 【小题 2】甲地区为我国长三角地区,水热条件充足, A错误;长三角地区主要的限制性条件为资源和能源不足,故加工制造业主要为市 场指向型和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B、 D错误。两地都位于河流下游地区,且沿海,水陆交通便利,利于区域发展, 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中外著名工业区的对比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世界著名工业区的区域地理基本概况,并结合选项逐一分析。 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 “中国福娃 “由五个分别以鱼、熊猫、奥运圣火、藏羚羊、京燕为创意,被亲切地叫做福娃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的 “中国福娃 ”组成,
21、如图 12,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题。 【小题 1】 2007年 7月 1日,青藏铁路全线贯通一周年,生活在青藏铁路沿线的是 ,其体形优美,动作敏捷,而且耐高寒、抗缺氧,体现了区域的 ( ) A a;整体性 B b;开放性 C d;整体性 D e;差异性 【小题 2】晶晶是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代表奥运五环中的黑色一环。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以 “熊猫之乡 ”响誉中外。四川省位于长江流域上游地区。关于长江流域上游地区发展宜采取的重大举措不正确的是( ) A积极建设商品粮基地,如太湖平原 B加强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 C保护天然林,退耕还林 D加快发展能源、原材料加工工业 【小题 3】迎迎的头部纹饰融人
22、了青藏高原和新疆等西部地区的装饰风格,代表奥运五环中的绿色一环。关于两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新疆应该发展反季节蔬菜生产和特色水果生产 限制新疆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是水资源短缺 限制青藏高原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是热量和光照 青藏高寒区的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热量相对充足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A 【小题 3】 A 试题分析: 【小题 1】生活于青藏高原的典型动物为藏羚羊,即 d迎迎;而动物的特征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一致反映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小题 2】注意题干信息要求为 “长江上游地区 ”,而太湖平原位于长江下游,故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山东省 新泰市 中学 高二上 学期 期中考试 地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