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四川省棠湖中学外语实验学校高一5月月考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四川省棠湖中学外语实验学校高一5月月考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四川省棠湖中学外语实验学校高一5月月考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2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四川省棠湖中学外语实验学校高一 5月月考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中心法则揭示了生物遗传信息由 DNA向蛋白质传递与表达的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 b、 c、 d所表示的四个过程依次分别是 DNA复制、转录、翻译、逆转录 B a、 b、 c过程只发生在真核细胞中, d、 e过程只发生在原核细胞和一些病毒中 C需要 tRNA和核糖体同时参与的过程是 c,需要逆转录酶参与的过程是 d D在真核细胞中, a和 b两个过程发生的主要场所相同,但需要的关键酶种类不同 答案: B 试题分析: A.aDNA复制, b转录, c翻译, d逆转录, eRNA复制;正确。
2、B.a、 b、 c过程发生在细胞中, d、 e过程只发生在 RNA病毒中 ;错误。 C. c翻译需要 tRNA和核糖体同时参与, d逆转录需要逆转录酶参与;正确。 D.在真核细胞中, a和 b两个过程发生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前者需要 DNA聚合酶,后者需要 RNA聚合酶,两者都需要酶;正确。 考点:中心法则。 点评:本题比较综合,提升了学生获取图示信息、审题能力,注重学生的重点知识的过关。 在下列各杂交组合中 ( 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 后代只出现一种表现型的亲本组 合是 A EeFf EeFf B EeFF EEFf C EeFFeeff D EEFfeeFf 答案: B 试题分析: EeF
3、F EEFf,其杂交后代可能的表现型数 可分解为两个分离定律: EeEE 后代有 1种表现型, FFFf 后代有 1种表现型, 所以 EeFF EEFf,后代中有 11=1种表现型。 同理: A是 4种表现型; C和 D是 2种表现型;选 B。 考点: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点评:考查了应用能力,如掌握计算方法,可以很快解决此题。 人类的多指 (A)对正常指 (a)为显性,属于常染色体遗传病。某成年男子是多指患者 (Aa),分析其下列细胞中,正常情况下可能不含致病基因的是 A精原细胞 B神经细胞 C初级精母细胞 D精细胞 答案: D 试题分析: 正常体细胞中一定含有全部的遗传物质,所以神经细
4、胞和精原细胞一定含有 A基因;初级精母细胞无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含全部的基因;而次级精母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形成的精细胞是中也无同源染色体,所以可能不含 A基因。 考点:致病基因的存在。 点评:本题设计较为巧妙,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基本概念必须扎实。 已知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既患聋哑又患色盲的男孩,且该男孩的基因型是 aaXbY。若这对夫妇再生一个男孩,正常的概率是 A 3/16 B 1/16 C 3/8 D 1/8 答案: C 试题分析: 表现型正常的双亲生出 aaXbY 的孩子,说明双亲为 AaXBXb和 AaXBY 的基因型,这对夫妇再生的正常男孩概率,采用逐对分析法: A
5、aAa1AA 、 2Aa、 1aa,正常的概率为 3/4; XBXbX BY1X BY、 1XbY,男孩正常的概率为 1/2; 男孩正常概率 =3/41/2 3/8。 考点:基因自由组合定 律的应用。 点评:本题提升了学生的理解、分析、计算能力。 右图是一个家庭中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 3、 4结婚则生出患病男孩的概率是 A 1/6 B 1/8 C 1/12 D 1/18 答案: C 试题分析: 根据题图中 1 2 2,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该病由 a控制, 3的基因型为 2/3Aa或 1/3AA, 4基因型为 Aa,则 3和 4结婚生出患病男孩的概率为 2/31/41/2=1/12;
6、选 C。 考点: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 点评:本题考查了遗传现象的分析,提升学生理解能力和分析与计算能力。 让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俩纯合豌豆植株作亲本进行杂交获得 F1, F1再自交得到 F2, F2中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的比例为 9 3 3 1,与 F2出现这样的结果无直接关系的是 A亲本必须是纯种黄色圆粒豌豆与纯种绿色皱粒豌豆 B F1产生的雄、雌配子各有 4种,比例为 1 1 1 1 C F1自交时, 4种类型的雄、雌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D F1的 16种配子结合方式产生的受精卵都能发育成新个体 答案: A 试题分析: F2中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的比例为
7、9 3 3 1,说明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符合的条件包括 F1产生的雄、雌配子各有 4种,比例为1 1 1 1; F1自交时, 4种类型的雄、雌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F1的 16种配子结合方式产生的受精卵都能发育成新个体。只有满足上述条件,才能获得上述结果。但是亲本不一定是纯种黄色圆粒豌豆与纯种绿色皱粒豌豆,用纯种的黄色皱粒与绿色圆粒豌豆也可以。 考点: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成立的条件。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杂交实验,渗透学生对知识理解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的考查。 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定 律的现代解释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B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
8、性 C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D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答案: C 试题分析:孟德尔遗传规律为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1、分离定律是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互不干扰,相对独立。 2、自由组合定律,在形成配子时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和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结合,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遗传给后代。 3、基因在染色体上,对此的现代解释是在第一次减数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等位基因随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等位基因随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结合;选 C。 考点:遗传定律的实质。 点评
9、:试题较抽象,需比较分析,是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较好选择。 在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可能具有 1 1 1 1比例关系的是 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杂种产生配子类别的比例 杂种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 杂种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杂种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9:3:3:1; 杂种产生配子类别的比例 1 1 1 1; 杂种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 1 1 1 1; 杂种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1 2 1 2 4 2 1 2 1; 杂种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1 1 1 1;选 B。 考点:测交实验。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测交实验,渗透学生
10、对知识理解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的考查。 下列关于遗传学基本概念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A纯合子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所表现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 B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其基因型一定相同 C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性状分离 D兔的白毛和黑毛,狗的长毛和卷毛都是相对性状 答案: C 试题分析: 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显性性状是指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种亲本杂交子一代表现出的性状;相对性状是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考点:遗传学基本概念。 点评:本题较 简单,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下列有关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11、的叙述,正确的是 A性染色体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的遗传,都和性别有关 B X、 Y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故其形状、大小基本相同 C含 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 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 D豌豆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可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两大类 答案: A 试题分析: A性染色体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遗传都和性别有关;正确。 B X、 Y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虽然形状、大小不相同,但是减数分裂的过程中能联会;错误。 C雌配子只含 X染色体的配子,雄配子含 X和 Y染色体的配子比例是 1:1;错误。 D豌豆无性别之分,细胞内不存在性染色体;错误。 考点: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点评
12、:本题考查相对综合,是学生能力提升的较好选择。 已知某植物品系种子的颜色由 A、 a和 B、 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一种子绿色的植物 X,与一纯合的种子黄色的植物杂交, F1都为黄色,再让 F1自花授粉产生 F2, F2性状分离比例为 27黄 21绿,则植物 X的基因型为 A AAbb B aabb C aaBB D aaBb 答案: B 试题分析: 本题中 F2性状分离比例为 9:( 3+3+1),说明显现出黄色必需具有 A和 B,其它都为绿色;则 F1的基因型为 AaBb,亲本黄色的植物为 AABB,绿色的植物 X为 aabb;选 B。 考点: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异常情况
13、。 点评:本题以教材中的遗传知识为背景,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下图表示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据图分析,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 过程的场所分别是细胞核、核糖体 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致病的直接原因是血红蛋白分子结构的改变 C人体衰老引起白发的直接原因是图中的酪氨酸酶活性下降 D该图反映的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都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图中 转录的场所是细胞核, 翻译的过程在核糖体;正确, 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致病的直接原因是血红蛋白分子结构的改变,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正确。 C人体衰老引起白发的直接原因是图中的酪氨酸酶活
14、性下降,不能合成黑色素;正确。 D该图反映的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也可以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生物性状;错误。 考点:基 因对性状的控制。 点评:本题有一定的综合性,意在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能力。 据研究发现,红霉素等抗生素能抑制细菌生长,其抑菌机理是有的抗生素能干扰细菌核糖体的形成,有的能阻止 mRNA与 tRNA的结合。以上事实不能说明 A有的抗生素能阻止转录过程 B有的抗生素能阻止翻译过程 C有的抗生素能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D有的抗生素能抑制基因的表达 答案: A 试题分析: 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转录过程是以 DNA为模板合成 mRNA的过
15、程,翻译过程中有 mRNA与 tRNA的结合,合成蛋白质;而题干信息不能体现 A项内容。 考点:基因的表达。 点评:试题以信息的方式呈现考生陌生的问题背景,提升了学生获取信息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段原核生物的 mRNA通过翻译可合成一条含有 11个肽键的多肽,则此mRNA分子至少含有的碱基个数及合成这段多肽需要的 tRNA个数依次为 A 33、 11 B 36、 12 C 12、 36 D 11、 36 答案: B 试题分析: 一条含有 11个肽键的多肽,则含有 12个氨基酸。 mRNA中,三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一个氨基酸至少由一种转运 RNA来转运。因此, mRNA中含有
16、 36个碱基, 12个 tRNA;选 B。 考点: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计算。 点评: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和计算能力。 分析某生物的双链 DNA,发现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的 64,其中一条链上的腺嘌呤占该链全部碱基的 30,则对应链中腺嘌呤占整个DNA分子碱基的比例是 A 50% B 34% C 32% D 17% 答案: D 试题分析: 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腺嘌呤胸腺嘧啶, 则腺嘌呤占全部碱基的比例 64%/2 32; A1 占该链全部碱基的 30%, A= (A1+A2) /2 32 则 A2 34%, 则对应链中腺嘌呤占整个碱基的比例 =17%;选 D。 考点: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17、计算。 点评: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分析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平时应该加强训练。 T2噬菌体在大肠杆菌细胞中增殖时,不需要下列哪种酶参与 A ATP水解酶 B DNA聚合酶 C逆转录酶 D解旋酶 答案: C 试题分析: T2噬菌体在大肠杆菌细胞中增殖时,形成 DNA需要旋酶用于解旋; DNA聚合酶用于合成 DNA的子链; ATP水解酶用于水解 ATP,为各项活动提供所需能量;逆转录酶发生在 HIV或者肿瘤病毒的繁殖过程中。 考点: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相关的酶。 点评:本题设计较为巧妙,考查了酶的相关知识,提升了学生提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用含 31P和 32S的噬菌体去感染体内含有标记元素
18、32P和 35S的细菌,得到的子代噬菌体所含元素有 A 31P、 32P 、 32S B 31P、 32S、 35S C 31P、 32P、 35S D 32P、 32S、 35S 答案: C 试题分析: 1、 P是组成 DNA的元素, S是组成蛋白质的元素; 2、当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噬菌体的 DNA全部注入细菌体内,而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 3、合成子代噬菌体的原料:氨基酸和脱氧核苷酸来源于细菌; 4、合成的蛋白质外壳含有 35S, DNA含有 31P、 32P;选 C。 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点评:本题有一定的综合性,意在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能力。 右图表示的是科学家对果蝇一条
19、染色体上的基因测定结果 ,下列有关该图说法正确的是 A控制朱红眼与深红眼的基因是等位基因 B控制白眼和朱红眼的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C该染色体上的基因在后代中都能表达 D该染色体上的基因呈线性排列 答案: D 试题分析: 朱红眼与深红眼基因是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不是等位基因; A错。白眼和朱红眼的基因也是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B错。该染色体上的基因若控制的性状为隐性性状,则在后代中不能表达出来;故 C错。该染色体上的基因呈线性排列, D正确。 考点:染色体上基因。 点评:试题较抽象,需比较分析,是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较好选择。 已知基因 A、 B、 C 与它们的等位
20、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 A、 B、C分别控制酶 1、酶 2和酶 3的合成,且通过酶 1、酶 2和酶 3作用完成下列物质的转化从而形成黑色素:无 色物质 X物质 Y物质黑色素。则基因型为 AaBbCc的两个个体交配,出现黑色子代的概率为 A 1/64 B 3/64 C 27/64 D 9/64 答案: C 试题分析: 合成黑色个体必需同时具有 A、 B、 C三个显性基因 ,AaBbCc中三显性的概率=3/43/43/4 27/64;选 C。 考点: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点评:本题设计巧妙,考查了遗传的相关知识,提升了学生提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下图为与细胞分裂相关的坐标图(不考虑细
21、胞质中的 DNA)。与图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 CD段一定发生在 有丝分裂后期 B.图甲中的 AB段若发生在高等哺乳动物的精巢中,则细胞肯定在进行减数分裂 C.在图乙中 CD段,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核 DNA的比例为 1 2 2 D.在图乙中,细胞内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自由组合发生在 AB段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甲图既可表示有丝分裂,也可表示减数分裂, CD段发生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时间是有丝分裂后期或者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错误。 B.图甲中的 AB段表示 DNA复制,若发生在高等哺乳动物的精巢中,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也可能是产生精原细胞的有丝分裂间期;错误。 C.在
22、图 乙 A时期染色体复制,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核 DNA 的比例为 1 2 2; CD段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的分离,没有姐妹染色单体;错误, D.在图乙中,细胞内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自由组合发生在 AB段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错误。 考点: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曲线图。 点评:试题较抽象,需比较分析,是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较好选择。 下列选项中,属于形成配子多样性原因的一组是 交叉互换 同源染色体联会 同源染色体分离 非同源染色体随机组合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配子的多样性: 1、减 I前期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 2、减 I
23、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自由组合;选 C。 考点:配子的多样性的原因。 点评:试题相对简单,直接考查了配子多样性的原因,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 下图甲表示麦芽糖酶催化麦芽糖水解的模型;图乙揭示的是,在最适温度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在麦芽糖酶的催化作用下,麦芽糖的分解是否完成,可用斐林试剂鉴定 B图甲所示模型能解释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其中 a代表麦芽糖酶 C图乙中,如果温度升高或降低 5 , f点都将下移 D图乙中,限制 f g段上升的主要因素是酶的数量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麦芽糖的分解是否完成,不能用斐林试剂鉴定,因为反应前后都是还原性糖,遇到斐林试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四川省 中学 外语 实验学校 月月 生物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