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广东湛江一中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年广东湛江一中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年广东湛江一中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年广东湛江一中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它是中国最古老的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奇观。正因为有了它的引水灌溉,蜀地才有了 “天府之国 ”的美誉。这里的 “它 ”是指 A郑国渠 B井渠 C都江堰 D灵渠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掌握情况。依据所学可知,郑国渠位于陕西关中地区;井渠为西北地区;都江堰为战国时期蜀守李冰父子所修,为四川地区成为 “天府之国 ”打下了基础;灵渠为秦始皇时期所修,连接的湘水和离水,位于华南地区。所以应选 C。 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 发达的古代农业 古代的水利工程建设 在争夺殖民霸主的过程中,英国打败了下列
2、哪三个国家,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A西班牙、法国、葡萄牙 B西班牙、荷兰、法国 C西班牙、荷兰、美国 D荷兰、德国、法国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殖民霸权确立的过程。依据所学可知, 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使其丧失殖民霸权地位; 17世纪,经过三次英荷战争又打败荷兰,使荷兰丧失殖民霸权没地位;在于法国的殖民争霸中, 18世纪中期,英国最终打败法国,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号称 “日不落 ”帝国。所以应选 B。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英国殖民霸权的确立 英国学者尼尔 弗格森认为: “如果没有对廉价服装需求的无限扩大, 工业革命 就
3、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 ”其主要观点是 A市场需求的扩大是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之一 B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C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 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题干材料强调的是 “市场 ”在英国工业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所学,市场的需求是英国工业革命的直接因素。分析选项, A项符合题意,所以应选 A。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原因 工业革命大大地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其联系的基本媒介是 A价格低廉的商品 B具有威慑力的炮舰 C充足的剩余资本 D先进的科学技术 答
4、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首先是一场生产技术的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工业革命的进行,大量的商品被运往世界各地,又从各地运回原料。商品成为联系世界各地的纽带,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所以应选 A。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阅读 1928年 4、 5、 6月美国汽车销售付款方式、汽车档次分类比例(单位 %)表 表中所反映的占主导地位(流行)的消费方式给社会带来的最主要的消极影响是 A整个社会享乐风气盛行 B刺激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 C家庭负债增多,影响社会稳定 D美国经济陷入极度萧条之中 答案: B 试
5、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经济大危机背景的认识与理解。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经济大危机之前经济的分期付款所导致的虚假繁荣景象。这种景象又导致资本家盲目扩大再生产,生产与销售的矛盾进一步激化,最终,大危机爆发了。所以应选 B。 考点: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的背景 下列行为在罗斯福新政期间应受到政府鼓励的是 A资本家改善工人待遇 B外国人到美国就业 C老百姓把钱存在家里 D农场主扩大生产规模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依据所学可知,为缓和社会矛盾,A是可以的;危机造成大量工人失业,所以 B不可以; C不利于金融行业的恢复与发展,是不
6、可以的; D项显然不利于恢复农产品价格,是不可取的。所以应选 A。 考点: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为了解决社会保险制度的联邦经费来源问题,罗斯福破天荒地实行了一种按收入和资产的多寡而征收的累进税。对 5万美元纯收入和 4万美元遗产征收31, 500万美元以上的遗产可征收 75;公司税过去一律是 13.75,根据1935年税法,公司收入在 5万美元以下的税率降为 12.5, 5万美元以上者增加为 15。罗斯福这一举措的实质是 A对富人的一种横征暴敛 B资本主义国家一种新的社会不公 C国家对社会财富的一种再分配 D损害了资本家的根本利益 答案:
7、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罗斯福新政的理解与认识。新政从本质上看仍是资本主义的自我完善,是为维护资本家利益服务的,损失的只是暂时的、局部的利益;材料体现的税收政策只是对社会财富的一种再分配的方式,以降低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最终维护资本家的利益。所以应选 C。 考点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之间寻找经济发展的平衡点。下列国家中,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形成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的是 A美国 B英国 C联邦德国 D日本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
8、化。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充分发展,尤其是日本,受到战争的严重破坏,在美国的扶植下,政府对企业在各方面大力扶植,逐渐形成了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所以应选 D。 考点: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日本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苏联著名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描述了这样的情节:冬妮娅和她的丈夫乘坐的列车因缺少燃料,被迫停在铁路工地附近。工地负责人表示,工地可以提供木材作为燃料,但列车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义务劳动。下列有关表述错误的是 A当时正值国内战争时期,国内物资极度匮乏 B当时正值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实行义务劳动制 C当时正值新经济政策时期,人们都热火朝天投入社会主义建设 D
9、义务劳动制是保障苏俄经受战争考验的重要手段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写作背景。当时正值三年国内战争时期,经济困难,实行了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分析选项, C项不合材料的含义。但此题是逆向选择题,所以应选 C。 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从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到 “斯大林模式 ”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 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 “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迟了,那就要失败 ”。他强调苏联发展重工业,就外部环境而言,是因为 A马歇尔计划的出台 B苏联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的包 围中 C冷战格局的
10、形成 D社会主义阵营的出现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背景的认识与理解。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依据所学可知,题干材料中,斯大林强调的是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必要性:保卫祖国。分析选项, A、 C、 D都是二战后的历史事件,均不合题意。 20世纪 20、 30年代苏联进行工业化时,苏联是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正处于世界资本主义的包围之中,所以应选 B。 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从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到 “斯大林模式 ” “斯大林模式 ”的确立 一些史学家认为, “以 一半是失败了,因而也就有另一半是成功 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来看,诸如赫鲁晓夫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
11、只有在当他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之后,才能得到我们的理解和充分尊重。 ”上述观点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 A彻底冲破了苏联原有模式的束缚 B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原有的模式 C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模式 D打破了原有的公有制形式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认识。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依据所学可知,赫鲁晓夫改革依然是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在斯大林模式的框架下所进行的改革,只是 小修小补,没有进行根本变革。分析选项, B项表述准确,符合题意,所以应选 B。 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赫鲁晓夫的改革 2012年以来,西班牙债务危机愈演愈烈,为了救助本国四大银行,政府急
12、需最大量资金。如果西班牙政府一旦需要申请贷款,求助的对象极有可能是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世界银行 C世界贸易组织 D欧洲联盟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1945年,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是,稳定国际货币体系,主要任务是稳定国际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在货币问题上促进国际合作,对在国际收支中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材料西班牙的情况正符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任务要求,所以应选 A。 考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 20世纪
13、 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进一步加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相继问世。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 在欧洲联盟成立的背景下建立 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 成员国具有相同的社会政治制度 美国是这两个经济组织的重要成员国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的掌握情况。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依据所学可知,欧盟成立于 1993年;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于1989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于 1994年。而题目考查的是亚太经合组织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相同的,故第 项应排除,即排除 A、 B、 D三项。所以应选 C。 考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的区域
14、集团化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组织 2012年 10月 10号,美国商务部做出仲裁,认定中国向美国出口的光伏产品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中国政府如果想反对美国的这一不正当制裁,可以通过进行磋商解决的机构组织是 A联合国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世贸组织 D世界银行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题干材料体现的是中美两国在世界贸易方面的纠纷,有权解决这一方面问题的国际组织应是世界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致力于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 促使各成员国之间逐渐取消贸易壁垒。所以应选 C。 考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新航路的开辟带
15、来了 “地理大发现 ”,从而引起了 “商业革命 ”。 “商业革命 ”的表现不包括 A贵金属的大量流入,西欧金银持续贬值,物价直线上升 B美洲的烟草、玉米、可可等商品出现在欧洲市场上 C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D贸易范围空前扩大,地区性贸易向世界性贸易扩展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的理解。新航路的开辟,导致欧洲社会出现重大变革。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中了日益增多,商业运营方式也发生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商业的地位日益重要。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区域转到大西洋沿岸。原产美洲的烟草、玉米、可可等商品出现在欧洲市场上。历史称这些变化为
16、“商业革命 ”。 A反映的是 “价格革命 ”。所以应选 A。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在这一年抵达北京履新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向 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 “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 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 ”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确定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C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D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依据所学可知, 1992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一年。这一年召开了十四大,决定
17、在中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自此以后,中国的改革开放在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下进行。所以应选 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从计划 经济到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清朝雍正皇帝曾经设立农官,奖励务农有成的老农,并从江南请来经验丰富的老农到北方传授农业技术,重视并扶植农业。其原因不包括 A农民是国家赋税、兵役、徭役的主要来源 B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国家外贸的收入 C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封建政权的稳定 D小农经济的稳定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经济的掌握。题干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对农业的重视。依据所学可知,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封建国家赋税的主要来源
18、,为国家提供稳定的兵源和徭役。因此,农业的稳定与繁荣关系到国家的稳定与繁荣。分析选项, A、 C、 D 表述均正确, B 项表述错误,所以应选 B。 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 发达的古代农业 古代农业的地位 宋代范正敏 斋闲览 证误: “闽岭以南多木棉,土人竟植之,有至数千株者, 衿浠 迹 偶 床肌!辈牧现饕 从沉怂未 /p A农民以种植棉花为主业 B棉花种植与纺织业日益 扩大 C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 D商业日益发达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棉花种植的掌握情况。题干材料 “闽岭以南多木棉,土人竟植之,有至数千株者, 衿浠 迹 偶 床肌!碧逑值氖撬未 焙蛎藁谥泄 戏降闹种布
19、懊薹闹 档那榭觥谰菟 桑 表述错误,农民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 B正确,这一时期棉花在这一地区得到推广; C是明朝时候; D与题意无关。所以应选 B。 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 发达的古代农业 棉花的种植与推广 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 “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 ”以下对此诗提到的 “国初 ”之政策所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该政策禁止任何人的海外经商活动 B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体现 C主观上有维护清朝统治的意图 D是重农抑商政策在特定领域的体现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对外政策。材料体现的是明清时期实行的“海禁 ”和 “闭关锁国 ”政策。这一政策严格限制中外之间的
20、交流。分析选项, B、C、 D表述正确, A表述过于绝对,故错误。所以应选 A。 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 古代的经济政策 “海禁 ”和 “闭关锁国 ” 中国读书人历来 “耻于言商,耻于言利 ”,而清末 “状元实业家 ”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出的观念意识是 A实业救国 B工商皆本 C重利轻义 D重农轻商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观念的变化。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间出现兴办工厂的热潮, “实业救国 ”思潮兴起。题干材料反映了这一现象。所以应选 A。 考点: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曲折发展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实业救国 ”思潮兴
21、起 据统计, 1900年以前的 30余年间,资本在 1万元以上的民族工矿企业有150家,资本总额 5000余万元; 1901-1911年的 10年间,全国新设立的厂矿有320家,资本总额近 1亿余元,是以前 30余年的两倍多。造成这种变化的因素有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实业政策的刺激 列强资本输出使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欧美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的原因。解答此题注意时间 “1901-1911年 ”,可用排除法解答。依据所学可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于1912年,故 应排除; “欧美国家暂时放松了对
22、中国的侵略 ”是在一战期间,故 也应排除。故 符合题意,所以应选 C。 考点: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曲折发展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 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社会化程度大大加强,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速度快的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的渠道。适应这种需要,近代中国最先出现的媒介是 A电影电视 B电报电话 C报刊杂志 D铁路交通 答 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依据所学可知,电影在近代出现是在 19 世纪末,第一部中国人自己摄制的影片是 1905 年的定军山;1958年,北京电视台试播,标志着中国电
23、视业的开始;电报电话虽出现较早,在 19世纪 70年代,但主要在军事领域及官商应用;报刊杂志在 19世纪 60、 70年代,是广大民众了解时事、关心社会的主要途径; D项不合题意。所以应选C。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大众传媒的变迁 报刊业的发展;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通讯工具的变迁 1921年 ,中共一大代表毛泽东来到上海,他不可能看到是 A大街上报童手持报纸向行人叫卖 B西式洋楼里,穿着旗袍的摩登女郎正在吃西餐 C轮船往来黄浦江上,汽车行驶在马路上 D居民们排队用油票和布票购买 “洋油 ”“洋布 ”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广东 湛江 中高 一下 期期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