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湖南省浏阳一中第一学期高二段考生物试卷与答案.doc
《2011-2012学年湖南省浏阳一中第一学期高二段考生物试卷与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湖南省浏阳一中第一学期高二段考生物试卷与答案.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2012学年湖南省浏阳一中第一学期高二段考生物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某岛屿有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B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C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 D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 答案: B 某国家妇女的生育年龄大都在 20 35岁,如果这个年龄段的人口增长得比36岁以上年 龄段慢,且每位妇女生育孩子的数目长期保持现在水平,那么该国家的人口将( ) A出生率不变 ,人口数量基本稳定 B出生率下降,人口数量下降 C
2、出生率不变,人口数量下降 D出生率下降,但人口数量基本稳定 答案: B 以单位面积计算,热带雨林中残枝落叶比温带森林的多,土壤中有机物的积累量 A前者等于后者 B前者小于后者 C无法比较 D前者多于后者 答案: B 热带雨林中残枝落叶比温带森林的多,但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强,所以土壤中有机物的积累量没有温带森林多;故选 B。 据报道, 2007年 6月下旬以来,栖息在洞庭湖区 400多万亩湖洲中的约 20亿只东方田鼠,随着水位上涨部分内迁。它们四处打洞,啃食庄稼,严重威胁湖南省沅江市几大通 湖区等地掩护防洪大堤和近 800万亩稻田。目前地方政府在组织群众开一场 “人鼠大 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 A调查东方田鼠种群密度的方法常用样方法 B对东方田鼠的捕杀针对的是生态系统的群落层次 C为控制东方田鼠鼠患,应尽可能地向湖区引进猫头鹰、蛇、黄鼠狼等鼠的天敌 D东方田鼠大量迁徙是对环境的适应。在稻田中,东方田鼠处于第二营养级 答案: D 人工栽培的生物群落一般以何种形式分布 A群聚分布 B随机分布 C均匀分布 D定向分布 答案: C 人工栽培的生物群落一般以均匀分布;杂草是随机分布;害虫等群聚分布;故选 C。 取某植物的胚芽鞘和幼根,切除胚芽鞘尖端和幼根根尖的尖端(即切除根冠和分生区),然后将胚芽鞘(近尖端向上)和幼根(近尖端向上)直立放置,分别在两者切面的左侧放置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快(生长素
4、浓度为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浓度),培养在黑暗条件下,幼根和胚芽鞘弯曲生长且方向相反,关于这一现象的说法,合理的是 A胚芽鞘向左弯曲生长,生长素在胚芽鞘中是极性运输 B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生长素在胚芽鞘中是极性运输 C幼根向左弯曲生长,生长素在胚芽鞘中是非极性运输 D幼根向右弯曲生长,生长素在胚芽鞘中是非极性运输 答案: B 关于抗体的产生、特性和作用等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抗毒素是抗体 B抗体都能被蛋白酶水解 C淋巴细胞都能产生抗体 D抗体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会对自身成分起免疫反应 答案: C 用某种致病的病原体对机体前后分别进行 2次免疫,分别检测机体血清中的抗体浓度,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对
5、图中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该机体被免疫之前可能未接触过该种病原体 B b点肯定是这次实验的第 2次免疫的时间点 C b点后发生的免疫反应过程与 a点之后发生的过程基本相同 D第 1次免疫如果机体产生一定的患病症状,第 2次免疫却不一定产生 答案: C 与人体免疫的细胞学原理最不相似的过程是 ( ) A将水稻品种甲的花粉授到去雄水稻品种乙的雌蕊上完成了杂交 B在培养皿中让优良家畜的精子和卵子结合 C通过注射青霉素治疗细菌性感染 D通过注射相关抗血清避免患狂犬病 答案: C 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 ( ) A影响因素不同 B起始条件不同 C产生的植物种群不同 D产生的 生物数量不同
6、 答案: B 被钓上钩的鲤鱼往往会释放一种化学物质留在钓钩上,从而使钓鱼人长时间钓不到鲤鱼。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属于 ( ) A种内斗争 B种内互助 C竞争 D互利共生 答案: B 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不正确的是( ) A给海龟安装示踪器调查其洄游路线 B给大雁佩戴标志环调查其迁徙路线 C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关系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黄鼠的丰富度 答案: D 假若某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 abcd ,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 a、 b、 c、 d所含的有机物总量分别为 m1、 m2、 m3、 m4。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四种生物中所含的能量
7、归根到底来自于 a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B在一段时间内,若 b种群数量增加,则 a种群数量下降, d种群数量增加 C若 m1 5m2,则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 D d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一定比 c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小 答案: D A流经生态系统的能量归根到底来自于 a 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正确。 B在一段时间内,若 b 种群数量增加,则由于天敌数量增加, a 种群数量下降,d由于食物来源充足,种群数量增加;正确。 C根据能量流动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则 m1=5-10m2,生态系统稳定,若m1 5m2,则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正确。 D根据能量流动特点单向流动,
8、逐级递减, d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一定比c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小;正确。 图 4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 “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 力条件下,呈 “S”型增长,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 d点之后 B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 c点时进行 C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 b点 D当种群数量到达 e点后,增长率为 0 答案: D A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 C点之后 ;错误。 B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 a点时进行;错误。 C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 C点,种群增长率最大;错误。 D当种群数量到达 e点后,即 K 值,种群的增长率为 0;正
9、确。 下图中所示的生物间关系, A、 B 代表两种生物, C 代表生物的生活条件,简头表示营养流动的方向;图在坐标系中表示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图、中所表示的生物关系配对正确的一组是 ( ) A -甲 B -甲 C -丙 D -乙 答案: A 图 8表示由 5个物种( U、 V、 W、 X、 Y)组成的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网,Z表示分解者,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下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生产者 草食动物 杂食动物 肉食动物 A U Y X W、 V B U X W X、 Y C V U Z X、 Y D V U Y W、 X 答案: D 下列有关干旱区域的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10、 ( ) A干旱区域的生态系统食物链少,抵抗力稳定性强 B干早区域的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弱,恢复力稳定性强 C经干旱环境长期诱导,生物体往往发生耐旱突变 D种群密度是限制干旱区域生物种群数量增长的关键因素 答案: B 锄足蟾蝌蚪、雨蛙蝌蚪和蟾蜍蝌蚪均以浮游生物为食。在条件相同的四个池塘中,每池放养等量的三种蝌蚪,各池蝌蚪总数相同。再分别在四个池塘中放入不同数量的捕食者水螈。一段时间后,三种蝌蚪数量变化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无水螈的池塘中,锄足蟾蝌蚪数量为 J型增长 B三种蝌蚪之间为竞争关系 C水螈改变了三种蝌蚪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D水螈更喜捕食锄足蟾蝌蚪 答案: A 下列组合中,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2012 学年 湖南省 浏阳 一中 第一 学期 二段 生物试卷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