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河北石家庄市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河北石家庄市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河北石家庄市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河北石家庄市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德国学者雅斯贝尔斯提出了著名的命题 “ 轴心时代 ”,即这一时期在北纬 30上下,人类文明精神发生重大突破,人们开始用理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来面对世界,同时也产生了宗教。这一时期的中国 A老庄提倡崇尚自然,超越功利 B儒释道三教并立局面形成 C成为中华文化圈的中心 D黄宗羲主张 “公其是非于学校 ” 答案: A 试题分析:雅斯贝尔斯所描述的这一时期,中国和西方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飞跃,是人类精神的大觉醒时期,人们开始用理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来面对世界,形成了各具特点的文化传统。他提出的 “轴心时代 ”即公元前 8世纪至前 3世纪
2、, A老子、庄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属于这一时代; B发生在魏晋至隋唐时期; C中国成为中华文化圈的中心是在隋唐时期; D黄宗羲是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故选 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二战前苏联强调 “没有充分的马克思主义论证,任何一个工艺过程,都不应该付诸实现 ”。 20世纪 70年代初提出把科技革命的成果同社会主义结合起来,认为 “现在,没有比实现科技革命更重要的事情了 ”。苏联的这一转变 A使其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力量 B改变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基本政策 C引领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潮流 D突破了意识形态对科技领域的束缚 答案: D 试题分析:
3、二战前苏联强调 “没有充分的马克思主义论证,任何一个工艺过程,都不应该付诸实现 ”。 20世纪 70年代初认为 “现在,没有比实现科技革命更重要的事情了 ”。苏联的这一转变突破了意识形态对科技领域的束缚。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力量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A项不对; 70年代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依然优先发展重工业, B项错误; C项夸大了其作用。故选 D。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1936年 6月至 1937年 6月法国以布鲁姆为首的人民阵线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政策:调整劳资关系;改组法兰西银行;成立国家小麦局,控制农产品销售,并规定农场抵押
4、偿付办法;扶植企业发展,举公共工 程;改革税收制度等。这种做法 A使法国步入 “人民资本主义 ”时代 B与凯恩斯主义相吻合 C防止了经济滞胀局面的出现 D意味着政府全面管制经济 答案: B 试题分析: 1936年 6月至 1937年 6月法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调整劳资关系、加强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这些政策与凯恩斯主义 “国家干预经济 ”的理论相一致,故选 B。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929 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 凯恩斯主义 俾斯麦说: “一个期待养老金的人是最守本分的人,也是最容易统治的人。社会保险是一种消除革命的投资。 只要给健康工人以劳动权,保证他病有所医,老
5、有所养,那些先生们(社会主义者)就会成为鸟的空鸣。 ”这反映了当时德国 A “先生们 ”利用联邦议会进行斗争 B摆脱了普鲁士专制主义传统 C用非暴力手段加强社会控制 D保障了人民生活,实现了社会公平 答案: C 试题分析:俾斯麦认为:社会保险是一种消除革命的投资。只要给健康工人以劳动权,保证他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国家就不会爆发社会主义革命。由此可见,俾斯麦主张加强社会保障来消除工人阶级的斗争,故选 C。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 制的确立 德意志帝国宪法 1871年 1970年 1月 20日,美国国务卿发言人麦克洛斯基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中美大使级会谈将在
6、“中共大使馆 ”举行。几个小时后,他修正自己的说法,宣称会谈将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馆 ”举行。而且他在讲话中反复说了三次 “中华人民共和国 ”。材料反映了 A中美关系由敌对走向正常化 B美国放弃 “两个中国 ”言论 C中美联合,对抗苏联 D “尼克松主义 ”的推行 答案: D 试题分析:中美关系由敌对走向正常化始于 1972年尼克松访华, A项与题干时间不符;美国国务卿在讲话中承认 “中华人民共和国 ”,但并不代表美国放弃 “两个中国 ”言论, B项不对; C项 “对抗苏联 ”材料不能体现;材料反映了美国希望改善与新中国的关系,故选 D。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
7、正常化 中美关系正常化 1913年在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广大群众茫然不知国会为何物,就连精英、乡绅也不明白,他们都让票。但是那些留学的、跟革命党沾边的人都投了,所以第一届选举国民党大胜,获得参众两院多数席位。上述现象的出现反映了 A中国数千年旧传统并未发生改变 B薄弱的经济带 来脆弱的民主政治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无法推行 D西方思想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 答案: B 试题分析:中华民国成立后的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广大群众不知国会为何物,甚至连精英、乡绅也都让票。但是那些留学的、跟革命党沾边的人都投了,所以国民党获胜并非民主选举的结果,这反映了当时群众民主意识的淡薄和民主政治的脆弱性, B项正确。 考
8、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成立 以下是近来解密的蒋介石日记: 1923年 9月 22日 “下午看马克思学说概要。 ”10月 4日 “上午复看马克思学说概要,习俄语,下 午看概要。 ”l0月 13日 “晚,看共产党宣言。 ”10月 16日 “看共产党宣言。 ”10月 18日 “看马克思传。下午,看马克思学说乐而不能悬卷。 ”由此可见 A蒋介石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持怀疑态度 B以俄为师成为当时知识分子的一种追求 C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社会主流思想 D国共合作的实现使蒋介石思想发生改变 答案: C 试题分析:蒋介石日记记载了 1923年蒋介石阅读马克思学说概要、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传、
9、马克思学说等许多马克思主义著作,这说明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 C项正确;蒋介石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并不代表他怀疑三民主义,也不能说明他以俄为师、反共反人民的思想发生转变;故 A、 B、 D都不正确。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学习西方的历程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中国步入世界的进程中,太平天国起到了一个正例作用。如果没有太平天国这个插曲,中国融入世界还会晚若干年。这里强调的是太平天国运动 A打击了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 B提倡发展资本主 义,顺应世界潮流 C是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D激发了汉族士大夫致力于自救变革 答案: A 试题分析:题干对太平天国运动持肯定态度,太平天国
10、运动打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清廷开展了洋务运动,对促进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推动中国融入世界发挥了积极作用。故选 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 公元前 399年的一个傍晚,在苏格拉底即将处死的那天晚上,他把装有毒酒的杯子举到胸口,平静地说: “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将死,他们活下来,是谁的选择好,只有天知道。 ”与其思想本质一致的是 A王守仁 “致良知 ” B大卫 休谟 “理性是激情的奴隶 ” C康德 “思想自由 ” D马尔克斯 “生命无非是一连串活下去的机会 ” 答案: B 试题分析:苏格拉底倡导 “有思想力的人
11、是万物的尺度 ”,重视人的理性。他对人性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重要表现。 A是心学的观点,主张恢复人善良的本性; B倡导理性,与苏格拉底的思想一致; C提倡思想自由; D强调生命的价值。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苏格拉底的思想 图中 分别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疆域图。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是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中国古代对新疆、西藏地区的管辖。 西藏地区属于宣政院辖地是在元朝时期; 清朝在西北地区设乌里雅苏台; “吐蕃 ”是唐朝时期对西藏的称谓; 西汉末年设置西域都护府管辖今新疆地区。故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B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地方政治制度
12、 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乾隆三十八年,将秘密立储制度化。为防止意外, “又另书密封一匣,常以随身 ”。并称: “建储册立。非国家之福,召乱起衅,多由于此 ”, “不可不立储,而尤不可显立储 ”。该制度 A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B避免了皇族内部权力倾轧,有利于政局稳定 C摆脱了宗法观念的束缚,有助予选贤任能 D排除了其他势力对皇位继承的干扰,加强了皇权 答案: D 试题分析:乾隆三十八年,将秘密立储制度化。统治者认为 “建储册立,非国家之福,召乱起衅,多由于此 ”,明立储君会招致祸乱,故 “不可不立储,而尤不可显立储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是军机处的设立,排除 A项;秘
13、密立储制度并不能避免皇族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B项表述不确切;立储制度明显是受宗法制的影响, C项不对。这一制度排除了其他势力对皇位继承的干扰,加强了皇权,故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战国时实行兵士戍边制度,当时规定戍边期限为三日,一 切费用自理。而秦统一后,广大将士却对该制度深恶痛绝。这主要是由于 A政治腐朽,军饷无法保障 B国家统一,人民热爱和平 C路途遥远,粮草需要自备 D将士厌战,急需农业生产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战国时期的兵士戍边制度一切费用需自理。秦朝统一后,疆域空前辽阔,兵士戍边
14、路途遥远,粮草还需要自备,所以广大将士对该制度深恶痛绝。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综合题 ( 15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法国崩溃之后, 德国陆军力量大大超过英国,空军力量旗鼓相当,海军则不幸处于劣势。 希特勒指出,德国的最大目标在于建立一个北欧种族大联盟,英国在其中保持其海上帝国的地位,而德国,作为它的对等合作者,必须在大陆称霸,并且向东方提出新的领土要求。希特勒从未放弃这一观点。当丘吉尔拒绝了他的多次和平建议之后,他恼羞成怒。德国空军于 l940年夏对英国的一次 “鹰式袭击 ”,实质上是一次求和姿态,这是一次有节制
15、的努力,企图说服英国拖长战争是无意义的。 阿尔明 冯 隆失去的世界帝国 材料二 英国早就预见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取决于制空权 的争夺,所以从 1940年 5月就开始有计划有目的地采取一切措施来加强防空。而德国始终抱有诱使英国媾和的幻想,军事上的准备明显不足, “海狮计划 ”也是仓促而就。德国空军装备的轰炸机绝大部分是俯冲轰炸机和轻、中型轰炸机,航程远的战略重轰炸机数量极少。护航的战斗机只有梅塞施米特 -109 还能勉强与英军战斗机对抗,但受到航程的限制,作战中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英军虽然飞机数量少,但性能优秀,而且与雷达、高炮和拦阻气球组成了完整的防空体系。 李德 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 1
16、)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列颠之战 的背景及德军的战略意图。( 9分) (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德空战中英国的优势。( 6分) 答案: ( 1)背景:法国投降;德国法西斯势力的高涨;希特勒对英和平攻势的失败;英国放弃绥靖政策。( 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战略意图:逼迫英国与德国合作,避免两线作战(或避免长期作战)。( 3 分) ( 2)英国的优势:战略上,英国准备充分;构建了完整的防空体系;英军本土作战。( 6分) 试题分析: (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法国、德国、英国三个方面分析不列颠之战的背景:法国投降;德国法西斯势力的高涨;希特勒对英和平攻 势的失败;英国放弃绥靖
17、政策。当丘吉尔拒绝了希特勒的多次和平建议之后,德国空军于l940年夏发动对英国的不列颠之战。目的是 “企图说服英国拖长战争是无意义的 ”,逼迫英国求和。 ( 2)英国早就预见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取决于制空权的争夺,所以从 1940年5月就开始有计划有目的地采取一切措施来加强防空,对战争准备充分;英军虽然飞机数量少,但性能优秀,而且与雷达、高炮和拦阻气球组成了完整的防空体系。 考点: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原罪观念经过 基督教加尔文教派的继续发酵,最终酝酿出英美宪政自由的民主制度。基督教文化极其重视法律制度的外在功
18、能,不主张通过内在的完美人格去净化权力,而是强调对危险的权力施行外部的制度约束。美国学者弗里德里希认为,西方宪政注重法治、强调权力制约是其文化中对人性不信任的必然结果。 平建东黑暗中的曙光 中世纪基督教文明对宪政的贡献 材料二 克洛德 德马尔指出: “西方的民主制度要求遵守以宪法为最高准则的各项法规,行政和立法职权的执行者的选定以及职权本身的行使都是以这些法规为依据的。 ”根据罪感文化的精神,人们天性就是恶 ,而追求个人幸福和利益,势必造成社会冲突与矛盾。因此,法治是宪政不可缺少的内容。在这种政治文化背景下,西方的个人主义在政治文化上必然表现为对 “人性、对政府官员权力以及对国家或政府的怀疑态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河北 石家庄市 高三二模文综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