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四川乐山一中高一下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年四川乐山一中高一下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年四川乐山一中高一下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年四川乐山一中高一下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图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 ) A开始使用铁器 B注重精耕细作 C尚未推广牛耕 D雇佣关系盛行 答案: B 试题分析:图中的四尺钉耙是指铁农具的使用,但不是开始使用故排除 A;图片没能体现 CD;铁农具的使用说明当时农业生产注重精耕细作的特点,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汉代铁农具 苏州府志载,明朝中期以后,苏州城里出现 “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听大户呼织,什百为群,延颈相望 ”的景象。这表明当时当地( ) A已形成了劳动力市场 B失业现象比较普遍
2、 C小农经济已经解体 D经济上以纺织业为主 答案: A 试题分析: “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听大户呼织 ”是反映的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之后,没有固定工场主的自由劳动力等待被雇用的场景,故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资本主义萌芽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 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原因在于( ) A “重农抑商 ”和 “闭关禁海 ”政策的压制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鸦片
3、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答案: A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内在原因,根据题意可以知道,材料反映的是中国明后期至清前期中国没有形成推动自然经济瓦解的力量,应该从政府的有关经济政策考 虑,故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重农抑商 ”和“海禁 ”政策 由于博览会可以 “开风气而劝工商 ”, 1908年,两江总督端方奏请政府创办展览会; 1910年,中国人首次在南京创办了博览会。被称为 “南洋劝业会 ”。这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创办博览会的主要目的是( ) A学习西方文化 B开阔人们眼界 C发展民族工业 D抵制西方
4、侵略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题干中的 “开风气而劝工商 ”、 “南洋劝业会 ”等信息可以看出作者想要说明的是 “劝工商 ”、 “劝业 ”,所以应该选 C。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 甲午战争后 “中国新式产业发展进入民营化为主阶段 ”,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洋务运动的诱导 B群众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C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答案: C 试题分析: “进入民营化为主阶段 ”是指资本主义民族工业的发展,据此可以知道甲午战后民族工业发展的直接原因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5、,故选 C。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甲午战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张謇曾说: “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 天地之大德曰生 。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 ”因此,他把自己创办的纱厂命名为 “大生 ”。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 ) A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 B应大力发展重工业 C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 D儒家思想指导商业 答案: C 试题分析: “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 ”说明要解决基本的民生问题,股应该选择 C,因为轻工业与民生关
6、系密切。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张謇 昔时的东北日报有一篇报道: “蒋区民营工业的危机日益严重。如蒋区工业中心之上海,抗战胜利后仅剩的四千余家大工厂,去年一月的开工率,仅为平时的百分之二十左右。 蒋匪农村经济危机亦日趋恶化, 就是蒋匪粮食部长余鹏飞亦供认蒋匪粮荒严重,并说: 去年总计购入外粮达五十万余吨 ,然实际从外输入蒋区的粮食当还更 多。 ”下列关于这篇报道理解正确的是( ) A该报道应发表于建国初期 B所述情形与日本全面侵华有直接关系 C该报可能是解放区出版物 D反映了美国工业制成品大量涌入中国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所涉及的 “蒋
7、匪 ”、 “抗战胜利后 ”、 “就是蒋匪粮食部长余鹏飞亦供认蒋匪粮荒严重 ”等信息可以看出应该是蒋介石控制区的敌人方面的言论,因为上面带有明显的不友好态度,据上述时间推断应该是 C.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国统区的粮食危机 1892 年张弼士在烟台创办 “张裕酿酒公司 ”,拉开了中国葡萄酒工业化序幕。2010年 7月 10日,上海世博会山东馆展出了 1915年该公司在旧金山世博会所获得的金奖奖牌,堪称一个世纪前 “中国制造 ”走出国门的象征。这枚奖牌可以印证我国历史上( ) A洋务运动取得了辉煌成就 B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民族工业获得一个短暂的
8、春天 D民族企业日益萎缩 答案: C 试题分析: “1915年该公司在旧金山世博会所获得的金奖奖牌 ”可知是指的 1915年中国的民族工业走出国门获奖的情况,当时正是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发展时期,故选 C。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获得迅速发展,但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却把这一发展称之为 “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他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中国的社会环境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B中国民族工业结构不合理 C中国正处于军阀割据的混战状态 D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答案: A 试题分析: “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说明当
9、时民族工业的发展是不可能长久的,据此可以得出其根本原因是中国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故选 A。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厘金原是 1853年实行的一种临时筹款方法,即一种由地方督抚自行掌握的酌量抽厘的商业税,实行遇卡抽厘,税款完全出自华商而不涉及外商。至 1931年,沿袭 70余年的厘金制度被废除。下列对厘金影响的分析不准确的是( ) A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B削弱了本国商品竞争力 C是强化重农政策的手段 D便于地方割据势力抬头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所涉及的厘金制度是指在近代对华商征收商业税而不对外商征税的做法,这削弱了本国产品
10、的竞争力,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但不是为了重农的需要,由于是地方督抚自行征收,所以也便于地方割据势力抬头,故选 C。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厘金制度 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为振兴商务,以官爵顶戴奖励发明创造、鼓励私人投资设厂,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法律保护工商业者的合法权利 当时出现了 “民之投资于实业者若骛 ”的局面。对上述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 A政府改 变了官吏的任用标准 B加强了政府对民间工商业的控制 C官绅开始投资近代新式企业 D经济立法有利于近代经济的发展 答案: D 试题分析: “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法律保护工商业者的合
11、法权利 ”体现的是经济立法,出现了 “民之投资于实业者若骛 ”的局面则体现了近代经济的发展,故选 D。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清政府的工商业政策 下面是我国古代某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这里的 “某地区 ”应该是( ) 职业 自耕农和地主 佃农 工场主 商人 占人口比例 24% 36% 30% 10% A汉代江南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 C宋代太湖地区 D明代苏杭地区 答案: D 试题分析:表格中的自耕农和佃农在里面占有大约百分之六十的比重,说明自然经济为主导,但是里面出现了工场主,这是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信息,所以应该出现在明清时期,故选 D。
12、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资本主义萌芽 明成祖时,有人主张对入贡互市的外商征税,明成祖答复: “今夷人慕义远来,乃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多矣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明成祖认为应该向外商征税 明成祖目的是借外商引导国人投身海外贸易 明成祖认为明朝的纲常文德重于经济利益 朝贡贸易的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今夷人慕义远来,乃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多矣 ”说明当时明成祖在乎自己国家的体面而不是得利多少,所以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朝贡贸易 一个历史学习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发
13、现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曾对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管理。下面可作为其研究依据的是( ) A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B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 C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D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答案: B 试题分析: “对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管理 ”说明当时市的空间有严格的限制,据此可以看出 B符合题意; AD是指市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情况,故排除; C是反映的长安城布局特点,与题意无关,也该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市坊制 2010年,诗经在德国莱比锡书展中被评为 “世界最美的书 ”。其中一首周颂 载芟云: “载芟(割除杂草)载柞(砍除树木),其耕
14、泽泽(松土)。千耦(二人并耕)其耘(除草),徂(往)隰(洼地)徂畛(高坡田) ”从中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 A土地大量开垦、私田大量出现 B铁器牛耕已经普遍使用 C井田制下奴隶集体耕作的情形 D封建小农经济已经盛行 答案: C 试题分析:诗经记载的诗歌描述的是到春秋中叶的情况,所以根据题目中所提到的周颂 载芟中 “千耦(二人并耕)其耘(除草) ”可知这时仍然是井田制下的奴隶集体耕作的情况,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奴隶集体耕作 中国古代某项水利工程兴建后,当地出现了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 ”的景象。该水利工程的始建者是( ) A
15、孙叔敖 B管仲 C李冰 D郑国 答案: C 试题分析: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 ”说明这一水利工程出现在四川地区,是用来 解决水旱问题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是秦国蜀守李冰修建的都江堰,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都江堰 汉代晁错在他的论贵粟疏中写道: “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 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 ”材料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 A男耕女织 B自给自足 C连续性 D脆弱性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干反映的是小农辛勤劳动还会受到水旱灾害的影响以及横征暴敛之苦,小农卖田宅和卖子孙来抵债的现象存在,
16、所以体现的是其脆弱性,故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小农经济的特点 宋人诗云: “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 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 ”诗中反映宋代( ) 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 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 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体现的是东家和西家经营不同的行业,东家种植农作物,西家则是缫丝行业,这样就会出现彼此需要对方的产品的情况,如材料中的 “西家卖丝籴新谷 ”,所以选择 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 传统文化是现代流行文化的重要灵感源泉。青花
17、瓷这首歌在同学们中间广为传唱。 “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 ”, “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 ”,传神地表达了青花瓷的特点。下列关于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青花瓷的出现要早于青瓷、白瓷 B青花瓷的烧制成功,使瓷器与书画的结合更为紧密 C青花瓷是一种彩瓷,景德镇是其重要产地 D元代以后,包括青花瓷在内的瓷器大量销往海外 答案: A 试题分析:青花瓷应该是在白瓷上绘制青花烧制而成,所以出现在青瓷、白瓷之后,故 A符合题意; BCD均 是符合史实的,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的发展 青花瓷 汉书 贡禹传记载: “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 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四川 乐山 中高 下期 第一次 段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