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贵州省重点高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学年贵州省重点高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贵州省重点高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贵州省重点高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单选题 哲学和我们的生活之间的关系是( ) 哲学和我们的生活的关系不大 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学 人人都懂哲学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哲学并不是高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只要留心思考,就会发现它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由此可见,哲学就在我们身边。据此可以选出 两项,排除 ;虽然哲学就在我们身边,但并非人人都懂哲学,故 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C项。 考点:本题考查哲学与生活的关
2、系。 我国著名科学家严济慈在回答发展科学、做学问的主要经验时,经常讲:“敢于好高鹜远,善于实事求是。 ”这两句话结合起来就是要求我们( ) A坚持从实际出发和实事 求是的统一 B办事情必须尊重客观条件 C必须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 D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中 “敢于好高鹜远 ”,强调的是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题中“善于实事求是 ”,强调的是要尊重客观规律。由此可见,严济慈的 “敢于好高鹜远,善于实事求是 ”,要求我们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由此可见, D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 A、 B、 C三项不符合题意主旨,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
3、:是 D项。 考点:本题考查规律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温家宝总理在首届东亚峰会上发表讲话指出,中国将继续积极参与区域合作,为推进地区经济一体化作出不懈努力。中国将继续积极参与区域合作的哲学依据是 ( ) A人类实践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 B人类实践活动具有客观性 C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性 D人类实践活动具有历史性 答案: A 试题分析:题中材料 “中国将继续积极参与区域合作,为推进地区经济一体化作出不懈努力 ”,体现了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故 A 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 B、 C、 D 三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主旨不相符合,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A项。 考点: 本题考查
4、实践的特征。 下列与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哲理相同的是 ( ) A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B与之山中事,需问打樵人 C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D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中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强调的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A项强调的是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B项强调的是间接经验是获得认识的途径之一; C项强调的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项强调的是量变与质变的关系。由此可见,答案:是 C项。 考点: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在今天, “更快、更高、更强 ”的奥运理念,不仅激励人们在体能上刻苦训练以追求超越,更激励人们通过体育科技的
5、不断创新和发展来实现这种超越。体育科技的发展,体现了人类对自身能力认识的发展,推动世界纪录不断被刷新,这表明( ) A认识具有自我超越的内在力量,并成为实践发展的动力 B认识的不断发展推动着实践的不断发展 C认识到的真理总是在认识发展中不断被否定 D认识总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永无止境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中材料 “体育科技的发展推动世界记录不断被刷新 ”,体现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由此可见, B 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故 A 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 C、 D 两项与题意不相符合,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B项。 考点:本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目前我国人口已超
6、过 13亿,众多的人口使得我国资源相对短缺,人均 GDP相对落后早在 1957年马寅初的新人口论就预见到了这一点,在当时全国6亿人口的前提下,他主张计划生育,避免人口的无节制增长。但他的主张却遭到批判。 44年后的今天,客观事实证明他的理 论是正确的。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 1】 44 年前新人口论惨遭批判,而现在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这一变化说明( )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小题 2】如果国家当时采纳马寅初的主张,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一定会相对较好。这是因为( ) A理论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推动实践的发展
7、B科学理论对于人们的实践有正确的指导作用 C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深刻、更全面 D一切理论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B 【小题 1】试题分析:题中 “44年前新人口论惨遭批判,而现在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表明计划生育由原来的被人们接受到现在被人们普遍接受,说明了人们的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得到了发展,故 A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B、 C、 D三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主旨不相符合,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A项。 【小题 2】试题分析:题中材料 “若国家当时采纳马寅初的主张,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一定会相对较好 ”,表明了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科学理论
8、推动实践的发展。由此可见, B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 A、 D两项表述错误,故不能入选; C项表述与题意无关,亦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B项。 考点:考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黑格尔说: “真理是在漫长地发展着的认识过程中被掌握的,在这一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它前一步的直接继续。 ”这说明真理 ( ) 在认识过程中不断被推翻 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超越自身 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在认识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中材料 “真理是在漫长地发展着的认识过程中被掌握的 ”,表明真理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超越自身,故 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题中材料 “每一步都是它前一步的直接继续 ”,说
9、明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故 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真理若不断被推翻那就不是真理了,故 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真理不可能超越历史条件,故 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D 项。 考点:本题考查真理的相关知识。 笛卡儿对原本相互分离的几何方法和代数方法进行比较,发现了它们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在此基础上,他把代数运用到几何上,使图形的几何关系 以代数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创立了几何。这说明( ) A人对事物的认识取决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B真理也会变成谬误 C获得真理就要敢于打破常规 D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中笛卡儿发现代数与几何都有各自的优
10、点和缺点,说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他将代数运用到几何上,使图形的几何关系以代数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创立了几何,说明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由此可见, D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人对事物的认识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但并不是取决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故 A项说法错误,不能入选; C、 D两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相符合,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D项。 考点:本题考查真理是有条件的、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2004年的大海啸袭击了印尼、斯里兰卡、印度、泰国等沿海地区,造成了罕见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这说明( ) A关键的部分的性能与状态对整体起着决定作用 B量变引起质变 C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
11、都是有联系的 D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与周围事物有联系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中材料 “2004年的大海啸造成了罕见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 ”,体现了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故 D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 A、 B两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相符合,故不能入选;事物联系是有条件的,故 C 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D项。 考点:本题考查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每逢羊年,我国婴儿出生率都明显下降,这主要源于 “羊年不宜生育 ”的说法,这种说法( ) A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 B体现了一事物总是和周围其他事物无条件的联系着 C说明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 D否定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答案: A 试题分析:
12、事物联系是有条件的,故 B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题中 “羊年不宜生育 ”的说法,把人们的主观联系强加给了事物,否认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故A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 C、 D两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主旨不相符合,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A项。 考点:本题考查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iPhone手机一上市,就掀起了人们的抢购热潮,除了打电话外,人们还可以利用它宽带上网、视频通话、玩网络游戏、收发邮件、传输音像、收看网络电视等。这说明( ) A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创造新的事物 B必须创造规律促使现有事物的变化发展 C人们可以创造一定条件建立多样性联系 D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是肯定中有否定 答案: C 试
13、题分析: A项中 “根据自己的需要创造新的事物 ”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是错误的,故不能入选;规律具有客观性, B项中 “创造规律 ”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是错误的,不能入选;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是辩证的否定,故 D项表述不科学,不能入选;题中材料 “iPhone手机除了打电话外,人们还可以利用它宽带上网、视频通话、玩网络游戏、收发邮件、传输音像、收看网络电视等 ”,体现了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故 C 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因此,答案 :是 C 项。 考点:本题考查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下列说法中,与 “牵一发而动全身 ”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 A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B勿疏小善,方恢大略 C天下难事
14、,必作于易 D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答案: A 试题分析:题中 “牵一发而动全身 ”,指的是关键部分的功能能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A项中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与 “牵一发而动全身 ”包含同一哲理 整体与部分辩证统一,故可以入选; B 项体现的哲理是量变与质变关系,不合题意,不能入选; D 项体现的哲理是矛盾双方辩证统一的关系,不合题意,不能入选; D项强调量的积累的重要性,不合题意,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 A项。 考点:本题考查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2010年 7月 22日,冯小刚 2010年新作唐山大地震震撼上映。 1966年邢台地震后,我国开展了地震研究和预报工作,其间既有辽宁海
15、域地震预报成功的喜悦,也经历了唐山地震挫折的痛苦;我国防震减灾工作 40年来的发展道路可谓是艰难重重,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绩令人瞩目。我国的防震减灾工作的发展表明( )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 地震的发生没有规律可循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地震灾害是能够彻底消 除的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中材料 “我国防震减灾工作 40年来的发展道路可谓是艰难重重,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绩令人瞩目 ”,即表明了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也说明了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故 两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事物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故 两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因此,答案:
16、是 B项。 考点:本题考查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 2013年 10月 7日,超强台风 “菲特 ”在浙江登陆。此前浙江省中心气象台发布浙江省 强台风警报和暴雨预警。全省各类工地临时用房、危房简屋内的人员以及一线海塘外人员已陆续组织撤离转移。提早预测台风的到来,并做好防台风的准备。这表明( ) A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B改造世界必须尊重规律 C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指导实践 D规律是人意志的产物 答案: C 试题分析:规律具有客观性,故 D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 A、 B两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主旨不相符合,故不能入选;题中材料 “提早预测台风的到来,并做好防台风的准备 ”
17、,表明人们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指导社会实践活动,故 C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因此,答案:是 C项。 考点:本题考查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 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图案以中国汉字 “世 ”字书法创意为形,寓意三人合臂相拥,状似美满幸福、相携同乐的家庭,也可抽象为 “你、我、他 ”广义的人类,表达了世博会 “理解、沟通、欢聚、合作 ”的理念。世博会会徽的设计体现了( ) A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意识活动具有主观随意性 D意识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故 A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客观实质
18、性,故 D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意识活动具有能动性但随意性表述错误,故 C项不能入选;题中材料 “上海世博会会徽图案以中国汉字 世 字书法创意为形,寓意三人合臂相拥,状似美满幸福、相携同乐的家庭,也可抽象为 你、我、他 广义的人类 ”,表明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故 B项不合题意,可以入选。因此,答案:是 B项。 考点:本题考查意识的本质。 荀子曰: “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 ”下列诗句中与此寓意相近的是( )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 杜甫 ) B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南北朝 王籍 ) C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 (唐 孟浩然 ) D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唐 贾岛 ) 答案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学年 贵州省 重点高中 高二上 学期 期中考试 政治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