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黑龙江哈尔滨三中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年黑龙江哈尔滨三中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年黑龙江哈尔滨三中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年黑龙江哈尔滨三中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大约在一万年前,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就开始分别种植粟和水稻,造成这种农作物南北地区差异性的主要原因是 A饮食习惯 B气候环境 C生产技术 D宗教信仰 答案: B 试题分析:在原始社会,生产力十分的低下,所以农业的种植情况就由当时当地的自然条件所决定,所以答案:选择 B项。 A项是材料内容出现的结果, C项是根本万年历, D项是无关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农业发展的特点 “37.6万个股东把储蓄投资在通用电气公司,这是美国的典型,美国几乎每一个公民都是
2、资本家。 ”这则广告体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是 A国有化程度增强 B “经营者革命 ” C “人民资本主义 ” D建立福利国家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生的新变化。材料中的 “美国几乎每一个公民都是资本家 ”表明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资本的分散化的现象,故答案:选择 C项。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人民资本主义 口号是历史的浓缩,下列口号出现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是 A “废除余粮征集制 ” B “开垦、开垦、再开垦 ” C “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的敌人 ” D “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3、” 答案: B 试题分析: “废除余粮征集制 ”是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时间,当时的领导人列宁,所以排除 A 项。 C 项是斯大林时期的口号, D 项是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的口号,所以答案:选择 B项。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从赫鲁晓夫改 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 “一颗玉米冲九霄,彩云拴住玉米腰,吓得月亮直弯腰。 ”这一顺口溜可能出现于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 “一五 ”计划时期 C “大跃进 ”运动时期 D “文化大革命 ”时期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内容反映的是新中国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探索中出现的错误现象。这种现象即是在 1958年大跃进的总路线的指导下出现的,所
4、以答案:选择 C项。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大跃进 周恩来曾经在全国财经会议上题写对联: “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横批:综合平衡 ”,这一对联是对当时哪一方针路线的通俗解读 A “一化三改 ” B “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 ” C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 D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共八大的相关内容。本题解决的突破点是 “综合平衡 ”这四个字,说明这一路线是正确的,是符合当时中国的社会发展需要的, A项是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B项是大跃进总路线的内容, C项是改革开放总路线的内容
5、,故答案:选择 D项。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国民经济的调整 改革开放以来,为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发展农村生产力,我国在农村推行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农村推行的政策, B项是三大改造时期的内容, C项是大跃进时期的内容, D项是 1978年改革开放时期我国政府在农村推行的政策,故答案:选择 D项。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对内经济体制改革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 1984年以后,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中心环节是 A创办乡
6、镇企业 B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C增强企业活力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创办乡镇企业是在农村的改革内容, B项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不是改革内容, D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是在农村实行的改革内容,故答案:选择 C项。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对内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1980年,珠海是一个普通的小县城。 20世纪 90年代,珠海发展成为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珠海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毗邻港澳 B 政策扶持 C科技领先 D资源丰富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外开放的影响,珠海的快速发展是受益于对外开放政策的,所以答案:选择 B项。 A项是
7、珠海发展的地理优势, C项是错误项,开放前的珠海不具备这个优势, D项是无关项。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的影响 20 世纪 80 年代,在深圳蛇口工业区竖有一幅醒目的标语: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这一标语出现的背景是 A计划经济体制确立 B国民经济恢复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对外开放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是错误项,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确立于三大改造完成后的 1956年, B项也是错误项,它实现是在 1952年底, C项实现是在 2001年,所以答案:选择 D项。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的背景 1992年被人认为是中国
8、改革开放的一个分水岭,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不断探索, 1992年后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亮光,这指的是 A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B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C决定了实施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 D初步建立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模式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内容出现在 1997年的十五大,所以 A项错误。 C项内容出现在1978年,所以排除 C项。 D项出现在 1984年前后,所以排除 D项,故答案:选择 B项。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对内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源于战前世界经济的无序恶性竞争。战后初期国际社会为实现自由贸易、消除关
9、税壁垒采取的措施是 A成立关贸总协定 B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C建立世界银行 D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答案: A 试题分析: B 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二战后的货币金融体系,不是消除关税壁垒的贸易体系。 CD 两项都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组成部分,故答案:选择 A 项。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关贸总协定 关贸总协定的作用 下列标志属于 “目前世界经济中最为成功的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 ”的是答案: D 试题分析:当今世界经济中最为成功的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应该是欧盟, A项是世界气象组织的标志, B项是东盟的标志, C项是亚太经合组织的标志,所以答案:选择 D项。 考点:第二次世界
10、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欧盟 1989年,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经济合作组织成立; 1992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 1993年,欧洲联盟诞生。这表明 A世界经济的制度化趋势加强 B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C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D世界形势的总体趋势走向缓和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内容中的三个经济组织都是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表现,这种集团化的区域组织是排斥其他的区域经济实体的,所以 A项错误。 B项是无关,它是政治上的表现,不是经济上的。 D项也是政治形势的表现,故答案:选择 C项。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区 域集团化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
11、化的不断加强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情况下,有人说: “美国打了个喷嚏,欧洲就要感冒,亚洲就得了肺炎,而非洲的肺结核就更严重了。 ”这种情况主要反映了当前 A美国是超级大国 B国际分工日趋明显 C世界经济全球化影响愈加深远 D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本土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是错误项,材料内容表明的并不是美国对外扩张的影响,而是表明经济全球化的前提下,美国经济发展状况影响了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这是因为世界经济全球影响的程度不断加深的结果,所以答案:选择 C项。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全球化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 “二战 ”结束以后,凯恩斯经济学便迅速取代了传
12、统的新古典经济学而成为西方经济学的新正统。凯恩斯主义的突出特点是 A依靠市场的自我调节 B主张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C看不见的手 D强调垄断和竞争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的解决关键是材料中提供的时间,二战后,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被普遍接受,而凯恩斯主义的突出特点也正是这样的,所以答案:选择 B 项。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 变化 凯恩斯理论 有人认为,罗斯福新政 “起了政治上不满情绪的安全阀的作用 ”。这主要指新政 A消除了阶级矛盾 B缓和了社会矛盾 C消灭了法西斯主义 D消除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答案: B 试题分析:阶级矛盾不可能消除,只能
13、缓解,所以 A项不正确。 C项说法与史实不相符合,所以排除 C项。 D项也是错误的,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也是不可能消除的,故答案:选择 B项。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作用 1932-1933,英国和比利时的失业率为 22%-23%,瑞典的失业率为 24%,美国的失业率为 27%,奥地利的失业率为 29%,挪威的失业率为 31%,丹麦的失业率为 32%,德国的失业率更高达 44%以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此次经济危机波及范围广泛 B失业问题是经济危机爆发的信号 C在危机中损失最大的是德国 D英国和比利时的经济实力更为雄厚 答案: A 试题分析: 1929年
14、至 1933年经济危机出现的信号是股市的崩溃,所以 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只是失业率的信息,所以不能得出 C 项的结论。 D 项明显错误,故答案:选择 A项。 诗人白居易曾描绘唐代农村的生活景象: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 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陈村民,死为陈村尘。 ”这反映了 A唐代商业状况萧条 B唐代军事制度衰落 C农业经济的脆弱性 D小农生活的稳定性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内容反映的是大河平原文明的封闭性,这种封闭性是与小农生活的稳定性相联系的,材料内容也体现了这个特点。故答案:选择 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农业发展的特点 西周时期实行 “工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黑龙江 哈尔滨 中高 一下 期期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