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江苏涟水中学高三第一次阶段性检测历史卷(带解析).doc
《2012届江苏涟水中学高三第一次阶段性检测历史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江苏涟水中学高三第一次阶段性检测历史卷(带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届江苏涟水中学高三第一次阶段性检测历史卷(带解析) 选择题 “天子经略,诸侯正封,古之制也。封略之内 ,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 故诗曰: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 ”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制度的沿革,这种制度是 (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井田制 D世袭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中提到的 “诸侯正封 ”和君与臣的关系可知是分封制。故选 A。 C项是经济制度;材料没有体现君与臣的血缘关系, B项错误; D项内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 考点:分封制 点评:西周灭商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用分封制。把自己的同姓亲族、姻亲、功
2、臣等分封到各地为诸侯,从而打破了当地的血缘关系,扩大了周天子的统治区域,也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局面。但是,西周的分封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易于形成诸侯混战的局面。 有人说,德意志帝国虽然确立了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制政体,但 “君主 ”是实, “立宪 是虚。下列引用的德意志帝国宪法条文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 A “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 ” B “皇帝有权召集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 C “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 D “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 ”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 解题关键是理解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性质。德国确立君
3、主立宪制后,皇帝权力并没有受到宪法的制约。 1871年宪法规定了皇帝又创制法律之权;有召集和解散议会的权力;有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的权力。因此 ABC 均符合德意志帝国宪法的规定。 D项不能看出皇帝的权力是实还是虚。故选 D。 考点: 1871年宪法 点评:德国通过 1871年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该宪法规定了皇帝的至高无上 的权力,但是也设立了议会,体现了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制特点。此外,宪法的基本内容和与英法美等宪法的比较也需要掌握。 1842年后,英国的一所蜡像馆里陈列了一尊林则徐的坐像,仪态庄严,膝上摊开一本用中英文写的禁烟条例,这说明 ( ) 禁烟运动得到英国政府的赞同 禁
4、毒对人类文明有贡献 林则徐的开明和爱国精神受到尊重 禁毒成为当时世界共识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材料能力。禁烟在当时损害了以英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故 不符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从材料中 “仪态庄严 ”等信息可知,禁毒对人类文明有贡献,林则徐的开明和爱国精神受到尊重, 正确,故选 A项。 考点:虎门销烟 点评:虎门销烟是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销毁了缴获的鸦片 100多万斤,打击了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反映了中华民族反侵略的精神。林则徐是中华民族英雄,其爱国精神也得到英国的认可。与此相关的有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的原因、影响等,需要掌握。 以下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最能说明
5、“太平天国是中国民主化进程中的插曲 ”这一观点的是 ( ) 答案: D 试题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由于阶 级的局限性,具有封建专制思想, D项御玺就能体现这一点。成为中国民主进程中的插曲。故选 D。 A项具有反封建性; B项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C项提倡男女平等,都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 考点:太平天国运动 点评: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农民阶级领导的农民运动,坚持斗争 14年。颁布了纲领,是旧时农民运动的最高峰,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运动并未提出科学的指导思想和建国方案。常考的知识点有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施政纲领、失败的原因和影响等。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义和团运动二者的比较也要明白。 “
6、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 ”这首民谣应出自 ( ) A鸦片战争时期 B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到材料选择题,主要考察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本题的有效信息是 “皇上服了外 ”“杀洋人 ”,体现了义和团 “灭洋 ”的口号,可以看出这是八国联军侵华时期。故选 D。 A项体现不出 “不杀洋人誓不完 ”的内容; B项是以反对清政府为主要的目标; C项时期并未发生农民运动。 考点:义和团运动 点评:义和团运动是农民 阶级发动的救亡图存的运动,义和团运动常考的知识点就两个:一个是失败的根本原
7、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对外国侵略者的认识和充满着迷信色彩;另一个是对义和团运动 “扶清灭洋 ”口号的的理解,体现的民族矛盾上升为第一位的矛盾。 美国纽约时报在清朝咸丰年间曾以清军投降,北京城楼升起英法旗为题大幅报道近代中国发生的一件大事。这件大事应为 ( ) A太平天国运动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标题清军投降,北京城楼升起英法旗可以看出这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故选 B。 AC项没有进入北京; D项是八个国家而不是英法两个国家。 考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点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是列强为了进一步扩大在
8、华的侵略权益而进行的侵略战争,是列强攻进背景,皇帝仓皇出逃。第二次鸦片战争侵略的范围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相比明显扩大:由东南沿海扩展到整个沿海,由沿海开始向内地发展。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在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 ) A开辟 新内河航线 B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 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D给予日本巨额赔款 答案: C 试题分析:甲午战争时期,西方列强对外侵略进入资本输出阶段,因此最能体现其对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在中国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故选 C。 AB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侵略要求, D项有利于日本经济的发展,但是并不最有利于日本在华的经济扩张。 考
9、点:马关条约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马关条约的内容。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之后的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条约中割台湾岛给日本,允许投资设厂,西方列强对中国的 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转变 ,马关条约反映了西方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 “循进化之理,由天演而至人为,社会主义实为之关键。 ”孙中山这里所说的 “社会主义 ”指的是 ( ) A消灭私有制的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 B “平均地权 ”和 “土地国有 ”的民生主义 C用暴力推翻满洲贵族统治的民族主义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民权主义 答案: B 试题分析:回答本题可就孙中山先生早年对社会主义学说的观点作一了解。孙中山是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
10、并未完全接受马克思主义观点,结合本题孙中山先生所说的 “社会主义 ”指的是 “平均地权 ”和 “土地国有 ”的民生主义,选 B项。 A项是工人阶级的指导思想和革命前途; C项是孙中山先生的民族主义内容; D项是民权主义的内容。 考点:三民主义 点评:三民主义孙中山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分民族、民权、民生三部分。民族主义指的是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民权主义主张建立共和国,是核心;民生主义是要实现人民的富裕,平均地权。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辛亥革 命的影响等也需要掌握。 “不用掐,不用算,宣统不过两年半;今年猪吃羊,明年种田不纳粮。 ”这首民谣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愿望是() A推翻清朝统治 B实行天朝田亩制度
11、 C中国人的反帝反封建 D推行土地改革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从 “宣统不过两年半 ”一句可以反映人民群众要求尽快结束清政府统治的强烈愿望。故选 A。 B项时期是在 19世纪中期,而宣统是在 20世纪初期在位; C项反帝的内容材料并未体现; D项是在20世纪 40年代解放战争时期。 考点:辛亥革命的影响 点评: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同盟会是其领导的政党,三民主义是其指导纲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传播了民主共和的观念,颁布了约法。这一切都推动了中国的思想的解放,民主的深入传播。 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的和不完善
12、的代议制。主要是指 ( ) A皇权方面 B宰相权方面 C立法权方面 D行政权方面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理解的关键是抓住 “不彻底和不完善 ”这一特征表现来推断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并由此去认识德意志帝国立法权的问题:宪法赋予议会 立法权 但其没有最后,决定权。从而得出结论。故选 C。 ABD项都拥有实权,掌握行政权。 考点: 1871年宪法 点评:德国通过 1871年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该宪法规定了皇帝的至高无上的权力,有任命首相和帝国官员的权力,首相对皇帝负责。但是也设立了议会,体现了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制特点。此外,宪法的基本内容和与英法美等宪法的比较也需要掌握。 马克 在世界文明
13、史中说: “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使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 的学说第一次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了较好的贯彻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性要素应运而生 ”。下列说法,最符合此观点的是 ( ) 联邦政府内部分权制衡 立法权的再度分割 各州和中央政府之间分权制衡 南方与北方的分权制衡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美国政治体制的理论基础是孟德斯鸠的权力制约与平衡思想 ;体现了这一思想 ;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并非说的南方与北方的平衡,而是中央与地方、中央各机构之间的平衡 ,故 的说法错误 考点: 1787年宪法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美国 1787年宪法的进步性。 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是
14、联邦制共和制的政体。美国实行联邦制原则、三权分立的原则和民主的原则。在各机构之间、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和两党之间实行相互的制衡。这体现了孟德斯鸠的分权争衡的理念。是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历史学家在评论 1832年英国议会选举制度改革时说: “英国比欧洲任何国家也许更接近于革命。 ”这是因为 ( ) A工业资产阶级取得更多席位 B工人阶级和下层群众获得了选举权 C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 D避免了社会动荡。保持了政局长期稳定 答案: A 试题分析: 1832 年,英国工业革命即 将完成,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在议会选举中取得更多的席位,确保了英国民主政体的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15、故选 A。 B项错误,不是 1832年议会改革的这个闹心任务; C项是在英国革命时期完成的; D项是改革的影响。 考点: 1832年议会改革 点评: 1832年议会改革标志着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政体发展到了成熟阶段。这次改革是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进行的,工业资产阶级大量的进入到议会,从此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政体进入到稳定运行的阶段。 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 “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 ”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转变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 ( )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
16、治转变 答案: A 试题分析:秦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之前,我国奴隶社会盛行的是分封制下的贵族政治,而秦始皇建立的君主专制制度打破贵族政治,转而建立了以皇帝为核心的官僚集团政治。故选 A。 B项是从经济的角度说的,与材料不符; C项说法错 误,西周时期并未实行分权政治; D项的军功政治虽然在秦汉以后比重降低,但是并非是材料中说的这一转向的最主要的意义。 考点:古代的选官制度 点评:西周时期实行世卿世禄制,官员世代相袭,是贵族政治,秦朝统一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法律制度和选拔考核管理制度等,这些制度打破了原来的世袭的局面,官僚政治逐渐取代了贵族政治,
17、到了汉代,包括皇帝在内,都出自布衣百姓。 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 ,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 “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 ”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 ) A废分封,置郡县 B建立法制体系 C确立三省六部制 D实行科举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 “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 ”问题的重要举措是确立三省六部制,使三省之间相互制约。故选 C。 A是秦朝时期实行的,可排除;封建社会的法律体系在秦朝时就已经建立起来了,排除 B;实行科举制是为了解决官僚的选拔问题,而不是为了解决
18、“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 ”问题,排除 D。 考点:三省六部制 点评: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实行的重要的政治制度,也是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标志之一。三省之间相互制约,互为补充,分工明确,大权集中于皇帝。与此相关的隋唐时期实行的重要的政治制度科举制也需要掌握。 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曾下令立一块 “宦官不得干预政事 ”的铁牌,但事与愿违,明王朝却成为了历代宦官干政最突出的王朝之一。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 ) A明朝皇帝懦弱 B明朝宦官执政能力突出 C封建专制制度 D明初废除了丞相制度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注意题干中 的 “根源 ”。明朝废除了丞相制
19、度,设内阁,专制皇权进一步强化。而宦官是皇帝贴身秘书,容易出现干政的现象。因此其根源是封建专制制度。故选 C。 ABD项都未从制度的角度进行分析,因而是错误的。 考点: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点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征是皇权的至高无上,明朝采取了废丞相、设内阁等措施,皇权进一步加强。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容易形成皇帝身边的人专权的现象。与此相关的知识点是清朝专制皇权的加强。清朝在雍正帝时期设立军机处,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 下列四段材料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不同选官制度下的文人情况,请按时间顺序排列() 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和如则秘书 文章之士不根教化,进士以诗赋取人,不先道理,明经以墨义,考试不本儒
20、术,选人以书判殿,最不尊人物 读书人,最不济,背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破题,两句承题,摇头摆尾,便道是圣门高弟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项是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 项是隋唐时期的科举制; 是明代八股文; 是汉代察举制。因此按时间顺序是 ,故选 B。 考点:古代的选官制度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的选官制度。古代的选官制度主要有西周世官制、汉代的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等,每一种制度所依据的标准等需要掌握是考试的重点。一些制度特别是科举制,对后世影响深远,需要重点掌握。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摘录了伯利克
21、里的一段话: “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是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还找到了下面的图片。据此判断他研究的内容最适合的课题是 ( ) A雅典民主制度起源之研究 B雅典民主政治倒退之研究 C伯里克利与民主政治确立之研 究 D雅典民主政治利与弊之研究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伯利克里时期的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时期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黄 金时期,所以 A、 B两项不合适;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是在克利斯提尼时期,故 C项不 对。题干中伯利克里的话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而图片则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 的局限,所以选 D项。 考点:雅典民主制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江苏 涟水 中学 第一次 阶段性 检测 历史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