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四川省成都二十中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四川省成都二十中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四川省成都二十中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四川省成都二十中高一上学期 10月月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单选题 在众多的电子产品中,苹果赢得国内外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苹果产品拥有巨大的消费市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俘虏了消费者的心理,很好的满足了国内外消费者的需求。这主要说明 A商品生产者生产目的就是最大限度满足消费者需要 B贸易全球化是当今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表现 C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就能占领市场,获得发展空间 答案: C 试题分析:商品生产者生产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从材料中的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俘虏了消费者的心理,很好的满足了国内外消费者的需求 ”
2、可以看出,材料本身不是在强调商品的价格高低,也不是在强调贸易的全球化,因此B、 D在材料中得不到体现。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苹果公司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拥有了巨大的市场,这说明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企业生产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是其成功的因素之一。 考点:价值和使用价值 点评: 本题有一定难度,题干中涉及消费心理,但本质上是考查这种消费心理出现的原 因,只要看透这一点,本题才不会被误导。 今年上半年,我国一些地区出现蔬菜收购价格下跌、销售不畅的现象。为减少菜农损失,各级政府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下列措施中,有助于解决 “菜贱伤农 “问题的是 加强种植技术培训,提高
3、农业劳动生产率 建立供求信息平台,调整蔬菜种植结构 减少蔬菜流通环节,提高产品附加值 实行蔬菜价格保护,加大农业补贴力度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首先要读懂材料的中心。菜贱伤农,是菜价低,销售不畅。解决这个问题,一个是稳定蔬菜的价格,另外是解决蔬菜的销售问题。 不选,因为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带来的是蔬菜价格的下降; 正确,这样能让农民了解市场的需求,科学合理的种植,能解决销路问题; 不选,减少流通环节和提高产品附加值都无法让农民真正获益。 正确,这是政府在运用宏观调控手段,对农民的权益进行保护。本题选 D。 考点:市场的定位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需要考生对材料有准确把握,提到解
4、决问题也就是问该怎么办,这一点望考生铭记,在应对主观题时,该怎么 办可以多问几个为什么,即谁来办,具体措施等等。 2011年 4月 20日,海南离岛免税购物政策在三亚的免税店试点实施,免税商品受到热捧,销售收入大增。免税商品销售收入的提高,是因为 A免税商品一般是处于买方市场的商品 B免税商品一般是需求弹性较高的商品 C免税商品之间可以相互替代 D免税商品一般是生活必需品 答案: B 试题分析: 免税商品受到热捧,是因为免除了商品进口环节的关税,增值税和特别消费税,价格降低。这说明免税商品对价格变化比较敏感,是需求弹性较高的商品,故 B正确。免税商品受到热捧,表明其处 于卖方市场,故 A不对。
5、一种商品有替代品则其需求弹性一般较高,但不能判断免税商品之间可以互相替代,故 C不对。 D项明显错误,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小,对价格变化不大敏感。 考点:免税商品的特点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需要对免税商品这一不太常见的名词作出理解和分析,对于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要求较高 图 9 中 M 、 N 曲线分别代表两类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可以推断出的正确结论是 A. M 商品是生活必需品,企业应扩大该商品的生产 B. B. N 商品是高档耐用品。企业应减少该商品的生产 C. C当 M N 商品同时提价时,政府应对 M 商品征收增值税 D. D当 N 商品价格过高时,政府应对低收入者发放
6、生活补贴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图标可知,价格变动对 MN 需求量的影响不同,对 M 商品影响大,对 N 商品影响小,由此可见 M是高档耐用品, N 是生活必需品。所以 A,B不选。C说法不准确,由于 N 商品是生活必需品,价格过高时,政府应对低收入者发放生活补贴, D正确。 考点:价格变动对商品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需要理解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对于价格上涨的不同反映,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消费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在替代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在互补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汽油和汽车是必须组
7、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行车需求的商品。汽油价格的变动不仅会引起汽油需求量的变动,还会影响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下列能够反映油价上涨对汽车需求量影响的是:答案: D 试题分析:汽油和汽车是互补商品,在互补商品 中,一方价格上涨,其需求量会减少,相应其互补商品需求量会减少,成反比,只有 B,D是反比曲线,而表示减少量的只有 D。 考点:价格上涨对互补商品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但需要一定的逻辑能力和对知识的把握能力。在替代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在互补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这一点要铭记于心。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强调,
8、 2012年经济工作要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而刺激居民消费必须要解决居民 “有钱花 ”、 “会花钱 ”和 “敢花钱 ”。这里依次涉及到的因素是 财政收入的增长 居民收入的增加 消费环境的改善 消费观念的更新 A - - B - - C - - D - -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问依次涉及的因素,我们先来看看是哪些情形,第一是有钱花,有钱花即有收入,因为收入是消费的前提,所以有钱花对应 , A,C排除。再看会花钱,影响消费的因素中有消费心理,消费心理的正确与否对于消费的正确性有巨大导向,故会花钱对应 ,所以本题选 D 考点:影响消费的因素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生需要了解哪些因素影响消
9、费,我们来看看: 影响消费的根本因素是国家的 经济发展水平。 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居民的收入。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 居民消费水平也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如果预期收入高,消费水平可能就高。 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 影响消费的另一个主要因素是物价水平。一般说来,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力普遍降低,会减少对商品的消费。 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有: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广告,购买方式,商店位置,服务态度 ,售后维修和保养等。 对于这些内容的把握
10、对于解答此类选择乃至问答有很重要的作用。 汉书 食货志记载: “籴( d,买进谷物)甚贵,伤民;甚贱,伤农。 ”近期, “十元钱两根大葱 ”、 “卷心菜八分一斤愁坏菜农 ”等报道也时有所见。这说明 A农产品的价格变化由流通环节决定 B农产品的价格波动由价值变动引起 C农产品 “好货不便宜,便宜无好货 ” D农产品的价格应调控在合理的范围内 答案: D 试题分析:先看选项, A项表述错误,商品的价格变化由价值决定,而不是流通环节。 C选项表述明显不当,此说法过于随意和绝对。再看题干,主要说的是农产品价格时高时低,严重影响了农民生活,这告诉我们的启示不应该是 B,因为题干中未提及价值, D中是合理
11、的解决方案,故选择 D 考点:价格变动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把握好题意,应选择最合理最佳的选项,本题对价格变动作出考查; 气候、时间、地域、生产、宗教信仰、习俗等因素通过 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 来影响商品的价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这就要求我们对商品价格要调控在其合理范围以内,尊重价值规律, 沿海某工厂 2010年生产某商品 5万件,价值总量 90万元,如果 2011年从事此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 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20%,其他条件不变,则 2011年此商品的单位价值量和价值总量分
12、别是 A 15元和 108万元 B 14 54元和 108万元 C 15元和 99万元 D 14 54元和 99万元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 “2010年生产某商品 5万件,价值总量 90万元 ”可知, 2010年商品的价值为 18元。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因 此当 2011年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20%时, 商品的价值量为 18( 1 20%) 15元。价值总量价值量 数量 15 元 5万 ( 1 10%) ( 1 20%) 99(万元)。 考点:商品价值量与劳动时间的关系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生需掌握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商品价值总量的影响因素。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
13、间、个别劳动时间 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同样生产条件下生产同类商品的绝大多数劳动者的劳动时间。 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个别劳动 时间无关 。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 如果生产某种商品的生产者普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就会导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从而使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 若其他因素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 某镇居民喜食鸡肉和羊肉,近几年镇政府大力提倡发展养鸡业,市场上鸡肉供给大幅增加。假定羊肉供给未变,这会使 鸡肉价格下降,需
14、求量增加 羊肉价格上升,需求量增加 鸡肉需求量减少,价格上升 羊肉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在羊肉供给不变的情况下,肌肉供给大幅增加,肌肉和羊肉同属生活必需品,因此肌肉价格下跌,人们对其需求量增加,同时造成羊肉需求量减少,使得羊肉降价。 考点:价格变动与供求之前的关系。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需要考生了解价格变动对于不同商品的影响。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化。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消费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在替代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在互补品中,一种商
15、品的价格上升,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这一点请考生牢记。 假设 2011年甲国一单位商品的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 150元, 1单位甲国货币 /1 单位乙国货币为 1: 6.8。若甲国 2012年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50%,且该国货币贬值 20%, 2012年将该国商品出口到乙国,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可换回乙国 单位的货币 A 816 B 850 C 680 D 810.4 答案: B 试题分析:第一步, 2012年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50%,根据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可知甲国该商品的价格是150元 ( 1 50%) 100元。在该国
16、货币贬值 20%的情况下,甲国该商品的价格是 100( 1-20%) 125(元)。其他条件不变,一单位甲国货币 /一单位乙国货币仍为 1:6.8,因此, 125 6.8=850(元) 考点:汇率变化知识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需要考生对汇率知识有准确把握。汇率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一定数量的外国货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本国货币,说明外币升值、外币汇率上 升;反之,说明外币贬值、外币汇率跌落。 阅读郑板桥的渔家: “卖得鲜鱼百二钱,余粮炊饭放归船。拔来湿苇难烧着,晒在垂杨古岸边。 ”诗中的 “百二钱 ”是货币在发挥如下作用( ) A价值尺度 B贮藏手段 C流通手段 D支付手段 答案: C
17、 试题分析:设问问百二钱的作用,也就是问货币的职能,四个选项都是货币的职能,再看题干,百二钱是卖鱼得来的,也就是行驶使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即流通手段。价值尺度是衡量商品价值量大小的职能,贮藏手段一般是具有收藏意义的货币;支付手段指支付工资,欠款等发挥的职能。 考点:货币的 职能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货币的职能;一般而言,我们要掌握货币的四中职能,高考主要考查其中的两种,即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 是指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它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流通手段 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则需要现实的货币。考生要重点把握 2
18、010年国庆之后,全国各地水价 “涨声一片 ”,围绕着新一轮水务改革亦产生了不少争论, “不能因为穷人喝不起水就不涨价 ”的说法更引来强烈质疑。某校高三同学注意到这一情况,围绕 “水价的形成和水务改革 ”开展探究活动,现邀请你参与活动。同学们通过调查发现,某网站针对这一问题展开激烈讨论: 甲方:水资源费之前价格是比较低的,水价不上调,实际付出的是环境代价和人们的健康代价。 乙方:水作为生活必需品要充分考虑居民的承受能力,其价格的调整需审慎稳妥,不可盲目一刀切。 ( 1)你是赞成甲方还是乙方观点?请结合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你赞 成的理由。( 10分) ( 2)水价应如何形成?请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19、。 (8分 ) 答案: ( 1) 甲方:一般说来,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各 2分)水价上升,有利于消费者形成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理性消费观。( 2分)(有利于节约用水,节约资源也可得 1分) 乙方: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 2分),但生活必须品的价格上涨,往往不会导致消费者对其需求量的急剧减少。( 2分)自来水属于生活必需品,其价格上升对人民需求量的影响较小,但由于是人们不得不消费的生活 必须品对生活影响大(使生活下降也可)。( 2分) ( 2)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影响。我认为水价既应该反映商品的价值量又应
20、该反映自来水的稀缺性。(分开回答也可以) ( 1)试题分析:本题询问赞成哪一种观点,这具有一定开放性,再来看题干,甲乙是针对水价是否上调而争论,我们得从上涨有何影响,不涨又有何影响,这两方面来着手,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价格变动 点评:本题有一定的开放性,无论考生同意甲或者乙都需要有一定道理;我们可以从价格变动对人的生活的影响来回答,也可以从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的影响的不 同来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 2)试题分析:询问价格该如何形成,我们可以从影响价格的因素着手;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宏观调控,地域等影响;根据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应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所以在本题中,水
21、价也可以从供求与价值两者之间寻求平衡; 考点:影响价格的因素。 点评:本题从价格问题着手,那么我们就要从影响价格的因素方面作答本题;首先我们得知道价格的影响因素相关知识点: 1、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 气候、时间、地域、生产、宗教信仰、习俗等因素通过 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 来影响商品的价格。 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 时,商品过剩,卖方不得不以较低的价格处理他们过剩的存货,于是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形成 买方市场 。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商品短缺,买方不得不接受较高的价格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于是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形成 卖方市场 。 2、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在其他条件不
22、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从这些因素中寻求平衡点,再进行作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图 7描述的是某品牌奶粉的需求曲线 D1左移到 D2,下列事件中能导致这种变动关系的是 A该奶粉生产商供给减少 B政府提高了商品消费税 C居民收入水平大幅上升 D该奶粉检测出有害物质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需求曲线由 D1 左移到 D2 时,价格和需求量都是变小了,说明这个品牌的奶粉遇到消费者一定的抵制。选 D可能性最大。 A该奶粉生产商供给减少,供给减少,一般价格是上涨的。不符合图的变化情况。 B政府提高了商品消费税,与之关系也不大。 C居民收入水平大幅
23、上升,由于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所以需求和价格应该是都是上涨的。 考点:需求变动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需要考生具 备一定的读图能力,在此基础上运用扎实的基本功进行推理判断,踩雷题目在高考中日趋流行,望考生重视。 图 1中的曲线反映的是某种商品在一定时期内的价格走势。同期,该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其需求量发生反向变化。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该种商品的互补商品需求量会有所增加 该种商品的互补商品需求量会有所减少 该种商品的替代商品需求量会有所减少 该种商品的替代商品需求量会有所增加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某种商品价格下降,对该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对其互补品需求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四川省 成都 中高 学期 10 月考 政治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