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黑龙江鹤岗一中高二下期期中考试政治卷(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黑龙江鹤岗一中高二下期期中考试政治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黑龙江鹤岗一中高二下期期中考试政治卷(带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黑龙江鹤岗一中高二下期期中考试政治卷(带解析) 单选题 某网站公布的 2012年 4月网络热词有:毒胶囊、明胶、黄岩岛、祭不起、惆怅体、最炫民族风。这些热词多为新事件、新闻人物的比喻、浓缩或概括。这表明( ) A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目的 B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C文化创新来源于创作者的灵感 D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推动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目的。文化创新来源于社会实践。故AC 项错误。 “热词多为新事件、新闻人物的比喻、浓缩或概括 ”表明文化产生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本题选 D项。 B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
2、点评:解答这类选择题明确提供的材料,提出问题,正确答案:隐藏在各个选项中,要求学生充分理解材料和各选项的基础上进行选择。要求学生对各选项中的解释是否符合材料提供的信息相一致。本题难度适中。 2012年 10月 11日,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给出的获奖理由是 “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 ”。他的作品红高粱家族的艺术 手法突破了以往叙事方式和叙事框架,写出了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 “传奇 ”。这表明 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创新 文化创作要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只要参加社会实践就能进行文化创新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来源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只要参
3、加社会实践就能进行文化创新说法错误。故 项错误。红高粱家族进行了文化创新取得成功表明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创新,文化创作要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来源。本题选 A项。 考点:文化创新。 点评:本题题目难度适中。解答好此类试题关键有两点:一是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要准确,二是要用知识解释做到以上两点,就不难选出正确答案:。 2012年 9月 27日,第五届世界儒学大会在孔子故里曲阜举行。本届世界儒学大会以 “儒家思想的当代意义 ”为主题。儒学仁义礼智信的道德标准和儒家文化传统被西方世界称颂并吸收利用,儒学现在已经超越了国界,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从文化角度看,儒学能从中国走向世界,
4、是因为( ) 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有共同和普遍的规律 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儒学能从中国走向世界说明了人们对儒学的认同,因为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有共同和普遍的规律。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故本题选 D项。 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点评:由此题引导学生理解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他们反映了世界各种文化的差异性和统一性的辩证关系。文化的世界性不能脱离民族性而存在,世界性寓于民族性之中,没有民族性就没有世界
5、性 。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界限具有相对性,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分别用 “雄关漫道真如铁 ”“人间正道是沧桑 ”“长风破浪会有时 ”三句诗概括了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阐述了 “中国梦 ”的深刻内涵,表达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强决心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心。 “以诗言志 ”表明( ) A传统文化是现代思想的主要源头 B传统文化仍有现实意义 C对传统文化要坚持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 D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础 答案: B 试题分析: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分别用 “雄关漫道真如铁 ”“人间正道是沧桑 ”“长风破浪会有时 ”三句诗概括了中华民族的昨天、今
6、天和明天,阐述了 “中国梦 ”的深刻内涵表明传统文化仍有现实意义。故 ACD项错误。本题选 B项。 考点: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点评:本题是学生运用教材的相关知识,分析理解材料观点。题目难度适中。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准确理解材料的观点。 2012年 9月 2日, “第三届中国文化遗产动漫大赛 ”揭晓,共选出精品佳作11件、优秀作品 10件。举办文化遗产动漫大赛( ) 能够创新文化呈现形式 给传统文化融入时代精神 能够维系民族共同的生活 扩大文化遗产的影响力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举办文化遗产动漫大赛能够创新文化呈现形式。扩大文化遗产的影响力。故本题选 C项。 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7、 考点:文化创新。 点评:本题是二二制组合式单选题,最简洁的解法,就是排除错误或与题干无关的选项。本题就是排除无关选项。本题难度适中。 2013年 1月 5日, “时代影像、奋进中国 ”摄影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为期十天 的展览,面向社会免费开放 ,为文化惠民工程再添新彩。如果让 你就此写一篇新闻稿,最恰当的标题是:( ) A满足公民文化需求,提升公民文化素质 B加强文化传播,增强文化渗透力 C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提高民族文化认同 D展示文化魅力,增强国际影响力 答案: A 试题分析:文化渗透是文化霸权主义的表现。故 B项错误。抓住题干中 “面向社会免费开放 ,为文化惠民工程再添新彩 ”可知
8、最恰当的标题是满足公民文化需求,提升公民文化素质。本题选 A项。 C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满足公民文化需求,提升公民文化素质。 点评:本题主要是考生论证和探究问题,难度适中。对于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是答好本题的关键。 昔日风光无限的 “晕 ”字如今逐渐淡出了网络舞台, “雷 ”、 “打酱油 ”、 “濉薄 扒住薄 氨砀纭钡韧 缫灰棺吆臁庵饕 档氖牵 ) A中华文化发展离不开网络的进步 B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源泉 C网络文化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D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具有重要作用 答案: D 试题分析: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源泉。马克思主义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故 BC 项
9、错误。题意表明了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具有重要作用。本 题选D项。 A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具有重要作用。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材料型的选择题,如果考生不理解材料,那就不知道该如何选起,所以考生一定要先弄懂材料的意思,然后再结合所学知识选择出对应的选项。此类题型是高考经常考查的题型。本题难度适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得到空前的发展,教育在文化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教育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教育在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和基
10、础性作用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教育在文化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教育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故本题选 B 项。 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教育在文化中的作用 点评:教育的作用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要认真复习,重点把握。关于教育知识点散落在整个文化生活的许多地方,要对这一知识进行整合。 “寻找 寻找 寻找 一千遍一万遍地寻找 寻找源头 寻找根脉 寻找回家的小路 寻找我的魂牵梦绕;守望 守望 守望 一千年一万年地守望 守望初衷 守望未来 守望精神的家园 守望一个民族的骄傲。 ”这是
11、首届中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节歌寻找与守望中的歌词。 我们透过这歌词,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寻找的主要是( ) 中华文化的根基 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中华文化从未中断的原因 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寻找的主要是中华文化的根基和中华文化的民族性。故本题选 C项。 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非物质文化遗产 点评: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高考考核目标与要求之一,我们应学会从试题中提取有效信息和核心信息,对其进行分析整合,得到正确的答案:。本题难度适中。 文化部确定了宋刻三国志春秋经传集解等 4478部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以及甘肃拉卜楞寺、浙
12、江瑞安玉海楼等 62家第二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这是推动我国古籍保护深入开展的又一重要举措。国家重视保护古籍,这是因为 ( ) 古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古籍作为文化的基本载体,是中 华民族创造的重要文明成果 古籍具有重要的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 保护古籍有利于传承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国家重视保护古籍,这是因为古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汉字作为文化的基本载体,是中华民族创造的重要文明成果。古籍具有重要的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保护古籍有利于传承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故 项错误。本题选 D项。
13、考点:国家重视保护古籍的原因。 点评:此类考题,考查学生对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文化知 识的理解,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书本知识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这种类型经常出现在高考题型中,应引起重视。 歌曲走向复兴唱道: “我们迎着初升的太阳,走在崭新的道路上。我们是优秀的中华儿女,谱写时代的新篇章。我们迎着风雨向前走,万众一心挽起臂膀,我们要把亲爱的祖国,变得更加美丽富强。前进,前进,向前进,挺起胸膛,何惧风浪;前进,前进,向前进,肩负民族的希望。 ”这体现了 ( )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的精神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 爱国主义是抽象的不是具体的 民族精神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A B C
14、D 答案: C 试题分析:歌曲走向复兴体现的是团结统一、爱好和平的精神。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同时说明民族精神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故本题选 C项。 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民族精神 点评:中华民族精神问题是一个高考频考点。本题是对民族精神的内涵这一知识点的考查,是一道基础性的题目,结合教材基础知识选择即可。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下列能够表述爱国情怀的有 ( ) 国破山河在,城 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位卑未敢忘忧国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5、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体现爱国主义。故 项错误。本题选 A项。 考点:爱国主义。 点评:学生灵活调动和运用教材的有关知识分析理解古诗词是做好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适中。解答本题的关键:一是能正确理解诗句的内涵和意境,二是能准确掌握教材相关知识。本题难度适中。 “传统文盲 ”是与 “现代文盲 ”相对应的。不懂电脑、不会英语是后者的标志,不读书 (特别是不读传统经典 )、少写字 (至少不会正确规范地写字 )则是前者的表现。就年青一代而言, “现代文盲 ”越来越少, “传统文盲 ”却越来越多。回答题。 【小题 1】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很令人痛心的,这是因为 ( ) 传统文化是维系
16、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我们必须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任何外来文化 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否则民族文化就无根基 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就必须坚持 “守旧主义 ”,反对 “历史虚无主义 ” A B C D 【小题 2】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应该 ( ) 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教育年青一代 加大向年青一代灌输传统文化的力度 形式上加以创新,提高年轻人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大力抵制外来文化的传播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A 【小题 1】试题分析: “现代文盲 ”越来越少, “传统文盲 ”却越来越多。表明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忽视,我们要继承传统文化,
17、因为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否则民族文化就无根基。对传统文化既要继承又要发展创新。故 项错误。本题选 B项。 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小题 2】试题分析: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应该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教育年青一代。形式上加以创新,提高年轻人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不能大力抵制外来文化的传播。要博采众长。故 项错误。本题选 A项。 考点:如何对待传 统文化。 点评:一材多用是高考选择题的主要命题形式,即对同一则材料从多个角度出多个选择题,又叫拓展延伸式选择题。解答这类选择题一般可分为以下三步:第一步,在审题时我们必须重视命题的大背景,
18、它具有导向性,对其认真思考和仔细分析才能领会命题者的恶意图;第二步:解题时必须从导语出发,明确各小题题干与题肢之间的关系;第三步:结合背景的关键词,抓住题干的关键词,把握各小题所考查的知识,再用排除或直选的方法选出答案:。 我们讲文化生活,这里的 “文化 ”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下列属于人类社会特有 的文化现象的是( ) 上海世博会吉祥物 “海宝 ”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粤西第一高峰大田顶的自然风光 我国的外汇储备增多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粤西第一高峰大田顶的自然风光是自然现象
19、。我国的外汇储备增多是经济现象。故 项错误。本题选 A项。 考点:文化的含义。 点评:解答概念理解型的题目,必须准确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对其含义阐释中的关键词句做出拓展性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全面的理解该概念。该题对文化含义的解释的题肢中,抓住文化是 “相对于 ”“人类 ”“精神生活及其产品 ”等关键词。 2012年 11月 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充分展示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20、。这表明( )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体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爱国主义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体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故 项错误。本题选C 项。本题说的是民族精神中的爱国主义故 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中华民族精神。 点评:中华民族精神问题是一个高考频考点。本题是对民族精神的作用这一知识点的考查,是一道基础性的题目,结合教材基础知识选择即可。 由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共同编写的 “百部中国京剧经典剧目英译系列 ”一期成果(十部)正式发布,这是首都
21、京剧剧目的完整英文译本,为京剧的海外传播打通了语言关。这给我们的启示是,要维护艺术的长盛不衰,关键在于( ) A全民吸收各种艺术的特色 B不断推陈出新、博采众长 C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D保持传统艺术不受其他艺术的冲击 答案: B 试题分析:首都京剧剧目的完整英文译本是对京剧的发展,为京剧的海外传播打通了语言关。说明了要维护艺术的长盛不衰,关键在于不断推陈出新、博采众长。故 ACD项错误。本题选 B项。 考点:文化创新。 点评:对于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解此类题目时,考生的思维不能仅局限于文化创新的途径上,还需要从文化发展的主体、文化发展的方向、文化发展的体制改革等方面进行分析。
22、 互联网出现后,人们常常通过博客、 BBS 等来表达、交流思想。这表明科技进步( ) A促进了文化传播方式的变革 B优化了文化资源的内容 C促成了新传媒代替旧传媒 D促进了先进文化的发展 答案: A 试题分析:科技进步促进了文化传播方式的变革。故 BCD项错误。本题选 A项。 考点:科技进步对文化传播的重要性。 点评:本题需引导学生注意自古以来,科学技术中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当代信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的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发展。 2012年 7月 1日,来自台湾文化界、教育界、新闻界的近 100位知名人
23、士访问山东并参加了 “情系齐鲁 两岸文化联谊行 ”活动。这体现了( ) 两岸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加强文化交流实现两岸文化趋同 两岸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决于文化认 同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加强文化交流实现两岸文化的融合但不是趋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并不取决于文化认同。故 项错误。 “情系齐鲁 两岸文化联谊行 ”活动。体现了两岸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两岸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本题选 B项。 考点: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点评:本题是设问中带 “这 ”的选择题。这种题型在高考中经常考查,故需重视。解题的关键在于一定要搞清设问中的 “这 ”在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黑龙江 鹤岗 中高 下期 期中考试 政治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