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湖北黄石三中、大治二中高二3月联考历史卷(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湖北黄石三中、大治二中高二3月联考历史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湖北黄石三中、大治二中高二3月联考历史卷(带解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湖北黄石三中、大治二中高二 3月联考历史卷(带解析) 选择题 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A河南、河北简称分别是豫和冀州,来源于豫州和冀州, B湖南简称湘,得源于湘江,湖北简称鄂,源自鄂州, C山东、山西简称分别是鲁和晋,源自西周时期的分国, D广东简称粤,得名于古称 “百越 (粤 )”之地,广西简称桂,公元前 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泛指 “五岭 ”以南地区),设置桂林郡,辖地包括广西的大部分地区
2、,广西简称即因此而得名,所以答案:选 C。 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分封制 点评:本题从分封制的发展对后世产生的积极影响的角度说明了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有其特殊地位,有关西周分封制考查的角度高考中涉及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分封制的内容 分封制的目的 分封制的作用和影响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必须准确把握。 人们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鸦片战争这一事件:过去,英国史学家总以英国利益为 中心来理解;我国史学家则从民族命运来思考;在当今文明史观的指导下,人们又会有新的结论。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英国史学观 /文明冲突,中国史学观 /侵略战争,
3、文明史观 /商业战争 B英国史学观 /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 /侵略战争,文明史观 /文明冲突 C英国史学观 /侵略战争,中国史学观 /商业战争,文明史观 /文明冲突 D英国史学观 /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 /文明冲突,文明史观 /侵略战争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常识的运用能力,对于鸦片战争英国史学家总以英国利益为中心来理解,故而将其解释为维护商业利益而发动的战争及商业战争,而中国从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的角度出发将其解释为侵略战争,在当今文明史观的指导下,更多地是从中西文明冲突的角度对其进行阐述,所以又将其解释为文明冲突战争,故答案:选 B, A C D三项组合有误。 考点:史
4、学常识 常见史观 点评:从不同的史观角度重新解读历史是当下高考考查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因为这首先涉及到对常见史观内涵的理解,常见的六大史观分别是:整体史观,文明史 观,近代化史观,阶级斗争史观,生态史观和社会史观。其次,从某种史观剖析重大历史现象和运动又涉及到历史评价的问题,综合性较强,建议学生们在平时多做相关的练习实践以增强对该内涵的理解和把握。 资产阶级革命家章太炎在所作的逐满歌中写道: “地狱沉沉二百年,忽遇天王洪秀全;满人逃往热河边,曾国藩来做汉奸。洪家杀尽汉家亡,依旧猢狲作帝王;我今苦口劝兄弟,要把死仇心里记。 ”此作品的主要意图在于 A制造民族仇恨,提高太平天国的历史地位 B宣传
5、人民革命,号召民众推翻清朝腐朽统治 C打击汉族反动官僚,组织反清朝的 统一战线 D提示太平天国政权后来完全封建化的本质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资产阶级革命家章太炎强调了要进行汉族推翻满清统治的民族革命,但其并不主张制造民族仇恨,其主要意图在于宣传资产阶级的革命思想号召民众推翻清朝腐朽统治,所以答案:选 B, A项说法错误, C 项材料中国并未体现, D项与其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意图不符。 考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 辛亥革命 点评:高考中对辛亥革命的考查一直都是重点和常考点,其考查角度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三民主义的内容 辛亥革 命爆发的时代背景
6、 辛亥革命的产生的积极成果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及其局限性的表现 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 下图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有利于中国近代化 理由:( 1)打击了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 ( 2)提出的某些思想具有近代化的因素 阻断了中国近代化 理由:( 1)破坏了中国最先进省份的生产力 ( 2)提出的一些政策是历史的倒退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结合史实可知太平天国运动一方面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但另一方面由于战争的发生太平天国破坏了中国南方诸省尤
7、其是经济最为富庶的江浙地区生产力的发展,同时绝对的平均主义政策也不符合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这与题中的表述特征相符,答案:选 A, B C D三项与题中特征不符。 考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 太平天国运动 点评:创设新情境,挖掘新史料重新认识和解读历史是当下高考命题方式的主流方向和趋势,而图片和图表信息的解读即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在解读图片和图 表信息时必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准确识别图中的信息,其二注意图中材料的来源或出处,最后就是要仔细观察图中是否有时间线索,只要有时间提示就为解题提供了较多的历史背景知识,因此一定要对此多加留意。 1649年 1月,英王查理一世在审判法庭上说:
8、“国王是世袭的,已经有一千多年了。你得告诉我究竟是什么权威传我来的 我愿拥护下议院的公平的权利,不敢后于在场的任何人 必须有贵族,才能构成议会,但是贵族在哪里呢?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贵族地位开始没落 B传统议会制度瓦解 C议会拥有绝对权力 D法律面前人人平 等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必须有贵族,才能构成议会,但是贵族在哪里呢? ”说明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英王已不能很好地控制议会,议会已不完全代表传统贵族的利益,传统议会制度瓦解,答案:选 B, A C两项说法错误, D项与题意无关。 考点:英国的议会制 点评:英国的议会制由上议院即(贵族院)和
9、下议院(平民院)组成,并且两院权力大小不等,设立之初上院掌握实权,下院必须受其控制,经过多次的议会改革之后,下院最终超过上院成为议会核心,直至今天议会改革随着时代的发展还在继续。 当马其顿的铁骑踏破雅典的城门,雅典沦为马其顿的附庸,雅典民主便成为永恒的历史。也许正如恩格斯所说 “使雅典灭亡的并不是民主制 ”, “而是排斥着自由公民劳动的奴隶制 ”。从围绕雅典灭亡原因的角度看,恩格斯的论述实际上是针对哪一论点而提出的一个新视角 A雅典民主是一种原始的间接民主 B雅典公民中的妇女和奴隶无权参与国家政权 C雅典公民因素质高低易为少数野心家操纵 D雅典民主实际上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 答案: C 试题分析
10、: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恩格斯的论断是在探讨古希腊民主制度与古希腊国家灭亡之间的关系。所以雅典公民因素质高低易为少数野心家操纵,过度的直接民主制度不利于城邦政治的稳定,这在一定程度上阐释了古希腊民主制度与其国家发展灭亡之间的关系,答案:选 C,A B D三项与题意要求 “雅典灭亡原因 ”不符。 考点:古希腊民主政治 点评:通常所称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其实就是其城邦政治,城邦本身的一些自然和社会特点必然会对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重大影响,所以在研究研究某种文明模式之时必须综合分析多种因素,才 能达到对这种文明模式精髓的理解和把握,而不能一味的模仿和照搬。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
11、会逐步告别 “小国寡民 ”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下列选项中,与 “小国寡民 ”相关的是 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 屈原追求的 “美政 ”理想 罗马法的基础 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春秋时期老子创立了道家学派,其政治上追求无为而治, “小国寡民 ”的原始农村公社是其理想中的社会,同样古希腊山多地狭的独特地理环境有助于其 “小国寡 民 ”的城邦政治的形成,所以 两项说法符合题意要求, 表述与 “小国寡民 ”无关,答案:选 C。 考点:中西政治发展的特征 点评:本题属组合型选择题,此类选择题试将同一类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关系
12、进行组合的选择题,解答此类型题的方法主要是筛选法,大体可以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肯定筛选法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项,确定一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即可;否定筛选法即是排除法。 以内侍、贵戚监督和逐渐代替重臣,以近臣演变为重臣,以辅佐皇帝办事的部门发展为正式的国家机关,取消或削减 原来国家机关的实权。以下机构的设置体现这种趋势的是 A中朝内阁军机处 B中书门下内阁军机处 C中朝中书门下军机处 D中朝内阁中书门下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书门下是在唐代三省体制的基础上发展而非,并非是由皇帝的内侍,秘书机构发展
13、演变而来,所以不符合题意要求,中朝,内阁和军机处均是由内侍秘书机构转变成为国家的正式机关,答案:选 A。 考点:中国古代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点评: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时期,在政治上的表现就是宰相制度的废除,内阁制的形成和军机处的设立。尤其是军机处的设置是皇权强化的表现,它标志着中国古代皇权的专制程度达到顶峰。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 这首诗揭露了哪一制度的弊端 A郡县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世胄蹑高位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湖北 黄石 大治 中高 联考 历史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