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2020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ppt
《(全国通用)2020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2020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ppt(7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生活与哲学,必 修 四,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备 考 向 导,考 点 梳 理,(一)实践与认识 1实践的概念和特点 实践是人们改造_的物质活动。它有两层基本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_;其二,实践是一种_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能动性,实践具有_。,考点剖析,客观世界,物质性活动,直接现实性,社会历史性,特别提醒:实践的范围,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_;实践是认识的_。,唯一标准,目的,(二)真理 1真理的含义 真理是
2、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_反映。 2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第一,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是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谬误是与客观对象不符合的认识。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第二,真理面前_。,正确,人人平等,特别提醒:全面理解真理的客观性 1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决定了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对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 2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并不否认真理的客观性。,3真理的具体性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_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_统一。 4真理的条件性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_,如果超出
3、了这个条件和范围,只要再多走一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易错警示: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与主观、实践与理论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错误。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因为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我们只能让主观符合客观。,特定,具体的历史的,条件和范围,(三)认识的过程 1认识具有反复性 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具有无限性 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_的过程。 3认识具有上升性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它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相反,从实践到
4、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_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永无止境,波浪式前进,【易错1】实践既是一种客观物质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 分析:实践是一种客观物质活动的说法是正确的,实践是一种主观活动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实践虽然受主观意识的指导,但实践的主体人、实践的对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实践的手段生产工具都是客观的,不能把实践的主观性和客观性割裂开来。 【易错2】实践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因此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 分析:任何实践都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没有意识参与的实践是不存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盲目的实践不存在,盲目的实践是指没有以正确认识为指导的实践。,易错辨析,【易错3】实践是社
5、会性的活动,因此,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 分析:实践具有社会性是指,任何实践都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孤立的活动是不存在的。实践的社会性排斥的只是孤立的活动,并不排斥单个人的活动。当然,个人的活动也不排斥实践的社会性。 【易错4】实践是认识的重要来源 分析: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易错5】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要获得认识就要亲自参加实践 分析: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但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一是通过亲自参加实践获得直接经验,二是通过学习获得间接经验。注意区分认识的来源和获得认识的途径。,【易错6】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分析:既不能说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也不能说真理往往
6、掌握在多数人手中,真理具有客观性,不管是少数人还是多数人,谁的认识与客观实际相符合,谁就掌握真理。 【易错7】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因此,任何真理中都包含着谬误 分析:真理是具体、有条件的是指,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但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任何真理中都包含着谬误说法错误。,【易错8】认识的反复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分析:认识的无限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注意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区别。 【易错9】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分析: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认识是一
7、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相反,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易错10】认识是一个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到认识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分析:认识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实践是认识的起点,实践与认识的顺序不能调换。,核 心 突 破,1全面把握实践的特点,核心考点一:实践与认识,2.正确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图解,(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人的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对人的实践活动有阻碍作用,会把人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3)实践的决定作用和认识的反作用的
8、关系 实践的决定作用和认识的反作用不可分割,但不能并列,更不能颠倒。其中实践的决定作用是前提和基础,认识的反作用受实践的决定作用的制约。承认实践的决定作用,同时承认认识的反作用是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只承认实践的决定作用,不承认认识的反作用是机械唯物主义的不可知论;颠倒二者的关系就是唯心主义的先验论。,(4)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特别提醒:正确理解认识的来源、基础、目的、途径、对象、认识规律及检验标准。 (1)认识的来源、认识的基础和认识的目的都是实践。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坚持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认为认识可由人脑凭空产生则犯了唯心主义的错误。无
9、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如果有了正确的认识,却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这种认识就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2)认识的获得途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从根本上讲都来源于实践。要真正地理解间接经验必须通过实践。 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凡事都通过亲自参加实践而获得认识是不必要的,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实践不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要把认识的来源和获得认识的途径区别开来。 书本知识是间接经验的重要表现形式,随着因特网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资源在人们
10、获得认识的过程中越来越占重要的地位,学生的学习主要是获得间接经验并通过实践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认识。,(3)客观事物是人们认识的对象,也是人们实践的对象。认识客观事物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实现认识的目的。 (4)认识的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的每一次循环的内容都相比较地进入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5)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命题点1 实践的内涵和特点 命题揭秘:此考点最常见的考法是以漫画、名言警句、人类发明创造的热点事例为背景,设置体现类、原因类题型,重点围绕实践的基本特征展开测试,并常常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过程等结合起来进行考查,材料灵
11、活多变,对考生理解能力要求较高。,(2018江苏,27)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普及,各类新型地图产品层出不穷,从事地图服务的单位也由传统的地图出版社向一般出版社、导航电子地图服务提供商、互联网企业等延伸,迫切需要对相关法律法规加以修订。材料告诉我们 ( )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可以变观念为现实 D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解析 B对,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各类新型地图产品层出不穷,迫切需要对相关法律法规加以修订,这说明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A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实践的客观物质性。C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实践的直接现实性。D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实践是认识的
12、最终目的。,典题 1,B,变式训练1 一些科技前沿研究显示,通过可穿戴设备,人脑的脑电波可能被破译。而人脑通过直接连通电脑,从而获得更强大的智能,也可能在十年内得以实现。如果这种“可能”成为现实,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破译脑电波可解开意识产生之谜 B人脑与电脑直接连通离不开实践 C电脑可以部分取代人脑进行思维 D人脑的智慧很大程度上来自电脑,B,解析 题中,通过科学研究,可能实现人脑与电脑的联通,这表明人脑与电脑直接连通离不开实践,B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人脑的脑电波可能被破译,且脑电波被破译并不表明就可解开意识产生之谜,排除A;电脑是按人设定的程序运行,没有自主思维能力,排除C;人脑
13、智慧是在实践中产生的,排除D。故选B。,如何区分实践的三个特征,命题点2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命题揭秘:常见的考法是以国家新出台的政策、计划,或者是新的科学发现、研究成果为载体,设置措施类、体现类、依据类、认识类等题型,从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两个方面进行考查,有时也可能结合实践的特征、认识的过程等认识论的相关知识进行综合考查。,(2018全国,40(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袁隆平为代表的我国杂交水稻研发团队长期不懈奋斗,持续创造,不断挖掘水稻高产的潜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和世界粮食生产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几十年来,
14、研发团队奔走在试验田和实验室,解决了杂交水稻育种的一系列关键性难题。1973年,实现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三系”配套育种;1989年,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获得成功;1997年,开启了第三代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兼顾了三系法和两系法育种的优点;2017年,创造了亩产1 149.02公斤世界水稻单产的最高纪录。,典题 2,为助力国家水稻产业升级,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稻米的需求,团队进一步确立了培育“量质齐升”稻种的攻关目标并取得了新的突破,培育的适宜盐碱地种植的“海水稻”试验品种已经适应了5盐度的海水灌溉。 作为水稻育种专家的杰出代表,袁隆平院士将全部精力倾注在杂交水稻事业上,他主持举办国际杂交水稻
15、技术培训班50多期,培训来自亚、非、拉美30多个国家的2 000多名学员,并多次到国外指导杂交水稻研究与生产。 我国杂交水稻研发推广为什么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解析 本题从问题逻辑看,涉及的知识有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两个层面。从材料逻辑看,材料既体现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也体现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回答时,还应体现实践基础上的认识的深化发展。 答案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发展,立足社会需要选择课题,开拓创新,在实践、认识的循环往复中不断发展、完善育种技术,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的培育
16、不断取得突破。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应用推广优质杂交水稻,为我国和世界粮食生产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变式训练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才强国战略是坚持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河北省组织开展全省科技大调研活动。调研活动着力解决制约全省及区域科技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推动科技工作实现新提升、新跨越,形成一批实用性、操作性强的调研报告,为全省科技事业改革发展提供重要参考依据。通过扎实开展此次调研活动,切实取得一批参考价值高、操作可行性强,对各级领导和科技管理部门决策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推动全省科技管理水平实现新提升。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决定认识的知识,分析河北省开展全省科技大调研活动的
17、合理性。,答案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河北省通过开展全省科技大调研活动能够获得相关的认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河北省通过开展全省科技大调研活动能够发现新问题,推动认识的发展和深化。实践是认识的目的。通过开展科技调研活动,取得一批参考价值高、操作性强的研究成果,可以推动全省科技管理水平实现新提升。 解析 本题的答题要求是:抽象出设问指定的材料内容所联系的理论知识,实现材料内容与相关知识的正确联结,并将其以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解答这类题目可采用“定点透联作答”的三步解答法,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透联、作答。实践决定认识体现在四个方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国 通用 2020 高考 政治 一轮 复习 第二 单元 探索 世界 追求 真理 求索 历程 课件 新人 必修 PPT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02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