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河北衡水第十四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河北衡水第十四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河北衡水第十四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2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河北衡水第十四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 选择题 学习了历史必修 1后 ,请你指出下列历史命题中,不是历史规律的一项是 A中国人民选择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 B世界政治文明经历了人治到法治、专制到民主的过程 C二十世纪末苏东剧变正说明中国的古代谚语: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D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和价值观多样化也是不可遏制的 答案: C 试题分析: C不对,二十世纪末苏东剧变表明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而不是分裂与统一的关系,因此选 C。 考点:苏东剧变 点评:认识: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并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只是表明苏联模式失败
2、,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挫折。 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还不够成熟,大部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基础薄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缺乏经验;加之西方资本主义实力敌视、遏制乃至颠覆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 实践证明,社会主义需要通过不断的改革来逐步改善。社会主义各国应走符合本国实际的道路,不能拘泥于一种模式。 某课题组在研究 “社会主义运动 ”过程中,整理了下列相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A 共产党宣言肯定了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积极作用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巴黎公社是新型的工人政权 D巴黎公社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答案: D 试题分析:
3、D表述不对,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巴黎公社最终失败告终,因此选 D。 考点:社会主义运动 点评:在复习社会主义运动时,要从宏观上把握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形成发展的脉络,认识社会主义发展过程的曲折性,理解科学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多种历史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站在国际工人运 动史的高度认识十月革命,比较巴黎公社与十月革命、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异同点。 为纪念巴黎公社成立 136周年,某高三历史班同学举办了一个座谈会。同学们就巴黎公社进行了广泛的学习心得交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巴黎公社革命具有自发性、偶然性 巴黎公社是在无产阶级革命成为历史主流的背景下发生 巴黎
4、公社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权 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经济还没有发展到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程度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不对,巴黎公社革命具有自发性、偶然性,当时资本 主义发展仍然为历史主流,这也是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因此排除后选 C。 考点:巴黎公社 点评:巴黎公社革命的爆发是一次突发性的城市武装起义,是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激化的结果,具有偶然性与突发性,并不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当时资本主义发展仍处于上升阶段,因而革命失败也是必然的。然而,意义却是深远的,但教训也是深刻的。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政体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政体相比,其特点是 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君主掌握国家的
5、最高权力 国王统而不治 首相对君主负责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国王统而不治符合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政体,英国君主为虚位君主,而非像德国皇帝斯那样掌握大权,因此排除后选 D。 考点:代议制民主政治 点评:德国君主立宪政体为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君主是实,立宪是虚。君主拥有广泛的权力,议会没有真正掌握立法权,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 欧美主要国家在近代建立了不同模式的民主政体。其共同点是 以法律保障民主的实施 逐步形成分权制衡机制 国家元首必经选举产生 民意代表由选民选举产生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不对,如英国、德国在近代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6、君主作为国家元首,由世袭产生,而非选举产生,因此排除后选 D。 考点:代议制民主政治 点评:本题可用排错法,所谓排错法,就是在题干是正向选择的前提下,排除观点错误或部分观点错误的题支。这种方法具有快捷、准确的特点。 “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 ”、 “国会可以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 ”,上述条文体现了: A联邦制原则、民主原则 B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 C自由平等原则、权力制衡原则 D中央集权原则、分权原则 答案 : B 试题分析: “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 ”、 “国会可以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 ”,体现了美国 1787年宪法规定的三权分立,立法、行政、司法既彼此分
7、立又彼此制约,即分权制衡原则。因此选 B。 考点:代议制民主政治 点评:评价美国政体: 立法机构和行政机构互相制衡,总统权力受到一定的制约,有效避免专制独裁,保障国家稳定。 从根本上否定君主专制独裁,保证资本主义发展,符合世界潮流。 立法机构和行政机构互相独立,有可能影响到国家政策的及时调整和行政效率。 关于英国权利法案和美国 1787年宪法共同点的 叙述正确的是( ) 是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法律总结 为国家的稳定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 以法律形式确立了近代资本主义政治体制 都赋予了议会至高无上的权力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不是共同点,英国权利法案赋予议会权力以制约王权,议会逐渐成
8、为国家的权力中心;而美国 1787年宪法规定实行三权分立,议会并不是国家的权力中心。因此排除候选 B。 考点:代议制民主政治 点评:同学们在做比较型选择题时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一、比较型选择题涉及到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 事件或现象,所以在做题时要对各个事件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找出它们的共性和个性。二、比较型选择题都是对教材内容的重新整合,所以备选项中的表述基本上都是教材中没有的,因此同学们在做题时要注意辨别这些备选项表述的正误,这是对学生较高层次的能力要求。三、同学们在做此类题时要善于运用历史理论进行分析判断。经常用的基本理论有共性和个性关系的原理,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原理,量变与质变
9、的原理。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要从同中找异,从异中求同。四、同学们一方面要注意全面准确地掌握历史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将一些相近的事、人或观点进行 分析比较,培养自己的分析比较能力,另一方面在解题时要找准比较角度,结合史实分析其共同点和不同点。解答比较型选择题最常用的是排除法。 某中学一历史研究小组对近代西方政治制度进行研究时,有四位同学产生了争议。你认为他们的阐述中不正确的是: A英国首相可以提请国王解散下议院,进行重新选举 B法国总统可以经众议院同意解散参议院 C美国国会可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否决的国会决议 D不经德国皇帝批准,德国议会通过的所有决议都不能生效 答案: B 试题分析: B表述不正确
10、,根据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法国总 统可以经参议院同意解散众议院,因此选 B。 考点:代议制民主政治 点评:否定型选择题首先是考查同学们的识记能力,在此类题中较多涉及的是历史事实,解答的关键是对历史事实的本质、原因、影响、意义、评价等有一个完整的、准确的认识。其次此类题较多地考查同学们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所以同学们要对历史概念的内涵、实质有清晰的认识。第三、考查同学们的逆向思维能力,因为此题主要选择错误的选项,而由于同学们习惯了选择正确的选项,所以在思维习惯上不符,往往造成错误。 议会在西方国家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列国家元首由议会选举 产生的是( ) A 1712年的英国女王 B 17
11、94年的美国总统 C 1875年的德国皇帝 D 1889年的法国总统 答案: D 试题分析: AC不对,英国、德国元首都由世袭君主产生; B不对,美国总统由选民选出; D符合题意,根据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 考点:代议制民主政治 点评: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总统制、法国共和制与德国的君主立宪制的主要区别: 项 目 英国君主立宪制 美国总统制共和制 法国议会制共和制 德国君主立宪制 国家元首 国王 总统 总统 皇帝 元首产生 方式 世袭 民举(任四年,可连任两届) 选举(任期七年,连选连任) 世袭 元首任期 终身制 任期制 任期制 终身制 元首的实权 无 有 有 有 政府首脑
12、内阁首相 总统 总统、总理 宰相 相关试题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深 峰路 3号启航商务大厦 5楼 邮编: 518000 2004-2016 21世纪教育网 粤 ICP备09188801号 粤教信息(2013)2号 工作时间 : AM9:00-PM6:00 服务电话 : 4006379991 某同学要写一篇西方国家政治制度论析的论文,他有可能用到的标题有 “议会之母 ” “民主的源头 ” “驴象之争 ” “一票共和 ” “议会形式粉饰门面 ” “迥异于东方的法律制度 ”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是指英国议会 制度; 是指古希腊民主; 是指美国两党制; 是
13、指法国共和制的最终确立; 是指德国君主立宪制度; 是指罗马法,都与论文相符,因此选 C。 考点:代议制民主政治 点评:组合式历史选择题是比较常见的题型,在高考试卷中也屡屡出现。解答此类选择题有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那就是排除法,它包括排错法、排异法、关键词排除法和定位排除法,等等。 工业革命推动了欧美代议制民主政治的确立和进一步发展,下列各项不是在这一背景下发生的是 A英国 1832年议会改革 B法国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C美国三权分立共和制确立 D德国君主 立宪制的确立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是在 1832年; B是指 1875年法兰西共和国宪法颁布; D是指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
14、都与 19世纪工业革命有关; C是指 1787年美国宪法,此时工业革命还没有广泛开展,因此选 C。 考点:代议制民主政治 点评:本题可用排除法,如题干确定了某一个范围(如时间、地点、人物、领域等),由此便排除了与此范围以外的题支。 一个西方国家的出版物中写道: “在德国,有两个疯子,他们创造了一个幽灵。这个幽灵改变了世界的局势 ,荡涤着资本主义的制度 ,形成两种社会制度的并立。 ”这里提到的 “两种社会制度的并立 ”成为现实的标志是 A共产党宣言发表 B巴黎公社的成立 C第一国际 D十月革命 答案: D 试题分析:这里提到的 “两种社会制度的并立 ”成为现实是指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社
15、会主义由理想成为现实,而标志是俄国十月革命,因此选 D。 考点:社会主义运动 点评: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1)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为俄国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2)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3)十月革命 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下列哪些国家和地区的历史经验有密切关系:( ) A美英法 B英法俄 C美法德 D英法德 答案: D 试题分析: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其思想来源是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
16、社会主义。因此选 D。 考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点评: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 1)经济前提: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病也日益暴露,社会矛盾日益突出。( 2)思想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 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 3)阶级基础: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英国和德意志爆发了大规模的工人运动,表明工人阶级的觉醒。( 4)实践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入工人群众,总结工人运动经验,深刻揭露和分析资本主义制度; 1847年出席共产主义者同盟代表大会,负责起草同盟纲领。 有学者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 20世纪 20年代之前的发展特点简要地归纳为
17、 “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 ”下列符合该时期 “由理想到现实 ”特点的史实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巴黎公社的建立 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十月革命的胜利 答案: D 试题分析: “由空想到科学 ”是指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由理论到实践 ” 是指巴黎公社的建立, “由理想到现实 ” 是指十月革命的胜利,因此选 D。 考点:社会主义运动 点评: “社会主义理论到制度 ”部分不是高考的热点,近几年考查较少,但复习不能忽略冷点。本部分命题主要围绕:共产党宣言产生的背景,巴黎公社的地位和意义,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等。 仔细观察下边的漫画( Iraq、 Afghanistan
18、、 Balkan分别指伊拉克、阿富汗、巴尔干),在 冷战结束后屡屡发生漫画中的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两极格局的瓦解 B美国试图独霸世界 C恐怖主义威胁世界 D地区霸权主义抬头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冷战结束以后,局部战争不断的世界局势,造成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是美国企图独霸世界,执行单边主义外交政策。因此选 B。 考点:当今世界形势 点评: “冷战 ”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使区域性、小规模的冲突增加。 芝 加哥大学政治学教授罗伯特 佩普说: “美国处于前所未有的衰退之中。在 21世纪头十年,美国的相对实力不断下降,而中
19、国的相对实力却一直在增强。单极秩序正在变得过时,其他国家正在崛起为可以与美国实力抗新的力量,美国正在失去大部分的战略自由。 ”对这段话理解错误的是 A中国将取代美国的单极世界 B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趋势增强 C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是由其国家实力决定的 D世界政治多极化源于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 答案: A 试题分析: “单极秩序正在变得过时,其他国家正在崛起为可以与美国实力抗新的力量, 美国正在失去大部分的战略自由。 ”说明世界格局日益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中国也是多极化的一员,而非将取代美国的单极世界,因此选 A。 考点:世界格局多级化 点评:理解世界格局多级化( 1)多极化是指一种趋势,一
20、个动态发展过程。到目前为止,多极化并没有定型为某一基本的世界新格局。就当今世界实际情况来看,国际政治关系中存在美国、日本、西欧、中国、俄罗斯五个力量中心。五个力量中心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世界各个地区和许多国家。五个力量中心之间存在的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使军事霸权主义受到更多的制约和限制,有利于世界的安全与稳定。但是多极化趋势与美国单极霸权企图之间的斗争远未结束,反而愈演愈烈;( 2)世界多极化中的任何一 “极 ”或者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或者具有巨大的国际政治影响力,这两者通常是相辅相成的,构成了综合国力的两大方面。所以对多极化可以主要从经济上实力的增强和政治上国际影响力的提高两个侧
21、面去理解;( 3)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主要包括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实力的相对衰落趋势,欧洲、日本的迅速崛起态势和中国、第三世界国家兴起的上升趋势。具体表现为西欧、日本随着经济实力与美国的差距逐步缩小,在政治上对美国的离心倾向也在不断加强 ;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壮大并走向联合。 一位学者认为: “除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之外,已找不到足以代替它且具存活能力的其它体系。 ”并认为: “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 ”上述说法应出现于何时? A英国光荣革命成功时 B两极格局的确立 C 1917
22、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时 D东欧剧变及苏联解体后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看 , “除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之外,已找不到足以代替它且具存活能力的其他体系 ”,这句话很明显是在夸赞资本主义的好处 否认社会主义。 “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 ”这句话是在说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斗争已经结束。而这一切都发生在 “东欧剧变及苏联解体时 ”,因此选 D。 考点:两极格局瓦解 点评:苏联的解体使欧洲的政治格局发生变化,两极格局结束,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力量受到重大挫折;同时国际社会主义力量 (如中国 )从挫折中吸取了教训,正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法国总统戴高乐曾提出欧洲是 “欧洲人的
23、欧洲 。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欧洲开始了一体化的进程,该进程的特 点不包括 A从单一经济领域到多种经济领域一体化 B从经济一体化向政治经济一体化发展 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遏制共产主义 D是一种和平的联合,努力实行共同的外交政策 答案: C 试题分析: C不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是在 1949年,时间不符,而且是美国主导下的军事政治集团,与欧洲一体化无关,因此选 C。 考点:欧洲一体化 点评:欧洲一体化的特点: 成员国不断增加; 从单一的经济领域发展到多种经济领域; 从经济领域发展到政治外交军事领域。 下列关于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的表述,正确的是 美国 领导建立的军事政治组织 它的建立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河北 衡水 第十四 中学 下学 期末考试 历史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