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江苏启东中学高二下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江苏启东中学高二下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江苏启东中学高二下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江苏启东中学高二下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 选择题 据史书记载,孔子看到季氏士大夫跳 “八佾舞 ”(64人跳的宫廷舞蹈 ),曾愤慨地说: “是可忍孰不可忍 !”在孔子看来,季氏士大夫所作所为 A有伤风化 B生活奢侈 C违背礼制 D挑衅国君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西周时期为了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正常运行,在社会中实行严格的社会等级规定即礼制制度,如天子和诸侯的服饰,住宅,出行的车辆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定,材料中只有天子才能观赏的 “八佾舞 ”现在诸侯也在跳,这严重违反了礼制规定,孔子对此感到异常的愤怒是因为孔子的目的在于维护西周统
2、治秩序,这一现象也说明春秋晚期原有社会的统治秩序已遭严重破坏趋于崩溃,所以答案:选 C, A B D三项与上述特征不符。 考点:先秦时期政治制度 礼乐制度 点评:中国的礼乐制度起源于西周时期,它 和分封制度、宗法制度一起,构成整个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对后世的政治、文化、艺术和思想影响巨大。礼乐制度分礼和乐两个部分。礼的部分主要对人的身份进行划分和社会规范,最终形成等级制度。乐的部分主要是基于礼的等级制度,运用音乐进行缓解社会矛盾。 19世纪末,维新变法思想的核心是 A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B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C由君主专制变为民主共和制是 “进化之公理 ” D “今
3、日之民智 待革命以开之 ”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的政治舞台,维新派主张变法以实现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答案:选 B, A是洋务派的主张, C D两项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 考点:维新变法思潮 点评:甲午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加紧侵华,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在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的基础上维新变法思想得以兴起并快速在中国传播。爱国知识分子为了挽救严重的民族危机,展开了维新变法活动,但维新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并不完全相同,有的较为激进而总体上他们都赞成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和发展资本主义。 一位现代
4、学者在评论一部历 史文献时说: “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 ”这一评论指的是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李贽笔下的孔子 C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的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影子,这是维新变法时期维新派为了便于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减少变法的阻力而将孔子塑造成为改革家形象,答案:选 C, A B 两项发生中国古代,不会出现穿西装的孔子,D项应该是反面形象,遭到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猛烈抨击。 考点:维新变法思潮 点评:康有为、梁启超是清末维新变法运动的主将,他们的思想和主张反映
5、了维新变法运动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分子变革中国政治制度的愿望,标志着中国在向西方学习的进程中由器物文明开始深入到制度文明的层面。但是他们在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时却给了他披上了传统文化的外衣,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减少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在中国传播的阻力,但也表明其力量的弱小和软弱。 “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故之道,而使人心社会焕然一新者,厥有二事,一曰人权说,二曰生物进化论。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这表明陈独秀 A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 B推崇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 C主张 “中学 ”“西学 ”有机结合 D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6、 “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故之道, 厥有二事,一曰人权说,二曰生物进化论 ”说明陈独秀推崇西方 “人权说和生物进化论 ”,即民主和科学思想,答案:选 B, A C D三项也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重要主张,但材料中并未体现。 考点:新文化运动 点评:新文化运动反映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已从器物层面、制度层面深入到思想文化层面,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民主与科学思想得到弘扬,形成了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给专制主义以沉重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进一步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新的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对五四运动的爆发
7、起了宣传动员的作用。 1917年辜鸿铭在北京大学任教,梳着小辫子走进课堂,学生们一片哄堂大笑,辜鸿铭平静地说: “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 ”下列运动中哪个主要是为剪掉同学们 “心中的辫子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 ”是指传统文化思想对人的束缚,结合史实可知近代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的合理性,极大地解放了当时中国人的思想,答案:选C, A B两项没有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D项发生在新文化 运动之后。 考点:新文化运动 点评:新文化运动反
8、映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已从器物层面、制度层面深入到思想文化层面,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民主与科学思想得到弘扬,形成了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提高了民众的觉悟,唤醒了人们特别是青年的民族觉悟和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 孙中山说: “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 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 ”孙中山对“忠 ”的理解是 A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 B保持忠君爱国思想 C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 D强调国家民族意识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
9、德还要保存 ”说明孙中山强调的是为国家和民众效忠和服务的思想,所以 D项表述符合题意, A B两项是孙中山批判的对象, C项材料并未直接体现。 考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辛亥革命 点评:高考中对辛亥革命的考查一直都是重点和常考点,其考查角度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三民主义的内容 辛亥革命爆发的时代背景 辛亥革命的产生的积极成果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及其局限性的表现 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 中国国民党某大会宣言提出: “民族主义,一为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为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指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 在该理论的推动下 A中华民国
10、临时约法颁布 B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 C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取得胜利 D国共合作有了政治基础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民族主义,一为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为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指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 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 解释了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内涵,新三民主义与中国民主革命纲领有着诸多共同之处,这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答案:选 D, A B两项是在孙中山旧三民主义革命理论指导下取得的革命成果, C项是国共合作的直接结果。 考点:新 “三民主义 ” 点评:新旧 “三民主义 ”的异同比较是高
11、考中的常考点,新旧 “三民主义 ”的明显区别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新 “三民主义 ”中的民族主义有明确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内容;二,新 “三民主义 ”中的民生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内容,这两点必须牢记。同时还应 注意新 “三民主义 ”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比较。 以下是 20世纪初北京普通市民的两段对话 背 景 对 话 1912年,清帝退位 文三: “大清朝灭了,现在是民国,你还敢留辫子,小心被当成满清余孽! ” 赵四: “那我得赶快剪掉辫子。 ” 1917年,清帝复辟 赵四: “大清皇帝回来了,你还不赶紧买条假辫子戴上,小心被当成革命党! ” 文三: “哪里有卖,我得赶快去买一条。 ” 当时某
12、报刊对上述行为进行评论,下列标题比较贴切的应是 A民风日新 B民智未开 C民权兴衰 D民族觉醒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图表中的文字信息说明辫子的存续成为封建势力的象征,普通民众对革命理念并不了解,对民主共和国更是没有清晰的认知反倒是皇帝的形象在其心中根深蒂固,这反映了民国初年民智未开,民主与共和的理念还须深入民心,辛亥革命并未唤醒民众的积极参与,所以答案:选 B, A C D三项不能反映材料主旨。 考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 辛亥革命 点评:材料的主要意图是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局限性的理解,有关辛亥革命的局限最突出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没有改变中国
1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没有唤醒广大民众的觉醒和积极参与; 没有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尤其是没有进行反封建思想的斗争。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他们最应该选择的学习资料是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毛泽东思想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 A B两项阐明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和历史发展进程,是对马克思主义革命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C项强调人民民主专政是对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专政的继承和发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D项强调了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
14、论基础,所以答案:选 C。 考点:毛泽东思想 点评:高考对毛泽东思想的考查主要集中在 “工农武装割据 ”思想, “新民主主义 ”革命理论,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几个知识点上,这也是毛泽东思想中最具闪光性的地方,同时也是毛泽东将马列主义应用中国实践的具体表现,对此必须牢记和加以深刻体会。 1978年底,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 看的重要讲话; 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这两次讲话都 A推动了经济特区的发展 B深化了体制改革 C加速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 D冲破了思想樊篱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
15、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978年底,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极大地解放了中国人的思想,确定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巨大进步; 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冲破了市场经济对社会主义发展的束缚,再次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确定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以二者都是在解放中国人思想的基础上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答案:选 D, A B C 三项不是二者的共同点。 考点:邓小平理论 点评:高考对邓小平理论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6、 邓小平理论的时代背景;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 “一国两制 ”思想;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以及与毛泽东思想之间的关系。对 其的考查多以材料题的形式出现,尤其是将其与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综合起来考查。 美国著名太空学者迪安说: “美国人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我们在太空中面对的将不仅仅是白蓝红旗帜(俄罗斯国旗),一条红色巨龙正在太空轨道中升起 !”这条 “红色巨龙 ”最有可能是指 A “东方红 1 号卫星 B “神舟 ”五号载人飞船 C “神舟 ”七号载人飞船 D “嫦娥一号 ”绕月卫星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一条红色巨龙正在太空轨道中升起 ”
17、是指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开始正式进入太空,中国成为即美国,俄 罗斯之后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结合所学可知 “神舟 ”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是这一事件的主要标志,答案:选 B, A项是中国 20世纪 70年代的重要航天成果,这与材料中的时间特征不符(苏联已经解体,俄罗斯成为美国的重要航天对手), C D两项是中国航天事业进一步深化和发展的重要表现。 考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点评: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这是邓小平 对新中国成
18、立以来中国国防科技所取得重大成就的高度评价,同时也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所产生影响的系统总结,这应该成为我们必须牢固掌握的话语。 欧 亨利 (1862 1910年 )是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作家,他善于描写小人物的不幸命运,揭示资本主义的不平等与虚伪。在艺术上,他的小说常常以 “带泪的微笑 ”和辛酸的欢乐打动读者,善于构思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局,这种写法被称为 “欧 亨利笔法 ”。据此判断, “欧 亨利笔法 ”应该属于 A现实主义 B浪漫主义 C印象主义 D现代主义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善于描写小人物的不幸命运,揭示资本主义的不平等与虚伪
19、”这符合现实主义文学深刻揭露现实社会的丑恶的特征,当然结合材料中的时间特征 “1862 1910年 ”也可判断出“欧 亨利笔法 ”属于现实主义文风,答案:选 A, B C D三项与批判现实主义的特征不符。 考点:西方近代以来的文艺 点评:高考对此内容的考查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文艺发展阶段特征和代表作家和作品的识记能力,总体难度较低,但由于涉及范围广泛,内容较多记忆难度加大,建议学生以时间先 后为序记忆,同时在平时加强对文艺实践活动参与和关注。 下图是 2010年 6月 23日伦敦佳士得拍卖行拍卖的世界名画睡莲。作品体现了艺术家以天才的笔触捕捉的瞬间景色:变幻的色彩、光影斑驳
20、的池塘、摇曳多姿的睡莲。据此,该名画是 A浪漫主义绘画作品 B印象派的绘画作品 C现实主义绘画作品 D现代主义绘画作品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变幻的色彩、光影斑驳的池塘、摇曳多姿的睡莲 ”符合印象画派的典型特征,所以答案:选 B,A C D三项与强调光与色的瞬间变化特征 不符。 考点:西方近代以来的绘画艺术 点评:西方近代以来的绘画艺术经历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印象画派以及现代主义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准确的识记各自思潮的思潮的绘画特点和代表画家和作品成为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 一位同学的研究性学习报告中,有以下几个小标题: “默片时代 ”“有声时
21、代 ”“黑白时代 ”“彩色时代 ”。该同学的研究课题最有可能是 A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B互联网的发展历程 C电影的发展历程 D电视的发展历程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电影艺术的发展历程前后经历了 “默片时代 ”, “有声时代 ”, “黑白时代 ”和 “彩色时代 ”四个阶段,它成为人类的第七大艺术,答案:选 C, A B D 三项与上述发展特征不符。 考点:电影艺术的发展 点评:识记能力是高考能力考查层次中的最低端,历史事件、时间、事件内容的考查是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常见题,主要涉及对教材中知识点的识记,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强时间、事件、事件内容方面的
22、记忆。 历史学家陈旭麓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认为: “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 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战争以严酷的实施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 ”当时爱国知识分子思考的结论是 A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 一切的黑暗。 ” B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 C “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 ” D “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 废除专制,实现共和。 ”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鸦片战争
23、以严酷的实施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 ”反映的是鸦片战争之后自强派开展救国了运动,即他们认为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所以他们提出 “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救国主张,答案:选 B,A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主张, C项是维新派的主张, D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观点。 考点:近代中国求民主反侵略的思想潮流 点评:相同的考查思路还可以从入学角度进行,如: 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 新派的是 ( C ) A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 B “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江苏 启东 中学 下期 期中考试 历史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