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广东省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广东省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广东省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广东省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高一 3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山东是产粮大省。远古时代,山东地区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 ) A小麦和水稻 B小麦和粟 C玉米和水稻 D玉米和甘薯 答案: B 试题分析:远古时代,中国北方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粟、麦,南方种植水稻;玉米和甘薯原产美洲,明朝时期才传入中国,故 A、 C、 D均可排除,选 B。 考点:中国古代的农业。 点评: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包括: 其一:生产规模 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 其二:所有制结构 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体; 其三:产业结构 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其四:生产模式 精耕细作; 其五
2、:经营方式 “ 男耕女织 ”(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明朝范濂的云间据目抄记载: “松江旧无暑袜店,暑月间穿毡袜者甚众。万历以来用尤墩布(一种细密、柔软的棉布)为单暑袜,极轻美,远近争来购之。故郡治西郊,广开暑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亦便民新务。 ”下列各项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松江成为丝织业中心 纺织业技术水平提高 松江出现了雇佣关系 官府鼓励手工业发展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朝新的经济因素。根据题干材料, “单暑袜极轻美,远近争来购之 ”说明纺织业技术水平提高; “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 ”,结合地点是松江、
3、行业是丝织业,说明在明中期的江南地区已经出现了以雇佣关系为标志的资本主义萌芽。 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中国古代一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说法错误;故答案:为 C。 考点:明代手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点评:明朝中后期,由于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 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学术界称之为 “资本主义萌芽 ”。清朝时,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这有利于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 以下关于中国古代手工业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家庭手工业代表了手工业工艺制造水平 B两宋以后私营手工业发展地位日益提高 C明清时期官营手工业基本实现了市场化 D西方工业品倾销制约了传统手工业发展 答案
4、: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手工业的成就。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代表了中国手工业工艺制造水平, A 项错误;官营手工业的产品仅供官府、皇室和贵族使用,并不投放市场, C项不符合史实; D项发生在鸦片战争后的近代历史时期。两宋以后私营手工业发展地位日益提高,明朝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故选 B。 考点:中国古代的手工业。 点评:关于中国古代的手工业,还可以考查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中国古代手工业素称发达,长期领先于世界;多种经营方式长期并存,其中官营手工业长期占统治地位;古代手工业的发展与农业经济密不可分。 聊城市的山陕会馆(右图)坐落于京杭大运河西岸,于 1
5、743年由旅居山东的山西、陕西客商集资创建。此会馆有利于研究( ) 瓦舍发展史 清代外贸史 运河文化史 清代商帮发展史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瓦舍是宋朝城市中出现的综合娱乐场所,与题干无关。 山陕会馆是中国古代商帮的代表,侧重于国内内贸。 可从题目 “坐落于京杭大运河西岸 ”一句分析出。 说法正确。故选 A。 考点: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点评:明清:城镇商业依然呈现繁荣景象。农副产品大量涌入市场;区域间长途贩卖贸易发展较快;出现商帮,其中以徽商、晋商实力最强。 明代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这主要是因为 ( ) A官营作坊产品有限 B私营作
6、坊工人增加 C资本主义的萌芽 D商业经济的发展 答案: D 试题分析: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管理,产品主要供宫廷和贵族消费,与市场联系不密切。而私营手工业主要生产日用品用具,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私营手工业能够满足城乡市场迅速增长的的需要,其地位日益重要,在许多行业逐渐超过官营手工业。故选 D。 考点: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点评:明朝之前,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主导地位,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民营手工业在明朝中叶后在某些行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中国古代妇女择偶一般 “悔作商人妇 ”,而到 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 “宁肯嫁与商人 ”的现象。这一变化说明( )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B商品
7、经济发展,传统观念发生变化 C反封建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D西学东渐,中国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 答案: B 试题分析: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的地位逐渐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由原来的看不起商人,到明清时期的争作商人妇。故选 B。 考点: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 点评: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从商鞅变法规定的奖励耕战,到汉文帝的重农措施,直到清初恢复经济的调整,都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但是随着商业的发展,这一思想观念也受到冲击。 在某班的一堂历史课上,甲同学扮演了汉朝时期的商人,并对自己的经商经历作了简
8、单的阐述: 我是一位来自西域的商人,来到长安城,我发现城中 “夜市 ”比较繁华 而且市场管理松弛,交易不受任何控制 但居民平时买东西只能去市,甚为不便 为了生意方便,我把我在城南居民区的住房改 装成了店面,专门卖西域特产 上述甲同学的阐述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市是古代商品交换的场所。汉代市的特点有:市、坊严格分开;按时开市闭市;商业贸易受官府严格控制。 都不符合汉代市的特点。故选C。 考点: 汉代商业的发展和市的变迁。 点评:宋代以后坊、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城郊和乡村的 “草市 ”普遍;打破经营时间限制,早市、夜市昼夜相接;交易活动不受官府直接监管。 对比
9、下面两幅图,中国古代城市商业活动发生的重大变化是 ( ) A时间、空间的限制被打破 B “草市 ”盛行 C出现了按地域集结的商帮 D政府对商业活动的监管取消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唐代长安城设东西两市,市、坊严格分开;宋代以后坊、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打破经营时间限制,出现夜市。 B、C、 D图中没有体现,故选 A。 考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和市的变迁。 点评:宋代以后坊、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城郊和乡村的 “草市 ”普遍;打破经营时间限制,早市、夜市昼夜相接;交易活动不受官府直接监管。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 “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 (在)引发
10、人 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发展的因素。 ”以下能够为这一论断提供依据的是 ( ) A商人经商积累的财富主要用来买田置地 B政府实行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 C农民极端贫困,无力从市场上购买商品 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答案: A 试题分析:注意材料分析的是 “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 ”,只有 A项符合题干要求。地主商人经商积累的财富主要用来买田置地,影响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发展的因素 ”。 B、 C、 D都是阻碍工商业发展的因素而非动机,故选 A。 考点:中国古代工商业发 展缓慢的原因。 点评:中国古代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有: 耕
11、织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在全国范围仍居主导地位; 官府的沉重剥削,导致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极其低下; 清政府固守 “重本抑末 ”的传统政策,打击压制工商业者; 清政府长期闭关锁国,实行海禁政策; 建立在封建土地所有制基础上的陈旧落后的经济观念,使地主、商人、高利贷者在其构成的三位一体的剥削体系中互相转化,很少投资于手工业。 下列关于 “重农抑商 ”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中唐以来,这一政策有所松动 B在各个朝代建立之初起到了积极作用 C是自然经济的产物 D明清时期,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最终废除了这一政策 答案: D 试题分析:战国时期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明清时期仍固守重农抑商
12、,实行专卖制度,对民营商业加征商税,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故 D项错误。 考点: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 点评: “重农抑商 ”作为我国古代的一项经济政策,对于保护农业生产的发展、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以及维持社会的相对稳定,都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但是,封建社会后期, “抑商 ”政策也抑制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 长。 明清时期国力强盛的主要表现有 耕地面积扩大和人口增加 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 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 国内生产总值的涨幅长期在世界占据领先地位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明清时期中国的农耕经济走向鼎盛,出现了社会经济全面高涨的局面。在 17
13、20-182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总值中所占比重的年增长率远高于整个欧洲地区。但国内生产总值的涨幅长期在世界占据领先地位的说法不合史实,其他各项正确。故选 B。 考点:明清时期传统经济的发展。 点评:学习明清时期的历史,要从不同角度分析明清时期农耕经济高度发展,但更重要的是透过现象看到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迟缓、中国已经落伍的本质,认识封建制度的束缚是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根本原因;同时还要从生产方式、社会制度、生产工具、统治者的政策和观念等方面全方位认识中国的落后和西方的先进、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下列历史现象中,最能体现明清时期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是( ) A玉米、甘薯等作物传入我国,并
14、在一些地区广泛种植 B “湖广熟,天下足 ”取代了 “苏湖熟,天下足 ” C苏州丝织业 “小户 ”听 “大户呼织 ”计日 受值 ” D金属货币广泛应用,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答案: C 试题分析: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 “世界发展趋势 ”。明清时期,资本主义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主流,因此,明朝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顺应了这一趋势。 C项中的 “计日受值 ”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具体表现。 考点: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点评: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代表了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总趋势;但资本主义萌芽只出现在少数地区的少数行业当中,是稀疏而又微弱的;而且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非常缓慢,始终在萌芽状态中徘徊,自然
15、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假如你生活在明朝中后期,做生意赚了很多钱,之后你会首先考虑把这钱用来( ) A广置田地 B放高利贷 C兴办手工作坊 D娶妻纳妾 答案: A 试题分析: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但受传统观念和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地主商人经商积累的财富主要用来买田置地,严重影响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故选 A。 考点: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 点评: “重农抑商 ”作为我国古代的一项经济政策,对于保护农业生产的发展、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以及维持社会的相对稳定,都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但是,封建社会后期, “抑商 ”政策 也抑制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有学者认为
16、, 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 “选择了海洋 ”,中国 “选择了陆地 ”。 “选择了陆地 ”是指中国( ) A重视塞防忽视海防 B积极培育国内市场 C奉行 “闭关锁国 ”政策 D加强发展陆路交通 答案: C 试题分析: 18世纪中后期,西方 “选择了海洋 ”指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通过海上路线,疯狂对外殖民扩张。中国选择了陆地 ”则指中国实行 “闭关锁国 ”政策,严格限制对外交往。故选 C。 考点: “闭关锁国 ”政策 点评: “闭关锁国 ”政策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从而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闭关锁国政策隔绝了中国与外界的联系,从而阻断了中国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阻碍了生
17、产力发展,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最有力地证明了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已出现铁器的是( ) A管仲一书里有记载 B在湖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曾出土一批铁农具 C先人们的传说 D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记载着铁矿山达三十多处 答案: B 试题分析:史料包括实物史料、文字史料和口述史料等。文字史料由于加入了史学家的主观评价, 难免有失偏颇,如 A管仲; D山海经虽然经过实地考证,但铁矿石不等同于铁器,与题干要求不符;口述史料包括传说等,经过长时间的流传,口口相传的传说已经失去了最初的面目。所以只有实物史料才最有力最有价值,选 B。 考点:研究历史的史料。 点评:我们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
18、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 1999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淮北柳孜运河遗址发掘出许多唐宋瓷器文物,某文物部门拟写的下列出土文物清单中,不 可能出现的是 ( ) A青瓷 B白瓷 C秘色瓷 D青花瓷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制瓷业的成就,注意把握题干的时间限制 “唐宋时期 ”。唐朝时期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唐朝越窑的秘色瓷极为珍贵, A、B、 C都有可能出现; D青花瓷元朝时期才开始出现,故选 D。 考点:中国古代的手工业。 点评:关于中国古代的手工业,还可以考查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中
19、国古代手工业素称发达,长期领先于世界;多种经营方式长期并存,其中官营手工业长期占统治地位;古代手工业的发展与农业经济密不可分。 明朝中叶以后,在纺织业出现的新现象是( ) A纺织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B官营手工作坊产品精美 C丝织品远销国外 D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手工业发展的成就。明朝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A、 B、 C都不是明朝中叶以后纺织业出现的 “新现象 ”。故选 D。 考点:经济重心南移 点评: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具有三个明显特征: 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的最高水平;
20、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割据战乱时最突 出; 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中心的南移有一定影响。 考古发现有穿鼻环的青铜牛尊,其时代为春秋。孔子的一个学生叫司马牛,字子耕。这些现象反映 A春秋时期牛作为重要畜力用于耕作 B春秋时期青铜器皿造型取材广泛 C春秋时期人们取名字已不拘小节 D春秋时期人们敬佩牛任劳任怨的精神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信息 “鼻环 ”说明牛已经被用于牵引耕作, “司马牛,字子耕 ”表明牛耕的出现,故选 A。 B、 C、 D项材料无法反映。 考点: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 点评: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主要有: ( 1) “刀耕火种 ” 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 ( 2) “石器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广东省 东莞市 第七 高级中学 月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