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三上学期随堂练习历史卷.doc
《2011届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三上学期随堂练习历史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届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三上学期随堂练习历史卷.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届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三上学期随堂练习历史卷 选择题 姓氏起源一书对 “宋 ”姓的起源解释:周武王克商灭纣,建立周朝,封微子启(商王后裔)于商丘,建立宋国,共传 36代,亡于楚国。宋亡国后,原王公之族散居各地,以原国 “宋 ”为姓,乃成宋姓。从宋姓起源不能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A周礼维护中央集权统治 B诸侯争霸导致宋亡国 C周朝实行分封制 D反映早期政治制度特点 答案: A 下图是安放于安徽凤阳大包干纪念馆十八颗红手印雕塑图,关于该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说法错误的是 A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拉开了新中国大地上农村改革开放的序幕 B取消了人民公社,走土地私有化的道路 C具体形式有 “包干到户 ”、
2、“包产到户 ” D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是适应我国农业特点的一种较好的经济形式 答案: B 京华时报 2010年 10月 8日载文:一名男子 5月在英国克罗斯比加勒特村一处田地凭借金属探测器发现一顶头盔,头盔制作于公元一世纪晚期至公元二世纪期间。 10月 7日英国佳士得拍卖行将它拍出 228万英镑(约合 363万美元)高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二世纪是中国东汉时期,头盔是用杜诗水排冶炼的 B保护这个头盔最初拥有者诸多财产的是雅典陪审法庭 C保护这个头盔最初拥有者诸多财产的法律是罗马习惯法 D保护这个头盔最初拥有者诸多财产的法律是罗马成文法 答案: D A选项错误。东汉时期杜诗的水排利用水利
3、鼓风铸铁,约早于欧洲一千多年,所以当时英国不可能采用水排冶炼技术。 B选项错误。雅典陪审法庭主要出现于公元前 6世纪 公元前 5世纪,而且雅典与英国距离较远,时间、地域均不符合。 C选项错误。罗马习惯法主要出现于罗马共和国早期,共和国建立时间为公 元前 509年,当时贵族垄断立法和司法大权,只有习惯法。 D选项正确。公元前 27年罗马帝国建立,至公元 1世纪后期统治着亚欧非广大地区和民族,使用万民法来巩固统治,因此正确。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十五条规定: “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 此规定表明 A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 B国家行政权属于宰相 C国家权力
4、中心为议会 D宰相只对国家元首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 答案: D 2011年是十月革命爆发 94周年,苏联解体 20周年。早在革命胜利初期,有人认为十月革命是一个 “偶然事件 ”,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发动的一次 “成功的政变 ”。这次 “政变 ”的直接目的是 A建立工兵代表苏维埃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D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答案: D “他们是竭泽而渔 ”(罗斯 特里尔著毛泽东传),毛泽东曾经这样谈论斯大林时期苏联经济建设的教训。此处毛泽东所说的 “渔 ”指 的是 A工业生产 B农业生产 C人民生活 D环境保护 答案: A 某历史兴趣小组对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这一问题展
5、开讨论,并得出如下结论,你认为不恰当的是 出现了 “混合经济 ” 摆脱了经济周期性波动的规律 产生了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 A B C D 答案: B 下图为康德拉捷夫世界经济增长与衰退的波动周期表,图中周期 和周期 的经济增长波峰分别凸显了 “英国世纪 ”和 “美国世纪 ”的到来,其标志分别是 A “世界工厂 ”、 “美元帝国 ”形成 B殖民帝国建立、罗斯福新政 C代议制确立、美国独立 D垄断组织形成、 “冷战 ”开始 答案: A 有人这样评价当今世界: “当今世界,巨人林立,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
6、的巨人。 ”如果这一评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说明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A美、日、欧、俄、中共同主导的多极世界 B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 C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开始呈现多极化趋势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发展之中,而且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答案: D 民主人士张澜在谈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时说 : “这是新中国的一个人民大宪章,它确定了新中国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制度,有了稳步建设的大原则。 ”共同纲领规定的政治制度和原则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社会主义原则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 A B C D 答案: A 下图为江苏画家刘元 1938年创作的一幅漫画,图
7、中在日寇身后头戴钢盔的是国民党的士兵,身前手持大刀的是八路军战士,头上手执刺刀的是普通民兵。画家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日寇陷入全民抗战的汪洋大海中 国民党军队已放弃正面抵抗 八路军等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成为正面战场的主力 日寇受到中国军民灵活机动战略战术的沉重打击 A B C D 答案: A 2011年 7月 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90周年纪念日。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其中,在新青年上指出 “阶级竞争说恰如一条金线,把这三大原理(注:指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从根本上联系起来。 ”的文章是 A庶民的胜利 B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8、 D敬告青年 答案: C 诗经作为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其中 “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反映的是 A精耕细作技术成熟 B井田制趋于瓦解 C小农经济发展完善 D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答案: B 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 “威严庄重 ”,周的 “秩序井然 ”,战国的 “清新活泼 ”,汉的 “凝重 ”,六朝的 “清瘦 ”,唐的 “丰满华丽 ”,宋的 “理性美 ”,元的 “粗壮豪放 ”,明的 “敦厚繁丽 ”,清的 “纤巧 ”。这里周的 “秩序井然 ”、战国的 “清新活泼 ”、唐的 “丰满华丽 ”、宋的 “理性美 ”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A宗法制、 “百家 争鸣 ”、民主政
9、治、新思潮萌发 B郡县制、 “罢黜百家 ”、政治腐朽、理学盛行 C郡县制、 “百家争鸣 ”、国家富强、 “经世致用 ”思想 D宗法制、 “百家争鸣 ”、国家富强、理学盛行 答案: D 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 “附庸风雅 ”的贵族文化之外, 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 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下列属于 “市民文化 ”形态的是 清明上河图 程朱理学 元曲 小说 汉赋 A B C D 答案: D 这个条约的签订改变了长期以来中国与外国人之间经商的习惯和组织,开始了新的贸易制度。一夜之间,过去原本举足轻重的行商遭到削弱。这个条约最可能是指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10、 D辛丑条约 答案: A 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 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A电报业 B大众报业 C铁路交通业 D轮船航运业 答案: A 下图为某学生绘制的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 ”。该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它是 A AB 段 B BC 段 C CD 段 D DE 段 答案: D 下图是 110年前,法国远征军跨过中国 “LO-KO-CHIAO”时留下的照片,请判断法国远征军的借口是 A到北京换约遭拒 B法国商品在中国滞销 C镇压义和团运动 D寻找在宛平城丢失的士兵 答案: C 爱因斯坦在 20
11、世纪 20年代初,曾两次途经上海,总共停留不到 3天时间,却对上海产生了深刻的印象。他在日记中写道: “(上海)这个城市表明欧洲人同中国人社会地位的差别,这种差别使得近年来的革命事件特别可以理解了。在上海,欧洲人成了统治阶级,而中国人则是他们的奴仆。 ”材料中 “近年来的革命事件 ”是指 A五四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北伐战争 答案: A 综合题 ( 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 8世纪到公元前 3世纪在中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飞跃,是人类精神的大觉醒时期。诸子百家基于对人性、自然、社会及历史所作的不同的理论反省与思考,才提出各种不同的治国 平天下的政治方案和纲领的。而且
12、,诸子百家思想学说的鲜明的多元特征与强烈的原创精神 ,对后来大一统王朝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这些思想家发展学术思想的共同宗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宗旨的原因。( 5分) 材料二 秦汉以后,儒家思想获得了统治地位,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直到明清之际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与儒家思想发展是密切相关的,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一些比较重要的代表人物,如汉代的董仲舒 ,宋代的二程和朱熹,明代的王守仁等等,贯穿这些思想家的一条主线 ,就是儒家思想学说日 益走向哲理化的过程,宋明理学的出现标志着这一过程的完结。 葛兆光谈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 2)
1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试从儒学自身角度分析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原因。( 4分) ( 3)孔子及儒家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如何?( 2分) 答案:( 1)宗旨:为统治阶级服务(或为国君提供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方案)。( 2分)原因:旧的统治秩序的崩溃;农耕经济的发展;诸侯争霸,社会动荡不安;人的社会地位发生重大变化。( 3分) ( 2)儒学随着时代需求的变化不断吸收新思想;儒学的政治主张有利于维护专制主义的 中央集权,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需求得到统治者的支持。( 4分) ( 3)新文化运动全面掀起了对孔子为代表的儒学的批判。( 2分) (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代盛行的官
14、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 “尽逐绫绸之利 ”,渐成风尚,城镇中 “络玮机杼之声通宵彻夜 ”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 800张,织工 2330名。至康熙六年( 1667)缺机 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 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二 永乐二年,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江苏省 盐城 中学 高三上 学期 练习 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