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云南大理宾川第四高中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1-2012学年云南大理宾川第四高中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云南大理宾川第四高中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2012学年云南大理宾川第四高中高二上学期 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今天我们提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际上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有了创建和谐人际关系的思想,它是( ) “仁者,爱人 ” 贵贱有 “序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有教无类 ”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孔子思想的核心是 “仁 ”,就是 “爱人 ”,要实现这个核心,要做到待人宽容,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些思想都有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孔子主张 “贵贱有序 ”,强调了尊卑贵贱的社会等级秩序; “有教无类 ”是其教育思想,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均可以排除。故选 B。 考点:儒家
2、思想的形成。 点评:关于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还可以考查孔子、孟子等思想家的政治主张。如孔子的思想核心是 “仁 ”,主张以德治民;孟子主张实行 “仁政 ”,提出 “民贵君轻 ”的民本思想。 维新思想同鸦片战争时期新思想的主要不同是( ) A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B学习外国的军事技术 C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 D借鉴外国经验,探索救国之路 答案: C 试题分析:鸦片战争时期新思想主张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主要学习外国的军事技术,不涉及政治改革;而维新思想在经济上主张发展资本主义,文化上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政治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两者最主要的不同在于是否进行政治变革。故选 C。 考点:
3、维新思想与林则徐、魏源新思想的异同。 点评:本题也可以从两个派别的阶级属性分析:维新派的人物如康有为、梁启超等,旨在学习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政治上的改革,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魏源等人主张 “师夷长技以制夷 ”,旨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维护清朝的统治。 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最突出的区别是( ) A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B民权为一般平民所有 C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D节制资本 答案: A 试题分析:关于民族主义,旧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强调反对满洲贵族统治;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主张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 ”,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内容,这就抓住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
4、盾,弥补了旧三民主义的严重缺陷。 “提出明确的反帝要求 ”是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最突出的区别,故选 A。 考点:新旧三民主义的区别。 点评:旧三民主义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即孙中山在中 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1924年 1月,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对三民主义重新作了解释,旧三民主义从此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包含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和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纲领,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八荣八耻 ”第三条提出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与哪一思想内涵一致 A维新思想 B
5、三民主义 C新文化运动 D三个代表 答案: C 试题分析: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一致。 A项维新思想主张在中国进行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制; B项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D项 “三个代表 ”即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故选 C 考点:新文化运动。 点评: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前期: 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传播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
6、思想。 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纲领,其核心是( ) A驱除鞑虏 B创立民国 C恢复中华 D平均地权 答案: B 试题分析: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与同盟会的政治纲领相对应。民族主义 “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朝封建统治;民权 “ 创立民国 ”: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 共和国;民生 “ 平均地权 ”:主张核定地价,现价归原主所有,涨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其中,民权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故选 B。 考点:三民主义。 点评: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
7、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但是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因为它( ) A发展了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的三大政策 B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 略和平均地权的内容 C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原则相一致 D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指导下形成的 答案: C 试题分析: 1924年 1月,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对三民主义重新作了解释,旧三民主义从此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包含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和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纲领,与中国共
8、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原则相一致,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故选 C。 考点:新三民主义。 点评:新三民主义的思想内涵包括: 民族主义:一是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二是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主义:指民权为一般的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民生主义:指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 “耕者有其田 ”的政策。 围绕新文化运动提出 “打到孔家店 ”的口号,某班学生展开评论。你认为下列评论不妥当的是( ) A这一口号体现了对东西方文化的理性认识 B其本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文化 C有积极作用但也有一定片面性
9、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答案: A 试题分析:新文化运动是资 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思想的思想解放斗争。它动摇封建思想正统地位;人们思想得到空前解放;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得到弘扬;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创造了条件。但对待东西方文化认识不够理性,存在绝对肯定、否定的偏向,如对西方的民主、科学思想绝对肯定,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绝对否定。故选 A。 考点: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点评: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它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猛烈批判封建旧文化、旧思想、旧礼教,大力倡导新文化、新思想和新道德,打破了传统的精神枷锁,极大的鼓舞了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年探求真理的热情,也为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
10、传播奠定了基础。 但是在新文化运动中部分知识分子忽视甚至否定文化的传承性和民族性,存在着绝对化、简单化的倾向。 针对党内 “红旗到底打多久 ”的疑问,毛泽东撰写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著述,作出了肯定的回答。毛泽东所说的红色政权,最先建立的是 A中央革命根据地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川陕革命根据地 D川陕甘革命根据地 答案: B 试题分析: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军到达井冈山地区, 1928年,建立了中国革命第一个根据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A项中央革命根据地是 1931年 11月在赣西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C项川陕革命根据地由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于 1932年 12月建立
11、; D项川陕甘革命根据地是在 1936年长征结束后建立的。故选 B。 考点: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点评: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 “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 ”的革命思想 ,以及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等理论,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 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标志是 A走俄国人的路 B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 C在实践中找到了一条带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 D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答案: D 试题分析: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章,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作论述。他提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步走: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完整地系
12、统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政策。 1945年,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故选 D 考点:毛泽东思想。 点评: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毛泽东思想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 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 是邓小平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 是中华民族团结和振兴的精神支柱。 是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阶段。 “一国两制 ”构想的总体目标是为了 A解决香港回归问题 B解决澳门回归问题 C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D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答案: D 试题分析: 20世纪 80年代,邓小平提出了 “一国两制
13、”构想。 “一国两制 ”构想是针对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提出,在香港、 澳门问题上得到了成功的运用。其总体目标是为了实现中国的统一大业,故选 D。 考点: “一国两制 ”构想。 点评:关于 “一国两制 ”构想,还可以考查其意义: “一国两制 ”的构想是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思想。 邓小平曾公开评价某次会议, “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 ”这次会议是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答案: D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中的
14、 “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 ”提示。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了 1956 1978 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A项中共八大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B项十四大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C项十二大提出了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的新命题。故选 D。 考点:十一届三中全会。 点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开始了中国从 “以阶级斗争为纲 ”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 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从而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局面。 中国共产
15、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加强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C巩固和完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D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的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 答案: A 试题分析: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项和 D项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 C项是农村 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故选 A。 考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点评: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还可以考查其意义: 20世纪 80年代以来,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
16、快的国家。 中国不但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从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并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目标迈进。 胡适在 1923年的一封信中说: “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从报;一是新青年。 ”胡适所说的 “三个时代 ”是( ) A辛亥革命、护法运动、新文化运动 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护国运动 C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D戊戌变法、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答案: C 试题分析:。时务报是戊戌变法期间,在上海由梁启超主笔宣传维新变法理论的报刊;新民丛报是辛亥革命期间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进步报刊;1915年陈独秀上海创办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兴起。
17、故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点评:本题设计意图很好,利用新情景即胡适书信中的一段材料来考查学生对三个杂志特点和历史地位的理解,需要学生对教材不同章节中同一类型知识特征进行概括与区分。与一 般的机械性记忆相比,更符合新课改的考查要求。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一脉相承之处主要在于( ) A独立自主 B实事求是 C群众路线 D解放思想 答案: B 试题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这个过程中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之间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是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其一脉相承之处主要
18、在于都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事求是。故选 B。 考点: 20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点评:毛泽东思想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的全党统一的指导思想,它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成为指导中国革命的正确理论;邓小平理论是在中国沿着改革开放之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形成的,这一思想成为指引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继续前进的旗帜;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的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成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中国近
19、代思想主要经历了 “师夷长技以制夷 ”、 “中体西用 ”、 “维新变法 ”、“民主共和 ”、 “民主与科学 ”及 “马克思主义 ”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发展资本主义 B反对专制统治 C反抗外来侵略 D救亡图存 答案: D 试题分析:近代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深化的过程,从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到学习西方的制度、文化近代后期又向苏俄学习。其共同目的是救亡图存,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近代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中国人民面临着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任务,阻碍中国独立和富强的主要有外国资本
20、主义和本国的封建势力以及后来的官僚资产阶级,材料中这些近代思想便设反映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说: “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 ”。为了不让这棵大树 “树墩 ”继续 “萌发 ”,有识之士掀起了 A维新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答案: C 试题 分析:这是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尽管洋务运动、辛亥革命砍掉了树的 “枝干 ”,但由于 “树墩 ”还在,树还会发芽,这里的 “树墩 ”显然是指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
21、。为了挖掉 “树墩 ”,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掀起了新文化运动,用西方的民主科学思想批评儒家的伦理道德。故选 C。 考点: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 点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思想的思想解放斗争。它动摇封建思想正统地位;人们思想得到空前解放;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得到弘扬;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创造了条件。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最大的区别是 A领导阶级不同 B指导思想不同 C革命前途不同 D革命性质不同 答案: A 试题分析: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革命性质相同,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故排除 D 项; A、 B、 C 都是两者的不同点,但两者最大的差异在于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由资产阶级领
22、导,而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由无产阶级领导。故选 A。 考点: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点评: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相同点: 社会性质: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革命任务:都是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 革命性质: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不同点: 领导力量: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是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是无产阶级。 指导思想: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的平等、自由思想和民主共和观念,新民主主义革命是马克思主义。 革命前途:旧民主主义革命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后,还要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革命发展 和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2012 学年 云南 大理 宾川 第四 中高 学期 10 月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