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GDW 11639-2016 国家电网公司数据通信网专业网管系统功能设计规范.pdf
《Q GDW 11639-2016 国家电网公司数据通信网专业网管系统功能设计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 GDW 11639-2016 国家电网公司数据通信网专业网管系统功能设计规范.pdf(3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国家电网公司数据通信网专业网管系统功能设计规范 The functional design specification of SGCC data communication networks management system 2017 - 07 - 12 发布 2017 - 07 - 12 实施 国家电网公司 发 布ICS 29.240 Q/GDW 国 家 电 网 公 司 企 业 标 准 Q/GDW 11639 2016 Q/GDW 11639 2016 I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缩略 语 . 2 5 网管系统架
2、构设计 . 3 5.1 总体架构 . 3 5.2 部署架构 . 3 5.3 总体要求 . 4 5.4 软件技术要求 . 5 5.5 管理能力要求 . 5 5.6 性能要求 . 5 5.7 北向接口技术要求 . 5 5.8 南向接口技术要求 . 5 6 网管功能设计 . 5 6.1 资源管理功能 . 5 6.2 性能管理功能 . 8 6.3 拓扑管理功能 . 10 6.4 安全管理功能 . 11 6.5 故障管理功能 . 11 6.6 自动巡检功能 . 14 6.7 报表和统计分析管理功能 . 14 6.8 数据共享功能 . 15 6.9 MPLS VPN 管理功能 . 15 6.10 自动配置
3、和开通管理功能 . 17 6.11 路由协议分析功能 . 17 6.12 流量监测与管理功能 . 18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配置计算参考 . 20 编制说明 . 24 Q/GDW 11639 2016 II 前 言 为规范国家电网公司数据通信网 专业 网管系统的建设、部署与功能设计,明确公司数据通信网 专业网管的架构设计、资源管理、性能管理、故障管理、自动巡检、报表和统计分析、 MPLS VPN管理、自动配置和路由分析功能、流量监测与管理功能模块的要求,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信息通信部提出并解释。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国家
4、电网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国网信息通 信产业集团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邢宁哲、纪雨彤、 张宁池 、 赵庆凯、 刘识 、 闫忠平、马跃、唐佳 、 段寒硕、 彭柏、 聂正璞 、 广泽晶 、 申昉 、 叶青、段程煜 。 本标准首次发布。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的意见或建议反馈到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Q/GDW 11639 2016 1 国家电网公司数据通信网 专业 网管系统功能设计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国家电网公司数据通信网 专业 网管系统架构设计、网管功能设计、北向接口技术要求及南向接口技术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数据通信网 专业 网管系统的设计、研发与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
5、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 注 日期的引 用文件,仅 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Q/GDW 1872.5 国家电网通信管理系统规划设计 第 5部分:平台规范 Q/GDW 1872.15 国家电网通信管理系统规划设计 第 15部分:设备网管北向接口数据网 IETF RFC1901-1908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The 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 IETF RFC 4271 边界网关路由协议( A border gateway protocol 4) IETF RFC 4364 边
6、界网关路由协议与基于 MPLS 的 VPN 技术( BGP/MPLS IP 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3 术语和 定义 Q/GDW 1872.15界定的以及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数据通信网 dat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基于三层 IP 技术构建的 MPLS 数据通信网,主要由路由交换设备构成,由 OTN/WDM/SDH 网络承载,提供各种数据、视频、语音等业务服务的综合性网络承载平台。 3.2 数据通信网 专业 网管系统 data communication networks management system 面向数据通信
7、网网络及业务管理,提供数据通信网网络资源、配置、性能、告警的集中监控,支持数据通信网路由分析及流量流向分析,可提供 VPN业务配置下发、安全认证管理等一系列支撑数据通信网运维工作的网络管理系统,简称数据网网管。 3.3 电路 path of chain 数据网中两个节点间的数据传输通道 。 3.4 北向接口 northbound interface Q/GDW 11639 2016 2 通信设备提供给其他厂家或运营商进行接入和管理的接口。 3.5 南向接口 southbound interface 管理其他厂家网管或设备的接口,即向下提供的接口。 4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AA:
8、身份验证、授权和统计( Authentication Authorization Accounting) AS:自治系统( Autonomous System) BGP:边界网关协议( Border Gateway Protocol) CE:客户边界设备( Customer Edge) CPU:中央处理器(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RC:循环冗余校验( Cyclic Redundancy Check) DB:数据库( Database) DNS:域名系统( Domain Name System) FTP:文件传输协议( File Transfer Protocol)
9、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ICMP: 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 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IGP:内部网关协议( 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 IP:互联网协议( Internet Protocol) 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NETCONF:网络配置协议( NETwork CONFiguration protocol) OID:对象标识符 ( Object IDentifier) OS:操作系
10、统( Operating System) PC:个人计算机( Personal Computer) PCB:印制电路板( Printed Circuit Board) PE:运营商边界设备( Provider Edge) PING:因特网包探索器 (Packet INternet Groper) POP3:邮局协议版本 3( Post Office Protocol - Version 3) RADIUS:远程用户拨号认证服务( Remote Authentication Dial In User Service) RAID:磁盘阵列( Redundant Arrays of Independ
11、ent Disks) RAM:随机存取存储器( Random Access Memory) RD:路由标识( Route Distinguisher) RT:路由目标( Route Target) RTMP:实时消息传输协议( Real Time Messaging Protocol) RTP:实时传输协议( 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 RTSP:实时流传输协议( Real Time Streaming Protocol) RTT:往返时延 (Round Trip Time) SAN:存储区域网络( Storage Area Network) SLA:服务等级协
12、议( Service-Level Agreement) Q/GDW 11639 2016 3 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 SSH:安全外壳协议( Secure SHell) TACACS+:终端访问控制器访问控制系统( Terminal Access Controller Access Control System) TCP:传输控制协议(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ELNET:远程登陆服务标准协议( TELetype NETwork) TL1:人机交互协议( Transaction
13、 Language -1) TMS:通信管理系统( 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System) TTL:生存时间( Time To Live)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 User Datagram Protocol) VPN:虚拟专用网络(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VRF:虚拟路由转发表( Virtual Routing Forwarding) 5 网管系统 架构 设计 5.1 总体架构 公司数据通信网采取两级部署的模式进行建设,总部一级网管负责数据 通信骨干网 设备的监控;通过分权分域为省公司提供公司数据通信网骨干网设备的监视权限,以及
14、对本 省数据通信网骨干网设备的监控权限;省公司二级网管负责省内数据 通信 接入网设备的监控,通过分权分域为地市公司提供省内数据 通信 接入网设备的监视权限,以及对本地市及 以下 数据 通信 接入网设备的监控权限。一级网管与二级网管间应能够实现数据交互,交互数据包括但不限于:资源、配置、性能、告警数据。总体架构如图 1 所示: 骨 干 域地 市 域 地 市 域一 级 网 管二 级 网 管国 网 公 司 终 端省 公 司 终 端地 市 公 司 终 端数 据 交 互全 网 监 控分 权 监 控全 网 监 视全 网 监 控分 权 监 控全 网 监 视图 1 公司 数据通信网网管 总体 架构 5.2 部
15、署 架构 公司数据网网管系统应部署在管理信息大区,通过北向接口与 TMS系统连接。公司 数据 网网管应部署采集服务器、应用 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 AAA服务器以及存储装置等,其中应用服务器应部署数据网网管 软件 ,数据库服务器应部署关系型数据库软件。存储装置用于储存网管数据,存储系统采用 SAN架构,与网管应用服务器及数据库服务器连接,并采用 RAID 1+0方式备份。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应做双机备份(热备)。网管系统服务器应支持扩展部署。省公司网管系统部署参照国网部署模式执行,其中备用系统应部署在通信容灾第二汇聚点。公司数据 通信网网管系统 集中部署示意图 ,如图 2 所示: Q/GD
16、W 11639 2016 4 核 心 交 换 机主 用 系 统防 火 墙主 外 部 区H A核 心 交 换 机防 火 墙数 据 通 信 网备 用 系 统T M S 系 统采 集 服 务 器 应 用 服 务 器 数 据 库 服 务 器 A A A 服 务 器存 储防 火 墙备 外 部 区H A防 火 墙应 用 服 务 器 数 据 库 服 务 器存 储核 心 交 换 机 核 心 交 换 机逻辑隔离图 2 公司 数据通信网 网管 系统 部署 示意图 5.3 总体要求 5.3.1 接入方式 接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 a) 应支持本地接入和远程接入; b) 应支持多用户同时操作。 5.3.2 安全可靠性
17、安全可靠性包括但不限于 : a) 提供网管数据的备份功能,应包括自动和手工备份,需要时可将备份数据恢复; b) 对无权操作人员进行限制,应保证只有授权的操作人员才允许执行相应的操作等; c) 一年中停止服务的时间累计不得超过 60 分钟; d) 投入、退出和异常停止后,应不影响数据网通信网网络的正常业务; e) 与北向接口南向接口连接中断时,系统应在 150 分钟 内自动尝试重建连接,连接失败则以告警形式提 示用户; f) 用户界面程序异常停止后,应不影响服务器端和其他用户界面的正常运行。 5.3.3 数据表示 数据表示方式包括但不限于 : a) 应支持通配符查询; b) 对于网管的告警信息应
18、支持采用多种手段表示,包括但不限于:声音、邮件,短信等; c) 对于同一功能,可提供多种方式的操作手段,包括但不限于:鼠标操作、热键操作等; d) 对于统计信息,应以报表或直观图形化方式(如直方图、立体图、曲线图等)进行表示; e) 提供同步机制,应保证被管网络设备与数据网网管时间的同步性,以数据网网管时间为准; f) 宜使用四位十进制数表示年份; Q/GDW 11639 2016 5 g) 需要时间标记的事件时间标记为 网元时间,宜以秒为单位; h) 应提供打印设置和打印功能; i) 所有界面宜简洁、友好,操作简单,提示清晰,可提供在线帮助; j) 用户界面显示宜采用中文。 5.4 软件 技
19、术要求 软件技术要求包括但不限于: a) 可靠性:网管软件应具有处理各种非正常状态和事件的能力; b) 开放性:网管应采用多层开放体系结构,具有清晰的体系结构,对不同组网方式的网络,无须进行专门的软件开发,并能遵循相应的国际标准; c) 分布性:网管宜采用分布式计算的技术,以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 d) 可扩展性:网管应具有良好的伸缩性,可以随网络规模的增长平滑扩展,并应具有后向兼容性。 5.5 管理能力要求 管理能力 要求 包括但不限于 : a) 网元数量管理能力要求应不低于 5000 台 ; b) 可支持同时操作的用户数 应 不 低 于 200 个; c) 所能处理的 事件数目应不小于 80
20、0000 个 ; d) 最多 同时 可支持处理 10 个事件日志簿, 其 最大 可 浏览事件 10000000 个 ; e) 所能 处理的告警数量应 不低于 10000000 条; f) 应支 持不同厂商设备混合组网 环境 的网络管理。 5.6 性能要求 性能要求包括但不限于 : a) 告警响应时间:网络设备运行正常情况下,数据网网管的告警平均响应时间不大于 10 秒; b) 存储能力要求:各种日志文件应至少保存 6 个月; c) 时间精度要求: 时间戳的精度宜为 1 秒; d) 数据的准确性、完备性要求:应保证网元数据的准确性。数据应反映实际网络和资源配置状况。设备上报的告警信息应真实准确反
21、映网络的运行状况,告警信息可精确定位到发生故障网元的具体位置。 5.7 北向接口技术要求 北向接口应支持 RESTFUL 网络交互操作应用平台 进行配置、告警、实时性能数据的传送、 FTP协议进行历史性能数据的传送,应符合 Q/GDW 1872.15规定。 5.8 南向接口技术要求 南向接口提供协议适配层模块,应支持包括但不限于: SNMP、 TELNET、 SSH、 DB、 TL1、 NETCONF、FTP、 网络交互操作应用平台 、 套接字 ( Socket) 、系统日志( Syslog)协议等,协议适配层模块应支持扩展。 6 网管 功能 设计 6.1 资源管理功能 Q/GDW 11639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1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DW 11639 2016 国家电网 公司 数据 通信网 专业 网管 系统 功能 设计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