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二“零诊”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二“零诊”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二“零诊”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二 “零诊 ”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2011国际化学年主题是 “化学 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太阳能、潮汐能、风力发电,以获取清洁能源 B “海水淡化 ”可以解决 “淡水供应危机 ”,向海水中加入净水剂明矾可以使海水淡化 C臭氧空洞的形成与化石燃料大量使用有关 D纳米铜能在氧气中燃烧,说明了纳米铜比普通铜的还原性强 答案: A 试题分析:明矾只是净水剂,而不能淡化海水, B不正确;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会排放出大量的 CO2,导致温室效应, C不正确; D不正确,纳米铜的还原性和普通的铜是相同的,答案:选 A。 考点
2、:考查化学与社会问题中的节能减排、保护环境、资源利用等相关问题 点评: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及环境保护尽管不是教学的重点,但该内容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成为历年高考的必考的热点。历年试题的难度多以基础题、中档题为主、题型主要为选择题、试题的命题形式是常把化学知识与实际生产、生活、环境保护及科技前沿等问题结合起来,突出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的密切联系,综合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很好的落实新课标的理念。 恒温恒容的三个密闭容器, N2(g)+3H2(g) 2NH3(g) H -92.4 kJ/mol。实验测得起始、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容器 编号 起始时各
3、物质物质的量 /mol 平衡时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N2 H2 NH3 1 3 0 放出热量 a kJ 2 3 0 放出热量 b kJ 2 6 0 放出热量 c kJ A放出热量 a C N2的转化率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表中数据可知, 相当于是在 的基础上增大氮气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氢气的转化率增大, A正确。但氮气的转化率降低, C不正确;温度相同,平衡常数不变, B不正确; 和 相比,相当于是在 的基础上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氨气的体积分数增大, D不正确,答案:选 A。 考点:考查反应热的计算、平衡常数的判断、外界条件对平衡状态的影响等 点评:在判断 和 时可以利
4、用等效平衡进行。所谓等效平衡是指外界条件相同时,同一可逆反应只要起始浓度相当,无论经过何种途径,都可以达到相同的平衡状态。等效平衡的 判断及处理一般步骤是:进行等效转化 边倒法,即按照反应方程式的计量数之比转化到同一边的量,与题干所给起始投料情况比较。恒温恒容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发生变化的反应来说(即 n0的体系):等效转化后,对应各物质起始投料的物质的量与原平衡起始态相同。显然该题中 和 的平衡是不等效的,所以需要把 中反应物的均分 2份,然后在压缩即可与 进行对比。 某同学按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试验。 A、 B 为两种常见金属,它们的硫酸盐可溶于水。当 K 闭合时,在交换膜处 SO42 一
5、 从右向左移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金属活动性 A强于 B B B电极反应 B-2e- B2+ C x电极上有 H2产生,发生还原反应 D反应初期 x电极周围出现白色沉淀,继续实验沉淀将溶解 答案: B 试题分析:交换膜处 SO42 一 从右向左移动,说明 A 电极是负极, B 电极是正极,即 A的金属性强于 B的金属性,选项 A正确;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选项 B不正确; x电极和电源的负极相连,作阴极溶液中的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 C正确; y电极是阳极,溶液中的氯离子放电生成氯气。由于氢离子发生破坏水的电离平衡,溶液显碱性,因此有氢氧化铝白色沉淀产生。由于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 ,所
6、以随着溶液碱性的增强,氢氧化铝又溶解, D 正确,答案:选 B。 考点:考查原电池、电解池的有关判断、氢氧化铝的性质等 点评:在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经导线传递到正极上,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据此可以进行有关的判断和计算。而在判断电解产物时,首先判断阳极电极材料。如果是活性电极,则电极本身失去电子。如果是惰性电极,则溶液中的阴离子失去电子。而阴极是溶液中的阳离子得到电子,所以需要熟练记住常见离子的放电顺序。 下列有关金属腐蚀与防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的电化腐蚀和化学腐蚀本质相同,但电化腐蚀伴有电流产生 B
7、钢铁腐蚀最普遍的是吸氧腐蚀,负极吸收氧气最终转化为铁锈 C钢铁发生析氢腐蚀时,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Fe-2e- Fe2+ D埋在地下的钢管与电源正极连接可以减缓腐蚀 答案: A 试题分析: B不正确,发生吸氧腐蚀时,氧气在正极得到电子;铁作负极,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Fe-2e- Fe2+, C不正确;铁和电源的正极相连,作阳极,失去电子,加速腐蚀, D不正确,答案:选 A。 考点:考查电化学的应用: 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点评:金属腐蚀主要是以电化学腐蚀为主。而在电化学腐蚀中,又主要以吸氧腐蚀为主。但不论是吸氧腐蚀,还是析氢腐蚀,金属都是作负极失去电子,据此可以进行有关判断,该题难度不大。
8、 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不相符的是 A图 1表示 KNO3的溶解度曲线, a点所示的溶液是 80 时 KNO3不饱和溶液 B图 2表示某放热反应分别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C图 3表示 0.1000mol/LNaOH滴定 20.00 mL 0.1000mol/L醋酸的滴定曲线 D图 4表示向 NH4Al(SO4)2溶液中逐滴滴入 Ba(OH)2溶液,体积 V与沉淀 n的变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正确, a点位于溶解度曲线的下方,是不饱和溶液; B正确,催化剂能改变活化能,但不能改变反应热; C 不正确,因为醋酸是弱酸,部分电离,存在电离平衡。所以 0.1000mol/L
9、醋酸的 pH大于 1,而不是等于 1;应用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所以当沉淀达到最大值时,再加入氢氧化钡,沉淀会溶解, D正确,答案:选 C。 考点:考查有关的图像识别 点评:该题容易错选 D。这是由于该反应比较复杂,而选项 C中的图像变化趋势又是正确的,所以错误的认为 C正确, D不正确。因此把握反应的原理,既要分析曲线的变化趋势,更要注意曲线的起点和终点,只有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纯水中加入醋酸会促进水的电离 B 1 mL pH = 2的醋酸稀释至 10 mL, pH=3 C常温下, 0.1 mol L 1氯化铵溶液加水稀释,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均减小 D加热 Na
10、2CO3溶液能提高其除油污的能力 答案: D 试题分析:醋酸是酸,能电离出氢离子,抑制水的电离, A不正确;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稀释促进电离,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是增加的,因此 1 mL pH = 2的醋酸稀释至 10 mL, pH 3, B不正确;稀释氯化铵促进水解,氢离子的个数增加,但氢离子浓度是减小,因此 OH-的浓度是增加的, C不正确;加热促进碳酸钠的水解,溶液的碱性增强,所以可以其除油污的能力, D正确,答案:选 D。 考点:看出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水解及其应用 点评:在判断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时,必须考虑到溶液体积的变化,而不能紧紧依据平衡的移动方向。其次不论是电离平衡,还是水解平
11、衡都适用于勒夏特例原理,据此可以进行有关判断。 下列实验 “操作和现象 ”与 “结论 ”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处理锅炉水垢中的 CaSO4时,依次加入饱和 Na2CO3溶液和盐酸,水垢溶解 Ksp: CaCO3 CaSO4 B 用石墨作电极电解 MgSO4溶液,某电极附近有白色沉淀生成 该电极为阳极 C 向 FeCl3和 CuCl2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有红色固体析出氧化性: Cu2+ Fe3+ D 向某溶液中先滴加硝酸酸化,再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Ag+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沉淀转化的方向,即沉淀一般向生成更难溶的方向进行,所以A正确;
12、B不正确,石墨作电极电解 MgSO4溶液,相当于是电解水,生成的白色沉淀是氢氧化镁,在阴极生成,因为阴极是氢离子放电; C不正确,氧化性应该是 Cu2+ Fe3+; D不正确,因为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把亚硫酸盐氧化生成硫酸盐,进而也可以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答案:选 A。 考点:考查溶度积常数的应用、电极产物和氧化性强弱的判断以及离子的检验 点评:该题以溶度积常数的应用、电极产物和氧化性强弱的判断以及离子的检验未载体,系统全面的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特别是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 常温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pH 5的 NH4Cl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c(H+
13、)为 10-9 mol/L B pH 3的醋酸和 pH 11的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 pH 7 C在 c(H+):c(OH-) 1:1012的溶液中, Na+、 I-、 NO3-、 SO32-能大量共存 D 0.1 mol/L Na2CO3溶液和 0.1 mol/L NaHSO4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中c(Na+)+c(H+) c(CO32-)+c(SO42-)+c(HCO3-)+c(OH-)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不正确,氯化铵水解促进水的电离,由水电离出的 c(H+)为 10-5 mol/L; B中醋酸是弱酸,浓度大于 0.001mol/L,因此反应后醋酸过量,溶液显酸性, B不正
14、确; C中根据水的离子积常数可知, OH-离子浓度是 0.1mol/L,即溶液显碱性,可以大量共存, C正确; D中恰好生成碳酸氢钠和硫酸钠,根据电荷守恒可知, c(Na+)+c(H+) 2c(CO32-)+2c(SO42-)+c(HCO3-)+c(OH-), D 不正确,答案:选 C。 考点:考查水的电离、溶液酸碱性的判断、离子共存以及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 点评:该题容易错选 B。这是由于在判断酸碱中和后的溶液的酸碱性 时,只想着生成盐的水解,而忽略了酸碱的过量问题。因此在判断酸碱中和后的溶液的酸碱性时,首先要先判断酸碱的过量问题,只有当酸恰好反应时,才能考虑生成的盐是否水解。 香草醛愈创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四川省 成都 中高 考试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