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吉林省吉林一中高一11月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吉林省吉林一中高一11月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吉林省吉林一中高一11月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吉林省吉林一中高一 11月月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将下列四种铁的化合物溶于稀盐酸 ,滴加硫氰化钾溶液没有颜色变化 ,再加入氯水即呈红色的是 A FeS B Fe2O3 C FeCl3 D Fe2(SO4)3 答案: A 试题分析:滴加硫氰化钾溶液没有颜色变化 ,再加入氯水即呈红色,说明溶液有Fe2+。只有 FeS与盐酸反应生成 Fe2+。答案:选 A。 考点: Fe2+的检验 点评:亚铁离子的检验有三种方法:第一看颜色, Fe2+为绿色。第二加 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最后变成红褐色。第三就是加 KSCN 溶液,溶液颜色无变化,再加入氧化剂,溶
2、液变为血红色。 下列实验方法合理的是 ( ) A可用水鉴别己烷、四氯化碳、乙醇三种无色液体 B油脂皂化后可用渗析的方法使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充分分离 C可用澄清石灰水鉴别 Na2CO3溶液和 NaHCO3溶液 D为准确测定盐酸与 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所用酸和碱的物质的量应相等 答案: A 试题分析:与水混合时,由于乙烷的密度小于水、四氯化碳密度大于水,上述两者都不溶于水,一个上层为无色油状液体,一个下层为无色油状液体,而水与乙醇互溶,故可鉴别, A正确;油脂皂化后可用盐析的方法分离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 B错;澄清石灰水与 Na2CO3溶液和 NaHCO3溶液反应都生成沉淀无法鉴别, C错;
3、用盐酸和 NaOH溶液测定酸碱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保证充分反应,其中一者要过量, D错。 考点:物质的分离提出和鉴别 点评:本题非常基础,可用于基础训练。 在两个烧杯中分别盛有 100mL 3.0mol L-1的盐酸和氢氧 化钠溶液,向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铝粉,在相同状况下生成的气体的体积比为 2 5,则加入的铝粉的质量为 A 8.1g B 6.75g C 5.4g D 2.7g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Al+6H+=2Al3+3H2 2Al+2OH-+2H2O=2AlO2-+3H2,若铝均不足,则生成氢气的体积比为 1 1;若铝均过量,则生成氢气的体积比为 1
4、3。根据生成氢气的体积比为 2 5,则说明铝和盐酸的反应中铝是过量的,而铝和烧碱溶液的反应中,铝是不足量的。根据 HCl的量可求出生成 H2 0.15mol,则与 NaOH反应生成的 H2为 0.375mol,所以反应的铝为 0.25mol,质量为 6.75g。答案:选 B。 考点:铝的性质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主要要分析出相同量的铝与相同物质的量的盐酸和NaOH反应,谁过量谁不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HR溶液导电性较弱, HR属于弱酸 B某化合物溶解于水导电,则该化合物为电解质 C根据电解质在其水溶液中能否完全电离,将电解质分成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D食盐是电解质,食盐的水溶液也是电
5、解质 答案: C 试题分析:溶液的导电性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和离子所带电荷有关,与电解质的强弱无关。化合物水溶液导电,该化合物不一定能电离出离子,比如 SO2的水溶液能导电,是其与水反应生成的 H2SO3电离出来的离子导电,所以 H2SO3是电解质, SO2不是电解质。食盐水溶液是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答案:选 C。 考点:电解质 点评:电解质必须自身能电离出离子。 一小块钠置于空气中,有下列现象: 变成白色粉末, 变暗, 变成白色固体, 变成液体,上述现象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现象的本质是发生了什么变化,有什么样的变化就应该有什么样的现象相对应,钠置于空气中发
6、生的变化如下: NaNa2ONaOHNa2CO310H2ONa2CO3,答案:选 B。 考点:钠的性质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钠的基本性质,比较简单。 下列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 加入 Al能放出 H2的溶液中: Fe2+、 Al3+、 NO3-、 Cl-、 S2- 在 PH=11的溶液中: Na+、 Al(OH)4 -、 NO3-、 S2-、 SO32- 由水电离的 c(H+)=10-12mol L-1的溶液中: Cl-、 HCO3-、 NO3-、 NH4+、 F- 加入 Mg能放出 H2的溶液中: Mg2+、 NH4+、 Cl-、 K+、 SO42- A B C D 答案:
7、 A 试题分析: 中加入 Al能放出 H2的溶液,或酸性或碱性,所以 Fe2+、 Al3+、 S2-一定不能大量存在。 中由水电离的 c(H+)=10-12mol L-1的溶液,或酸性或碱性,所以 HCO3-、 NH4+、 F-一定不能大量存在。答案:选 A。 考点:离子共存 点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是:( 1)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即生成沉淀,气体,水、弱酸、弱碱等难电离物质);( 2)能生成难溶物的离子之间(如: Ca2+和 SO42-; Ag+和 SO42-);( 3)能完全水解的离子之间,如多元弱酸和弱碱盐的阴、阳离子(如: Al3+, Fe3+与 CO32-、 HCO3
8、-、 AlO2-、 ClO-,S2-等);( 4)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之间(如: Fe 、 H+、 NO3-; S2-、 ClO-;S2-、 Fe3+等);( 5)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之间(如 Fe3+和 SCN-);解决离子共存问题时还应该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题目所隐含的条件一般有( 1)溶液的酸碱性,据此来判断溶液中是否有大量的 H+或 OH-;( 2)溶液的颜色,如无色时可排除 Cu2+、 Fe2+、 Fe3+、 MnO4-等有色离子的存在;( 3)溶液的具体反应条件,如 “氧化还原反应 ”、 “加入铝粉产生氢气 ”;( 4)是 “可能 ”共存,还是“一定 ”共存等。 下列关于氯水
9、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新制氯水中只含有 Cl2和 H2O 分子 B加入 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C光照氯水有气泡逸出,久置的氯水,酸性增强 D饱和氯水与石灰石的反应是制取较浓 HClO 溶液的重要方法 答案: A 试题分析:新制的氯水中含有三种分子: H2O、 HClO、 Cl2和四种离子: H+、OH-、 Cl-、 ClO-。答案:选 A。 考点:氯水的性质 点评:氯水光照时 2HClO 2HCl+O2,长期光照, HClO 分解生成 HCl,酸性增强。 将镁粉和碳酸镁的混和物置于氧气中灼烧,直至质量不再改变为止,经测定,灼烧后所得的固体质量与原混和物的质量相同,则原混和物中镁粉和
10、碳酸镁的质量比为 A 47 B 107 C 1411 D 1114 答案: D 试题分析:灼烧混合物时,发生反应为: 2Mg+O2 2MgO, MgCO3MgO+CO2。灼烧后所得的固体质量与原混和物的质量相同,则反应掉的 O2和生成的 CO2质量相等。所以 Mg与 Mg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质量比为 。答案:选 D。 考点:化学计算 点评:本题主要根据质量守恒进行计算,考查计算技巧。 用 4种溶液进行实验,下表中 “操作及现象 ”与 “溶液 ”不符的是 选项 操作及现象 溶液 A 通入 SO2,溶液不变浑浊,再加氯水,变浑浊 BaCl2溶液 B 通入 CO2,溶液变浑浊,再加入品红溶液,
11、红色褪去 Ca(ClO)2溶液 C 通入 SO2,溶液变浑浊,继续通 SO2至过量,浑浊消失,再加入足量 NaOH溶液,又变浑浊 Ca(OH)2溶液 D 通入 NH4HCO3受热分解产生的气体,溶液变浑浊,继续通入该气体,浑浊消失Ca(OH)2溶液 答案: D 试题分析: NH4HCO3受热分解生成 NH3、 CO2和 H2O, NH3、 CO2在水中又可以生成 NH4HCO3,所以通入 NH4HCO3受热分解产生的气体,就相当于加入NH4HCO3,沉淀不会消失。答案:选 D。 考点:化合物的性质 点评:本题 D选项是一个陷阱,在碱性溶液中不会存在 HCO3-。 用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和金属铝
12、为原料制取 Al(OH)3,甲、乙、丙三个学生制备的途径分别是 若要得到等量的 Al(OH)3则 A三者消耗原料相同 B甲消耗的原料最少 C乙消耗的原料最少 D丙消耗的原料最少 答案: D 试题分析:甲方案中制取 1mol Al(OH)3,需要 H2SO4 1.5mol, NaOH 3mol。乙方案中制取 1mol Al(OH)3,需要 H2SO4 0.5mol, NaOH 1mol。丙方案中制取 1mol Al(OH)3,需要 H2SO4 mol, NaOH mol。答案:选 D。 考点:铝的性质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制取 Al(OH)3的三种方法,最终生成 Al(OH)3所以消耗 H+和 O
13、H-的用量相同,因此只需要看一步的用量即可。 下表中,对陈述 、 的正确性及两者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 选项 陈述 陈述 判断 A 碳酸钠、碳酸氢钠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Na2CO2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而 NaHCO3不能 对, 对,有 B 向 Na2O2的水溶液中滴入酚酞变红色 Na2O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 对, 错,无 C 金属钠具有强还原性 高压钠灯发出透雾性 对, 强的黄光 对,有 D 酚酞试液在碳酸钠溶液中的颜色比在碳酸氧钠溶液中深 CO32 水解程度大于HCO3 对, 对,有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陈述 ,陈述 均错误,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 Na
14、HCO3也与Ca(OH)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B项陈述 不全面,应先变红后褪色; C项二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D项陈述 说明 Na2CO3溶液碱性强于 NaHCO3溶液,与陈述 有因果关系,故 D正确。 考点:元素化合物性质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点全面,比较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Cs是稳定的核电荷数最大的碱金属元素,下列关于铯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铯与冷水反应十分平缓并生成 H2 B铯与硫酸反应,生成 CsSO4与 H2 C铯的氧化物可直接与水反应生成 CsOH D铯在空气中燃烧生成 Cs2O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钠的性质以及元素周期律可知铯是比钠金属性更强的金属,
15、因此与水反应非常剧烈,铯是一价金属,硫酸铯因为 Cs2SO4,铯与氧气反应生成比过氧化物更复杂的氧化物。答案:选 C。 考点:同族元素的性质 点评: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半径的增大,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减弱,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 下列各组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方法不正确的是 ( ) A用过滤法分离 Fe(OH)3胶体和 FeC13溶液的混合物 B用结晶法提纯 NaC1和 KNO3的混合物中的 KNO-3 C用蒸馏法分离乙醇和苯酚的混合物 D除去 FeC12溶液中的少量 FeC13:加入足量铁屑,充分反应后,过滤 答案: A 试题分析: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可以透过半透膜,因此可以用渗析
16、的方法分离 Fe(OH)3胶体和 FeC13溶液。 NaCl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变化不大,KNO3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变化很大,所以用重结晶的方法来分离。乙醇和苯酚是互溶的两种液体,用蒸馏的方法分离。除去 FeC12溶液中的少量 FeC13,加入过量的 Fe,发生 2Fe3+Fe=3Fe2+,然后过滤出去过量的铁粉。答案:选 A。 考点:物质的分离提纯 点评:本题简单基础,只有掌握物质的性质才能选择出正确的分离方法。 除去 SiO2中混有的少量生石灰和石灰石,有如下操作: 加水溶解 加水煮沸 过滤 加稀 HCl 加稀 H2SO4,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Si
17、O2不溶于水和酸,生石灰溶于水,石灰石不溶于水但是溶于酸。所以加稀盐酸直接过滤就可以得到纯净的 SiO2。答案:选 B。 考点:物质的分离提纯 点评:只有掌握物质的性质才能选择出正确的分离方法。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 Fe与 HCl反应: 2Fe+6H+=2Fe3+3H2 B Cu与 AgNO3反应: 2Ag+Cu=Cu2+2Ag C醋酸与 NaOH反应: CH3COOH+OH-=CH3COO-+H2O D CuSO4与 Ba(OH)2反应: Cu2+2OH-+SO42-+Ba2+=BaSO4+Cu(OH)2 答案: A 试题分析: Fe与 HCl反应不能生成 Fe3+。答案:
18、选 A。 考点: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点评: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要注意:看是否符合客观事实、看是否符合质量守恒、看是否符合电荷守恒、看是否符合得失电子相等。可溶的易电离的物质拆成离子。注意过量、少量、适量等。 鉴别 NaCl、 NaBr、 NaI可以选用的试剂是 ( ) A碘水、淀粉溶液 B氯水、 CCl4溶液 C溴水、苯 D硝酸、 AgNO3溶液 答案: BD 试题分析:可溶性卤化物可用下列两种方法鉴别:( 1)在 3 种试样中各取少许,分别加入氯水,再加入 CCl4后振荡、静置。液体分层,下层为紫红色的原试样为碘化物;因为 Cl2 2I-=2Cl- I2,生成的 I2被 CCl4萃取呈紫红色;
19、同理,下层为橙红色的原试样为溴化物;另一种会在下层出现黄绿色则为氯化物,因为Cl2溶解在 CCl4层中。( 2)在 3种试样中各取少许,分别滴加 AgNO3溶液和稀HNO3,产生的白色沉淀是 AgCl,原试样为氯化物;产生的浅黄色沉淀是 AgBr,原试样为溴化物;产生的黄色沉淀为 AgI,原试样为碘化物。 考点:离子的鉴别 点评:本题属于卤素离子的鉴定,在高考中经常出现,应该重视。 有甲、乙、丙 3瓶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若将甲用水稀释,在乙中加入少量的 BaCl2溶液,丙保持原状,然后用等浓度的 NaOH溶液滴定,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所需 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是( ) A丙 甲 乙
20、B丙 =甲 乙 C乙 丙 甲 D甲 =乙 =丙 答案: D 试卷分析:对于三瓶溶液分别进行加水稀释,加少量 BaCl2溶液和维持现状处理,但是这些处理方法都不影响 H+的物质的量,所以中和滴定时消耗 NaOH溶液的体积相同。答案:选 D。 考点:酸碱中和滴定 点评:本题用守恒法解更简单。 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中科院实验室用石墨制得金刚石 B北冰洋的冰在南极解冻,由冰变为水,再变为水蒸气 C日本 “3 11”大地震用 “84”消毒液杀菌消毒 D 2010广州亚运会开幕式的烟花燃放 答案: B 试题分析:石墨与金刚石不是同种物质,中科院实验室用石墨制得金刚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1、, A项错误;冰变为水,水变为水蒸气是物质的三态变化,为物理变化, B项正确;用 “84”消毒液杀菌消毒的实质是消毒剂与病毒细菌的蛋白质发生反应使蛋白质变性,从而导致细菌和病毒死亡,是化学变化, C项错误;烟花燃放是化学变化, D项错误。 考点:化学基本概念 点评: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一定条件下,中学化学常见物质甲、乙之间存在如下转化关系,乙是( ) A HCl B FeCl 2 C KOH D NaHCO3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甲可为碳酸钠,乙为碳酸氢钠;发生的反应分别为:Na2CO3 CO2 H2O=2NaHCO3 Na2CO3 HCl=NaHCO3 NaCl。答
22、案:选 D。 考点:无机框图 点评:化学推断题是一类综合性较强的试题,如元素及化合物性质和社会生活,环境保护,化学计算等知识,还可引入学科间综合。它不仅可考察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思维方法。解框图题的方法:最关键的是寻找 “突破口 ”, “突破口 ”就是抓 “特 ”字,例如特殊颜色、特殊状态、特殊气味、特殊反应、特殊现象、特殊制法、特殊用途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SiO2能和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硅酸 B SiO2是酸性氧化物,它不溶于任何酸 C SiO2的俗名叫水玻璃,不溶于水 D SiO2又叫水晶,能溶于 NaOH溶液中 答案: D 试题分析: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吉林省 吉林 中高 11 月考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