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中地理上学期第七周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学设计.doc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中地理上学期第七周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中地理上学期第七周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学设计.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设计意图第一环节 自主复习知识梳理 示意图图解归纳总结示意图图解图文转换点拨 归纳总结图文转换构建答题模板归纳总结 图解示意图第二环节真题演练第三 纠错补 三维设计练习 纠错本课题名称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科 目 地理 年 级 2016 级 适用班级 2016 级必修 1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6 课(节) 教学时间 第 7 周一、教学目标考试大纲:1地壳物质循环。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考试说明: 二、教学考点考点1. 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 板块运动对地貌的影响3. 外 力 作 用 对 地 表
2、形 态 的 影 响三、教学过程2环节 漏第四环节 教学反思课时跟踪检测(十三),评析、总结一、内力作用1能量来源主要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2表现形式及影响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水平运动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地壳运动 垂直运动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岩浆活动 岩浆只有喷出地表时才能直接影响地表形态变质作用 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3.结果: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二、外力作用1能量来源:主要是太阳辐射能。2主要表现形式表现 影响因素 作 用风化作用 温度、水、生物 使岩石发生崩解和破碎;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条件侵蚀作用水、冰川、空气等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常使被侵
3、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并在原地形成侵蚀地貌搬运作用风、流水、冰川等移动风化或侵蚀的产物;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大量物质堆积作用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 被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33.结果: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平缓。温馨提示各种各样的地表形态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一般来说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主导作用,但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外力作用可能占优势,如河流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岩石的分类A 是岩浆岩;B 是沉积岩(或变质岩);C 是变质岩(或沉积岩)。2地质作用冷却凝固;外力作用(或变质作用);变质作用(或外力作用);重熔再生。内 力 作 用 对 地 表 形 态 的 影 响内力作用的表
4、现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内力地壳运动引起地表起伏和海陆变迁等变化,按地壳运动方向和性质可将其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如下表所示:运动类型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岩层运动方向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表,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化地壳运动方向垂直于地表,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对地形的影响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脉常形成高原、断块山及盆地和平原等地貌举例 东非大裂谷、喜马拉雅山台湾海峡的形成、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的变迁4相互关系它们相伴发生;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两者常有主次之分;就全球而言,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2.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对地表
5、形态的塑造举例岩浆活动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岩浆喷出经冷凝形成火山火山地貌,如富士山、夏威夷群岛、五大连池变质作用岩石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发生变质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链 接 拓 展 内力作用形成的典型地貌1水平运动形成的典型地貌(1)喜马拉雅山: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水平挤压作用,使岩层弯曲变形形成的褶皱山脉。(2)东非大裂谷:是由地壳强大的水平张裂作用,使岩层发生断裂而形成的。2垂直运动形成的典型地貌台湾海峡:在远古时代,台湾是与中国大陆相连的,约在几百万年前,由于地壳运动,部分陆地下沉,海水进入,形成台湾海峡,将台湾岛与大陆隔开。1(2013广东高考)右图为某地实景图。其所示地质构造的
6、形成原因主要是( )A搬运作用 B地壳运动C变质作用 D风化作用解析:选 B 图中岩层弯曲变形,是一个大型褶皱,其成因主要是地壳运动。2(2013海南高考)下图为某半岛地形图。读图,完成(1)(2)题。5(1)该半岛火山活动频繁,是因为受到( )A太平洋板块张裂的影响B印度洋板块张裂的影响C印度洋板块挤压的影响D太平洋板块挤压的影响(2)当地居民稳定的用电来源于( )A地热能 B风能C水能 D太阳能解析:(1)D (2)A 第(1)题,从图中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地位于太平洋的西岸。第(2)题,从图例和注记可以判断该地位于板块交界处,地热资源丰富。板块运动对地貌的影响1.板块的划分全球岩石圈共分为六
7、大板块,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是海洋外,其余五大板块既有陆地又有海洋。如下图:2板块运动与地貌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地貌。如下图:板块运动 张裂 相撞6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对地球面貌的影响形成裂谷或海洋形成高峻山脉和巨大高原海沟、岛弧、海岸山脉举例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马里亚纳海沟、亚洲东部岛弧、美洲西岸山脉边界类型生长边界消亡边界 图示特别提醒(1)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塔斯马尼亚岛位于印度洋板块。(2)冰岛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大西洋“S”形海岭上生长边界。(3)新西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 宜宾市 一中 高中地理 学期 第七 塑造 地表 形态 力量 教学 设计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