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福建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默写语言文字运用7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福建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默写语言文字运用7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福建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默写语言文字运用7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福建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默写语言文字运用 7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义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 ) 宇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在万象的一点中,定可窥见宇宙整体, 这就是西方人所说的 “一粒沙里见世界 ”和孟子所说的 “万物皆备于我 ”。 万象则是这整体的多样而统一的景象。 而森罗的万象,只是一个个相对独立的个体。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排序,解题的关键在于理清各句间的逻辑关系,同时关注指示代词、连词等语言标志的提示作用。从内容看, 提出 “宇宙 ”与 “万象 ”的概念, 则分析了两者的关系, 用中外哲学思想概括这种
2、关系。从语言标志看, 句中的 “这 ”显然指代 “宇宙 ”与 “万象 ”的关系,说明 应在 之后;而 句中的 “则 ”、 句中的 “而 ”都提示了各自之前有一个用来对比的语句,结合各句内容,可以推断出 在 后, 在 后。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 ) 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 宋 欧阳修 绕郭云烟匝几重, 昔人曾此感怀嵩。 霜林落后山争出,野菊开时酒正浓。 解带西风飘画角 ,倚栏斜日照青松。 会须乘兴携佳客,踏雪来看群玉峰。 【注】 怀嵩楼为 “昔人 ”(唐代名相李德裕 )因朋党之祸贬为滁州刺史时所建。 画角:古代乐器名,形如竹筒,以竹木或皮革制成,外加彩绘,故称
3、“画角 ”。 【小题 1】请简析首句 “绕郭云烟匝几重 ”在全诗中的作用。 (3分 ) 答:_ _ _ 【小题 2】此诗写于作者被贬于滁州时,后人评价它 “自有一种傲岸不可摧抑之气 ”。请结合本诗颔联或颈联简要分析。 (3分 ) 答:_ _ _ 答案: 【小题 1】本句总写在怀嵩楼上所见到的云烟重重叠叠、缠绕城郭的景象, (1分 )从而引发了自己怀人追昔的感慨, (1分 )为下面进一步分别写登怀嵩楼所见云雾散后的晚秋景象及由此引出的想象做铺垫。 (1分 ) 【小题 2】 (示例一 )颔联:深秋虽霜林叶落,景象萧疏,但群山争出,别具一番胜境;楼前野菊丛生,迎霜竞放,正好可使人杯酒对赏,略慰愁怀;
4、 (2分 )这开阔疏朗的画面,洋溢着诗人傲岸的精神,给人一种昂扬乐观的力量。 (1分 )(示例二 )颈联:西风萧瑟,画角哀鸣,诗人却 “解带 ”相迎,敞怀以对;凭栏远望,满目斜晖,映照着郁郁青松; (2 分 )这萧疏开阔的画面,洋溢着诗人傲岸的精神,给人一种昂扬乐观的力量。 (1分 ) 试题分析:第 (1)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首句是一个写景的句子,其在诗歌中的作用主要是渲染氛围,为抒情做铺垫。具体而 言,诗人正是看到 “云烟 ”遮蔽城市的特点,才对应地联想起人生蒙受的不白之冤,并引发对有过这种经历的 “昔人 ”的怀念和对自己经历的感慨。 第 (2)题考查对诗歌艺术手法的赏析。颔联和颈联都是
5、描写诗人登楼所见的景色,而题干要求分析的 “傲岸不可摧抑之气 ”则是诗歌的情感,因此,本题实质上是要求从 “情景交融 ”的角度分析诗歌颔联或颈联。答题时,应先指出诗句的意象、意境,然后再指出意象、意境所寄寓的情感,最后评价是否符合 “傲岸不可摧抑之气 ”的特征。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 (6 分 ) 中吕 喜春来 秋夜 (其一 ) 元 李致远 【注】 月将花影移帘幕,风怒松声卷翠涛,呼童涤器煮茶苗。惊睡鹤,长啸仰天高。 【注】 李致远:名深,字致远,一生不得意。 【小题 1】请简要赏析 “月将花影移帘幕 ”的妙处。 (3 分 ) 答:_ _ 【小题 2】这首元曲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福建 语文 二轮 专题 复习 默写 语言文字 运用 练习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