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黑龙江集贤县第一中学高三上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
《2013届黑龙江集贤县第一中学高三上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黑龙江集贤县第一中学高三上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黑龙江集贤县第一中学高三上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安于现状是我们的普遍弱点,在微小甜蜜的小屋中将自己的创造天赋 束之高阁 的人实在难以成为对人类有贡献的人。 B俗话说得好:知错就改不算错, 犯而不校 错中错。我是你的朋友,你做错了事可以对我说,让藏在心灵深处的心事,也出来晒晒太阳。 C王教授开设考古专题课,普及考古学的知识,引起考古爱好者的广泛关注,他那 坐而论道 的风度也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D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今日发表通告,指出 360公司和腾讯公司之争,将用户利益 置之度外 ,表示将依据职权,会同有关部门
2、对两公司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的行为进行调查处理。 答案: A 试题分析: A比喻放着不用,也比喻把某事或某种主张、意见、建议等搁置起来,不予理睬和办理; B 受到别人的触犯或无礼也不计较。 C 坐着空谈大道理。指口头说说,不见行动。不合语境; D放在考虑之外。指不把个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含褒义。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点评:成语误用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对成语理解不准确。要准确地运用成语,必须 靠日积月累。而我们做成语试题,既要正确理解意义,更要全面把握语言环境。八种误用类型,是从词义、对象、范围、色彩及搭配运用等不同角度来归纳。同一误用的成语,从不同角度分析可归为不同类型而高
3、考对成语的考查,也往往以这几个类型为角度。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书法是易学难精的艺术。作为一门传统艺术, _。唯其如此,才能成为生活中真正的随心所欲不逾矩的书法大家。 它要求笔墨有出处,结字有法度 诚然,既定的法度有时会将书法限制死板 传承是它显著的特征 “穿着 汉唐服装,舞出时代风采 ” 但是一流的书法家都是从法度中走出来的 不像现代艺术那样可以 “天马行空为所欲为 ”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传统艺术 ”后,应该选 ,紧跟后面 具体说明书法的特征, 与现代艺术的比较强化书法的特征, 为逻辑严密的小语链。 考点:语言表达连贯
4、。 点评:正确解答语句的连贯和衔接题,首先要弄清楚语段说的什么。叙事时,要搞清当事人和事情的来龙去脉。描写景物时,要抓住它的特点。论述一个观点的,要明确主张什么,反对什么,还要分析材料与观点的关系。其次,要分析表达形式与方法,弄清怎么说。要舍得费精神去揣摩,比较上下文各句之间的关系和词语含义,特别是关键词语、句子所蕴涵的消息,注意语意条件,根据说话的目的、对象、场合、范围、情景等因素去选择接句,选出续句。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当许多人还在对我国 2009年 1300多万辆的汽车销售量津津 乐道时, 2010年前 11个月,中国的汽车销售量已经达到了 1639万辆,成
5、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 B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包括自然灾害比较多,需求比较旺盛,美元贬值,影响到国际市场的石油、农产品、粮食、棉花等价格上涨。 C我国科学家完成了核动力堆中燃烧后的核燃料铀钚材料回收的实验,这意味着我国已经探明的铀资源从大约只能使用 50年变成了足够用上 3000年。 D美国经济长期以来一直有高负债、低储蓄的特征,居民不但大手大脚地借债消费,而且国家也鼓励大规模借贷和超前消费。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 ”的主语不是 “中国的汽车销售量 ”。 B无主语,且 “农产品、粮食、棉花 ”概念种属关系混乱。 D“居民 ”和 “不但 ”调换位置,因为关联词 “不但
6、 ”位置不当。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 点评:做题思路通常是:疏理出句子的主干和枝叶,看成分是否残缺或者赘余,看句子的主要成分即主、谓、宾之间,句子的枝叶即定、状、补与中心语之间是否搭配 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语序是否恰当 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表意是否明确,特别注意标志性病句。 现代文阅读 写在幽雅阅读丛书出版之际 (朱良志) 在今天西方文化滚滚涌入的时候,越发感觉到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在东方这片土地上,世代生息的人民,形成了不同于西方的文明。西方哲学重外在知识的索求,中国哲学重内在心灵的体验。西方有绵长的基督教传统,中国却宗教观念相对淡漠。就艺术而言,中国艺术具有与西方完全
7、不同的观念,当十六、十七世纪中国艺术大量传入西方的时候,西方人惊呼这是艺术中的一个 “异数 ”,一如他们将中国文化称为异教的世界。中国艺术以表达灵动的生命为主旨,中国人气化哲学是与西方迥异的哲学系统,艺术创造的是一个气化宇宙。在形神哲学的导引下,中国艺术很早就追求超 越形似的意趣,传王维作袁安卧雪图,画雪意茫茫中,有芭蕉盎然地摇曳着它的绿色。脆弱的芭蕉,怎能在严寒的冬日出现?但中国艺术家没有感到它的荒诞,却体味到其中的 “妙观逸想 ”。画马专家赵子昂,他说他画马不在马的外形,而在马的神韵,就像东晋僧人哲学家支道林所说的: “贫道重其神骏 ”。 中国艺术是一种安顿心灵的艺术。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
8、庐。艺术家抚弄艺术,不是像今天在乎其 “市场价值 ”,而是以它来搭建心灵之 “庐 ”。听听明代末年的戏剧家祁彪佳的说法,他说他家的寓园,是为 “韵人纵目,云客宅心 ”,园林是为了寄寓心灵的。中国艺 术不是技术,它是以独特的意象世界耕种性灵的土地。画中的一山一水,传达的是心灵的优游;园林中的一桥一亭,那是心灵的符号。就像平沙落雁这首琴曲,正是取其会通心灵之意,沙白风清,云荡天远,雁影参差而上下,水流潺潺而清浅,借平沙之落雁,出逸士之心胸。那是一片心灵的鼓吹,中国艺术家需要这心灵的清澈澄明,需要这心灵的旷远超绝。 从总体上看,中国艺术是悠扬而缠绵的,是个凄恻的芳菲世界。我觉得,这一点和法国艺术有某
9、种气质上的共通。不是说中国艺术多有悲伤的情调,而是说中国艺术有深沉的把玩。中国艺术追求 “大快活 ”的世界,快 乐,并非是现在的“搞乐 ”,扣响心灵的清音,甚至伴着潸然清泪,何尝不是一种灵魂的伸展,何尝不是一种畅然的高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这真是个 “要妙宜修 ”的绝美天地。 幽雅阅读丛书追求的就是这样的境界 在喧嚣中追求宁静,在往古中追求鲜活,透过艺术的外在形式,去追寻其中所深涵的妙心。我们的民族原本不是这样粗糙,精致玲珑原来是中国艺术的本色,那是一种创作方式,也是一种心境。正像著名学者吴志攀先生在这套丛书的序言中所说的,好的艺术 “乃人类精神的安慰剂 ”,它使人 “心情如平静
10、湖面上无声滑翔的白鹭 ”,中国艺 术就是这样的艺术。多年的中国艺术研究的经历,使我深感,中国艺术大都不是为艺术而艺术,而是以艺术的语言,说他们人生的处境。艺术是他们心灵的一片吉壤,他们多半是在 “落花时节 ”来这里倾诉。 【小题 1】下列关于 “中国艺术 ”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中国艺术是以表达灵动的生命为主旨的,具有与西方完全不同的观念,曾被西方人看做是艺术中的一个 “异数 ”。 B画马专家赵子昂说他画马不在马的外形,而在马的神韵,这体现了中国艺术追求超越形似的意趣的特点。 C中国艺术不是技术,而是一种安顿心灵的艺 术,它是以独特的意象世界耕种性灵的土地。 D中国
11、艺术悠扬而缠绵,多有悲伤的情调和深沉的把玩。这一点与法国艺术在气质上完全相通。 【小题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关于王维的袁安卧雪图,画雪意茫茫中,有芭蕉盎然摇曳着它的绿色,对此西方人可能会觉得荒诞,而中国艺术家却能体味到其中的 “妙观逸想 ”。 B中国艺术追求 “大快活 ”的世界,是要扣响心灵的清音,虽然有时会伴着潸然清泪,却可以使灵魂得到伸展,达到 “要妙宜修 ”的绝美天地。 C在喧嚣中追求宁静,在往古中追求鲜活,透过艺 术的外在形式,去追寻其中所深涵的妙心,这是幽雅阅读丛书所追求的境界。 D中国艺术大都不是为艺术而艺术,而是以艺术的语言,述说艺术家们的人生
12、的处境。他们也多半在暮春时节到 “心灵的吉壤 ”中倾诉。 【小题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3分) A画中的一山一水,园林中的一桥一亭,那都是心灵的符号。中国艺术家只要拥有清澈澄明、旷远超绝的心灵,就能创造出安顿心灵的作品。 B现在的一些艺术创作一味地追求 “搞乐 ”,可能会使中国艺术丧失精致玲珑的本色,使我们的民族变得粗糙。 C今天的艺术家抚弄艺术,都不是用它来搭建心灵之 “庐 ”,而是只在乎它的“市场价值 ”。 D中国艺术 “乃人类精神的安慰剂 ”,它可以使人 “心情如平静湖面上无声滑翔的白鹭 ”,说明中国艺术是为了让欣赏者 “安顿心灵 ”而创作的。 答案: 【小题
13、 1】 D 【小题 2】 D 【小题 3】 B 【小题 1】 试题分析:第三自然段开头 “不是说 ,而是说 ” 句意在强调中国艺术在“深沉的把玩上 ”和法国艺术有 “某种 ”气质上的共通。 【小题 2】 试题分析:文尾 “他们多半是在 落花时节 来这里倾诉 ”, “落花时节 ”并非指 “暮春时节 ”。 【小题 3】 试题分析: A“只要 就 ” ,依文意前后不是充分条件关系。 C“都不是 ”“只在乎 ”太绝对。 D“让欣赏者 ”的说法错误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点评:考纲对该类文本阅读的要求是:能够 “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高
14、考对此类文本的考查能力分为六个考点,分属于理解和分析综合两个能力层级。对文章阅读来说,所谓理解,包括对词句的字面含义和深层含义理解,对句间关系和文章主旨的理解。分析和综合是两种密切相关的能力。分析是把事物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方面、层次而分别 加以认识的方法。综合是把已获得的关于关于事物的各个部分、方面层次的认识联系起来,从而形成对事物的整体认识的方法。对现代文阅读来说,分析综合能力要求把句子、段落或文章,分解为不同的部分、方面和层次,从而达到对句意、段意或文章主旨的整体把握。考生只有理解了考纲的考点和各个能力层级的内涵,那么就能够在快速且有效的阅读中抓住重点语句,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作者观点,从
15、而为答题做好充分的准备。 俄罗斯之狼 余杰 许广平在她的回忆录中曾写道: “他(鲁迅)有时,至少或者如他自己所说,像受伤的狼,跑到草地去舔干自己的伤口。 ”在俄罗斯作家中也有这样一匹孤独的 “狼 ”,他就是大师和玛加丽塔的作者布尔加科夫。他于 1931年给斯大林写过一封信,信中说: “在苏联俄罗斯文学的广阔原野上,我是唯一的一只文学之狼。有人劝我在狼皮上涂点颜色,这是个愚不可及的劝告。涂上颜色的狼也罢,剪去狼毛的狼也罢,怎么也不像一只狗。 ” 布尔加科夫的面容消瘦、眼睛近视、文质彬彬、气态闲雅,从表面看怎么也不像一匹 “狼 ”。在家庭的熏陶下,他自小就喜爱音乐 、戏剧、小说,尤其嗜好阅读果戈理
16、的作品,养成了耿介不阿的性格和敏锐独到的眼力。 1923年他开始写作第一部长篇小说白卫军, 1924年脱稿。然后,一直到 42年以后这部作品才在俄罗斯本土出版,这时,作家已逝世 26年之久。从普希金以来,俄罗斯知识分子就有从军的传统,但是在 20世纪一二十年代,国际、国内战争频繁,军队由荣誉的象征变为血腥的代名词,加入军队,除了屠杀与被屠杀以外没有别的选择。战争无所不在,战争已知内化到参与者和他们亲人的精神生活中。对于这些,布尔加科夫保持了外在于伟大历史之外的个人叙事。所谓正义与邪恶的区分是没有意义的,所有人都是被胁裹者。 1926年,苏联国家政治保安总局突然搜查了布尔加科夫的住处,没收了小说
17、狗心的手稿和他的日记。从此,他开始受到漫长的批判和封杀,用作家自己的话来说,等待他的是 “贫穷、流落街头和死亡 ”。然而,他挺往了,像一只孤独的狼一样,对着茫茫旷野,发出凄烈的呐喊,在他生命的最后 10年里,写下了 19部作品。其中有三部只要他按照当局的意思作修改,就能获得出版或上演,但是他坚决不改变自己的创作意图和创作原则。像猫一样聪明的中国作家们是无法理解:为何不作一点妥协呢?猫和狼是没有共同 的逻辑的。布尔加科夫的不被理解,正如鲁迅的不被理解一样。布尔加科夫的原则: “如果把文学用于满足自己过上更舒适、更富有的生活的需要,那么这种文学是可耻的。 ” 1937年,斯大林对文艺界的清洗达到了
18、一个高潮,先是对肖斯塔科维奇、帕斯捷尔纳克、布尔加科夫等第一流的艺术大师进行严厉的批判,然后将中央主管文化的领导人,也就是迫害大师们的打手们送进集中营。当局邀请布尔加科夫参加一次对作协前领导的批判会,布尔加科夫坚决地拒绝了: “我不会去迫害以前的迫害者。 ”这一立场,是对迫害本身的蔑视和反抗。布尔加科夫看到:“人的本性 只有通过怜悯和仁慈才能改变;恐怖、强制和各种各样的暴行,都无济于事。 ”布尔加科夫的大师和玛加丽塔则对整个人类历史中的善恶之争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具有超越性。他是在绝望中为绝望而写作,在灾难中为灾难而写作,在痛苦中为痛苦而写作。可以说,布尔加科夫是 “俄罗斯的鲁迅 ”。 布尔加科
19、夫在生命的最后一年,也就是 1939年,写了一本关于斯大林青年时代的剧本巴统。这件事让他颇受诟病,因为与他一生的立身行事在相径庭,所以后人把它当作 “一个猜不透的谜 ”。我想,布尔加科夫写这个剧本的时候心态是极为复杂的,他既想通过这个剧 本获得生存的权利,又不想让它成为纯粹的献媚之作。他在两极挣扎着,却找不到一个自己的立足点。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但是,现实中的魔鬼比他小说中的魔鬼要残暴得多。 1940年 3月 10日,布尔加科夫贫病交加地死去,年仅 49岁。一匹离群索居的狼闭上了冷观世界的眼睛。 而小猫小狗们依然欢快地蹦跳着。 【小题 1】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20、(5分 ) A布尔加科夫无声无息地从世界文坛上消失了近半个世纪,直到他逝世 26年之后,他的作品白卫军才出版,他终于成为第一流的艺术大师,在俄罗斯获得了崇 高的声誉。 B能够坚守这样的原则, “如果把文学用于满足自己过上更舒适、更富有的生活的需要,那么这种文学是可耻的 ”。说明布尔加科夫有着正直、坚韧的天性,保持了一种优秀、高贵、有尊严的不被某些中国作家理解的文化人格。 C布尔加科夫不去迫害以前的迫害者,是对迫害者本身的蔑视,因为他认为只有通过怜悯和仁慈才能改变迫害者,使用强制手段和暴行无济于事。 D作者认为面对迫害,布尔加科夫没有改变自己的创作意图和创作原则,在生命的最后 10年里,写下了
21、19部作品。作为一个思想者,他没有被历史扭曲和吞噬。 E本文 通过对布尔加科夫一生创作思想和创作原则及其为人的记述,高度赞扬了一个伟大作家不屈的人格,批判了时下一些中国作家的媚骨及追名逐利的思想。 【小题 2】作为 “俄罗斯之狼 ”的布加科夫,他的 “狼性 ”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说明。 (6分 ) 【小题 3】文章在表现布尔加科夫时,写到 “鲁迅 ”和 “像猫一样聪明的中国作家们 ”,有什么作用? (6分 ) 【小题 4】作者是如何理解布尔加科夫创作巴统时的复杂心态的?你是否认同布尔加科夫这一创作选择?联系你熟悉的作家,说说你的理由。 (8分 ) 答案: 【小题 1】 AC 【小题 2】 自
22、小喜爱音乐 、戏剧、小说,尤其嗜好阅读果戈理的作品,养成了耿介不阿的性格和敏锐独到的眼力。 他受到漫长地批判和封杀,等待他的是 “贫穷、流落街头和死亡 ”。然而,他挺住了,像一只孤独的狼一样,对着茫茫旷野,发出凄烈的呐喊。 遭受严厉的批判时,始终有清醒的头脑,蔑视和反抗独裁者的迫害,在绝望中为绝望而写作,在灾难中为灾难而写作,在痛苦中为痛苦而写作。(每点 2分,共 6分) 【小题 3】 以 “猫一样聪明的中国作家 ”来反衬布尔加科夫坚决不改变自己的创作意图和创作原则的 “狼性 ” 运用对比手法,表现出对时下一些中国作家没有坚定立场和创作 原则的批判。 作者运用类比手法,指出布尔加科夫和鲁迅的相
23、同的人生境遇,突出表现了布尔加科夫的精神境界。(每点 2 分,共 6 分) 【小题 4】作者认为,布尔加科夫是在两极中挣扎,一方面要获得生存的权利;另一方面,又不想放弃自己的创作原则,放弃自己的 “狼性 ”,不想写纯粹的献媚之作。在这二者之间他找不到立足点。( 2分) 观点一:认同。作家也是普通人,面对困境,也想获得生存的权利,所以,布尔加科夫的选择未可厚非。( 2分) 理由:作家当然有作家的使命,但作家也是人,应该享有做人的权利和尊严。鲁迅与封建专制统治者、反动派的斗 争是残酷的,鲁迅处在反动派的迫害下,经常在躲避, “躲进小楼成一统 ”,使反动派无可奈何。在写战斗的杂文时用各种笔名来迷惑敌
24、人,蒙蔽敌人的眼睛。可见,无论是生活还是斗争,作家首先还是要保护自我生存的权利。( 4分) 观点二:不认同。作家有独特的历史使命,一个作家应该有所坚守。( 2分) 理由:作家要有自己的创作原则,不屈从于政治,也不屈从于暴行和迫害,要有超越性,对人类历史中的善恶之争作深刻的反思。中国第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就是如此。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有着自己的爱国情怀和高洁情操,尽管被奸人所害,仍然坚守 自己的人生追求。当自己的理想追求无法和现实调和之时,他毅然投身汨罗,以死明志。正是这样的作家,这样的精神推动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4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A项与原文不符。白卫军在俄罗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黑龙江 集贤县 第一 中学 上期 期末考试 语文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