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广东省连州市连州中学高三8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广东省连州市连州中学高三8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广东省连州市连州中学高三8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广东省连州市连州中学高三 8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 栖 息 /蹊 跷 业 绩 /污 渍纤 维 /纤 夫 B 缄 默 /阡 陌 酝 酿 /熨 帖 累 赘 /连 累 C隐 瞒 /蛮 横要 挟 /亵 渎 埋 伏 /埋 怨 D哽 咽 /笑 靥提 防 /河 堤与 其 /参 与 答案: B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两艘中国商船在湄公河金三角水域遭遇袭击,两艘商船上的人全部遇难。枪杀事件牵动了国人的心。但正如向来都以 变幻莫测 面貌示人的金三角一样,案件同样 扑朔迷离 。一个月来,大家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 。
2、 10月 28日,名泰国陆军现役军人慑于压力主动向泰国警方投案自首,至此,震惊东南亚的“10.5湄公河惨案 ”真相 呼之欲出 。 A变幻莫测 B扑朔迷离 C莫衷一是 D呼之欲出 答案: D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的主题是 “和谐之旅 ”,它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努力建设和平繁荣的美好世界。 B随着科技的发展,一种新型手机已经问世,它使用了太阳能电池,具有指纹识别功能,能耗较低,有光即可充电。 C我国正在实施公民旅游素质提升工程,在又一个 “黄金周 ”到来之际,每位游客尤其是出境游客应该意识到自己是祖国的 “形象大使 ”。 D在哈尔滨举办的日
3、本电影周以及后来在我国其他城市陆续上映的几部日本影片,都是近几年日本电影中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 答案: C 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说实在的,我没太看过国外的童话书,也不太看文学书。 。 。 。 ,这根本就是我胡乱编造的书,他们还都点头,说: “我也看过,我也看过。 ” 。 我有一次参加作家大会,问其他作家在看什么,他们老说一些根本没听过的书,轮到我说的时 候,我就说我最近在看库斯卡娅 从那以后我再也不参加作家的聚会了 我觉得真正的作家就不能看别人写的文章,因为文学创作就是把你对生活的感悟写出来给别人看,和别人共享 别人写的是别人的生活,你一看到就不由自主地模仿,到你这儿就成二手货了
4、 当作家的看生活就行了 A B C D 答案: D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学以致用被过于功利化了 向楠 学以致用,这个原本在大多数人看来毫无问题的观念,最近遭遇不少人挑战。有人指出,我们当前的学以致用观过于功利化, “有没有用 ”几乎成了衡量学问好坏的标准,使当前缺少真学问与真学术。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新浪网,对 1130人进行的在线调查结果显示, 72 5的受访者认为当前学以致用观比较流行: 73 5的人认为学以致用被过于功利化了。受访者中, “80 后 ”占 39.3, “70 后 ”占 35 5。 调查中,受访者对于学以致用观的利弊莫衷一是: 29
5、5的人认为利大于弊,15 5的人感觉弊大于利 , 33 7的人觉得利弊相当,还有 21.3的人觉得“不好说 ”。 今年 4月,由 20名大陆大学生组成的 “西安世园使者团 ”前往台北市参加 “花博会 ”交流活动。广州媒体人丁晓洁也随团参加此次活动。在台湾大学访问交流时,丁晓洁发现,台大近 50个系中,竟有 15个系与农学、动物学有关,比如农艺学系、园艺与景观学系、兽医学系、昆虫学系等等。 “台大生命科学院植物标本馆的一名教师告诉我,与大陆年轻人不同,很多台湾年轻人对动植物研究兴趣浓厚,台大农学、动物学等相关专业报考热度非常高,甚至超过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更好的经济、金融 等专业。学生完全是出于兴趣
6、和爱好报考。在他们看来, 学以致趣 比 学以致用 更有价值。 ”丁晓洁说。 不过,一名民意中国网网友认为,学以致用观流行不但不会带来危害,反而适应当前社会实际需求。现在是知识大爆炸时代,每个人的精力有限,只能去学习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如果不以 “用 ”作为指导,只会浪费时间,无益于自身发展。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张绪山曾指出,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学以致用观具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从积极方面来讲,它培养国人积极向上的参与观念,赋予国人较多的务实精神;从消极方面来讲,功利性地以 “用 ”为目的,使学术脱离以探求真理为目的的应有轨道。同时,这种观念容易使一切智力活动止步于以实用为特征的技术发明
7、,很少进行形而上的学理探索。近代中国的历史告诉我们,只以实用技术为追求目标是短视的,想要在根本层面上经世救国,需要把精神层面的改造也作为追求的目标。 为何学以致用观越来越流行?调查中, 68 1的受访者认为这是社会功利化的必然结果; 59 1的人觉得是由于 “社会人心浮躁,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长远思考 ”。此外, 52 4的人认为原因在于中国人历来重视实用性思维; 51 7的人感觉是由于 “学以致用 ”能给人 带来短期、实际的利益; 34 1的人指出,这是受到强调经世致用的传统文化影响。 四川大学符号学与传播学研究中心主任赵毅衡分析,学以致用观流行主要有两方面原因:首先,儒家文化强调 “学而优则
8、仕 ”与 “经世致用 ”,这是学以致用观的直接源头;其次,近代以来,随着国人逐渐认识到 “落后就要挨打 ”,整个社会将关注焦点放在如何尽快把知识用于发展生产力上, “实用 ”成了学术发展最主要的目的,兴趣、好奇心等其他学习目的受到压制。 在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研究生谢潇看来,功利化的学以致用观导致当前学术急功近利,很多研究只停留在技 术层面,缺少前瞻性思维。即便偶尔有新观点,也经常会被批评为 “不切实际 ”。 “历史上许多重大科学突破最开始都源于天马行空的 空想 , 学以致用 不过是附属品, 学以致知 才是学术根本。 ” “现在应该适时改变过于功利化的学以致用观了。 ”赵毅衡建议鼓励国人,特
9、别是年轻人以兴趣、好奇心为指导进行学习。在应用性并不强的理论性课题申请中,不要总逼迫研究者写出课题的实际应用价值, “不论是论文数量还是研究者数量,中国学界都非常多。这种状况下,我们应追求学术研究的质量,打造创新型人才。我们应允许甚至鼓励一部分人挣脱学以致用观 的束缚,做一些 无用 的思考。 ” 调查中, 55 7的人表示很支持赵毅衡教授的上述建议。 (选自中国青年报 2011年 11月 l7 日,有删改 ) 【小题 1】结合全文,学以致用过于功利化体现在哪些方面 (4分 ) 【小题 2】这篇新闻调查让人觉得真实可信,是因为作者突出用了两种方法来说明,请简析这两种方法。 (5分 ) 【小题 3
10、】联系全文,简析作者的写作意图。 (6分 ) 答案: 【小题 1】 “有没有用 ”成了衡量学问好坏的标准; 很多年轻人只学习对自己有用的知识,不管有没有兴趣和好奇心; 学术以 “用 ”为目的,脱离了以探求真理为目的的轨道; 很多研究止步于以实用为特征的技术发明,很少进行形而上的学理探索; 很多研究只停留在技术层面,缺少前瞻性思维。( 每点 1分,答出 或 1分,共 4分。注: 亦是联系全文得出的) 【小题 1】 列举数据 (1分 )。本文列举的调查数据 (如百分比 )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学以致用被功利化的状况,具有说服力。 (1分 ) 引用 (1分 )。引用不同层面的人的说法,能全面反映学以致用
11、被功利化的状况 (1分 ),援引专家的说法更增强了内容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1分 )。 【小题 1】 揭示目前存在的学以致用被功利化的现状、由此带来的后果以及学以致用被功利化的原因。 表达作者对学以致用被功利化现象及后果的忧虑。 希望国人,特别是年轻人以兴趣、好奇心为指导进行学习,多做一些真学问和真学术。(每点 2分,共 6分) 【小题 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概括第一自然段中的 “有没有用 ”几乎成了衡量学问好坏的标准,使当前缺少真学问与真学术。从第 5段的与大陆年轻人不同,很多台湾年轻人对动植物研究兴趣浓厚,台大农学、动物 学等相关专业报考热度非常高这句话可看出大陆学生较多人推崇学以致用
12、。概括第 8段,第 9段,第 10段。 【小题 1】一般说明文要想体现准确,就要列数字或引用一些名人的说法。本文也是如此,可从原文中找出事例具体分析。例如: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新浪网,对 1130人进行的在线调查结果显示, 72 5的受访者认为当前学以致用观比较流行: 73 5的人认为学以致用被过于功利化了。受访者中, “80后 ”占 39.3, “70后 ”占 35 5。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张绪山曾指出,台大生命科学院植物标本馆的一名教师告 诉我,等。 【小题 1】结合第 19题可看出作者是不赞成完全学以致用的,从他引用的台湾老师的话可看出他赞成多一些兴趣,多一些研究。所以
13、作者提出希望,希望年轻人以兴趣为导向,做真学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淡雅百合 枫林 记得小时候,母亲在院子里种了很多花卉,每到夏季,各种鲜花争芳吐艳,满院飘香。 我喜欢那一簇簇迎风盛开的山百合。那时的我经常和小伙伴们躲在花丛下捉迷藏;用那些紫色的百合种子穿成 “珠珠串 ”,美美地戴在手上。有时在盛开的花朵上,还可以捉到漂亮的蜻蜓或者蝴蝶。花儿的馨香、翩翩起舞的蝴蝶和孩子 们的欢笑声,充盈着院中的每一个角落。那份温馨、那份快乐,幸福着我的童年。望着我们沾满花粉的手臂和笑脸,母亲总会忍俊不禁。并小心拾起那些紫褐色的种子,继续种在花圃里。因为有母亲的精心培育,我家的百合年年花繁叶茂,美丽旖
14、旎。母亲不仅培育了美丽的百合,也把爱花、养花、惜花的情愫遗传给了我,把对花儿的痴情种进了我的灵魂,使之成为成年的我生活中唯一的嗜好。 百合花又叫夜合花,原产于新疆吐鲁番盆地。自古以来,百合的美,常是诗人墨客吟咏的对象,一般人对它也喜爱有加,无论是栽植于庭园或瓶插于室内,它都散发出一股与众不同的 清纯高雅的气息。至于百合名称的由来,则因其根茎由许多白色的鳞片层层环抱,状似白莲,取其 “万事随心 ”、 “百年好合 ”之意。 我寓所周围的山上生长着许多野生的山百合, “学染淡黄萱草色,几枝带露立风斜 ”。每年到了百合的花季,你看那红色的花瓣上,点缀着颗颗褐色的笑靥,紫色的花蕊突出于花瓣之外,俏丽的绽
15、放于树下、林间。与庭院中种植的各色百合遥相辉映,芬芳妩媚,香馥悠长。成为我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我爱百合花,尤为喜爱白色的百合花,也许是它身上美丽、纯洁、脱俗、清馨的气质深深打动着我。你看百合花那绿绿的叶,片片衬托 着花枝上白白的花瓣,喇叭形的花朵自然舒展;花无异色,含露低垂; 那洁白的百合花,像月下的霜雪,像无瑕疵的白玉,像少女的肌肤,像水洗的胭脂 。清新脱俗的百合花散发淡淡的清香,就像婀娜多姿的清秀佳人,如梦似幻,超然脱俗,不染纤尘。 我对百合花是一往情深的。我喜欢她不附庸风雅的品格;喜欢她 “天然淡泞好精神 ”的本色;喜欢她超凡脱俗、矜持含蓄的气质。当你走近百合花丛,便不由自主的沉醉于
16、陆游 “芳兰移取通中林,余地何妨种玉簪,更乞两丛香百合,老翁七十尚童心 ”所描绘的诗意之中。 百合花,尽管羸弱轻柔,却拥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激 进的灵魂,无论刮风下雨,它都能在墙角一隅淡然的伫立。它不比四君子的刚毅,但却在柔柔的妩媚中有着矜持的顽强和脱俗的清雅。它不为流俗而动,依然保持了原始的简单,一色的白,一心的坚持,一生的自持。尽管人们培植了更多眩目的品种,但它依然无动于衷的坚持着自己,成就了永恒的白色经典,保持了永恒的纯净心空。 每每在百合盛开的季节,采撷一束淡雅秀逸的百合花放置我的桌案上,独自欣赏着如此纯净、淡雅清馨的花朵,自是一种最美的享受。在人与花的互相凝视中欣赏着,交流着,仿佛她就是
17、我的亲人、我的朋友、我的知己。每次面对她,一切压力 、忧郁和不快,都会荡然无存。她给小屋带来了祥和、安宁和温馨,她把我带入一个生机勃勃,如歌如诗般的境界,让我尽享熏风送暖的惬意。愿她在我的心谷里永不凋谢,让她的清香萦绕着我,与我相依相随。 也许我早已被中国的花文化潜移默化却浑然不知,不然我怎么会在万种娇艳中独爱那一种?是的, “花非花,人非人,花是人,人是花 ”,百合不仅是一种简单的存在体,更是一种心情,一种文化,一种经典的创造。 常听人说起 “花语 ”:牡丹象征富贵;康乃馨象征温馨、祝福;玫瑰象征着爱情。我喜欢百合,希望她成为 “圣洁 ”和 “友谊 ”的象征。 美丽 的花儿,只有当她脱离大自
18、然的田野,悄然进入人们心田的一瞬间,她才会变成一种永恒。 (选自散文在线 “精美散文 ”,有删改) 【小题 1】请联系全文,简要概述百合的特点。( 4分) 【小题 2】 段画线句子使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请分析其表达效果。( 5分) 【小题 3】请结合全文,文章最后一段话的深刻含义。( 6分) 答案: 【小题 1】 美丽、芬芳、妩媚; 清纯高雅(超凡脱俗、不附庸风雅、天然淡泞)、矜持含蓄; 羸弱轻柔却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激进的灵魂。(答对一点 1分,两点 2分,三点 4分) 【小题 1】比喻(博喻)。( 1分)作者 连用四个喻体形象写出百合花的美丽,“月下的霜雪 ”从整体上写出花朵颜色的乳白、朦胧
19、幽雅的特点:用 “无瑕疵的白玉 ”描写花色的纯然无瑕;用 “像少女的肌肤 ”写出花的柔嫩;用 “像水洗的胭脂 ”写出花的清新妩媚。(每一个喻体的作用 1分) 【小题 1】自然的事物,只有融入人的生活,才更具魅力。( 2分)本文分别叙写了百合花给我的童年带来幸福;百合的优秀品格陶冶了我的性情;百合给我带来了祥和、安宁和温馨;百合在传统文化中具有 “万事随心 ”“百年好合 ”等象征意义。(四点中任意两点 1分, 2分)所以,百合已由一种简单的存在体,走进了人的 心田,走进了文化,成了经典,具有了新的生命力和价值,表达了作者对百合的赞美之情。( 2分) 【小题 1】关于百合的特点为,要注意概括其外形
20、特点,即色、香、形等,还要注意概括其内在的特点,即其灵魂的特点。关键词,花繁叶茂,美丽旖旎、芬芳妩媚,香馥悠长、坚持,顽强和脱俗的清雅、生机勃勃,如歌如诗般的境界可加以概括。 【小题 1】修辞为比喻,三个以上可称之为博喻,博喻的特点是用一连串的比喻来形容百合的美,答题时要喻体的特点,从哪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形容百合。 【小题 1】本题既要深刻理解文章最后的一段的含义,即作者的写作主旨 ,作者赞美百合。我们要结合原文从不同角度作者赞美了百合的哪几个方面,如第一段提到的童年,我的性情,我对百合的钟爱,百合的代表意义等,最后要结合百合的生命力与价值重,体现作者的写作主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人
21、 生 的 艺 术 化 朱光潜 离开人生便无所谓艺术,因为艺术是情趣的表现,而情趣的根源就在人生;反之,离开艺术也便无所谓人生,因为凡是创造和欣赏都是艺术的活动,无创造、无欣赏的人生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名词。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已的作品。这种作品可以是艺术的,也可 以不是艺术的,正犹如同是一种顽石,这个人能把它雕成一座伟大的雕像,而另一个却不能使它 “成器 ”,分别全在性分与修养。知道生活的人就是艺术家,他的生活就是艺术作品。 过一世生活好比做一篇文章。完美的生活都有上品文章所应有的美点。 第一,一篇好文章一定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其中全体与部分都息息相关,不能稍有移
22、动或增减。一字一句之中都可以见出全篇精神的贯注。凡是完美的生活都是人格的表现。大而进退取与,小而声音笑貌都没有一件和全人格相冲突。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是陶渊明的生命史中所应有的一段文章,如果他错过这一个小节,便失其为陶渊明。这种生命史才可以使人把它当作一副图画去惊赞,它就是一种艺术的杰作。 其次, “修辞立其诚 ”是文章的要诀,一首诗或是一篇美文一定是至性深情的流露,存于中然后形于外,不容有丝毫假借。情趣本来是物我交感共鸣的 结果。景物变动不居,情趣亦自生生不息。我有我的个性,物也有物的个性,这种个性又随时地秋迁而长发展。毫厘之差,微妙所在。在这种生生不息的情趣中我们可以见出生命的造化
23、。把这种生命流露于语言文字,就是好文章;把它流露于言行风采,就是美满的生命史。 文章忌俗滥,生活也忌俗滥。俗滥就是自己没有本色而蹈袭别人的成规旧矩。西施患心病,常捧心颦眉这是自然的流露,所以愈增其美。东施没有心病,强学捧心颦眉的姿态只能引人嫌恶。在东施便是滥调。滥调起于生命的干枯,也就是虚伪的表现。 “虚伪的表现 ”就是 “丑 ”,克罗齐已经说过。 “风行 水上,自然成纹 ”,文章的妙处如此,生活的妙处也是如此。在什么地位,是怎样的人,感到怎样言行风采,叫人一见就觉其谐和完整,这才是艺术的生活。 朱晦庵有一首诗说: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源头活水来。 ”艺术的生活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广东省 连州市 连州 中学 月考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