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山东省兖州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年山东省兖州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年山东省兖州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年山东省兖州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埋 怨( mi)接 榫 ( sn) 翘 首( qio)一傅众 咻 ( xi) B 灼 灼( zhu) 憎 恶( zng)垂 涎 ( xin)命运多 舛 (chun) C付 梓 ( z) 毗 邻 (p)关 隘 (y)一 蹴 而就 (c) D 岑 寂 (chn)迤 逦 (y)胆 怯 (qu)心有余 悸 (j)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类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生僻字的字音和字形,多音字要依照 “据义定音,音随义转 ”的特点,区分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的读音、词性辨
2、别读音等。答题时,要采用比较排除法, A项,埋怨( mn),埋,为多音字,作 “因为事情不如意而对人或事物表示不满、责怪 ”之意时,读 mn ,故排除 A; C关隘 (),隘,为生僻字,读 i ,故排除 C; D岑寂 (cn),岑,为生僻字, 胆怯 (qi),怯,为生僻字。所以选 B。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各句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天安门前最近发生的暴力恐怖事件,幕后的指使者就是盘踞在中亚、西亚地区的东伊运恐怖组织。 B今年以来全国平均雾霾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 2 3天,为 1961年以来最多的一年。 C海军 “机动 -5号 ”演习刚刚落下维幕,然而在
3、实施过程中,却遭遇了日本海上自卫队的跟踪。 D 10月 30日,兖州市举行青年企业家赴美研修班欢送会。 答案: C 试题分析:用比较排除法。可以在理解句子的句意基础上,先排除固定词语、常用词语,然后,结合着词语意思来辨别词语搭配是否正确。 C帷幕,字面意思是悬挂起来用于遮挡的大块布、绸、丝绒等 ,亦作 “帷 俊保 晡 虑榈姆 沟搅烁媒崾 氖焙颉 匝 。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风,不停地吹;雪,不停地下。他在这寒冷的街头 茕茕孑立 了两个小时后,还是朝着温暖的家的方向迈开了脚步。 B沈从文放弃了文学创作,但在古代服
4、饰研究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也算是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吧。 C在他乡 萍水相逢 的这一刻,他们忘记了彼此伤过、恨过,各自哭过、痛过,唯一记起的是他们曾经爱过。 D在 气息奄奄 的暮年,他坐在公园的石凳上沉思往事,突然发现自己所崇拜的偶像不过是华而不实,自私自利的小人。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类题答题思路是先理解句子的具体语境,然后再结合着词语意思来判断。 B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在此时此地遭到损失、失败,在彼时彼地得到补偿。 A 茕茕孑立:孤单无依靠的独自生活,不能直接表示动作。 C 萍水相逢:指陌生人偶然相逢,对象不符。 D 气息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指人生命垂危,即将断气。不合语境,可改为日
5、薄西山。所以选 B。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语句中 ,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A山东半岛经济协作区,拥有大量的科技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等资源。 B我长久地凝视清明上河图,想象着宋朝时春天的开封城,在疏林薄雾中,掩映着几家柳荫茅舍、木桥流水、老树和扁舟。 C “冰心墓碑涂字案 ”开庭了。原告方说提起诉讼的初衷是 “找到对墓碑有比较好的处理办法。 ”如果被告方能找到有资质的机构进行清洗,那也很好。 D不是承诺顾客就是上帝吗?只是说说而已吗?银行机构高姿态与差服务的巨大反差,引发了公众的强烈质疑。
6、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题要根据句子的意思是否表达完整和句子结构形式以及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来判断。 A“生活资料 ”后的逗号改为顿号。 B“清明上河图 ”应用书名号。 C引号里句号移到引号外面。所以选 D。 考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2013年 2月,在上海召开的由华东师范大学先秦诸子研究中心举办的 “先秦诸子暨子藏学术研究会 ”上,我们提出了 “全面复兴诸子学 ”的运动 。 B由于手机引发的各种情感危机一再重复上演,使得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在享受手机带来便捷的同时,是否过于依赖手机而忽视了现实的人际交往? C俄罗斯中国文化年活动在莫
7、斯科拉开帷幕,中国代表团的精彩演出赢得全场俄罗斯观众的热烈掌声,对这次中俄文化交流活动给予很高评价。 D 4月 1日, “苹果 ”中国官网发布致中国消费者的道歉信,由于这一天是愚人节,这让不少中国人感到 “苹果 ”选择这个日子进行道歉是不是别有用意。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 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A搭配不当,可改为 “提出 的口号 ”。 “把非法行为当做首要工作 ”表意错误;B成分残缺,介词 “由于 ”“使 ”的误用导致主语缺失。 C “对这次文化交流活动给予很高评价 ”前缺少主语。所以选 D。
8、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曾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两个人生驿站, 。 , 。 , , , 。这就是 “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的中国文人的人格特点。 两者相互补充,一退一进 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而他们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对有限人生的超越 他们就会转入精神驿站,通过与自然为伍的精神张扬 如果在现实世界中积极入世之路滞涩难通 共同影响了中国文人的人格 实现与天地精神共舞的绝对自由的人生境界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
9、,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 从内容上看, 是从目的上对首句的解释, 是对这种目的的进一步阐释; 是从影响的角度对首句的阐释;从关联词语 “如果 就 ” 的关系角度看,应为 , 是对精神驿站的进一步阐述,而从 “到达 ”“实现 ”可知, 放在句尾。所以选 C。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汉语 “新词 ”漫议 雷颐 在不同文明间的交往交流中,语言从来就是变动不居的。从理论上说,语言交流应该是彼此平等、互相影响的,每种方言都有平等挤进 “中心 ”的权利,不同文
10、明间的交流 应该对等地相互吸收 “外来语 ”。 但实际上语言也十分 “势利 ”,根本不可能完全 “平等 ”。 语言发展演变的历史表明,往往是政治、文化中心或经济发达地区的方言才有权变成 “官话 ”“普通话 ”,其他方言只能蛰居 “边缘 ”,难登大雅之堂。同样, “外来语 ”更多的也是 “先进 ”向 “落后 ”的 “边缘 ”渗透、侵入,逆向流动者绝少,后者不得不深受前者影响。如不少北京的方言或流行语之所以能在全国迅速流行,成为 “普通话 ”,只因为北京处在政治、文化中心。近代许多沪语能突破 “边缘 ”进入 “中心 ”,因为上海是商埠首开之地,且日渐成为经济中心,总是风气先 得。人们往往没有意识到
11、,我们现在以为很 “普通 ”的,早就习以为常时时脱口而出的 “滑头 ”“流氓 ”“盯梢 ”“出风头 ”“寻开心 ”“阴阳怪气 ”等词语,若查书一看,原本竟都是上海方言。而今日粤语的情形亦颇有些类似。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得风气之先,南风渐盛,于是 “粤味普通话 ”也随粤菜一道北上,如 “买单 ”“搞定 ”“生猛 ”等,已渐渐成为 “普通话 ”。现在 “港台腔 ”颇受责难,其实 “港台腔 ”不也是我们统一的中国的 “方言 ”之一吗?例如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用 “港台腔 ”的“耶 ! ”“哇 ! ”代替 “哎哟 ! ”来表示惊叹,引起了一些尖锐 的批评责难。其实,被视为 “惊叹 ”之 “正统表达 ”的
12、 “哎哟 ”也并非古来如此,一成不变。如要 “正统 ”,只能回到不是 “噫吁嘻 ! ”就是 “呜呼哀哉 ! ”的时代。几年前,我就曾撰文,主张不妨用 “听取蛙声一片 ”那般宽舒闲淡心态,来 “听取哇 声一片 ”。 此次万众瞩目的 “胡连会 ”新闻报道就说, “正视现实,开创未来 ”是国共两党的共同 “体认 ”,胡总书记与连主席决定共同发布 “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 ”。这多次出现的 “体认 ”“愿景 ”不是立即被收入现代汉语词典,成了我们的 “普通话 ”吗?事实说明,我们的最高领导人并不拒绝来自台湾的 词汇。其实,随着祖国大陆经济的迅速发展, “普通话 ”尤其是 “简化字 ”在台亦影响渐强。这恰
13、恰说明,两岸语言在互动中越来越融洽,而不是把彼此的语言视为有害的洪水猛兽而渐行渐远,这实在是增进彼此了解、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幸事。 在近代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大量 “外来语 ”甚至有 “外 ”来居上之势,盖因 “西学 ”较 “中学 ”发达先进也。无论高兴与否赞成与否,这种自然而然的过程就是如此,难以人为改变,大可不必因此而痛心疾首。若一定要 “查户口 ”“讲出身 ”,非要“正本清源 ”查 “血统 ”,非祖宗八代 “根正苗红 ”不可,一定要把这种带有 “殖民 ”色彩的 “外来语 ”统统扫地出门,则我们现在几乎无法开口说话。应当说,从总体上来看,无论是方言还是外来语,都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新鲜、丰富
14、、精确。 【小题 1】下面对文中画横线的 “普通话 ”一词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B是指那些先在政治、文化中心或经济发达地区流行,而后在其他地区迅速流行的某些方言或流行语。 C以 “体认 ”“愿景 ”等词语为代表的,已收入现代汉语词典,被接纳为标准语的词汇。 D我们认为 很 “普通 ”的,早就习以为常时时脱口而出的语言。 【小题 2】与 “实际上语言也十分 势利 ,根本不可能完全 平等 ”,一句话的含义不同的一项是 ( ) A往往是政治、文化中心或经济发达地区的方言才有权变成 “官话 ”“普通
15、话 ”,其他方言只能蛰居 “边缘 ”,难登大雅之堂。 B “外来语 ”更多也是 “先进 ”向 “落后 ”的 “边缘 ”渗透、侵入,逆向流动者绝少,后者不得不深受前者影响。 C京、沪、粤地的某些方言受政治、文化和经济的影响,得到广泛认同,但作为 “我们统一的中国的 方言 之一 ”的 “港台腔 ”受到不平等的责难。 D在近代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大量 “外来语 ”甚至有 “外 ”来居上之势,盖因 “西学 ”较 “中学 ”发达先进也。 【小题 3】下列推论与作者的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 ) A语言在交流、演变中的 “功利性 ”是客观规律,我们只能接受它、利用它,而不能人为地去改变它。 B对语言的演变现象
16、不妨持豁达的态度,不必动辄大惊小怪、批评指责,过分地强调 “正统 ”是有害且不识时务的。 C作者提倡并鼓励用字、用语自由化,因此与现代汉语规范化要求相悖。 D只有不断努力提高中华民族的经济、文化水平和国际政治地位,才有可能使汉语在与外 来语的交流过程中处于更有利的地位。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小题 3】 C 【小题 1】 试题分析: B体现在第二段 “如不少北京的方言或流行语之所以能在全国迅速流行,成为 普通话 ”和 “往往是政治、文化中心或经济发达地区的方言才有权变成官话 普通话 ”。 A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对 “普通话的定义 ”,和本文中的 “普通话 ”意思不同;
17、C普通话是语言,不是语言中的某些具体词汇; D是指已被人们所熟悉的词语和表达方式,可以是普通话的一部分,也可以是方言。所以选 B。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 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首先找到文章关于题干的语段,根据原文上下句, “责难 ”是某些人对 “港台腔 ”提出的批评,是人为因素;题干所说的 “势利 ”和 “不平等 ”是语言交流中的客观规律。二者意义指向不同。所以选 C。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仔细辨别选项中的观点与原文作者的观点细微之处,然后做出判断,取舍。 C作者在文章中
18、没有这样的意思,本文的观点与提倡现代汉语规范化并无矛盾。所以选 C。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温一壶月光下酒 林清玄 煮雪如果真有其事,别的东西也可以留下,我们可以用一个空瓶把今夜的桂花香装起来,等桂花谢了,秋天过去,再打开瓶盖,细细品尝。 把初恋的温馨用一个精致的琉璃盒子盛装,等到青春过尽垂垂老矣的时候,掀开盒盖,扑面一股热流,足以使我们老怀堪慰。 这其中还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情趣,譬如将月光装在酒壶里,用文火一起温来喝 此中有真意,乃是酒仙的境界。 有一次与朋友住在狮头山,每天黄昏时候在刻着 “即心是佛 ”的大石头下开怀痛饮,
19、常喝到月色满布才回到和尚庙睡觉,过着神仙一样的生活。最后一天我们都喝得有点醉了,携着酒壶下山,走到山下时顿觉胸中都是山香云气,酒气不知道跑到何方,才知道喝酒原有这样的境界。 有时候抽象的事物也可以让我们感知,有时候实体的事物也能转眼化为无形,岁月当是明证,我们活的时候真正感觉到自己是存在的,岁月的脚步一走过,转眼便如云烟无形。但是,这些消逝于无形的往事,却可以拿来下酒,酒后便会浮现出来。 喝酒是有哲学的,准备许多下酒菜,喝得杯盘狼藉是 下乘的喝法;几粒花生米和盘豆腐干,和三五好友天南地北是中乘的喝法;一个人独斟自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上乘的喝法。 关于上乘的喝法,春天的时候可以面对满园
20、怒放的杜鹃细饮五加皮;夏天的时候,在满树狂花中痛饮啤酒;秋日薄暮,用菊花煮竹叶青,人与海棠俱醉;冬寒时节则面对篱笆间的忍冬花,用腊梅温一壶大曲。这种种,就到了无物不可下酒的境界。 当然,诗词也可以下酒。 俞文豹在历代诗余引吹剑录谈到一个故事,提到苏东坡有一次在玉堂日,有一幕士善歌,东坡因问曰: “我词何如柳七(即柳永)? ”幕士对曰: “柳郎中词,只合 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 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棹板,唱 大江东去 。 ”东坡为之绝倒。 这个故事也能引用到饮酒上来,喝淡酒的时候,宜读李清照;喝甜酒时,宜读柳永;喝烈酒则大歌东坡词。其他如辛弃疾,应饮高梁小口;读放
21、翁,应大口喝大曲;读李后主,要用马祖老酒煮姜汁到出怨苦味时最好;至于陶渊明、李太白则浓淡皆宜,狂饮细品皆可。 喝纯酒自然有真味,但酒中别掺物事也自有情趣。范成大在骏鸾录里提到:“番禺人作心字香,用素茉莉未开者,着净器,薄劈沉香,层层相间封,日一易,不待花蔫,花过香成 。 ”我想,应做茉莉心香的法门也是掺酒的法门,有时不必直掺,斯能有纯酒的真味,也有纯酒所无的余香。我有一位朋友善做葡萄酒,酿酒时以秋天桂花围塞,酒成之际,桂香袅袅,直似天品。 我们读唐宋诗词,乃知饮酒不是容易的事,遥想李白当看斗酒诗百篇,气势如奔雷,作诗则如长鲸吸百川,可以知道这年头饮酒的人实在没有气魄。现代人饮酒讲格调,不讲诗酒
22、。袁枚在随园诗话里提过杨诚斋的话: “从来天分低拙之人,好谈格调,而不解风趣,何也?格调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风趣专写性灵,非天才不辨。 ”在秦楼酒馆饮酒作乐,这是格调,能把去年的月 光温到今年才下酒,这是风趣,也是性灵,其中是有几分天分的。 维摩经里有一段天女散花的记载,正是菩萨为总经弟子讲经的时候,天女出现了,在菩萨与弟子之间遍洒鲜花,散布在菩萨身上的花全落在地上,散布在弟子身上的花却像粘黏那样粘在他们身上,弟子们不好意思,用神力想使它掉落也不掉落。仙女说: “观诸菩萨花不着者,已断一切分别想故。譬如,人畏时,非人得其便。如是弟了畏生死故,色、声、香、味,触得其便也。已离畏者,一切五欲皆无
23、能为也。结习未尽,花着身耳。结习尽者,花不着也。 ” 这也是非关格调,而是性灵。佛家虽然讲究酒、 色、财、气四大皆空,我却觉得,喝酒到极处几可达佛家境界,试问,若能忍把浮名,换作浅酌低唱,即使天女来散花也不能着身,荣辱皆忘,前尘往事化成一缕轻烟,尽成因果,不正是佛家所谓苦修深修的境界吗? 【小题 1】 “从来天分低拙之人,好谈格调,而不解风趣 ”一句中, “格调 ”与 “风趣 ”各有什么含义 (4分 ) 【小题 2】试谈谈你对 “喝淡酒的时候,宜读李清照;喝甜酒时,宜读柳永;喝烈酒则大歌东坡词 ”一句的理解。 (4分 ) 【小题 3】作者写维摩经中 “天女散花的记载 ”,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6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山东省 兖州市 高二上 学期 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