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辽宁省瓦房店市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卷.doc
《2012届辽宁省瓦房店市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辽宁省瓦房店市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卷.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届辽宁省瓦房店市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 10月月考语文卷 选择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3分) ( ) A他救助了 100名贫苦儿童的事情,是在近 期见诸报端之后才照然若揭的。 B岁月行云流水般静静流逝,白发悄悄爬上了他的鬓角,三十多年桃李芬芳的教学生涯成为他人生最美好的回忆。 C和这群家伙相处,我说话常常一言九 鼎,算是非常讲信用的,因此他们都非常信任我。 D巴金先生对许多重大问题都提出过自己的意识,只不过他很少采取金刚怒目的方式,而是绵里藏针,微言大义。 答案: D金刚怒目:形容面目凶恶。( A昭然若揭:像举着太阳、月亮走路那样明显。后用它指真相或含义非常明显,显而
2、易见。多形容不好的事情。B行云流水:多比喻文章、歌唱等自然不拘泥。用在这里指岁月的流逝是不合适的,属于使用对象错误。 C一言九鼎:形容说话很有分量,很有作用。不能说很有信用。属于语境误用) 答案: D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 A日前,省物价部门表示,将加强成品油市场的监测,强化价格的监督检查,对突破国家规定的价格和变相涨价,要严肃查处,切实维护成品油市场的稳定。 B访问英国期间,温 家宝总理在剑桥大学发表演讲时,向莘莘学子深情地表露: “我深爱的祖国年轻而又古老、自强不息而又历经磨难、珍惜传统而又开放兼容。 ” C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要改变
3、以单纯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 D由于恶劣天气影响了北约在利比亚的军事行动,北约方面请求美国战机在短期内继续承担在利比亚的空袭行动。 答案: C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9分,每小题 3分) 认识你自己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 老子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老子 这是一个千古难题。对此,老子的教导是 “知 人者智,自知者明 ”。知人不过表明了人有力量 ,或人有战胜他人的力量,自知才让人成为战胜自己的强者。所以他紧接着又说: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一个人倘能 “知人 ”,固然可见
4、出智慧,但这种智慧也容易流于算计,或易为狡黠。只有同时能够 “自知 ”,才算神志清明,并因着这种通透的明澈,他才不易受人蒙蔽,并不易自蔽而蔽人。 那么,什么是 “自知 ”呢?千万不要以为自己评功摆好是自知,它更多的是指向对自己短 处的认知,并且不是那种自然的短处,而是知道什么是自己所不具备的德行,从而谦虚地学习别人;什么是自己所承受不起的赞誉,从而识趣地让给别人。从这个意义上说,自知这件事说说容易,真做起来难。 人什么时候需要 “自知 ”?是在日常吗?不是,是在荣誉猝然降临、赞美纷至沓来的时候,这种时候往往牵涉到利益,能做到大利在前,撒手一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能否在告诫自己 “自爱不自贵 ”
5、的同时,做到 “自知不自见 ”,也就是不自我表扬,得意洋 洋,很可以看出一个人是否真的有大智慧。从这个意义上又可以说,有时自知这件事,连说说也是不容易的! 所以,老子特别提出:人要 “知不知 ”,就是要知道却不自以为知道,这是讲人要谦虚,是一种对一己之才终有所不逮的自知。如是反是, “不知知 ”,即不知道却以为自己知道,就是太坏的缺点了。 可是,千百年来,人还是如此, “知不知 ”的太少, “不知知 ”的却到处都是。至于是看别人明白,看自己糊涂的就更多了。看别人明白,往往被人称为世事洞明人情练达,所以人们每每强调,在江湖中行走,在社会上历练,首先在识人,知道哪个可以合作,哪个不可信赖。可一旦遭
6、到失败,他们也最容易采取诿过于人的做法,一句 “算我瞎了眼了 ”,就可以将自己的无能 与过错推卸得干干净净,侥幸的话,还可以博得他人的一份同情;一旦受到伤害,记恨别人的时候,也可以从牙缝中挤出一句阴冷的话: “我认得你! ”有几个人能真【小题 1】 【小题 2】 【小题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老子认为,知道别人,了解别人,这是智慧;知道自己,了解自己,这是通透明澈。在 “知人 ”和 “自知 ”方面,本文作者更强调的是 “自知 ”。 B作者认为,在名利前面,是需要 “自知 ”的时候,此时,如果能清醒地认识自己,既 “自爱不自贵 ”,又 “自知不自见 ”,那就是具有大智慧。
7、 C作者指出,世上 “知不知 ”的人太少,而 “不知知 ”的人太多,知人而不自知的人更多;只知人而不自知,如果遇到挫折或伤害,就不能客观地理性地对待他人和自己。 D文章说拿破仑是知人的,但用老子的标准来衡量他,拿破仑并不自知;我们认为拿破仑是伟人,但用老子的观点来评价他,拿破仑并不是伟大。 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分) 忆蔡尚思先生 施宣圆 5月 20日,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哲学家、思想家蔡尚思先生走完了他漫长的一生,享年 104岁。噩耗传来,我思绪滚滚,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先生的音容笑 貌 与匡亚明先生争论孔子 蔡尚思先生是我的老师。上世纪 60年代初,他给我们年级上中国近现代史
8、选修课,我有时去旁听。那时老师下课后就回去,学生和他们接触不多。我和他熟悉是在 80年代初以后,我常常去他家和他聊天。 1987年 2月的一天,他来电要我去他家,说有事和我商量。我到了他家,他取出一张文汇报,指着学林版一篇匡亚明先生的文章如何实事求是地评价孔子说,他不同意匡老的观点,要写文章同他商榷。 匡老是老革命,是南京大学校长,是一位孔子研究专家。匡老的这篇文章提出用 “三分法 ”来考察孔子的思想。所谓 “三分法 ”,一 是凡属于维护封建统治,维护宗法等级制、专制君王统治利益的,必须批判,必须决裂;二是凡属于含有合理因素、又含有历史局限性带来的消极因素的思想,必须进行科学分析,批判其消极因
9、素,吸取其积极因素;三是凡属至今仍有生命力而闪耀真理智慧因素的要发扬光大。 不久,蔡尚思先生送来文章:也谈实事求是地评价孔子与匡亚明同志商榷,指出在孔子及孔学的研究中,根据具体材料进行具体分析,坚持 “两分法 ”,才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研究方法,匡老的 “三分法 ”不是研究孔子的根本方法。两篇文章发表后,成为当时还未形成争鸣风气的学术界的一段佳话。 “陈寅恪不是 国学大师 ” 蔡先生不仅在学术上勇于 “亮出 ”自己的观点,对于一些不良的学术风气,也敢于言人所未言,发人所未发。 1997年国庆节,我去他家,他说现在学术界都说陈寅恪是 “国学大师 ”,简直是 “大家公认 ”的,他认为评价历史人物贵在实
10、事求是,不能信口开河。 上世纪 20年代初,陈寅恪曾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教授的身份在北京大学国学研究所讲课,蔡先生听过他的课。蔡先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而值得骄傲的就是周秦诸子,可以说周秦诸子是中国文化 的老祖宗,而陈寅恪先生却反而认为 “周秦诸子,实无足称 ”, “今人盛称 周秦之国粹,实大误 ”。难道有这样的 “国学大师 ”吗?蔡先生认为: “陈寅恪先生确是大师,但要知道,在大师中,他是中国史学大师之一与通晓多种多国文字大师,而不是所谓的 国学大师 。 ” 他对老师是很尊重和钦佩的,再三强调,仅凭陈寅恪通晓十六七种文字,他就真是古今中外第一人,比所谓 “国学大师 ”更加难能可贵,更加值
11、得我们中国人骄傲。我问他敢不敢写文章发表?他说怎么不敢。说罢,从信封中抽出一篇稿子,我一看,标题:我知道的陈寅恪先生 (发表时改为陈寅恪不是 “国学大师 ” ),原来,他稿子已经写好。 “我爱我的老师,但我更尊重历 史事实。 ”蔡先生这样说。 “学术研究贵在争鸣 ” 在学术界,蔡先生是以敢于讲真话、敢于争鸣著称的一位老教授。解放前,他就以批判封建礼教道统而得罪国民党当局。新中国成立后,他积极地参加孔学和其他学术问题的争论。每次参加学术研讨会,不管大会还是小会,他都与人争鸣;他的文章都要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于是,有人说蔡先生思想 “偏激 ”“好辩 ”;也有人劝他做学术界的 “好好先生 ”,年龄那
12、么大了,何苦再去得罪人呢?然而,他总是坚信自己的选择和追求,在学术上决不朝秦暮楚。他的态度是真诚的,他的见解是他研究的心得,他的讲话发自他的内 心。 蔡先生说: “学术研究贵在争鸣,没有争鸣就不能有所创新,自成一家。没有争鸣就只好陈陈相因,人云亦云,变成奴才,止步不前,葬送学术。 ”他多次在报刊上著文呼吁:学术没有禁区,学术必须民主,学术必须争鸣,没有争鸣就没有学术,没有争鸣就出不了大家。他在 70多年的学术生涯中不断实践自己的诺言。正因为如此,他对中国古代、近代、现代的思想家一一进行剖析,重新评估,完成了以中国传统思想 的总批判为代表的 20余部中国思想史大著,在学术界独树一帜,成一家之言。
13、 【小题 1】下列关于文章的理解和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 A匡亚明认为应该用 “三分法 ”来考察孔子的思想。所谓 “三分法 ”,指凡属于糟粕的内容必须抛弃;凡属于合理又含有历史局限性的内容则有选择地吸收;凡属于真理的内容则要发扬光大。 B蔡尚思先生认为在孔子及孔学的研究中应坚持传统的 “两分法 ”。并由此引发了与匡亚明先生的一段争论。 C蔡尚思先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且值得骄傲的就是周秦诸子,而陈寅恪先生却认为 “周秦诸子,实无足称 ”。为此又引发了学术界的一场争论。 D蔡尚思先生对老师陈寅恪很尊重很钦佩,虽然如此,他仍然不赞同人们称陈为 “国学大师 ”,表现了 蔡尚思先生敢于
14、求实的精神。 E “学术研究贵在争鸣 ”是蔡尚思先生的治学观点,也是他的行为方针。 【小题 2】简述三个小标题的作用。( 6分) 【小题 3】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说画线的句子在结构和内容上所起的作用。( 6分) 【小题 4】从蔡尚思先生敢于争鸣的优秀品质中,从他的事迹中,你在为人处事方面还有哪些收获或启示?请谈谈。 (8分 ) 答案: 【小题 1】 BC B项 “两分法 ”并非传统分法,另外蔡匡两人并未引起争论; C项陈未与蔡争论,亦未引起学术界的争鸣。 【小题 2】 明确了文章中心,便于组织材料和读者阅读; 三个 小标题逐步深化中心; 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了蔡先生优秀的品质和学者风范。(每点 2
15、分) 【小题 3】 结构上,本句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对上文 “与匡亚明的争论 ”做总结,又引出下文就陈先生是否可成为国学大师争论的叙述; 内容上逐层深入,由他与匡亚明的个人争论深入到为陈先生的称号而与整个学术界的争鸣; 突出了蔡先生敢于争论的优秀品质。(每点 2分) 【小题 4】 不畏权威,敢于 “亮剑 ”的品质; 敢于同不正之风做斗争; 坚持真理,排除多种不利因素,一以贯之,终有所获。(一点 3分,二点 6分,三点 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 列各题( 25分) 尼泊尔的啤酒 吉田直哉 我抱住他的肩膀哭了。很久了,我不曾那样哭过,也不曾那样深刻全面地反省过。那是 4年前的事了,然而对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辽宁省 瓦房店市 高级中学 高三上 学期 10 月考 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