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江苏省泰州二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江苏省泰州二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江苏省泰州二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江苏省泰州二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选出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 A 肤 ( f)浅 抹 ( m)杀 睢 ( su)园深切 悼 ( do)念 B诬 蔑 ( mi) 磐 ( pn)石 潦 ( lio)水坚毅不 挠 ( ro) C社 稷 ( j)饿 莩 ( f)孝 悌 ( t) 谙 ( n)熟 D虎 兕 ( s) 勖 ( x)勉石 栈 ( zhn)荒烟 蔓 ( mn)草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抹杀 m; B 潦水 lo; C 饿莩 pio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见汉字读音的能力 点评:本题的考查范围基本集中在苏教版必修四的第一单元,所以
2、学生掌握的情况应该很不错,有两个难点:勖勉、睢园。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经济效益差一直困扰着这个国有特大型企业,三年来谁也提不出使企业走出困境的灵丹妙药。 B前不久,在美国召开的有 27个国家数百位科学家参加的第三届国际固氮学术会议上,这两个模型受到了高度重视,给予很高的评价。 C我们不赞成应试教育,决不是主张取消考试,而是不赞成以应付升学考试为惟一目的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做法。 D中国足协将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制止球迷揭发少数裁判的黑哨假哨现象。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搭配不当,改成 “提出 好的建议 ”; B项,最后一个分句主语残缺,可以加上 “与会科学家 ”; D项
3、,语意相反,在 “ 揭发 ”后面加 “的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常见语病的能力 点评:三个错项中, A、 D两项比较容易看出来, B项的主语残缺,要逐个分句推敲、分析才能断定。所以,平时做卷要养成仔细阅读、推敲的习惯。 下列对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是名句,表明别后冷落凄清之感,写出一种典型的怀人境界, “杨柳岸 ”明写眼前景暗写别后情,含蓄而有余味。 B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不止交代离别的节令、时间、地点、气候,也不止烘托悲苦凄凉气氛,更表达作者内心的痛苦。 C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是直接抒情句,作者借千里的
4、烟波浩渺的暮霭来表现自己的愁苦,一为自己前途茫然而愁,更为离开了爱人而愁。 D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里词人巧妙地运用了叠字法,分三个层次由外在环境逐步写到人物的 内心感受,并最终把人物内心的悲哀、孤独、寂寞、苦痛表现 得淋漓尽致。 答案: C 试题分析:直接抒情错,应该是间接抒情。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辨析抒情方式的能力 点评:题干中明显有 “借千里烟波浩渺 ”表现自己愁苦 的分析,显然是借景抒情,属于间接抒情。 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在这部文集中,孔子以 “仁 ”为核心,提倡 “礼治 ”。季氏将伐颛臾记
5、述孔子坚守大义,说明季氏不可伐颛臾的道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 “礼治 ”的主张。 B寡人之于国也 在说理中采用了 “欲擒故纵 ”的论辩手法,孟子使用 “五十步笑百步 ”的比喻来使梁惠王说出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引他上套,从而向他说明了他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质的差别,打消了梁惠王的矜傲情绪,为下面孟子提出的治国之策能够为梁惠王所接受作了铺垫。 C王勃,字子安,初唐诗人,他与杨炯、卢照邻、王维被人称为初唐四杰 D李清照( 1084-约 1151)宋代女词人。字漱玉 ,号易安居士,李清照词风格清新婉丽,是婉约派的代表。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南渡前写闺怨、离愁词风侧重于清新明丽;南渡
6、后抒浓愁、哀情,词风哀婉凄凉。 答案: C 试题分析:初唐四杰应该是杨炯、卢照邻、王勃、骆宾王,其中没有王维。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文学常识的识记情况。 点评:初唐四杰最初学习是在初中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注释中出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常识,几个人的名字也是有顺序记忆要求的, “王杨卢骆当时体 ”。难度不大。 对下列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襟三江而带五湖 ”中的 “襟 ”“带 ”都是意动用法。 B “潦倒新停浊酒杯 ”中的 “新停 ”是 “刚刚停止 ”的意思。 C “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中的 “下 ”是使动用法,使 放下。 D “如听仙乐耳暂明 ”的 “暂 ”是 “暂时
7、 ”的意思。 答案: D 试题分析:暂:突然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辨析文言文实词的能力 点评:本题用代入法代入即可,如果是 “暂时 ”,句子的意思是 “好像听到仙乐一样耳朵暂时通明。显然,表述不通顺。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河内凶,则移粟于 河东 。 B数口之家可以 无饥 矣。 C既痛逝者,并 以为 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D未有封侯之赏,而听 细说 。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河东:黄河以东; C项,以为:把 当作; D项,细说:小人之言,这三项都是古今异义词。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辨析文言文中古今异义词的能力 点评:三个古今异义词中,两个来自必修四, D选项来
8、自鸿门宴,是一个重点词汇,学生选起来很顺手。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璀璨弃甲曳兵温馨祸起箫墙 B庠序分崩离析湮没至理名言 C编纂语焉不祥萎缩买椟还珠 D枷锁怒涛排壑拯救安知若素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祸起萧墙; C 语焉不详; D 安之若素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见字字形的能力 点评:本题整体难度较低, “祸起萧墙 ”是季氏将伐颛臾中的词语, “语焉不详 ”根据意思能推断出字形, “安之若素 ”是常见词汇,经常在成语考查中出现,学生并不陌生。 现代文阅读 明月清泉自在怀 贾平凹 读王维的山居秋暝时年龄还小,想象不来 “松间明月 ”的高洁,也不懂得 “泉流石上 ”是什么
9、样。母亲说这是一幅很美很美的风景画,要我好好背,说背熟了就知道意思了。可我虽将诗句背得滚瓜烂熟,其意义依然不懂。什么空山、清泉、渔舟这些田园风物也只是朦胧意象,而乡野 情致则更模糊了。 后来上了大学,有了些古文功底,常常自豪于同窗学友。翻来覆去的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也能时常获得师长赞许。再后来深入乡村,那儿有田园,却无松竹流泉;及至上了华山、峨眉山,并且专在月夜听泉,古刹闻钟,乘江南渔舟,访溪边浇女,都为寻找王维山居秋暝的那种灿烂意境,都为了却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的那份执著情绪。一段时间,于人世纷杂之中,自以为林泉在胸,甚至以漫樵野老自居,说和同事纠纷,劝解祸中难人。自以
10、为心中有了王维,就了却了人间烦恼,看透了红尘纷争;更自以为一壶清茶,便可笑谈古今。 真正进入了人生的生存程序 -结婚、生子、住房、柴米油盐,等等,才知道青年时代 “明月松间照 ”式的 “超脱 ”,只不过是少年时代 “为赋新词强说愁 ”的浮雕和顺延。真正对王维和他的诗的理解,是在经历了无数生命的体验和阅历的堆积之后。人之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 -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潭里不能没有月辉。哲学家培根说过: “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灵秀。 ”顶上的松明,足下的流泉以及坐下的磐石,何曾因宠辱得失而抛却自在?又何曾因风霜雨雪而易移萎缩?它们自我踏实,不变心性,才有了千年的阅历,万年的长久,也才
11、有了诗人的神 韵和学者的品性。我不止一次地造访过终南山翠华池边那棵苍松,也每年数次带外地朋友去观览黄帝陵下的汉武帝手植柏,还常常携着孩子在碑林前的唐槐边盘桓 这些木中的祖宗,旱天雷催折过它们的骨干,三九冰冻裂过它们的树皮,甚至它们还挨过野樵顽童的斧斫和毛虫鸟雀的啮啄,然而它们全都无言地忍受了,它们默默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 到头来,这风霜雨雪,这毛虫鸟雀,统统化做了其根下营养自身的泥土和涵育情操的 “胎盘 ”。这是何等的气度和胸襟?相形之下,那些不惜以自己的尊严和人格与金钱地位、功名利禄作交换,最终腰缠万贯、飞黄腾达的小人的 蝇营狗苟算得了什么?且让他暂去得逞又能怎样?! 王维实在是唐朝的爱因
12、斯坦,他把山水景物参悟得那么透彻,所谓究极物理,形而上学于他实在是储之心灵,口吐莲花!坦诚、执著、自识,使王维远离了贪婪、附庸、嫉妒的装饰,从而永葆了自身人品、诗品顽强的生命力。谁又能说不呢?的确, “空山 ”是一种胸襟, “新雨 ”是一种态度, “天气 ”是一种环境,“晚来 ”是瞬时的境遇。 “竹喧 ”也罢, “莲动 ”也罢, “春芳 ”也罢, “王孙 ”也罢,生活中的诱惑实在太多太多,而物质的欲望则永无止境,什 么都要的结果最终只能是什么都没有得到 。惟有甘于清贫、甘于 寂寞,自始至终保持独立的人格,这才是人生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的精神财富。王维的人生态度正是因为有了太多的放弃,也便
13、才有了他 “息明无恶木,饮水必清源 ”的高洁情怀,也便才有了他哲悟金铂般的千古名篇! “明月松间照 ”,照一片娴静淡泊寄寓我无所栖息的灵魂; “清泉石上流 ”,流一江春水细浪淘洗我劳累庸碌之身躯。媛女是个好,渔舟也是个好,好的质地在于劳作,在于独立,在于思想 -这是物质的创造,更是精神的明月清泉。 【小题 1】作者理解王维的诗山居秋暝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小题 2】作者写终南山的松、黄帝陵的柏和碑林前的 槐,目的是什么 【小题 3】文中画线的句子有什么深刻含义? ( 1) (3分 ) ( 2)( 3分) 答案: 【小题 1】三个阶段:( 1) 年龄还小的时候,虽然将诗句背得滚瓜烂熟,其意义依然
14、不懂。( 2) 后来上了大学,自以为心中有了王维,就了却了人间烦恼,看透了红尘纷争;更自以为一壶清茶,便可笑谈古今。( 3)进入人生的生存程序以后,才悟出其真意,唯有甘于清贫,甘于寂寞,自始至终保持独立的人格,这才是人生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 的精神财富。 【小题 2】)和那些不惜以自己的尊严和人格与金钱地位、功名利禄作交换,最终腰缠万贯 、飞黄腾达的小人相对比,说明它们自我踏实,不变心性,才有了千年的阅历,万年的长久。借此,突出坦诚、执著、自识,使王维远离了贪婪,附庸、嫉妒的装饰,从而永葆了自身人品、诗品顽强的生命力。 (意思对即可) 【小题 3】( 1)只要不变心性,人生就不会因宠辱得
15、失而抛却自在,就不会因风霜雨雪而易移萎缩。一切的磨难会增长我们的阅历,坚定我们的人格。( 3分)(意思对即可) ( 2)生活中的诱惑实在太多太多,而物质的欲望也永无止境,人会在诱惑和欲望中迷失自我。惟有甘于清贫、甘于寂寞,才能自始至终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 【小题 1】 试题分析:从题目中的几个阶段可知,一定有时间的变化,那么筛选信息的时候,只要找到与时间相关的信息就可以下手了。文章的第一二节中分别有这样的几个时间节点 “读王维的山居秋暝时年龄还小 ”“ 后来上了大学 ”“真正进入了人生的生存程序 ”,这三个时间,顺序井然,层次感很清楚,再进一步概括后面信息就行了。 考点:本题考查学筛选,概括文
16、章重要信息的能力 点评:本题因为有很明显的时间状语引导,所以,信息的筛选显得很简单,概括也比较简单,因为没有字数限制,可以采用 “寻章摘句 ”的方法。 【小题 2】 试题分析:原文中有 “我不 止一次地造访过终南山翠华池边那棵苍松,也每年数次带外地朋友去观览黄帝陵下的汉武帝手植柏,还常常携着孩子在碑林前的唐槐边盘桓 这些木中的祖宗,旱天雷催折过它们的骨干,三九冰冻裂过它们的树皮,甚至它们还挨过野樵顽童的斧斫和毛虫鸟雀的啮啄,然而它们全都无言地忍受了,它们默默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到头来,这风霜雨雪,这毛虫鸟雀,统统化做了其根下营养自身的泥土和涵育情操的 “胎盘 ”。这是何等的气度和胸襟?相形之
17、下,那些不惜以自己的尊严和人格与金钱地位、功名利禄作交换,最终腰缠万贯、飞黄腾达的小人的蝇营狗苟算得了什么? 且让他暂去得逞又能怎样?! ”这样的表达,显然,在这里作者将三种自我修为的树(实际是一种有着人类情怀的象征物)同世俗中的求富贵,想腾达的小人进行对比,来突出三种树的坦诚、执著、自识(实际是王维的人生追求和境界),并以此来阐释 “明月松间照 ”的恒久魅力来自于诗人的修为和追求。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理解文章艺术表现手法和重点句子的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很大,一是要辨析对比衬托的表现手法,还要对这种手法的作用进行分析;二要辨析三种象征物与本文中心话题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小题 3】 试题
18、分析:两句话的表达方法不一样,第一句是一个有着很明显比喻意思的句子,理解的时候,要用通俗明白的语言解释这些比喻点, “风霜雨雪 ”“毛虫鸟雀 ”在文章都是三种树遇到的艰辛和苦难,最终这些都成为营养(胎盘,泥土),成为后天伟岸、繁茂的基础;换言之,一个人只有默默忍受苦难,消解苦难,苦难才最终会成为他的财富,滋养他的人生,塑造他的人格。第二句是一个含义隽永的句子,只要说出它的言外之意就行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中重点句子的能力 点评:两道题目,第一句难一点,整体上学生都是能答出自己的理解的,只是表述可能会 不太流畅。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终军,字子云,济南人也。年十八,
19、选为博士弟子。 太守甚奇之,与交结,军揖太守而去。 至长安上书言事,武帝异其文,拜军为谒者给事中。初,军从济南步入关,关吏予军 ( 1) 。军曰: “以此何为? ”吏曰: “为复传 ( 2) ,还当以合符。 ”军曰: “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 ”弃 而去。徐偃使行风俗,偃矫制 ( 3) ,使胶东、鲁国鼓铸盐铁。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法至死。偃以为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专之可也。有诏下军问状,军诘偃曰: “古者诸侯国异俗分,百里不通,时有聘会之 事,安危之势,呼吸成变,故有不受辞造命专已之宜;今天下为一,万里同风。偃巡封城之中,称以出疆,何也?且盐铁,郡有余藏,国家不足以为利害,
20、而以安社稷存万民为辞,何也?偃直矫作威福,以从民望,干名采誉,此明圣所必加诛也。 ”偃穷诎。当发使匈奴,军自请曰:“军无横草 ( 4) 之功,得列宿卫,食禄五年。 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 驽下不习金革之事,今闻将遣匈奴使者,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画吉凶于单于之前。臣年少材下,孤于外官,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窃不胜愤懑。 ”上奇军对,擢为谏议大夫。南越与汉和亲,乃遣 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曰: “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越相吕嘉不欺内属,发兵攻杀其王及汉使者,皆死。军死时年二十余,故世谓之 “终童 ”。
21、 (选自汉书) 注:( 1) ( x):用作通行的帛( 2)传:凭证( 3)制:帝王的命令( 4)横草:使草倒下。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偃使 行 风俗行:推行 B御史大夫张汤劾偃 矫 制大害 矫:假托 C 干 名采誉干:求取 D臣宜被坚执 锐 锐:锋利的兵器 【小题 2】下列 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武帝异 其 文 余亦悔 其 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 弃 而 去 信 而 见疑,忠而被谤 C 以 从民望,干名采誉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 以 贻之 D 且 盐铁,郡有余臧 穷 且 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小题 3】下列句
22、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终军报国心愿的一组是( ) 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 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 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 驽下不习金革之事 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 A B C D 【小题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终军十八岁就被选为博士弟子,他去长安上书过关时,拒绝接受通行证,认为自己此去一定能够得到皇帝的重用,不会再返回。 B徐偃受命出使外国,不遵守法纪,独断专行,事后还巧言狡辩,终军受命审理此案,严厉地驳斥了徐偃,使他理屈词穷。 C当要派使者前往匈奴时,终军表示:自己早有冲锋陷阵之心,现在愿意出使匈奴,全力以赴,当好
23、使者的助手,保证完成任务。 D终军请缨赴南越,并且成功地完成了说服南越王的任务,只是因为南越发生了内乱,使他功败垂成,年仅二十多岁就为国捐躯。 【小题 5】翻译下列句子( 15分) ( 1)太守甚奇之,与交结,军揖太守而去。( 3分) ( 2)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 3分) (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分) ( 4)余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3分) ( 5)都督阎公之雅望, 伲挥钗男轮葜 卜叮 b帷暂驻。( 3分)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小题 3】 D 【小题 4】 B 【小题 5】(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江苏省 泰州 中高 学期 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