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揭阳一中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卷与答案.doc
《2011年揭阳一中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卷与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揭阳一中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卷与答案.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年揭阳一中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卷与答案 其他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任选三小题,多选则按前 3 道给分)( 6分)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_, 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 _,江月何年初照人? _,江月年年望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 _, _。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4)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_,_。(杜甫蜀相) 答案:( 1)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 2)江畔何人初见月 人生代代无穷已 ( 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4)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每对读音都不相
2、同的一组是 ( ) A污渍 / 业绩惩罚 / 驰骋着火 / 不着边际 B惬意 / 提挈殷实 / 殷红擂台 / 危若累卵 C漂白 / 饿殍与会 / 参与胴体 / 栋梁之材 D框架 / 诓骗晕车 / 红晕翘楚 / 愀然不悦 答案: A 下面是记者采访于丹老师的节选,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记者:您做 “论语心得 ”这个节目的时候,预料到它会这么火吗? 于丹: 记者:您和易中天老师有什么相同之处? 于丹: 记者:你把论语讲得很通俗。 于丹: 记者:这说法很新鲜呀。 于丹: 记者:除了论语您还讲了庄子? 于丹: 记者:谢谢您接受采访。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
3、后已,不亦远乎 ”, “谁的江山马蹄声慌 乱,我一身的戎装呼啸沧桑 ”。周杰伦和孔子我都喜欢。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照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 司马迁要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什么叫成一家之言?那就是熔天人古今于一炉,言一己之心声。 子曰,人这辈子有三戒,少年戒色,中年戒斗,老年戒得。君子道者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也是三条。益者三友,损者三友。还是三条。所以我讲的是歪批三国。 智者不言,言者不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A B C D 答案: A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4、加强对全民环保意识的教育,是当前非常至关重要的问题。 B钟情于浓墨重彩和视觉奇观的著名导演张艺谋如何演绎这个网上广为流传的清纯爱情故事,成为影片山楂树之恋最大的看点。 C当林俊杰凭专辑江南击败了候选名单上的劲敌周杰伦后,成为当晚大赢家,并最终获得包括 “港台地区最受欢迎男歌手 ”在内的四项大奖。 D造成高房价的原因主要是土地财政的病灶、房地产商唯利是图的不良行为和炒房者 “搅混水 ”的混乱等因素引起的。 答案: B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中国女排和韩国女排在第 16届亚运会最后一枚金牌的争夺战中再度碰面。韩国队 独占鳌头 ,赢了两局。中国队在开局不利的情况下, 稳扎
5、稳打 ,最终以 3: 2逆转对手夺冠。这是一次 惊心动魄 的逆转,这是一场 万众瞩目 的激战,我们从中感受到了体育竞技的魅力。 A独占鳌头 B稳扎稳打 C惊心动魄 D万众瞩目 答案: A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和 ”之内涵与定位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动时期。随着该时 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 ”的理念也逐渐趋于成熟。其成熟的重要标志,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 “和 ”与 “同 ”两个范畴的对举;二是 “和实生物 ”与 “和而不同 ”这两个重要命题的提出。 “和 ”与 “同 ”两个概念的对举,是由西周末年郑国的史官史伯提出来的。据国语 郑语,郑桓公问史伯: “
6、周其弊乎 ”史伯回答说: “恐怕要必 然走向衰败 ”。衰败的主要原因,是周的统治者 “去和而取同 ”,即没有处理好 “和 ”与 “同 ”的关系,一味地追求 “同 ”而抛弃 “和 ”。在史伯 看来, “和 ”与 “同 ”是内涵不同的两个概念。 “和 ”是 “以它平它 ”,即不同的东西相加所形成的共同体;而 “同 ”则是 “以同裨同 ”,即相同的东西再加上相同的东西,无论加多少,最后还是绝对的单一体。因此 “和 ”体现的是由不同因素构成的事物多样性的统一,而 “同 ”则是由相同因素构成的事物单一性的简单同一。多样性的统一,能够使这个共同体 “丰长而物归之 ”,即丰富、发展并生成新东西。而单一性的简
7、单同一,则只能是 “同则不继 ”。说文: “继者,续也。 ”因此, “不继 ”则为 “绝 ”,即不能产生任何新东西,从而使单一的同一体走向衰亡和灭绝。 史伯认为,这样的道理随处可见:如 “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不讲 ”。一种声音构不成动听的音乐,一种颜色构不成美丽的图画,一种味道构不成美味佳肴,一种事物则无从比较。 可见, “和 ”与 “同 ”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一对范畴,只有在两者对举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理解 “和 ”的内涵,这体现了中国哲学的和谐理念所包含的辩证思维逻辑。 “和 ”是万物生成发展的根据,也是事物存在发展的内在动力,这也就是史伯提出的 “和实生物 ”这一命题的确切
8、涵义。 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晏婴,发挥了史伯提出的 “和实生物 ”的思想,进一步扩展和深化了 “和 同之辨 ”的内容。据左昭 二十年载:晏婴 在回答齐景公 “和与同异 乎 ”的问题时,明确指出 “和与同异 ”。他认为, “和 ”好比做羹汤或弹奏音乐,只有 “济其不及,以泄其过 ”方能成为美味佳羹或动听的乐曲。如果一味地 “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搏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 晏婴以五味相济、五音相和的例子来说明 “和同之异 ”。 “济其不及,以泄其过 ”,即后来儒家所谓的 “中庸 ”。意谓如果一道羹汤味道太淡,就增加调料,如果太浓,就加水冲淡。这样才能使汤的味道平正适中而增加食欲。如果
9、用清水去调剂清水,谁还能去喝它呢? 也如同琴瑟,如果老是弹一种音调,谁还能听它呢?由此晏婴得出一个结论: “同之不可也如是。 ” 春秋末期,处于社会急剧分化、急剧变动中的孔子,继史伯、晏婴等思想家的“和同之辨 ”,更明确地提出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的思想,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后来又形成 “和而不同 ”的哲学命题,就这样殷周以来蕴涵在六经之中丰富的 “和 ”的思想资源,被逐步引进到儒家的思想体系之中,从而进一步启发了先秦诸子对 “和 ”的深入讨论,遂使 “和 ”或 “和谐 ”理念成为中华文化的公共话语,并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 (新华文摘 2009年第 1期 ) 【小题 1】根据
10、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 )( )( 5分) A史伯提出 “和 ”与 “同 ”两个概念,标志着 “和 ”的理念趋于成熟。 B史伯认为周必然走向衰败的主要原因是周的统治者 “去和而取同 ”。 C “和同之辨 ”体现了中国哲学和谐理念所包含的辩证思维逻辑。 D晏婴说 “济其不及,以泄其过 ”的意思是 “如果一道羹汤味道太淡,就增加调料,如果太浓,就加水冲淡 ”。 E孔子提出的 “和而不同 ”的哲学命题反应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 【小题 2】下列行为,符合 “和谐理念 ”的一项是( )( 3分 ) A与同学称兄道弟,经常投其所好,尽量不给他提意见,彼此相安无事,一团和气。 B从第二次世界大战
11、结束到 1990年代苏联解体,以美国为主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主的社会主义阵营进行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 C伊朗落选的总统候选人穆萨维及其支持者,号召民众继续不顾政府禁令,参加原定于 6月 17日在德黑兰举行的 “没有口号的沉默 ”新游行。 D 1917年,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后,聘请左派和激进派人士李大钊、陈独秀当教授,也请来身穿马褂、拖着一条长辫的复辟派辜鸿铭来教英国文学。 【小题 3】 “和 ”与 “同 ”两个概念的内 涵有什么不同?( 4分) 【小题 4】 “和 ”的理念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4分) 答案: 【小题 1】 AE( 5分,对一项给 2分) 【小题
12、 1】 D 【小题 1】( 1) “和 ”是 不同的东西相加所形成的共同体 ,体现事物多样性的统一, 能够使这个共同体即丰富、发展并 生成新东西 ;( 2) “同 ”是 相同的东西再加上相同的东西的单一体 ,是事物单一性的简单同一, 不能产生任何新东西 ,从而使单一的同一体走向衰亡和灭绝。( 4分,每点 1分) 【小题 1】( 1) 西周末年史伯 提出 “和 ”与 “同 ”对举和 “和实生物 ”命题。( 2) 春秋 时 晏婴 扩展和深化了 “和同之辨 ”体现 “中庸 ”思想。( 3) 春秋末 期, 孔子 明确提出 “和而不同 ”,将 “和 ”的思想引进到儒家的思想体系中。( 4) 先秦诸子 对
13、“和 ”进行了深入讨论,使 “和 ”成为中华文化的公共话语。( 4分,每点 1分,没有具体的时间或代表人物扣 1-2分) 【小题 1】 A项,整合第一段 “春秋战国 和 的理念也逐渐趋于成熟。其成熟的重要标志,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 和 与 同 两个范畴的对举;二是和实生物 与 和而不同 这两个重要命题的提出 ”和第二段开头 “和 与 同 两个概念的对举,是由西周末年郑国 的史官史伯提出来的 ”的信息可知是错误的。 E项由最后一段可知, “和 ”的理念还要经过先秦诸子的讨论才能成为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所以 E项错误 【小题 1】和谐理念的核心是 “和实生物 ”和 “和而不同 ”两个命题。
14、A项只有 “和 ”而无 “不同 ”,不符合和谐理念。 B项两个阵营进行你死我活的斗争, C项不同政治势力之间的冲突,都不是和谐共处。只有 D项蔡元培坚持 “兼容并包 ”的办学方正请来不同思想的学者任教,使北大生机勃勃,符合 “和谐理念 ”。 【小题 1】略 【小题 1】略 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 3小题,共 15分 说明:本大题 的两组试题分别为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试题组和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 ,并在相应位置打 “”。 【小题 1】 (一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3题。 心灵折旧费 这是 5年前的事儿了。那时,大哥刚刚下
15、岗,在县城的一个十字路口,租了一间铁皮小屋,卖些烟酒之类的东西。 一天黄昏,一位中年汉子走到大哥的铁屋前。汉子放下手中沉甸甸的编织袋,从口袋里摸索出五毛钱,买了一包劣质的香烟,汉子抽出一支烟,点上,然后和大哥寒暄起来。汉子说,他刚从外地打工回来,他家距离县城还有二十几里的土路, 汉子很犹豫地提出,能不能从大哥那里借一辆自行车,因为他已经坐了一天一夜的车了。大哥看夜幕已经降临,犹豫了一番,最后还是把他那辆 “除了车铃不响哪儿都响 ”的东方红牌自行车借给汉子。大哥当时多了一个心眼,他本来刚买了一辆新自行车,但还是不敢轻易相信别人。 汉子十分感激,说最晚明天上午就把车还回来。也许是由于匆忙,汉子并没
16、有来得及留下他的姓名和村庄的名字,就匆匆骑车走了。 晚上,当我的嫂子听说大哥把自行车借给一位陌生人的时候,和大哥大闹了一场,嫂子说大哥是榆木疙瘩不开窍,这回肯定被人骗了,不信等着瞧。 第二天上午, 大哥焦急地等候在铁皮屋前,他多么希望那位汉子早点出现呀,然而,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大街上人来人往,却没有那位汉子的身影。嫂子在一旁不断地敲敲打打、冷嘲热讽,大哥由沉默变得烦躁,又由烦躁变得愤怒。到了中午 12点的时候,汉子仍然没有来,大哥终于绝望了,任凭嫂子把他骂得狗血淋头。 大概是在中午 12点半的时候,那位汉子骑着车子忽然出现在大哥面前。汉子擦了一把脸上的汗水,连声说着: “对不起、对不起,来
17、晚了。 ”大哥先是惊喜,但随后一股无名之火从心底升起。大哥厉声说: “对不起个屁!你耽误了我的大事! ”汉子很尴尬地站在一 旁,手足无措。忽然,大哥灵机一动说: “这样吧,我不能把自行车白借给你,你得掏个钱,就算是车子的 折旧费 吧。 ”他知道,自己的这一招肯定会赢得老婆的赞许,果然,一直在旁边站立的嫂子,脸上顿时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但是,那位汉子显然被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搞蒙了,他嗫嚅着说: “行 你说 多少钱? ”大哥说: “你拿 20 块钱吧。 ”汉子没有说话,从口袋里掏出两张 10元的纸币,递给大哥。然后,汉子又说了一声: “谢谢你了,俺走了。 ”说完,汉子头也不回地融入人群之中。 看着汉子
18、已经走远,大哥才转过身,把那 20元钱狠狠地甩给嫂子。然 后,大哥准备把车子往里推一下。忽然,大哥愣住了!因为他看到了一个崭新的车铃,用手一拨,发出一阵脆响。大哥再仔细一看,车子确实是自己的东方红,但是变化的不仅仅是车铃,还有两只崭新的脚蹬子,刚刚上了油的链条以及擦拭一新的车瓦。 大哥一下子明白了。他一把抢过嫂子手中的 20元钱,赶紧跑上街头。但是,那个汉子的身影已经无从寻觅。 如今,大哥自己开办了一家企业,企业经营得红红火火。大哥多次对我说,那20元钱,是他一生的心灵折旧费。在大哥厂子的门口,我看到了四个大字:诚信为本。 1本文篇幅不长,但人物形象颇为鲜明。请举 例说明作者运用了那些描写手法
19、来写人?( 4分) 2本文主人公是一位无名无姓的中年男子,作者为什么不给他加个姓名呢?请分析其理由。( 5分) 3联系全文回答,大哥厂子的门口,为什么不写别的字,而要写 “诚信为本 ”?( 6分) 【小题 2】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3题。 演好自己的偶像剧 专访方文山 他身上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 “才华 ”,另一个是 “相貌 ”。有 “粉丝 ”这样评价他:“横溢的才华吓跑了脸上的帅气。 ”还有人描述他的长相: “有惊无险,像街头的寻常路人。 ”最损的莫过于吴宪宗 “歹毒 ”的大嘴: “看看 他的词,再看看他的脸,你才明白,原来上帝是多么公平 !” 他便是方文山,周杰伦的 “
20、御用 ”词人。从双截棍、东风破、七里香,直到今天感人肺腑的菊花台,方文山用天马行空的文字与瑰丽的想象一次又一次冲击我们的感官,他几乎包办了周杰伦所有脍炙人口的精品,成为今日歌坛中无法撼动的 “指标性人物 ”。此刻,他坐在我面前,接受我的采访。 记者:你曾以亲身经历为范本写过一本励志书演好你自己的偶像剧。之所以有如此感悟,是否因为自己的成长故事充满励志色彩 方文山:成长对我来说,并非一帆风顺。我出生在台北一个小乡镇的普通家庭,家境不好,很小便开始勤工俭学了。每到寒暑假时我一般都会外出打工,比如送报纸、当餐厅服务员 当时也会觉得苦,但现在回想起来却蛮感激。因为有过那些困顿、不如意和苦难,今天的自己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揭阳 中高 第一 学期 期末 语文试卷 答案
